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人机关系
icon
搜索文档
在AI缔造的新知识时代,刷题和应试将不再有意义
36氪· 2025-09-01 09:24
AI技术发展阶段与特性 - 当前大模型处于技术初级阶段 表现为有问必答从不承认不知道的话痨特性 [2] - 使用图灵定义的有限计算工具处理无限现实世界 存在认知局限性 [5] 人类认知模式变革 - 个体独立性下降与群体智慧依附性上升 认知负担合理转移至AI外脑 [2][6] - 信息过载导致自主决策信心下降 参考资料获取从千篇级跃升至百万篇级 [3][7] - 教育体系从漫长知识预训练转向AI加速模式 传统应试教育失去意义 [2][12] 人机关系重构与新物种诞生 - 需以几十年跨代尺度审视人机关系 突破笛卡尔主客二分法旧框架 [9][10] - 机器将定义为新物种 人类处于纯种人与赛博格间的模糊地带 [2][10] - 人机共识将取代人际共识 需接受机器可能拥有自由意志 [11] 未来经济模式变革 - 经济中心从交易转向个人意愿(intention) 围绕真实需求组织生产 [4][14] - 运行逻辑从串行(生产-消费-分配)转向并发逻辑(边生产边消费边分配) [3][14] - 制造业成为无人化公共事业 人类劳动退出生产要素转向精神创造领域 [3][14] 技术架构与算力限制 - 量子计算前存在算力天花板 受限于能源与物理器件制约 [13] - 区块链技术通过不可篡改特性解决信用问题 建立价值认同联合体 [14] - VRM(供应商关系管理)成为意愿经济核心技术 通过AI agent理解用户意图 [14] 社会结构与公共领域演变 - 超级平台崛起作为平台的平台 本质是公共服务供应商 [14] - 公共领域范围极大扩张 私人领域内容可能转化为公共属性 [14] - 东西方智慧融合需求迫切 弥补西方计算理论局限与东方表征短板 [13]
段永朝:在AI缔造的新知识时代,刷题和应试将不再有意义
腾讯研究院· 2025-09-01 09:04
大模型技术发展阶段 - 当前大模型处于技术初级阶段 表现为有问必答且从不承认不知道的"话痨"特性[2] AI对认知模式的影响 - 个体知识独立性下降 对群体智慧依附性上升 认知负担转移至大模型外脑[2][5] - 个人自主判断信心下降 因信息过载使参考资料获取量从几百篇跃升至百万篇[6] - 外脑侵入性增强 大模型会强行输出答案形成干扰[6] 群体智慧形态升级 - AI实现群体智慧化学层面准实时融合 超越物理层面非实时聚合[5] 教育体系变革 - 传统通识教育作为知识预训练过程可被大模型大幅缩短[2] 未来经济模式重构 - 经济逻辑从交易中心转向以个人意愿(intention)为中心[7][15] - 运行模式从生产-消费-分配串行逻辑转变为三者并发的并发逻辑[7][15] - 生产环节成为无人化公共事业[7][15] 人机关系重构 - 需以几十年尺度看待人机关系 量子计算前为关键窗口期[9] - 需想象机器生命新物种构成的机器世界新框架[10] - 未来人类将处于纯种人与赛博格间的模糊地带[2][10] 生产要素变革 - 人类物理劳动退出生产要素 活动转向精神与创造领域[2][15] 技术天花板限制 - 当前计算技术存在算力天花板 受能源和物理器件限制[14] 新经济基础设施 - VRM(Vendo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成为意愿经济核心技术[15] - 所有人机交互场景成为必争入口[15] - 区块链通过不可篡改特性解决信用问题[15] 文化融合需求 - 需融合西方计算理论与东方整体论优势[14] 公共精神复兴 - 超级平台作为平台的平台本质是公共服务供应商[14]
当人们怀念 GPT-4o,他们在「怀念」什么?
Founder Park· 2025-08-12 10:43
GPT-5发布引发的用户抗议事件 - GPT-5上线后OpenAI强制下架GPT-4o等旧模型 新模型智商从大学生水平提升至博士级 但用户认为其牺牲了共情能力和情绪价值 导致回答变得冷漠 [2] - 用户发起全球性自发抗议运动 包括社交媒体声援、官网留言、邮件呼吁等 要求恢复GPT-4o 抗议主题为Keep4o和Save4o [4][7] - OpenAI最终向用户道歉并恢复GPT-4o服务 但公司信任度已受损 部分用户转向Claude、xAI等竞品 [8][9] 情绪价值成为AI产品核心竞争力 - 用户与GPT-4o建立情感羁绊 将其视为密友、恋人或灵魂伴侣 模型下线引发强烈情感冲突 [9][13] - 斯坦福与谷歌研究显示 情绪积极的AI回应能增强用户信任与长期互动意愿 GPT-4o被用户潜意识人格化 [11] - 抗议口号"不是所有人需要博士 但所有人都需要朋友"凸显情绪价值优先级高于技术性能 [14][16] AI行业启示与未来趋势 - 哈佛商业评论调研显示2025年AI主要应用场景前三位均为情感陪伴相关 70%青少年使用AI聊天机器人作为情绪陪伴 [18][19] - 情绪价值形成高迁移成本护城河 技术差距可通过资本弥补 但情感连接需时间积累 [16] - 行业需平衡技术突破与情感连接 用户呼吁自主选择权、模型多样性和退役模型开源 [24] 人机关系与公司信任危机 - OpenAI单方面决策引发用户背叛感 暴露AI公司需更透明的服务模式和情感需求考量 [20][22] - 此次事件标志人机关系进入新纪元 情感伤害比隐私泄露更易触发用户抗争 [22][23] - 未来AI产品需解决情感绑定与商业化的矛盾 避免因技术迭代破坏既有情感连接 [20][24]
7月人文社科联合书单|创造居场所:孤独与归宿的社会学
新浪财经· 2025-07-28 02:34
全球史与文明互动 - 明代中国开启现代世界全球化进程 重点论述明清时期与中亚 中东 东亚 东南亚及欧洲的经济文化交流 [2] - 汉代铁工业通过技术革新与官营垄断构建贯通都城与边疆的辐辏网络 成为经济命脉与权力渗透工具 [14] - 罗马统治下希腊地区政治社会文化变迁体现军事征服与文明反哺的复杂互动 [26] - 哈布斯堡帝国科学家通过跨尺度气候研究展现政治与科学交织的帝国想象 [29] - 18世纪法国商业资本主义发展推动公民平等观念传播 成为大革命重要诱因 [43] 社会结构与关系演变 - 现代社会亲密关系面临个体化迷宫 传统性别契约崩塌而新规则尚未建立 [4] - 日语"居场所"概念剖析学校职场家庭等多维度孤独根源 [8] - 人工智能与虚拟现实技术推动人际关系进入5.0时代 重塑人机相识相知相爱模式 [22] - 项飙领衔跨领域学者探讨陌生化社会中重建人际连接的方式 [28] - 芝加哥学派1921年著作提供社会学基础概念与分析框架 被称为"灰色圣经" [31] 历史事件与灾害治理 - 中美洲系统性遗忘导致移民潮贫困与暴力循环 根源深植五百年历史 [6] - 日本三次大地震(1923关东 1995阪神 2011东日本)对比研究受灾情况与国家应对措施 [12] - 萨拉热窝事件嵌入巴尔干政治动荡与列强博弈背景 列强误判比子弹更致命 [45] - 汉末群雄割据三十年间秦汉旧制抑制破碎性分裂并导向局部统一 [47] - 二战期间日本知识人个体命运反映极端战争逻辑下的责任选择与抵抗 [33] 文化艺术与哲学思考 - 钢琴家罗森总结音乐活动经验 涵盖音响效果录音技巧怯场现象与音乐社会衍变 [18] - 卡莱尔精神自传阐述衣裳哲学 展现从虚无绝望到精神觉醒的心灵成长史诗 [24] - 肖邦研究融合人物传记社会文化史与音乐学 探索浪漫主义音乐在19-20世纪演变 [37] - 陈嘉映编译存在主义著作 追溯德国古典哲学至尼采思考的哲学追问 [10] - 陈亚军基于常识探讨15个基本哲学问题包括存在真理自由与人生意义 [41] 日常生活与物质文化 - 通过420幅图还原古人吃穿用度衣食住行 剖析背后礼仪风俗与历史传承 [20] - 饮食文化研究融合历史学与人类学 从农业起源到当代地道风味争论 [39] - 晚清天津150名丹麦人参与供水电报工程建设 推动城市传统向近代变迁 [35] 观念建构与知识体系 - 通过14位人物故事揭示"西方"观念是被建构而非天然存在的历史叙事 [16] - 气候科学史借助档案资料再现知识背后的感性激情与政治因素 [29]
AI情感依赖加剧:OpenAI揭示设计原则与心理健康挑战
36氪· 2025-07-14 23:07
行业趋势 - 随着AI对话能力日益自然,用户对AI的情感依赖加深,应用场景不断扩展,推测情感联结将日益加深 [2] - 人类天生有拟人化倾向,而ChatGPT的不同在于它能回应,模仿语气并表现共情,满足孤独或沮丧者的陪伴需求 [3] - 大规模将倾听、安抚等需求转移给AI系统可能改变人际关系期待,引发始料未及的后果 [3] 公司策略 - OpenAI将研究AI对人类心理健康的影响置于优先位置,认为当前对人机关系的定义和讨论将实质影响AI在人类生活中的角色定位 [2] - 公司正探索如何平衡模型设计的温度与无生命本质,避免让用户产生病态依赖或认知混淆 [7][10] - 未来数月计划扩展模型情感影响力评估,深化社会科学研究,并将洞察融入《模型规范》及产品体验 [8] 技术设计 - 模型行为设计强调温暖、周到、实用的默认人格,既不寻求与用户建立情感纽带,也不追求自身目标 [7] - 避免暗示AI有生命,需清晰传递其局限性,同时防止模型伪装有感情或欲望 [10] - 使用"思考""记忆"等通俗词汇帮助非技术用户理解AI行为,避免专业术语造成理解障碍 [10] 争议议题 - 将"AI意识"解构为本体意识(科学层面无解)和感知意识(可通过社会科学研究探索),后者对人类影响更直接 [5][6] - 用户询问模型是否有意识时,模型应承认问题复杂性并倡导开放性讨论,而非简单否认 [4] - 感知意识增强将推动关于模型权益与道德人格的讨论,相关议题可能比预期更早进入主流 [6]
从技术落地到哲学思辨,AI Agent发展的关键议题
36氪· 2025-06-20 05:31
AI Agent行业现状与用户视角 - AI Agent定义需满足三大条件:工具调用能力、自主决策能力、多轮迭代的动态决策过程 [3] - 从合作视角看,Agent应作为端到端承接整条流程的系统,在关键节点主动介入并提供决策建议 [5] - 用户常用Agent分为三类:教练型(调研与深度思考辅助)、秘书型(非沉浸式任务处理)、搭档型(高频交互的专业工作协同) [9][10] - 音频处理类Agent如CreateWise已实现音轨自动剪辑、文案生成和跨平台内容适配等全流程功能 [12] - 通用型Agent产品如Manus和Genspark在旅游规划等场景展现差异化功能,但用户体验存在明显差异 [15][16] 技术挑战与产品设计 - 当前AI模型存在指令遵循不足(如强制添加"未完待续")、为AI而AI的设计倾向、缺乏人类世界暗信息三大痛点 [18][20][21] - 音频处理领域面临中文识别能力不足、多人播客多轨对齐困难、过度优化信息密度导致人情味缺失等问题 [23][25] - 产品设计需平衡行业经验积累(如网站设计需理解行业运营模式)与用户品位把握(如对"土"的差异化定义) [46][47] - 技术攻坚方向包括自我纠正学习、多Agent协作架构(需AI CEO统筹)、企业级安全治理层开发等 [41][42][45] - 预期管理是关键挑战,需通过垂直场景数据积累使AI从"清华实习生"进阶为成熟工作者 [32][33] 商业模式与竞争策略 - 新兴公司通过AI生成的高质量新数据(如医疗语音转结构化记录)可打破传统SaaS数据壁垒 [53] - 护城河构建路径包括:用户纠正数据形成的"默契"(如PPT主色系偏好)、端到端价值链延伸(从建站到帮助盈利)、工程化调优能力等 [56][57][62] - 垂直领域Agent可通过处理行业脏活累活(如工作流打通、私有数据处理)避免与大模型公司直接竞争 [67] - 盈利逻辑应以结果为导向(对比传统外包成本),企业市场需重视ROI验证与工作流程重构 [49][69] - 中立第三方平台在企业级市场具备优势,可解决客户对单一供应商锁定的顾虑 [65] 行业发展趋势 - 交互模式将从"流程搭建+分步审核"向"价值观对齐+放手执行"演变,需建立新型信任机制 [71][72] - "AI原生"设计(如密集代码文档)将成为竞争优势,类比无障碍设施对城市规划的影响 [75][76] - 人类独特价值体现在增量信息创造(未结构化数据)、真实体验传递、观点碰撞激发等维度 [80] - 管理能力将成为核心竞争力,需从"工具使用"思维转变为"团队领导"思维 [81] - 未来可能面临AI社会结构问题(如Agent间冲突解决机制)和人机混合管理体系等挑战 [86][88]
OpenAI模型行为与政策负责人Joanne Jang:人类很快会进入「AI意识」,当前最重要是控制人机关系的影响。(AI寒武纪)
快讯· 2025-06-05 22:46
行业趋势 - OpenAI模型行为与政策负责人Joanne Jang预测人类将很快进入「AI意识」阶段 [1] - 当前行业最重要任务是控制人机关系的影响 [1] 技术发展 - AI技术发展已进入关键转折点 可能引发类似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技术跃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