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关税同盟
icon
搜索文档
交易已清零,中方不肯买了!特朗普叫嚣,要拉27国对华加税100%!
搜狐财经· 2025-09-17 09:02
中美能源贸易现状 - 中国7月从美国进口能源总量跌破1吨 创2018年以来最低记录 [7] - 中国3月起停购美国液化天然气 6月美国原油订单归零 [7] - 美国煤炭对华出口从百万吨级骤降至个位数 [7] 中国市场能源战略转型 - 俄乌冲突后中国抓住俄罗斯能源降价机遇构建多元化供应体系 [11] - 通过沙特、卡塔尔获得稳定油气供应 澳大利亚保障煤炭供应 [11] - 通过金砖机制和RCEP与巴西、南非深化能源合作并推广本币结算 [11] 美国能源产业危机 - 失去中国市场造成的缺口无法通过转向日韩及东南亚市场弥补 [13] - 长途运输推高成本导致美国能源产品竞争力持续下滑 [13] - 持续状况可能给页岩油气产业带来永久性创伤 [13] 关税政策影响 - 特朗普政府威胁对中国商品加征100%-200%关税 [3][15] - 试图联合欧盟组建对华关税同盟但遭遇内部严重分裂 [15] - 德国35%全球汽车销量依赖中国市场 法国面临89亿欧元汽车零部件和32亿欧元航空材料出口风险 [15] 全球供应链格局 - 中国作为120多个国家最大贸易伙伴 市场价值高于地缘政治站队 [17] - 欧盟评估显示若跟进对华加税将导致德国汽车、法国航空、东欧农业遭受毁灭性打击 [17] - 日韩等替代市场容量有限 印证对华脱钩不现实性 [17]
中加经贸拉锯战收场?加拿大松口后,中方精准反制显效
搜狐财经· 2025-09-14 19:12
加拿大对华贸易政策调整 - 加拿大总理卡尼于9月3日表态希望尽快与中国展开高层经贸对话 但此前一年多加拿大通过关税壁垒 军事演习和舆论战加剧两国经贸紧张关系 这一调整被视为严峻现实压力下的退让[1] 美国政策影响与加拿大响应 - 2024年春季美国特朗普政府重返白宫后积极拉拢盟友构建对华关税同盟 加拿大迅速响应 宣布对中国钢铝产品加征25%关税 对中国电动汽车实施100%额外税率 并针对电池 半导体等新兴产业设置审查和新规提高准入门槛[2] - 2025年7月美国特朗普宣布对加拿大商品加征35%关税并施压要求其加入美国阵营 加拿大政府迅速让步 但试图在对华议题上找补反而削弱中国对其谈判诚意的信任[9] 农产品贸易反制与影响 - 加拿大近40%油菜籽出口和70%豌豆出口依赖中国市场 2024年夏季加拿大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和钢铁加征重税后 中国对加拿大油菜籽实施进口限制 导致货物滞销[6] - 2025年3月中国宣布对加拿大菜籽油加征100%关税 对海鲜和猪肉加征25%关税 直接导致加拿大农产品买家转向澳大利亚采购豌豆和俄罗斯采购油菜籽[6] 钢铁行业成本压力 - 加拿大对含有中国成分的钢铁产品统一加征25%关税 并设置进口量闸门 即当年进口量超上一年总量50%时超出部分面临更高关税 这推高原料价格 削弱加拿大钢铁企业国际竞争力[7] 能源贸易格局变化 - 2025年3月起中国大幅减少从美国进口液化天然气和原油 6月暂停煤炭进口 转而深化与俄罗斯 沙特合作 加拿大阿尔伯塔省能源企业绕过联邦政府私下与中国客户签署合作合同[13] 军事与舆论施压 - 2025年4月加拿大参加美菲联合军演 参演兵力达1.6万人 演习区域位于菲律宾吕宋岛附近 同时加拿大情报部门声称中国可能利用人工智能干预选举但未提供证据 这些举动将经贸与安全议题捆绑[8] 稀土供应链优势 - 全球稀土氧化物探明储量约4400万吨 中国占比超50% 在重稀土分离与加工环节市场份额高达99% 美国计划对中国稀土加征200%关税但短期内无法绕开中国供应链[10] 国内经济与社会压力 - 加拿大通胀率飙升至7% 房价一年内上涨40% 卡尼政府支持率从50%下滑至43% 民众对生活成本抱怨加剧 阿尔伯塔 魁北克等省份与中国保持接触 不再遵循联邦政府强硬政策[14] 谈判条件与替代选择 - 中国要求加拿大取消不公平关税作为恢复贸易条件 并指出中国拥有广泛替代来源如俄罗斯能源 中东矿产和东南亚农产品 而加拿大市场转身困难[16] - 中国通过精准反制 能源供应替代和稀土产业优势保持主动 加拿大农产品外销受挫 钢铁成本攀升和能源机会错失转化为国内政治压力[19] 政策机制分析 - 加拿大对钢铁关税设置保障措施变体 旨在控制进口量但推高下游制造成本 联邦政府掌握贸易政策但各省在招商引资和资源开发方面拥有裁量权 导致政策执行错位[18]
美方试探与中国打关税战,贝森特在G7会议上尴尬碰壁,欧洲领导人选择集体沉默!
搜狐财经· 2025-08-16 03:55
中美贸易战动态 - 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在G7会议上提议对中国实施200%的二级关税 但未获得任何支持 [1] - 德国、意大利、日本等国的产业链与中国紧密相连 欧洲外交官表示"先问问我们脚上的中国制造答不答应" [1] - 美国与中国之间的贸易战已给许多国家带来直接经济损失 尤其是在农业和制造业领域 [3] 欧洲国家的立场 - 欧洲国家不愿意卷入中美贸易战 担心会自损其利 [3] - 2024年中欧贸易额预计将突破7000亿欧元 德国在中国市场的汽车销量占其全球销量的38% [5] - 法国和意大利等国家同样依赖中国市场 在欧洲对华制裁问题上选择沉默 [5] 中国的应对策略 - 中国对欧美制裁采取精确打击策略 特别是针对欧洲两家银行的制裁 [3] - 中国通过金融领域的"精准制裁"让欧盟感受到切身痛苦 同时保留谈判余地 [3] - 中国在贸易战中的反制措施促进了对美贸易顺差的增强 [5] 美国面临的挑战 - 特朗普政府试图通过关税刺激国内生产 但实际效果适得其反 导致产品价格上升 [5] - 美国的农产品在贸易战中遭受重创 [5] - "关税同盟"的设想因中国与欧洲经贸纽带加强及美国内部经济限制而变得遥不可及 [7] 未来趋势 - 欧洲在中美之间寻求平衡 以最大化自身利益 [5] - 中国应深化与欧洲合作 同时在分歧问题上保持积极沟通 [7] - 中国与欧洲的经贸纽带越扎越牢 [7]
欧洲各国默契保持沉默,要和中国打关税战?还是想想再说吧
搜狐财经· 2025-08-15 08:08
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近日在G7会议上抛出的火药味十足的提问,对于欧洲各国领导人来说无疑是一剂巨大的震撼弹:他们是否愿意对中国征收高达200%的 二级关税?然而,现场却陷入了一片沉默。每位领导人都低头看鞋,似乎那里藏着他们不愿面对的答案。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提问,更是当前国际形势下 复杂关系的缩影。 中美之间的"休战期"延长,虽然表面上看似是和平的迹象,但暗流涌动。贝森特的发言,掀示了美国在对华政策上的困境。一方面,美国希望通过施压盟友 来明确反对中国;另一方面,却又不敢独自冒险去开启一场新的关税战。无论是特朗普还是现任政府,面对中国时,他们似乎总是犹豫不决。 特朗普试图构建的"关税同盟"看起来更像是一场空中楼阁。世界各国早已意识到,单纯加强贸易壁垒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可能在全球经济形势日益复杂的 背景下,带来更多的麻烦。随着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深入,各国的利益联系愈加紧密,没有哪个国家愿意为了美国的利益而放弃自己的市场机会。 对于中国而言,当前的国际环境也是一个展现实力的机会。面对美国的威逼,中国不可能坐以待毙,而是应该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以适应这场异常复杂的 国际博弈。无论是通过外交手段还是经济政策,中国都需要给 ...
“新套路”:如果墨西哥也对中国加关税?(民生宏观邵翔)
川阅全球宏观· 2025-03-03 14:52
美国对华关税政策框架 - 特朗普关税政策划分为4个领域:对中国侧重竞争与安全(强硬)、对墨加侧重经济融合(谈判工具)、对其他经济体按意识形态站队、对回流行业侧重投资就业[1] - 对中国政策特点为"先加后谈",预计额外10%关税将落地;对墨加25%关税可能打折扣(墨西哥谈判进展更好)[3] - 中期目标构建包含墨加及盟友的"内循环"同盟,涉及资源(加拿大/乌克兰)、制造业(墨西哥)、航运(巴拿马运河)和投资领域[4] 关税扩散影响评估 - 墨加加征20%关税对中国整体经济影响有限:两国合计占中国出口仅3.8%(墨西哥2.5%、加拿大1.3%),且从低价值商品逐步实施[6] - 行业层面需关注铝制品(对墨加出口占比9.6%)、航空航天配件(7.5%)和汽车零部件(7.2%)[6] - 需警惕"示范效应":若墨加成功换取美国关税让步,可能引发其他国家效仿导致全球贸易摩擦升级[7] 人民币汇率与内需挑战 - 2024年中国贸易顺差达1万亿美元新高,人民币汇率面临两难:贬值压力与避免触发关税扩散需平衡[7] - 关键目标是保持人民币兑美元弹性同时稳定对非美货币汇率[7] - 关税扩散可能加剧"海外通胀+国内低物价"格局,需通过提振内需对冲供应链冲击[7] 美国政策区域差异化 - 对美洲/欧洲盟友:鼓励对美投资且关税限制较小;对印度日韩等未明确表态国家限制更大[2] - 行业回流政策淡化意识形态,重点推动汽车、钢铝等行业投资回归美国[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