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赛促研

搜索文档
亮出“以赛促研”最新成果,长城皮卡V6火炮上市
中国青年报· 2025-09-26 20:13
产品发布与定价 - 长城皮卡V6火炮正式上市 官方建议零售价为22.98万元[2] 产品性能特点 - 采用两门单排结构实现2745毫米短轴距 配合33度接近角、22度离去角及26度纵向通过角 提升全场景通过性[2] - 整车重量仅2285千克 降低接地比压 增强越野性能[2] - 搭载V6 3.0T发动机 最大功率260千瓦 峰值扭矩500N·m 匹配48伏电机平衡动力与燃油经济性[2] 赛事验证与技术策略 - 通过4500公里环塔极限赛道测试 获得T2量产组赛段六冠王[2] - 在敦煌越野耐力赛包揽T2量产组冠亚军 验证复杂路况可靠性[2] - 以赛促研模式推动技术探索 通过非标赛段优化用户级产品[3] 企业战略方向 - 持续践行品类创新 计划为用户打造更多高品质车型[3]
体现技术进步自信,发挥后起之秀优势,中国车企借“赛道经济”瞄准高端俱乐部
环球时报· 2025-09-25 22:32
中国汽车品牌赛道表现与技术突破 - 比亚迪仰望U9X以496.22公里/小时刷新电动汽车极速世界纪录 登顶全球汽车极速榜首[2] - 小米SU7 Ultra和仰望U9X在纽博格林北环赛道分别跑出7分04秒957和6分59秒157的成绩[2] - 极速测试是对电动汽车三电核心技术和整车工程能力的验证 彰显中国汽车品牌在高性能领域的突破能力[4] 国际赛事参与与技术反哺 - 吉利旗下领克汽车征战房车世界杯(WTCR)创造"六年七冠"战绩 赛车和车手在海外社交媒体收获大批粉丝[4] - 国际赛事考验车辆电子稳定系统、变速箱换挡逻辑等技术 赛车版底盘调校技术反哺民用领域提升量产车操控性、稳定性和安全性[4] - 中国车企通过"以赛促研"模式将赛事技术经验应用于市场 具备打造世界级高性能车型的完整技术实力[4] 品牌价值与全球化战略 - 参与欧洲赛车运动可直观展示技术优势并产生广告宣传效应 赛事直播是车企形象传播的重要阵地[5] - 德国纽博格林DTM周末赛事吸引7.8万名观众 较2024年大幅增加1.55万人 为品牌提供宝贵曝光机会[6] - 赛事冠军将抽象的"高性能"描述具象化为"世界冠军" 增强品牌承诺可信度并打破海外市场对中国品牌的性价比认知偏见[7][8] 赛道经济与产业生态 - 英国拥有全球最大赛车产业集群 包括8支F1车队驻地、4500家工程公司和32条专业赛道 实现比任何国家都多的赛车创新[8] - 中国车企通过收购国际赛道(如美国犹他州赛道)和建设国际汽联二级赛事牌照赛车场 深度参与全球赛道经济生态[4] - 赛道经济成为推动技术创新、培育产业人才和塑造品牌文化的重要平台 加速中国车企技术体系完善[9] 行业认知与市场影响 - 德国汽车界近两年重点关註中国车企 各地赛道、职业赛车手和赛事公司积极寻求与中国车企合作[4] - 中国新能源汽车频繁"赛场刷圈"表明产品在性能、成本和质量可靠性达到稳定标准 有底气自信展现技术实力[7] - 赛道成绩以最硬核方式打破海外认知壁垒 成为进军全球高端市场的关键基础和获得技术实力尊重的基石[8]
魏建军出征2025敦耐赛,长城三大品牌剑指T2组冠军
齐鲁晚报· 2025-09-13 13:54
赛事参与 - 公司董事长魏建军亲自驾驶二代哈弗H9柴油版参与T2量产组比赛 [3] - 公司派出哈弗、坦克、长城炮三大品牌车队覆盖汽油、柴油及新能源全动力车型参赛 [10] - 参赛车辆包括二代H9柴油版(2.4T+9AT动力总成)、猛龙燃油版(2.0T+9DCT)、坦克300 Hi4-T(环塔冠军车型)、坦克500 Hi4-Z及V6火炮(3.0T V6发动机,百公里加速6秒级) [10][12][14] 技术验证与转化 - 通过极端地形超1000km赛道实战测试量产车核心三大件(发动机、变速箱、底盘结构)的可靠性 [1][8] - 采用"赛场淬炼→技术优化→量产升级"闭环模式,将赛道突破转化为消费者车型品质升级 [6][9] - T2组赛车与量产车三大件一致,旨在真实极端场景验证量产车性能 [8] 赛事文化推广 - 联合赛轮、黑熊轮胎等10余家供应商为民间车队提供技术调试、应急备件及快速维修等全维度保障 [18] - 通过输出赛事技术经验与保障体系降低大众参与门槛,推动越野文化从小众走向普及 [19] - 公司通过赛事参与传递技术自信与文化自信,助力中国越野文化向开放繁荣方向发展 [5][19][21] 品牌与行业影响 - 车企掌舵人躬身赛事成为中国汽车发展史跨越性里程碑,为行业树立参赛标杆 [5] - 赛事实践体现公司35年越野技术积累,持续领跑中国越野技术发展 [6][9] - 通过环塔拉力赛与敦耐赛等国际赛事向全球展示中国汽车硬实力与文化自信 [21]
“敦煌绿”现身敦煌越野耐力赛 越野巅峰科技致敬千年文明传承
财富在线· 2025-09-12 09:12
赛事参与 - 坦克品牌将参加2025年9月13日开幕的第六届敦煌越野耐力赛 作为2025中国环塔国际拉力赛T2E新能源量产组总冠军 [1] - 车队阵容包括环塔T2E组冠军车手姚卫强 环塔SS1赛段双料第一车手乔旭 以及女子车手组合荣盼盼与张娟 [3] - 参赛车辆包括两辆坦克300 Hi4-T和一辆采用敦煌绿配色的坦克500 Hi4-Z [3] 赛事规格与技术要求 - 敦煌越野耐力赛为中国汽车摩托车运动联合会认证的国家A级赛事 全程约1300公里 其中近1000公里为特殊赛段 涵盖戈壁峡谷古河床沙漠盐碱地等复杂地形 [5] - T2量产车组别要求车辆除必要安全改装外 必须使用原厂发动机变速箱底盘主体结构等核心部件 与市售车型保持高度一致 [7] - 公司通过赛事严苛环境测试量产车可靠性 将赛事数据转化为量产车品质提升 实现赛场即考场量产即冠军的正向循环 [16][19] 产品技术性能 - 坦克300 Hi4-T采用2.0T加国内首款自主研发纵置9HAT变速器 最高传动效率达97% 速比范围8.843 综合功率300kW 综合扭矩750N·m [11] - 坦克500 Hi4-Z拥有863匹综合马力与1195N·m扭矩 零百加速4秒级 匹配59.05kWh电池 WLTC纯电续航达201公里 [13] - 敦煌绿配色灵感源自敦煌壁画石绿矿物颜料 融合文化传统与越野美学 [15] 战略目标 - 通过冠军车手与冠军车型组合 目标夺取继环塔T2组冠军后的又一座冠军奖杯 [15] - 赛事作为技术试炼场 将数万组底盘数据及动力调校经验转化为量产车品质提升 [16] - 以赛事验证量产车可靠性 将赛场挑战转化为用户日常出行与自驾旅途的安全保障 [19]
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现场观察:以赛事推动技术提升 以竞技加速产业进程
中国证券报· 2025-08-17 23:51
赛事概况 - 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于8月14日至17日举办 全球280支队伍、500余台人形机器人参与三大类主体赛事(竞技赛、表演赛、场景赛) [1] - 赛事涵盖26个赛项、487场对决 参赛方包括宇树科技、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加速进化、松延动力等头部企业及高校 [1] 运动性能突破 - 宇树G1人形机器人以33.71秒获100米障碍赛金牌 该机器人身高1.3米、体重35千克 [2] - 宇树H1在1500米和400米比赛中速度达3.8米/秒和4.5米/秒 较2024年4月半程马拉松时显著提升 极限速度可达5米/秒 [2] - 星动纪元星动L7以0.95米成绩获原地跳高冠军 其搭载55个自研准直驱关节模组 具备高扭矩输出与动态控制能力 [2] 商业化应用进展 - 松延动力"小顽童"机器人以41.60分获自由体操冠军 其空翻动作体现运动控制能力 公司2024年上半年获超2000台订单 聚焦科研教育、文旅导览场景 [3] - 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天轶2.0包揽工厂物料整理冠亚军 可自主将27枚直径8毫米细长物料插入孔洞 精度匹配工业节拍要求 [4] - 银河通用Galbot以336分获医疗药品分拣冠军 能全自主识别处方文字并抓取药品 目前已有数十台机器人在零售店和前置仓24小时运营 [5] 产业协同与市场前景 - 赛事形成"以赛促研"模式:高校聚焦前沿探索 消费级厂商降本普及 头部企业主导创新突破 [6] - 竞技赛考验运动稳定性与环境适应性 表演赛侧重协同控制 场景赛聚焦精细作业能力 [6] - 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预测 2030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近380亿元 销量达27.12万台 [6] - 加速进化2024年6月主办机器人足球联赛获全网近3亿流量 已吸引赞助商参与 [7] - 电动汽车产业链的电机、摄像头、决策芯片技术为人形机器人奠定硬件基础 [7]
以赛事推动技术提升 以竞技加速产业进程
中国证券报· 2025-08-17 20:07
赛事概况 - 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汇聚全球280支队伍、500余台人形机器人,涵盖竞技赛、表演赛、场景赛三大类26个赛项487场对决 [1] - 参赛方包括宇树科技、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加速进化等头部企业及高校,展现硬件算法进步与商业化前景 [1][2] - 运动会成为技术测试场与标准制定地,推动"本体+大脑"综合能力提升 [2][3] 技术突破 - 宇树H1人形机器人速度达4.5米/秒,较半程马拉松时期显著提升,极限速度可达5米/秒 [2] - 星动L7双足机器人以0.95米成绩获跳高冠军,搭载55个自研关节模组实现高扭矩输出与动态控制 [2] - 松延动力"小顽童"机器人以41.6分获自由体操冠军,空翻动作展现运动控制能力 [3] - 天轶2.0机器人完成直径8毫米细长物料精准插装,速度匹配工业节拍要求 [3][4] 商业化进展 - 松延动力上半年获超2000台订单,切入科研教育、文旅导览场景 [3] - 银河通用机器人已在北京零售店部署几十台,24小时独立运营前置仓 [4] - 赛事形成"以赛促研"模式,美团投资的星海图提供赛事级基础设施支持 [5] - 企业通过赛事收集数据完善大模型,实现算法与硬件协同迭代 [4][5] 市场前景 - 高工机器人预测2030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达380亿元,销量27.12万台 [6] - 加速进化机器人足球联赛吸引3亿流量,赛事商业价值显现 [6] - 电动汽车产业链技术积累为人形机器人奠定生态基础 [7] - 行业预计人形机器人将如智能手机般普及,解锁生活应用场景 [5][7]
极限赛场数据反哺用户 长城环塔夺冠背后的技术逻辑
中国经营报· 2025-06-07 06:28
赛事表现 - 长城汽车首次同时参加量产汽油、柴油、新能源三个组别,包揽厂商队杯T2.1量产燃油组前三名,并荣获厂商队杯T2.E量产新能源组第一名 [1][10] - 坦克Hi4车队以84分获得T2.E新能源量产组车队总积分冠军,第二名和第三名分别为58分和44分 [10] - 公司旗下哈弗、坦克、长城炮三大子品牌全面参赛,赛车使用原厂发动机、变速箱和底盘主体结构 [8] 赛事背景 - 环塔拉力赛是亚洲规模最大、难度最高的越野赛事之一,被称为东方"达喀尔",总里程约4500公里,地形包括沙漠(65%)、戈壁(15%)和砂石(20%) [3] - 赛事对参赛车企而言"参与即胜利,完赛即荣耀,夺冠即传奇" [5] - 新疆独特的地形包括罗布泊和塔克拉玛干沙漠,是天然的赛车场 [8] 技术验证 - 赛事验证了发动机持续6000转高温高尘工况、变速箱频繁急加减速扭矩冲击、底盘悬挂抗疲劳等性能 [10] - 公司35年造车底蕴和超120亿公里行驶里程积累为产品性能提供坚实基础 [5] - 全地形开发及标定团队已开发百余款车型,标定总里程超过100万公里,涵盖雪地、泥地、沙漠等多种路况 [17] 技术转化 - 公司将赛事中获得的数万组底盘数据和动力调校经验转化为量产车品质提升 [5][21] - 经过严苛赛事验证的零部件、材料和调校策略在日常使用环境下具有压倒性优势 [7][21] - "赛场到市场"的技术转化路径是公司实现技术突破和持续进步的关键 [23] 品牌理念 - 公司坚持"品质至上"的造车理念,35年累计销量超1400万辆 [21] - 重视极限环境下的安全保障和实战数据积累,将安全放在首位 [21] - 坚持全动力、全场景、全球化技术的自主研发战略 [19] 团队表现 - 坦克300 Hi4-T车手姚卫强在比赛中施救多辆赛车,获得T2.E量产新能源组冠军 [11] - 71岁车手梁钰祥克服困难完赛,展现越野精神 [13] - 218号车手李鹏玉在车辆严重受损情况下自行维修并坚持完赛,获得SS4赛段量产组冠军 [13]
环塔赛再成车企“心头好”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6-03 01:34
赛事规模与参与情况 - 2025年中国环塔国际拉力赛总里程5183公里 吸引近130个车组报名参赛 包括105辆汽车和23辆摩托车 参赛选手总数233人[3] - 赛事吸引国内多数主流车企参与 成为参赛车企数量最多的一届 长城汽车阔别10年后重返赛场 捷途品牌首次亮相[1] - 参赛车辆包含10个新能源车组 长城汽车派出10辆原厂量产赛车参赛 涵盖汽油 柴油 新能源三种动力类型[3][4] 车企参赛表现与技术验证 - 奇瑞厂队使用升级版瑞虎8L车型参加专业改装组比赛 截至5月25日在T1 1组别暂列榜首 该品牌曾连续获得2017-2024年量产组乘用车4项冠军[3] - 长城汽车派出哈弗 坦克 长城炮三大品牌 其中坦克Hi4车队由4组新能源赛车组成 包括坦克300 Hi4-T 坦克400 Hi4-T和坦克500 Hi4-Z车型[4] - 赛事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等复杂地形 特殊赛段中沙漠占65% 戈壁占15% 砂石路占20% 为车辆提供极端环境测试平台[5] 技术研发与数据应用 - 车企通过实时采集底盘形变数据 动力系统热效率数据 电池衰减数据等 为量产车型优化提供参考[6] - 专业技术团队分析悬架行程 制动热衰减 电子限滑响应等数据 直接转化为量产车型调校参数 使量产车具备赛事级基因[6] - 赛事测试涵盖零部件系统协同 软硬件适配等整车性能关键环节 成为改进优化零部件 系统及软件性能的重要机会[7] 品牌建设与市场影响 - 赛事高关注度及苛刻性能要求能增强消费者对车企技术的信任度 有效提升品牌形象[7] - SUV和越野车已成为市场热销主力车型 参赛是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9] - 90后和00后消费主力推动SUV和越野车需求增长 体现对汽车技术 品牌 配置的升级需求[10] 战略价值与长期规划 - 车企将赛事作为长期项目培育 通过技术反哺提升量产产品水准和市场份额[9] - 参与国际赛事有助于获得技术与标准话语权 推动自主品牌从标准跟随者向制定者转变[10] - 赛事积累的技术经验 品质信任和品牌影响力将转化为企业核心竞争力[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