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主义

搜索文档
梁冬:用黄金做Labubu,是加速主义与减速主义并存的结果
凤凰网财经· 2025-09-27 13:09
付鹏认为,黄金强势背后是受跨越历史文化的价值储存共识影响,但他提醒,价值共识会随着人群和时间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他提到,"我们家就做过试 验。我给孩子留了一些钱币、邮币卡,还有一些珠子、串子、玛瑙、翡翠、木头。" 他指出,老一辈认为有价值、可以作为传家宝的物品,在年轻人眼中 可能并非如此。比如"我们认为红木家具可以当传家宝,你认为现在年轻人会认同这个价值吗?他不认为的,搞不好认为买的Labubu更值钱。" 而梁冬则将黄金与时下兴起的数字货币并行讨论,他认为,这表面上是两种资产,但背后反映的是一个故事线——加速主义与减速主义的并存。 一方面,"加速主义" 体现在一部分人正快速拥抱人工智能、数字化等前沿科技领域,并投资于数字货币这样的新兴资产。另一方面,对于那些感到自己难 以适应高速变革浪潮的人而言,则出现了 "减速主义" 的倾向。他们需要寻找一种心理和情感上的稳定"锚点",而黄金恰恰满足了这种对确定性、审美价值 和传世意义的渴望。 凤凰网财经讯 9月23-24日,由凤凰卫视、凤凰网主办的"凤凰湾区财经论坛2025"在广州举行。本届论坛以"新格局·新路径"为主题,汇聚全球政商学界精 英,共同洞察变局脉络、探寻发展新 ...
吴泳铭给出了中国版的“加速主义”AI叙事
观察者网· 2025-09-27 03:02
阿里巴巴AI战略愿景 - 阿里巴巴CEO吴泳铭将通用人工智能(AGI)视为确定性事件,并视其为超级人工智能(ASI)的起点 [1] - AGI目标是将人类从80%日常工作中解放,ASI将创造超级科学家和全栈超级工程师,以指数级速度解决医学、能源、气候及星际旅行等难题 [3] - 阿里巴巴定位为全栈人工智能服务商,提供世界领先的智能能力和全球AI云计算网络 [4] 技术发展路径 - AI发展分为三阶段:智能涌现(学习人)、自主行动(辅助人)、自我迭代(超越人) [3] - AI需直接从物理世界获取全面原始数据,通过自主学习实现自我优化并跨越技术奇点 [3] - 大模型被定义为下一代操作系统,超级AI云被视为下一代计算机 [4] 行业投资与竞争格局 - 阿里巴巴宣布投入3800亿人民币建设AI基础设施,计划2032年将数据中心能耗规模提升10倍 [4] - 全球AI行业过去一年投资总额超4000亿美元,未来5年累计投入预计超4万亿美元 [6] - 全球AI云计算平台可能仅存5-6个超级集群,需整合数百万GPU及吉瓦级电力与冷却能力 [7] 国际视角与行业共识 - 雷·库兹韦尔预测2045年实现技术奇点,AGI于2029年实现并遵循计算能力每18个月翻倍的加速回报定律 [5] - 萨姆·奥特曼认为AGI将引发超级指数级经济增长,使个人生产力提升10-100倍 [5] - 中美AI投入差距显著:美国4家科技巨头过去5年资本开支总和达5.36万亿人民币,中国7家头部公司仅6300亿人民币 [6] 中国AI生态与厂商布局 - 中国AI云市场前五大厂商(阿里云、火山引擎、华为云、百度AI云、腾讯云)有望竞争全球5-6个超级平台席位 [8] - 阿里巴巴具备全栈技术能力,包括基础模型Qwen3-Max及深度整合的AI云解决方案 [7] - 阿里强调AI需与物理世界互动,通过真实场景数据驱动发展 [7]
“倍速社会”:泡泡玛特、小米YU7与即时零售成功的原因
虎嗅APP· 2025-08-11 09:47
倍速社会的概念与背景 - "倍速社会"指消费市场因技术迭代和用户需求变化而加速发展的现象,表现为消费决策和产品迭代速度加快[7][15] - 内容消费领域最早体现倍速化,从留声机机械调速发展到数字时代的在线视频倍速播放功能[10] - 2015年国内爱优腾平台上线倍速功能,2019年奈飞跟进,标志着全球内容消费进入倍速时代[11] - AI技术进一步推动倍速化,可将46分钟剧集压缩至24分钟观看[12] 倍速化对消费行业的影响 商业配套变革 - 互联网普及率从2005年8.5%提升至当前近80%,平均下载速率达近百兆,为倍速化提供基础[18] - 全国公路里程从190万公里增至550万公里,快递时效过去8年下降10小时至50小时[19] - 即时零售将物流单位从"天"缩短至"小时",餐饮配送能力外溢加速零售业态变革[19] 产品供给重塑 - 小米通过需求公约数策略减少交易摩擦成本,打造SU7/YU7等爆品[20][22] - 美的学习小米模式,关停非核心业务并推动自主品牌战略[23] - Costco精简SKU和拼多多简化购物流程都是倍速化供给的典型案例[23] 销售模式创新 - 73%消费者认为即刻享受能提升消费欲望,延迟满足已成过去式[24][26] - 泡泡玛特盲盒模式通过即时满足感降低选择成本[26] - 茶颜悦色5分钟内必取首杯的服务承诺体现即时满足趋势[26] 倍速化的行业趋势 - 加速主义争议持续存在,但技术累进与质量提升可并行不悖[28][29] - 短内容成为主流,电视剧平均集数从45集降至28集[23] - AI技术将推动内容和产品进入更高效的新维度[30][31] - 企业需主动适应倍速化趋势而非抗拒,才能获得超额收益[31]
“倍速社会”:泡泡玛特、小米YU7与即时零售成功的原因
虎嗅· 2025-08-11 01:39
文章核心观点 - "倍速"成为继"悦己"之后第五消费时代的第二个关键词 全方位重塑中国消费市场形态 涵盖基建配套 产品供给和销售模式 [1][2][3][33] 倍速社会的技术演进 - 内容倍速功能最早通过留声机唱片机机械调速实现 磁带和CD时代DSP技术与变速不变调算法夯实技术底座 [6] - PC时代第三方播放器Winamp WMP RealPlayer QuickTime大多支持倍速功能 但线上媒体因带宽限制发展较慢 [7][8] - 2015年成为在线内容"倍速元年" 爱优腾三大平台陆续上线倍速功能 从1.5倍速到4倍速 [10] - 2019年奈飞成为首个上线倍速功能的海外长视频平台 随后数字点播电台也上线类似功能 [11] - 短视频平台TikTok全球爆火 精简短小形式加快内容节奏 现支持两倍速 三倍速播放 [12] - AI技术推动倍速迈上新台阶 长视频平台推出"AI一键观看高能内容"功能 将46分钟剧集缩短至24分钟 [13] 倍速化消费的三大体现 - 即时零售激战体现商业配套倍速化 互联网普及率从2005年8.5%提升至近80% 平均下载速率达近百兆 [17] - 全国公路总里程从190万公里增长至550万公里 货运量翻倍 过去8年单件物流时效下降近10小时 目前平均时效约50小时 [18] - 头部玩家通过餐饮配送能力外溢倍速化电商基建 将物流配送单位从"天"变为"小时" [19] - 小米YU7代表产品供给倍速化 通过更高级审美 最大需求公约数和力出一孔策略减少交易摩擦成本 [23][24] - 美的关停并转非核心业务 推动OBM战略精简产品线 Costco精简SKU减少客户决策成本 拼多多对消费决策做减法 [26][27] - 广电总局公示电视剧平均集数从巅峰期45集降至2024年28集 短内容成为未来趋势 [28] - 泡泡玛特盲盒销售模式体现销售倍速化 73%受访用户认为"即刻享受能带来消费欲望提升" [29][31] - 茶颜悦色设置核销5分钟内必取首杯的服务承诺 即时满足成为奶茶行业竞争焦点 [32] 倍速化的社会意义与争议 - 倍速社会是新消费文化表征 共感至上成为内核 追求社会共识降低消费决策力度和风险系数 [14][16] - 加速主义主张快速发展科学技术 但倍速化遭受部分好莱坞制作人质疑 认为改变内容形态侵蚀作品内核 [36][37] - 产品工业化预制化被反对者认为侵蚀独特性 背叛工匠精神 AI技术发展引发生产关系失衡担忧 [38][39] - 稻田丰史将反对者称为"有文化的守旧派" 指出技术累进与生产质量不冲突 流水线化生产质量把控高于熟练工 [40] - 电影 电视 电子书等新技术演进未毁灭世界 反而带动社会经济更高效发展 时代叙事不可阻挡 [41][42]
雷军,还是雷军
搜狐财经· 2025-05-22 15:01
小米15周年战略新品发布会 - 公司发布多款新品包括小米玄戒O1芯片、小米15S Pro手机、小米平板7 Ultra和小米YU7 [2] - 玄戒O1芯片采用第二代3nm工艺制程,在109平方毫米面积上集成190亿个晶体管,性能媲美苹果顶级芯片 [2][49] - 该芯片研发历时4年多,累计投入超135亿元,研发团队达2500人,2024年预计研发投入超60亿元 [48][49] - 公司成为全球第四家发布自主研发3nm手机处理器芯片的企业,仅次于苹果、高通和联发科 [51] 小米汽车业务进展 - 2021年高调宣布进军造车领域,雷军亲自带队并称这是"人生最后一次重大创业项目" [15] - 2024年3月底首款车SU7上市后迅速打开市场,第二款车YU7动向也备受关注 [17] - 但随后发生事故导致舆论压力,同时曝出私自限制马力和前舱盖设计问题引发用户退车 [18][19] 公司发展历程与业绩 - 2010年创立后以成本价策略迅速打开市场,37小时售出40万台手机,销售额达8亿元 [10] - 2012年出货量719万台,销售额126.5亿元;同年完成第三轮融资2.16亿美元,估值达40亿美元 [10][12] - 2014年完成F轮11亿美元融资,公司估值达450亿美元 [13] - 手机业务初期快速增长,第二轮融资9000万美元时估值10亿美元,仅用一年半达到谷歌七年、Facebook六年的估值水平 [11] 雷军的商业理念与管理风格 - 坚信"智能电动车=四轮带着电池+软件系统",将汽车视为手机之后的超级终端机会 [16] - 管理风格强调高强度工作,曾一天开23个会,自称"卷王",员工也被要求日均工作11.5小时以上 [30][33][34] - 早期借鉴同仁堂"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理念,强调产品打磨 [44] - 认为程序员必须写足够代码量才能成为高手,卡内基梅隆大学博士需写10万行代码毕业 [43] 行业技术发展趋势 - 当前科技行业盛行"加速主义"理念,认为技术迭代越快社会进步越快 [21] - ChatGPT半年迭代一代,星舰飞船快速试错重建,科技迭代速度惊人 [22] - 这种趋势带来技术差距拉大、社会适应滞后和全球科技竞赛白热化等问题 [25][26][28]
美国“加速主义”风头无两,但真正的危险还没来到
观察者网· 2025-05-22 06:47
人工智能治理的两大派别 - 技术管控派主张通过法规和制度管理人工智能发展,代表人物包括OpenAI首席科学家伊尔亚·苏茨克维及其导师杰弗里·辛顿,认为失控的AI可能导致不可逆后果[1][2] - 资本加速派主张以资本驱动AI自由发展,反对过度监管,代表人物包括萨姆·奥特曼、彼得·蒂尔和埃隆·马斯克,认为限制会阻碍技术进步[2][4][9] - 两派分歧本质是"资本驱动"与"协调发展"的路线之争,涉及意识形态对立(自由民主主义vs右翼保守主义)[2][6][9] OpenAI管理层动荡事件 - 2023年11月OpenAI发生高层内斗:苏茨克维解雇CEO奥特曼,后者携团队转投微软,但次日因员工集体抗议回归[1] - 事件反映AI领域对治理方式的根本分歧,技术派与资本派的冲突公开化[1][2] 美国政策与资本阵营分化 - 拜登政府曾出台AI监管政策(安全/可信/可控/可预测),但特朗普上任后立即废除近80项行政令包括AI监管条款[10][12] - 传统金融资本(如华尔街)支持民主分权制度,而硅谷新资本(如彼得·蒂尔)倾向集权以突破监管束缚[12][13] - 特朗普政策转向使AI进入发展十字路口:欧洲与中国主张管控,美国"加速主义"阵营推动去监管化[13][16] 加速主义的内在矛盾 - 加速主义联盟由反对监管的资本力量组成,但内部目标分裂:雅文追求权力集中,蒂尔专注AI发展,马斯克主张绝对自由[9][17] - 该派别缺乏统一建设性纲领,仅以反对监管为纽带,长期可能因利益冲突瓦解[16][17] 国际AI治理动态 - 中美建立被动合作机制(如AI能力建设国际合作小组),旨在避免军备竞赛式技术对抗[16] - 合作聚焦信息互通而非技术共享,核心是维持垄断平衡与风险管控[16]
马斯克冲击波,到底怎么看?
虎嗅APP· 2025-03-03 10:08
政府效率部概况 - 政府效率部(DOGE)由特朗普通过行政命令成立 将奥巴马时代的美国数字服务局重组更名为美国DOGE服务局(USDS) 并要求联邦政府各机构建立至少4人组成的DOGE团队[5] - 该部门职能是通过联邦政府技术和软件现代化实现效率最大化 利用AI和大数据技术消除财政资金浪费 成立一个月内已关闭首席多元化官员执行委员会 将美国国际开发署员工从1万多人裁至不足300人[6][7] - 马斯克表示部门目标是解决财政赤字问题 预计可节省1万亿美元(占7万亿美元年度预算的15%)[8] 财政赤字与改革措施 - 2024财年联邦政府财政赤字达1.83万亿美元(历史第三高) 债务净利息支出8820亿美元 占GDP的3.06%(1996年以来最高)[10] - 改革措施包括:压缩教育部/国家卫生研究院预算 审查政府合同 取消低效项目 开发AI工具梳理敏感数据 整合闲置办公空间[7] - 发现多项财政问题:退休申请处理系统每月仅能处理1万份 环境保护署两个月花掉200亿美元预算且缺乏监督 国防部8500亿美元预算中存在1300美元/个的加热咖啡杯[11] 改革争议与挑战 - 部分数据存在误读 如社保系统显示150岁以上受益人实为COBOL系统默认日期字段导致 美国国际开发署埃博拉防治项目被误取消[12] - 反对意见认为改革过于激进 可能造成社会福利/国际援助被一刀切 且缺乏政府治理经验的工程师团队存在失控风险[22][26] - 历史改革经验显示政府机构存在自我扩张惯性 需依靠技术手段突破"深层政府"阻力[18] 技术治理创新 - 采用"技术治理主义"路径:用AI/算法解构官僚积习 数据驱动决策 招聘"超高智商小政府革命者"(要求每周工作80小时以上)[23] - 改革方向包括:政府预算支出透明化 决策智能化 从内部人控制转向外部监督 建立新型政府监督机制原型[20][23] - 历史背景:1993年克林顿政府曾推动《创建一个少花钱多办事的政府》 提出用企业家精神改革公共部门[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