Workflow
品牌公关
icon
搜索文档
西贝公关小作文被骂惨,始祖鸟绷不住了!
新浪财经· 2025-09-25 17:16
好比此前西贝与罗永浩的"大战" 风波,本该在始祖鸟烟花秀 "炸翻" 舆论时被淡忘。 可万万没想到,西贝的 "公关" 还在持续输出,还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又双叒把品牌推回了风口 浪尖。 故事要接上回说—— 此前西贝承诺整改,创始人贾国龙致歉,罗永浩也放下 "斗气" 宣告事件落幕。 可时隔一周,西贝又搞出了惊人操作。 在营销圈,流行过这样一个说法:"如果错过了最佳公关时机,只能等待了"。 等新热点覆盖旧热点,等大众的注意力被转移、悄悄遗忘。毕竟互联网的记忆来得快,去得也快。 旗下公众号《西贝品味早读》更新了一篇名为《7 岁的毛毛:我以为我再也吃不到西贝了》的推文,直接 引发全网吐槽。 图源:西贝品味早读 文章以 7 岁儿童 "毛毛" 的视角展开: 毛毛从 2 岁起就吃西贝,最近因为品牌负面新闻,妈妈不让他再去,可毛毛哭着闹着,哪怕 妈妈用玩具 "诱惑",也要遵守和西贝的 "约定",最后妈妈被说通了。 全文核心是强调 "毛毛与西贝的约定" 和家长对品牌的信任,想凸显西贝在儿童餐赛道的特殊 地位。 按说品牌遇危机,"忠实用户力挺" 是张好牌,可西贝这篇文 "要素过多",实在让人没法夸。 椰树椰汁用"我从小喝到大 ...
西贝贾国龙,别PUA员工和顾客了
新浪财经· 2025-09-24 12:22
作者 | 王言 始祖鸟"炸山"一事,让本在舆论漩涡中心的西贝松了口气。但即便如此,仍有人趁着这段"危机转移"的 时间,不忘揶揄一波西贝。 比如就有人戏谑式"建议","西贝和始祖鸟应该做一个联合公关,让始祖鸟炸掉西贝的厨房"。这足以证 明罗永浩一条微博给西贝带来的影响之深。 其实,虽然西贝此前偶尔会被扣上"贵"或是"难吃"的帽子,但这也最多只能算得上是"仁者见仁智者见 智"的说法。而罗永浩引发的预制菜风波,以及后续西贝在道歉、致顾客的信上的几次堪称"送人头"式 的致命失误,正在削弱这个品牌的根基。 长期以来,西贝的商业模式在某种程度上并不仅仅以食材和味道为卖点。对它们来说,食物本身只是一 个载体,真正让消费者愿意为西贝付费的,是其品牌长期带来的"安心"与"健康"的感知。 这意味着,西贝的核心吸引力并非单一菜品,而是品牌自身成为了消费者的优先选择项,一种情绪价 值。这其实也是其客单价能够被撑起,儿童餐受到欢迎的主要原因之一。 另外,即便现在公众的"吃瓜"热情和注意力已经开始向其他品牌转移,但西贝似乎仍然没有因为此事吸 取教训,甚至还有很多"谜之操作"。 如果西贝和创始人贾国龙对待品牌和公关的思维逻辑没有发生根本性 ...
面对罗永浩,回应就输,西贝应该怎么办?
虎嗅· 2025-09-13 00:50
平常我不太爱跟热点,不过,西贝回应罗永浩这件事,正好命中了我最近在思考的课题,就聊聊这个热 点: 其实面对罗永浩关于"预制菜"的指责,西贝从决定回应的那一刻起,就已经输了。 说实话,如果把时间倒回半年前,以我对公关的理解,自己大概率也会做出和西贝一样的回应。 有人说你是预制菜,或者说你的食品不安全,怎么办? 有人指责你,如果不回应,不就等于认了吗? 这是常规思路,我以前也这么想。 但在两个月前,我读了一本书,叫《顾客为什么买了又买》。这本书彻底改变了我对这类公关事件的看 法。 一、为什么说,西贝一回应,就输了? 这本书里分享了麦当劳面临与西贝类似指责的案例,而且麦当劳遇到的指责,远比西贝面对的指责 更"黑",也更严重,直接指向了食品安全。 当时,美国社交媒体上有一组关于麦当劳的视频,引发了病毒式传播。 视频里说,麦当劳的工厂会在制作炸鸡的生产线里添加一种"粉色的不明物质"。 你一看那个颜色,就知道那个粉色的东西是非天然的工业制品,居然还被加到了麦当劳的食品里。 这内容肯定是无稽之谈,正常的食品企业没有必要添加这种东西。 但是架不住它"黑"得很有效,也"黑"得很有画面感。 视觉冲击力是巨大的,就像我们曾经听过的 ...
光速解约、全网审判!“最快女护士”天塌了
新浪财经· 2025-09-04 22:15
事件概述 - 马拉松冠军护士张水华因赛后采访言论引发舆论争议 导致品牌方361°迅速解约 [2][3][9] - 争议焦点为"哭求调休"言论被指将个人爱好成本转嫁同事 触发职场资源分配敏感议题 [6][18][22] - 361°在24小时内通过直播间公告及官方声明完成解约 并删除相关合作标识 [11][12][13] 品牌公关应对 - 361°采用直播间实体公告牌及屏幕字幕双重形式公示解约决定 标注"已解约 提倡运动 更热爱生活" [11][12] - 公司官方将解约原因表述为"基于双方发展路径的调整" 未直接回应舆论压力 [13][14] - 品牌方在舆论发酵后立即切断与KOL所有关联 包括清除线上宣传材料及合作标识 [9][13] 行业运行特征 - 体育品牌与KOL合作存在高度舆情敏感性 任何公众争议均可引发品牌连锁危机 [14][16] - 当前商业环境下品牌方对KOL采用"低容错"管理策略 争议事件中优先选择割席自保 [14][23] - 运动品牌签约运动员时除竞技成绩外 需综合评估其公众表达及舆情风险管控能力 [9][14] 职场生态背景 - 中国护士群体超负荷工作现象普遍 91%每日工作超8小时 超三分之一经常加班至10小时以上 [19] - 医疗行业调休涉及复杂人力调度 需协调15人团队中4个周末值班岗位的替班安排 [19][22] - 结构性资源紧张导致个体需求易引发集体焦虑 成为舆论冲突根源 [18][22]
“眯眯眼”海报引众怒,Swatch的道歉网友不买账
观察者网· 2025-08-20 11:25
事件复盘 - 8月15日微博网友发现Swatch Essentials全球广告中亚裔男模做出手指拉眼角、眯眼咧嘴动作 该动作为国际公认的种族歧视符号[1] - 48小时内微博话题阅读量突破3.2亿次 负面舆情占比超过60%[3] - 品牌在中日韩站点下架争议海报 但欧美官网继续展示相同内容[3] 道歉声明分析 - Swatch官方微博发布87字致歉声明 未承认动作涉及歧视 未公布具体整改措施[3] - 英文声明称"已第一时间在全球范围内移除所有相关材料" 但实际仅针对部分区域进行调整[15][17][19] - 声明将事件定性为"审美争议" 而非种族歧视问题[19] 舆论反应 - 中国消费者指责品牌采取差别化对待策略 质疑其道歉诚意[6][8] - 网友批评品牌未建立文化合规流程 缺乏内部调查与责任追究机制[19] - 对比Dior、Gucci等品牌类似事件后的处理方式 Swatch未提出第三方审查、员工培训或公益基金等补救措施[19]
乐高阿信代言风波:品牌公关的危机与反思
经济观察报· 2025-06-01 09:09
品牌与明星合作的市场策略 - 品牌与明星合作成为普遍且重要的市场营销策略,旨在提升品牌知名度、拓展市场份额并增加产品销量 [1] - 乐高官宣五月天主唱阿信为品牌首席造乐官,通过情怀文案展现品牌与代言人精神契合,吸引粉丝关注 [1] 品牌公关危机事件 - 乐高因对KOL背景调查不严谨陷入公关危机,涉事博主曾发表对阿信不友好言论,引发粉丝强烈不满 [2] - 粉丝要求乐高和博主道歉,甚至发起抵制乐高产品行动,对品牌形象和市场口碑造成冲击 [2] - 乐高虽第一时间终止合作,但后续回应过于简单笼统,未能满足粉丝情感需求,导致信任度下降 [4] 行业现状与挑战 - 品牌通常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KOL背景调查,但实际工作中难以全面审查KOL过往内容 [3] - 品牌传播人员精力有限,部分品牌过于注重短期数据效果,忽视KOL内容质量与价值观匹配 [3] 品牌传播优化建议 - 品牌应预留充足时间要求媒介公司或MCN机构对KOL进行尽职调查,考察其过往言论与品牌调性匹配 [5] - 品牌传播人员应亲自翻阅粉丝量级超过10万的KOL日常内容,运用关键词检索判断数据真实性和内容调性 [5] - 品牌需制定应急预案,明确负面事件中艺人和品牌的应对措施,以化解危机挽回声誉 [6] 艺人合作与危机应对 - 阿信在危机中展现出极高素养和公关智慧,通过得体回应安抚粉丝并维护品牌形象 [6] - 品牌选择代言人时需关注其危机应对能力和态度,与有担当的艺人共同维护合作关系 [6] 经验教训与总结 - 乐高事件为品牌传播和公关领域提供经验教训,强调细节管理和风险防范的重要性 [7] - 品牌需加强合作方审查和管理,提前做好风险防范,以维护品牌形象和消费者信任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