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出口扩张
icon
搜索文档
化工大扩产,产能如何被消化? | 投研报告
中国能源网· 2025-09-25 01:29
化学品及终端产品出口的以价换量 出口金额增速平稳,但实物量大幅增加:通过对出口量价进行拆分,多种细分部门的出 口存在以价换量的情况,2023-2025年,从出口价格指数的算数平均值来看,纺服/家具/文 体/电气机械/化纤/塑料橡胶制品/空调/冰箱等与化学品需求相关度比较高的行业均出现了明 显的价格指数下滑,对应每年价格2%~7%的下滑幅度。从出口数量来看,2023-2025年,塑 料/橡胶/汽车/家具出口量保持10%以上增速;化工品/纺服/机电/玩具保持5%-10%的增速。 进口替代&出口扩张 进口替代或出口虽不贡献表观需求,但对消化国内产能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国内重点石 化产品的自给率有了大幅提升,以乙烯/PX为例,自给率提升19%/18%,分别对应消化 949/855万吨产能,占其2020-2024年投放总产能的41%/41%。 出口迎来快速增长:产能扩张带来的挤出效应,同时得益于东盟,非洲等新兴市场区域 需求的崛起,欧洲、日韩石化竞争力衰退,产能不断退出,中国化学品出口或迎来趋势性拐 点;2020-2024年苯乙烯/PP/PTA/EVA/PA6/PVC出口量的CAGR均在40%以上,其余监测产品 也均在9 ...
天风证券:化工大扩产 产能如何被消化?
智通财经网· 2025-09-24 23:53
行业产能与消费趋势 - 2019-2025E中国石化行业进入集中投产期 多种产品平均产能增速超10%/年[1] - 产能高速扩张导致竞争加剧及开工率/盈利下滑 但主要产品表观消费量仍实现高速增长[1] - 重点关注政策驱动行业:炼油/乙烯/PX/甲醇/炼油副产品 及市场机制主导行业:涤纶长丝/PTA/己内酰胺[1] 出口量价变化特征 - 2023-2025年纺服/家具/文体/电气机械等行业出口价格指数年均下滑2%-7% 呈现以价换量特征[3] - 同期塑料/橡胶/汽车/家具出口量保持10%以上增速 化工品/纺服/机电/玩具保持5%-10%增速[3] - 苯乙烯/PP/PTA/EVA等产品2020-2024年出口量CAGR超40% 其他监测产品增速区间为9%-40%[4] 进口替代与自给率提升 - 乙烯/PX自给率分别提升19%/18% 对应消化949万/855万吨产能[4] - 自给率提升消化产能占2020-2024年总投放产能的41%/41%[4] - 进口替代与出口扩张对消化国内产能具有重要作用[4] 新兴需求拉动效应 - 新能源汽车与风光发电发展带动EVA/POE/环氧树脂/PVDF等化工新材料需求大幅增长[5] - 国补/快递/外卖消费崛起为传统塑料贡献增量需求[5] - 东盟/非洲等新兴市场需求快速增长 欧美日韩石化产能逐步退出[5] 推荐标的 - 重点推荐恒力石化/荣盛石化/东方盛虹/宝丰能源/恒逸石化/桐昆股份/新凤鸣[2]
石油石化行业专题研究:化工大扩产,产能如何被消化?
天风证券· 2025-09-24 13:14
行业投资评级 - 强于大市(维持评级)[5] 核心观点 - 2019-2025E年中国石化行业处于集中投产期,多种石化产品平均产能增速超过10%/年,虽导致竞争加剧和开工率下滑,但表观消费量仍实现高速增长[1][11][13] - 终端出口通过以价换量策略支撑需求,2023-2025年纺服/家具/文体等行业出口价格年降幅2%~7%,但塑料/橡胶/汽车等出口量保持10%以上增速[2][15][16] - 进口替代和出口扩张消化产能,2020-2024年乙烯/PX自给率提升19pct/18pct,分别对应消化949/855万吨产能,占同期新增产能的41%[3][19] - 新兴市场(东盟、非洲)需求崛起,2020-2024年中国对巴西/越南/印尼化学品出口CAGR达17.7%/12.9%/13.7%,高于行业总体8.9%的增速[25][26] - 欧洲和日韩石化产能退出,欧洲2023-2024年关闭1100万吨产能,日韩PX/乙烯负荷率从2019年高点下滑至2024年的61-79%[27][30][31] - 内需温和复苏,2024年社零增速3.5%,2025年1-8月达4.6%,其中国补政策拉动家电/家具零售增速达28.4%/22%[35][36] - 新能源和新兴消费驱动需求,2021-2024年太阳能装机/动力电池产量AAGR为33%/123%,外卖市场2015-2024年CAGR达28%[37][39] 产能与需求分析 - 2019-2025E年乙烯/PP/PX/PTA产能年化增速达16%/14%/20%/14%,但开工率从2020年94%/88%/81%/87%下滑至2024年84%/77%/76%/80%[11][12][14] - 2020-2024年乙烯/丙烯/PX表需年化增速达10.4%/8.8%/8.5%,芳烃链中纯苯/PA6增速达14.5%/12.4%[13] - 行业整体累库有限,2025年7月底成品油/甲醇/PTA等库存处于5年分位值中低位,仅LDPE/LLDPE明显累库[34] 投资建议 - 政策驱动行业:炼油、乙烯、PX、甲醇、炼油副产品(石脑油、石油焦等),推荐恒力石化、荣盛石化、东方盛虹、宝丰能源[42][43] - 市场机制主导行业:涤纶长丝、PTA、己内酰胺,推荐桐昆股份、新凤鸣、恒逸石化[43][44]
系列专题(二):纯苯需求增量的来源与长期增速中枢探讨
东证期货· 2025-06-16 09:1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近年纯苯需求持续双位数增长,2024年消费量约2530万吨,较2019年接近翻倍,近五年年化复合增长率达14.6%,高于其他大宗化学品;过去五年需求高增长源于进口替代、下游扩能和终端需求契合产业升级;中长期看,因产业生态变化,未来需求增速中枢或降至5 - 7%,但仍高于多数化工品[1][3][86][87][8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近年纯苯需求呈现高增长状态,增量来源如何拆解 纯苯下游众多,终端涵盖广;2024年消费量2524万吨,较2019年接近翻倍,近五年年化复合增长率14.58%,五大下游产量年化复合增长率均为双位数;需求高增长源于下游产业链进口替代、直接及间接下游扩能和终端需求契合产业升级[13][18][25] 下游产业链进口替代的蛋糕还有多少 过去五年,纯苯下游产业链进口依赖度降低,从净进口转向净出口,进口替代对纯苯需求贡献年化复合增长率约5 - 6%;未来可替代进口量级不足200万吨,替代难度加大,后续视角转向出口扩张,但增量预估不乐观,进口替代能贡献的年化复合需求增速或为1.2%左右[27][28][32] 下游产业链生态基本进入成熟期,后续扩能带来的实际增量或由终端主导 近五年纯苯五大下游及间接下游产能扩张明显,产业链一体化程度加深;当下下游产业大多处于成熟期,超额利润消失,技术创新转向渐进式优化,未来下游虽有扩能,但实际需求增量或由终端主导[33][36][39] 较好受益于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纯苯终端需求仍有一定支撑 建筑地产相关需求在纯苯终端占比约10%,近年部分下游需求结构调整降低了该比重;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对纯苯下游衍生物需求边际贡献大,因其综合机械性能适配中高端制造业,且部分衍生物市场体量小,额外增速拉动高;锦纶需求增速高于涤纶,户外领域发展将推动纯苯 - 己内酰胺 - PA6产业链发展;纯苯终端需求受地产影响小,受益于制造业升级,未来相关产业发展或推动其需求增速高于多数化工品[52][65][79] 总结:纯苯未来需求增速中枢降档运行,但仍将高于多数化工品 近年纯苯需求高增长;过去五年高增长源于进口替代、下游扩能和终端需求;中长期看,因产业生态变化,未来需求增速中枢或降至5 - 7%,但整体需求结构优,仍高于多数化工品[86][87][88]
比亚迪股份:业绩符合预期,出口扩张+智驾平权双引擎驱动增长,维持买入-20250325
交银国际证券· 2025-03-25 11:44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买入 [2][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业绩符合预期,2024年收入7771亿元,同比+29%,归母净利润402亿元,同比+34%,扣非归母净利润370亿元,同比+29.9%;4Q24收入2748亿元,同/环比+52.7%/+36.7%,归母净利润150亿元,同/环比+73.1%/29.4%,扣非归母净利润138亿元,同/环比+51.3%/26.8% [7] - 新车+出口推动业绩持续向上,2024年销售427万辆,同比+41.2%,新能源市占率33.2%,同比+1.3ppt;全年汽车单价14.5万元,4Q24汽车单价上升,环比由3Q24的13.9万元提升至4Q24的14.4万元 [7] - 汽车毛利率同比-0.7ppt,销售/研发费用率提升,2024年毛利率19.4%,同比+0.9ppt,汽车业务毛利率22.3%,同比-0.7ppt;全年三费率合计12.3%,同比+1ppt,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率分别同比+0.5/+0.2/+0.3ppt [7] - “出口扩张+智驾平权”双引擎驱动增长,2025年出口量有望持续高增,巴西市场或爆发式增长,东南亚和欧洲市场渗透加速;智驾领域推出“天神之眼”系统,高阶智驾下放至低价车型,预计2025年销量达523万辆,同比+23% [7] - 维持买入,上调目标价至503港元,反映销量持续增长,比亚迪是板块最稳健和确定性较高的标的 [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财务数据一览 - 收入方面,2023 - 2027E分别为6023.15亿、7771.02亿、9772.49亿、11426.81亿、13160.89亿元,同比增长42.0%、29.0%、25.8%、16.9%、15.2% [3] - 净利润方面,2023 - 2027E分别为300.41亿、402.54亿、524.60亿、617.03亿、674.68亿元,同比增长80.7%、34.0%、30.3%、17.6%、9.3% [3] - 每股盈利方面,2023 - 2027E分别为13.33、17.87、23.28、27.39、29.95元,同比增长80.7%、34.0%、30.3%、17.6%、9.3%;2025E - 2026E前EPS预测值调整幅度为0.1%、 - 4.3% [3] - 市盈率方面,2023 - 2027E分别为28.2、21.1、16.2、13.7、12.6倍 [3] - 每股账面净值方面,2023 - 2027E分别为61.61、82.22、106.73、135.56、167.08元 [3] - 市账率方面,2023 - 2027E分别为6.11、4.58、3.53、2.78、2.25倍 [3] - 股息率方面,2023 - 2027E均为0.1% [3] 股份资料 - 52周高位为424.20港元,52周低位为197.50港元 [6] - 市值为16412.3614亿港元,日均成交量为1624万股 [6] - 年初至今变化为+51.31%,200天平均价为294.22港元 [6] 财务数据(资产负债、现金流量、财务比率) - 资产负债方面,2023 - 2027E总资产分别为6795.48亿、7833.56亿、8862.39亿、10139.01亿、11534.66亿元;总负债分别为5290.86亿、5846.68亿、6295.69亿、6890.33亿、7540.28亿元;股东权益分别为1388.10亿、1852.51亿、2404.72亿、3054.23亿、3764.41亿元 [12] - 现金流量方面,2023 - 2027E经营活动现金流分别为1697.25亿、1334.54亿、998.46亿、1194.41亿、1310.12亿元;投资活动现金流分别为 - 1256.64亿、 - 1290.82亿、 - 537.55亿、 - 515.51亿、 - 494.51亿元;融资活动现金流分别为128.17亿、 - 102.68亿、11.15亿、11.76亿、12.41亿元 [12] - 财务比率方面,2023 - 2027E核心每股收益分别为13.333、17.867、23.284、27.386、29.945元;毛利率分别为20.2%、19.4%、19.4%、19.2%、18.7%;ROA分别为5.1%、5.5%、6.3%、6.5%、6.2%;ROE分别为22.1%、23.1%、23.0%、21.2%、18.6%;流动比率分别为0.7、0.7、0.8、0.9、1.0 [12] 交银国际汽车行业覆盖公司 - 九号公司评级买入,收盘价62.60,目标价53.74,潜在涨幅 - 14.2%,发表日期2024年10月29日,子行业电动两轮车 [10] - 雅迪控股评级买入,收盘价15.46,目标价13.55,潜在涨幅 - 12.4%,发表日期2024年08月26日,子行业电动两轮车 [10] - 绿源集团评级中性,收盘价6.95,目标价6.24,潜在涨幅 - 10.3%,发表日期2024年07月02日,子行业电动两轮车 [10] - 中国重汽评级买入,收盘价21.90,目标价26.49,潜在涨幅20.9%,发表日期2024年03月26日,子行业重卡 [10] - 潍柴动力评级买入,收盘价16.56,目标价18.60,潜在涨幅12.3%,发表日期2024年03月14日,子行业重卡 [10] - 比亚迪股份评级买入,收盘价403.40,目标价503.25,潜在涨幅24.8%,发表日期2025年03月25日,子行业整车厂 [10] - 蔚来汽车评级买入,收盘价34.70,目标价48.96,潜在涨幅41.1%,发表日期2025年03月24日,子行业整车厂 [10] - 吉利汽车评级买入,收盘价17.66,目标价22.50,潜在涨幅27.4%,发表日期2025年03月21日,子行业整车厂 [10] - 小鹏汽车评级买入,收盘价86.25,目标价134.69,潜在涨幅56.2%,发表日期2025年03月12日,子行业整车厂 [10] - 长城汽车评级买入,收盘价15.74,目标价17.36,潜在涨幅10.3%,发表日期2024年10月28日,子行业整车厂 [10] - 理想汽车评级中性,收盘价105.20,目标价93.62,潜在涨幅 - 11.0%,发表日期2025年03月17日,子行业整车厂 [10] - 广汽集团评级中性,收盘价3.21,目标价3.34,潜在涨幅4.0%,发表日期2024年04月01日,子行业整车厂 [10]
比亚迪股份(01211):业绩符合预期,出口扩张+智驾平权双引擎驱动增长,维持买入
交银国际· 2025-03-25 11:42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买入 [2][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业绩符合预期,出口扩张与智驾平权双引擎驱动增长,维持买入评级,上调目标价至503港元 [2][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财务数据 - 2023 - 2027E年收入分别为6023.15亿、7771.02亿、9772.49亿、11426.81亿、13160.8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2.0%、29.0%、25.8%、16.9%、15.2% [3] - 2023 - 2027E年净利润分别为300.41亿、402.54亿、524.60亿、617.03亿、674.6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0.7%、34.0%、30.3%、17.6%、9.3% [3] - 2023 - 2027E年每股盈利分别为13.33、17.87、23.28、27.39、29.95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0.7%、34.0%、30.3%、17.6%、9.3% [3] - 2025E、2026E前EPS预测值分别为23.26、28.63元人民币,调整幅度分别为0.1%、 - 4.3% [3] - 2023 - 2027E年市盈率分别为28.2、21.1、16.2、13.7、12.6倍 [3] - 2023 - 2027年每股账面净值分别为61.61、82.22、106.73、135.56、167.08元人民币,市账率分别为6.11、4.58、3.53、2.78、2.25倍 [3] - 2023 - 2027年股息率均为0.1% [3] 股份资料 - 52周高位为424.20港元,52周低位为197.50港元 [6] - 市值为16412.3614亿港元,日均成交量为1624万股 [6] - 年初至今变化为51.31%,200天平均价为294.22港元 [6] 业绩情况 - 2024年收入7771亿元,同比+29%,归母净利润402亿元,同比+34%,扣非归母净利润370亿元,同比+29.9% [7] - 4Q24收入2748亿元,同/环比+52.7%/+36.7%,归母净利润150亿元,同/环比+73.1%/29.4%,扣非归母净利润138亿元,同/环比+51.3%/26.8% [7] - 2024年销售427万辆,同比+41.2%,对应新能源市占率33.2%,同比+1.3ppt [7] - 全年汽车单价14.5万元,4Q24汽车单价环比由3Q24的13.9万元提升至14.4万元 [7] 毛利率与费用率 - 2024年毛利率19.4%,同比+0.9ppt,其中汽车业务毛利率22.3%,同比 - 0.7ppt,4Q24毛利率17% [7] - 全年三费率合计12.3%,同比+1ppt,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率分别同比+0.5/+0.2/+0.3ppt [7] - 4Q24销售/研发费用旧会计准则下分别达111亿/200亿元,环比增25亿/29亿元 [7] 增长驱动因素 - 出口方面,依托自建滚装船队及海外工厂,2025年出口量有望持续高增,巴西市场或爆发式增长,东南亚和欧洲市场渗透加速 [7] - 智驾领域,推出“天神之眼”系统,高阶智驾下放至低价车型,通过“智驾版加量不加价+非智驾版降价”策略加速新能源替代进程 [7] - 预计2025年销量达523万辆,同比+23% [7] 行业覆盖公司情况 - 交银国际覆盖的汽车行业公司中,九号公司、雅迪控股、中国重汽、潍柴动力、比亚迪股份、蔚来汽车、吉利汽车、小鹏汽车、长城汽车评级为买入;绿源集团、理想汽车、广汽集团评级为中性 [10] - 比亚迪股份收盘价403.40港元,目标价503.25港元,潜在涨幅24.8%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