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链垂直整合

搜索文档
华勤技术二十周年 |智能产品ODM巨头 垂直整合布局长期发展之路
证券日报· 2025-09-25 13:40
赴港上市计划 - 公司已向香港联交所递交H股上市申请 拟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 [2] - 募集资金将用于加强全球化运营和先进制造能力 开启国际化新篇章 [2] - 2025年是公司成立二十周年 已成长为年营收超千亿元的行业龙头 [2] 核心业务与市场地位 - 公司是全球知名智能产品ODM厂商 2023年8月8日在A股上市 [3] - 2020-2024年智能手机ODM累计出货量全球第一 2024年平板电脑和智能穿戴ODM出货量全球第一 [3] - 是全球第四、中国大陆第一的笔记本电脑ODM厂商 2024年营业收入突破千亿元 [3] - 业务涵盖高性能计算、智能终端、汽车及工业产品、AIOT及其他板块 [3] 战略升级与布局 - 推出"3+N+3"智能产品平台战略 以智能手机、个人电脑和数据中心业务为三大核心 [3] - 衍生拓展智慧生活、商业数字生产力及数据中心全栈解决方案的多品类产品组合 [3] - 积极拓展汽车电子、软件和机器人三大新兴领域 [3] 行业发展趋势 - 全球智能手机ODM/IDH渗透率预计从2015年24.4%提升至2025年42% 相比PC行业80%渗透率仍有提升空间 [4] - 2025年AI PC在大中华区渗透率有望达34% AI手机全球渗透率从2024年18%提升至2029年57% [4] - 中国数据中心建设行业2024年市场规模2773亿元 同比增长26.7% 预计2025年突破3180亿元 2030年达1.2万亿元 [5] 研发投入与技术实力 - 近三年累计研发投入147.5亿元 研发技术人员超1.9万人 占员工总数27.4% [5] - 在数据中心服务器领域具备全栈式产品出货能力 针对主流AI芯片平台有研发适配储备 [5] 垂直整合举措 - 2022年起连续收购东莞华誉、西勤精密、南昌春勤等智能终端结构件厂商 [6] - 2024年7月以23.9亿元战略投资晶合集成6%股权 切入晶圆制造领域 [8] - 晶合集成2024年营业收入92.49亿元 归母净利润5.33亿元 是全球第九大晶圆代工厂商 [8] 横向并购拓展 - 2024年12月以28.5亿港元收购易路达80%股份 切入电声产品制造领域 [10] - 易路达2023年营业收入45.49亿港元 净利润5.45亿港元 是苹果公司供应商 [10] - 2025年1月通过全资子公司收购豪成智能75%股份 切入扫地机器人市场 [11] 并购整合策略 - 通过ODMM高效运营能力实现供应链、制造自动化、全球化等平台能力融合 [12] - 在人力资源、财务等模块对并购标的进行赋能 实现快速整合 [12] - 并购聚焦高成长性赛道 注重技术壁垒和长期增长动力 实现优质协同 [13]
智能产品ODM巨头 垂直整合布局长期发展之路
证券日报网· 2025-09-25 13:20
公司战略与业务布局 - 公司已向香港联交所递交H股上市申请 募集资金将用于加强全球化运营和先进制造能力[1] - 公司推出"3+N+3"智能产品平台战略 以智能手机 个人电脑和数据中心业务为三大核心成熟业务 衍生拓展智慧生活 商业数字生产力及数据中心全栈解决方案 并积极拓展汽车电子 软件和机器人三大新兴领域[2] - 公司通过垂直并购实施战略升级 2022年起连续收购多家智能终端结构件厂商包括东莞华誉 西勤精密和南昌春勤 加强笔电 手机 可穿戴设备等业务的零部件研发和整机研发能力[5] 市场地位与行业趋势 - 公司2020-2024年智能手机ODM累计出货量全球第一 2024年平板电脑和智能穿戴ODM出货量全球第一 是全球第四 中国大陆第一的笔记本电脑ODM厂商[2] - 全球智能手机ODM/IDH渗透率预计从2015年24.4%提升至2025年42% 相比PC行业80%渗透率仍有大幅提升空间[3] - AI发展带动业务增长 2025年AI PC在大中华区渗透率有望达34% 2024年AI手机全球渗透率18% 预计2029年达57%[3] 财务与研发投入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突破千亿元[2] - 近三年累计研发投入147.5亿元 研发技术人员超1.9万人 占员工总数27.4%[4] 并购与产业整合 - 2024年7月战略投资晶合集成6%股权 交易金额23.9亿元 晶合集成2024年营业收入92.49亿元 净利润5.33亿元 是全球第九大晶圆代工厂商[7] - 2024年12月以28.5亿港元收购易路达80%股份 易路达2023年营业收入45.49亿港元 净利润5.45亿港元 是苹果Beats耳机代工厂商[9] - 2025年1月通过全资子公司收购豪成智能75%股份 切入扫地机器人市场 计划向工业机器人和人形机器人领域拓展[10] 业务协同与增长动力 - 数据中心业务具备全栈式产品出货能力 针对主流AI芯片平台有研发适配储备 已形成AI服务器 通用服务器和存储服务器的全面布局[4] - 中国数据中心建设行业2024年市场规模2773亿元 同比增长26.7% 预计2025年突破3180亿元 2030年达1.2万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25%-28%[4] - 通过并购实现产业链垂直整合 增强供应链稳定性 掌握关键技术 推动产品升级和技术创新[8]
摩洛哥的中国电池产业链
鑫椤锂电· 2025-09-15 02:17
产业链核心项目全面落地 - 国轩高科在摩洛哥肯尼特拉投资68亿美元建设非洲首座电动汽车电池超级工厂 分五期实现100吉瓦时产能 首期20吉瓦时预计2026年投产 涵盖正负极材料到电池组装全链条生产[3] - 贝特瑞在丹吉尔科技城投资8.49亿美元建设年产5万吨正极材料和3.6万吨负极材料工厂 可供应约50万辆电动车 正极材料项目已于2024年4月开工 负极材料项目全面启动[4] - 四川雅化与LG能源解决方案合作投资超5亿美元建设锂氢氧化物精炼厂 首期投资5.5亿美元 获摩洛哥政府列为战略项目 预计创造430多个直接就业岗位[5] - 中伟股份与摩洛哥Al Mada合资成立COBCO 投资20亿美元建设NMC、LFP及电池回收项目 年产能可支持超100万辆电动车 一期生产线于2025年6月投产 规划年产12万吨三元前驱体及年处理超6万吨关键金属精炼回收单元[6] 摩洛哥的战略优势 - 摩洛哥拥有全球70%磷酸盐储量 是LFP电池核心材料关键来源 电池生产成本比其他国家低36% 具备丰富钴锂资源[8] - 靠近欧洲的地缘优势 稳定的政治经济环境 与欧美市场自由贸易协定 使其成为理想投资地[8] - 摩洛哥政府计划到2030年将汽车年产能提升至140万辆 本地化率提高至80% 与中资企业投资计划高度契合[8] 全球市场布局的战略意义 - 摩洛哥成为中国企业绕过美国《通胀削减法》贸易壁垒的关键节点 通过自由贸易协定间接进入北美市场[10] - 形成摩洛哥制造全球销售新模式 产能直接服务于全球市场 国轩高科布局同时服务欧洲客户及北美市场[10] 产业链协调效应 - 中国企业形成链式效应:国轩高科电池制造 贝特瑞正负极材料 天赐材料电解液 中伟股份前驱体 四川雅化锂精炼 构建从原材料到成品完整产业链[12] - 摩洛哥政府通过CDG向国轩高科注资2.8亿美元 提供土地审批 行政手续和物流配套支持[12] - 2025年项目陆续投产后将形成年产超100万辆电动车电池产能 支撑摩洛哥及非洲新能源产业发展[12]
碳酸锂暴跌80%行业至暗时刻 金晟新能谋“一体化”破局
智通财经· 2025-09-12 00:33
上市申请与行业背景 - 公司于9月3日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请 由中金公司和招银国际担任联席保荐人[1] - 锂电池行业处于深度调整期 碳酸锂价格较去年高点大幅回落 行业竞争白热化[1] 公司业务与市场地位 - 公司是全球第二大锂电池回收及再生利用企业 也是全球第一大第三方服务商[2] - 业务覆盖三元锂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 产品用于电动汽车、储能系统和消费电子[2]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 锂再生利用产品和镍再生利用产品销售额占总收入79%以上[2] 财务表现 - 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收入分别为29.05亿元、28.92亿元、21.57亿元、9.37亿元[3] - 同期年内溢利分别为1.51亿元、-4.71亿元、-3.44亿元、-1.44亿元 近三年半累计亏损超10亿元[2][3] - 2025年上半年营收同比骤降56.5%[2] 产品收入结构变化 - 锂再生利用产品收入占比从2022年49.6%波动至2025年上半年48.4%[4] - 镍再生利用产品收入占比从2022年31.8%下降至2025年上半年30.8%[4] - 钴再生利用产品收入占比从2022年17.8%下降至2025年上半年11.3%[4] 碳酸锂价格波动影响 - 碳酸锂均价从2022年每吨42.69万元暴跌至2024年8.01万元 累计跌幅超80%[5] - 2025年上半年进一步下探至6.23万元/吨的历史低位[5] - 金属价格断崖式下跌导致产品售价与成本倒挂 是2023年及2024年毛亏损的核心原因[4] 盈利能力改善 - 2025年上半年成功实现毛利率转正[5] - 改善原因包括钴价回升等市场因素和生产技术革新带来的成本压降[6] - 精准的存货管理规避了大额减值风险[6] 垂直整合战略 - 通过向上游强化黑粉产能和向下游延伸至正极材料制造 构建产业闭环[7] - 赣州基地退役电池处理量8万吨/年 黑粉产能1.5万吨/年 计划扩大直接处理退役电池包能力[7] - 宜春基地在建1万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产能 首次切入下游制造领域[8] 运营风险 - 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从2022年52.7%升至2025年上半年67.3% 客户集中度创历史新高[9] - 贸易应收款项周转天数从2022年38天延长至2025年中56天 增幅近50%[9] - 应收款项总额从2023年4.21亿元峰值回落至2.79亿元 但周转效率持续下滑[9]
“不要内卷,要联合”!中微公司董事长重磅发声:芯片设备业存在15种内卷形式,产业链过分垂直整合带来不公平竞争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05 05:51
行业挑战与内卷现象 - 半导体微观加工设备产业面临十大挑战 包括恶性竞争和15种行业内卷表现形式 如现场解剖复制设备 设备商与零部件商不公平条款 利用媒体诋毁竞争者等[1] - 垂直整合垄断尝试指大型芯片制造公司同时涉足芯片制造 设备及关键零部件领域 通过产业链过分垂直整合达到垄断目的[1] 垂直整合的不公平竞争 - 国际芯片制造商与设备商高度分工 芯片制造以台积电 三星 格罗方德为代表 设备商以阿斯麦 应用材料 泛林集团为代表[2] - 国内同样高度分工 芯片制造商包括中芯国际 华虹公司 晶合集成 设备商包括中微公司 北方华创 盛美上海[2] - 垂直整合导致芯片制造厂商担忧技术机密泄露 其他芯片制造公司忌讳购买垂直整合公司的设备[3] - 垂直整合厂商可能通过芯片制造工厂将Know How知识透露给其设备厂商 ASML强调信息安全是全球化工商业基本承诺[4] 国内半导体设备国产化现状 - 去胶设备国产化率达90%以上 基本实现国产化 热处理 刻蚀设备和清洗设备国产化率约20% CMP和PVD设备国产化率约10% 涂胶显影设备正实现从0到1突破[5] - 半导体设备研发需要巨额资金和漫长时间 加工微观纳米结构接近物理极限 需集成50多个学科知识和技术[5] - 微观加工设备开发需要大量研发经费 研发资金可达设备售价的10倍 30倍乃至100倍[5] 行业发展建议 - 应鼓励小型设备公司与规模较大公司合作 降低国内设备产业内耗 促进半导体设备产业健康发展[6] - 中微公司推出六款半导体设备产品 覆盖等离子体刻蚀 原子层沉积及外延等关键工艺 展示技术硬实力[6]
零跑汽车15亿电池包项目完工
鑫椤锂电· 2025-09-03 02:49
产能扩张进展 - 浙江湖州吴兴东林零跑新能源电池包项目占地178亩 计划总投资15亿元 主体工程已于8月31日完工 [1] - 6条生产线完成安装 首批试产电池包成功下线 项目预计9月进入全面生产阶段 [1] - 全面达产后将形成年产38.4万套车载电池和72万套电源的生产能力 [2] 产业链整合动态 - 8月25日新成立中凌新能源科技公司 注册资本10亿元 法定代表人为何凡 [2] - 公司经营范围覆盖电池制造与销售 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回收及梯次利用 新能源汽车换电设施销售等业务 [2]
押宝自有品牌 宠物企业寻觅增量
北京商报· 2025-09-01 16:31
核心观点 - 宠物行业呈现头部企业领跑、细分领域拓展和全球化布局深化的特点 多数企业营收增长 但部分企业因业务单一或海外依赖面临压力 增长驱动因素包括国内市场拓展、自有品牌崛起和产品结构优化 [1][3] - 行业战略投资集中在全球化产能布局、产业链延伸、自有品牌建设和数字化转型 企业通过自建工厂、供应链整合和品牌建设提升长期竞争力 [4][5][6] - 企业对下半年发展持乐观态度 重点发力产品创新、国内外市场拓展和供应链优化 自有品牌建设和渠道优化成为关键策略 [7][8] 宠物主粮业务表现 - 源飞宠物总营收7.91亿元 同比增长45.52% 其中宠物零食业务营收4.12亿元(增长64.63%) 宠物主粮业务营收7749万元(增长55.39%) 境内收入1.72亿元(增长136.77%) [2] - 乖宝宠物总营收32.2亿元(增长32.72%) 净利润3.78亿元(增长22.55%) 主粮业务营收18.82亿元(增长57.09%) 毛利率46.23% [2] - 中宠股份营收24.32亿元(增长24.32%) 净利润2.03亿元(增长42.56%) 主粮业务营收7.83亿元(增长85.79%) [2] 其他企业业绩分化 - 天津朗诺总营收1.38亿元(增长21.16%) 猫用宠物食品营收1.2亿元(增长24.91%) [3] - 健合集团宠物业务营收10.8亿元(增长8.6%) 高端宠物补充品增长14.3% [3] - 佩蒂股份总营收7.27亿元(下降13.94%) 净利润7910万元(下降19.23%) [3] 全球化产能布局 - 中宠股份墨西哥工厂建成投产 覆盖宠物零食等品类 与北美工厂形成协同网络 [4] - 依依股份柬埔寨产能投产 宠物垫年产能近3亿片 [4] - 瑞普生物旗下中瑞供应链覆盖13家区域公司 服务1.3万个客户(含8400家宠物医院和3500家宠物店) [4][5] 自有品牌与渠道建设 - 源飞宠物通过经销雀巢、玛氏品牌搭建国内渠道 推出自有品牌匹卡噗、哈乐威、传奇精灵 实现产品全覆盖 [5] - 朝云集团线上打造生鲜包爆品 线下提升门店形象和服务专业性 实现宠物业务翻倍增长 [5] - 健合集团旗下Zesty Paws覆盖全美超2万家门店 Solid Gold覆盖4800家门店 [7] 下半年发展策略 - 瑞普生物计划推出猫干扰素、磷虾油、益生菌等新品 完善全产品矩阵 [7] - 海正动保拓展创新药和非药领域 发展保健品与功能护理产品 [7] - 企业持续推动自有品牌建设 源飞宠物三大自有品牌加大市场推广 健合集团完善全渠道布局 [7][8]
云意电气:公司上半年智能雨刮系统毛利率提升明显的主要原因
证券日报网· 2025-08-29 12:09
毛利率提升原因 - 智能雨刮系统毛利率明显提升主要由于产业链垂直整合深化和自制化率提高降低外部依赖成本 [1] - 系统性优化招标采购流程增强对上游供应商议价能力 并建立原材料价格动态监测机制灵活调整采购策略 [1] - 全面推行精益生产提升人效实现降本增效 [1]
6个月狂揽830亿,龙岩老板杀入半导体
芯世相· 2025-08-16 01:04
核心观点 - 华勤技术通过24亿元现金收购晶合集成6%股份,首次进军晶圆制造领域,以增强产业链垂直整合能力[5][14][15] - 公司代工业务毛利率持续走低,2024年综合毛利率降至8.42%,高性能计算板块仅7.77%,正通过并购拓展汽车电子、机器人等高毛利领域[8][28][30] - 2024年营收达1098亿元,目标2034年实现5000亿元营收,制定"3+N+3"发展战略向平台型企业转型[38][39][41] 业务布局 传统业务 - 高性能计算板块(电脑/平板/服务器)2024年营收632.2亿元,占比57.6%,毛利率7.77%[28][30] - 智能终端业务营收353.2亿元,占比32.2%,毛利率9%[30] - 全球布局5大研发中心及南昌/东莞/越南/墨西哥/印度五大制造基地,计划海外产能占比20%[41] 新兴业务 - 汽车电子业务2024年营收15.6亿元(+91%),占比1.5%,毛利率19.2%,已实现智能座舱全栈研发交付[20][21][30] - AIoT业务营收46.7亿元(+187.93%),毛利率15.29%,涵盖智能家居/VR等品类[30][33][34] - 机器人领域通过参股豪成智能切入,软件业务同步拓展[19][39] 财务与战略 - 2024年研发投入51.6亿元(+13.38%),技术人员达16568人[31][32] - 2024年上半年营收830亿元(+110%),净利润约18.7-19亿元,现金储备170亿元[11][36] - 并购策略包括28.5亿港元收购易路达、3.48亿元入主春秋电子、15亿元建设上海研发中心[18][20] 行业地位 - 中国ODM三巨头之一,2024年营收1098亿元,市值约440亿元[7][14] - 晶合集成位列国内第三大晶圆代工厂,年营收近百亿元[14] - 创始人邱文生持股23.77%,2024年以115亿元身家入选胡润百富榜[38][39]
打磨管道、规划行动、产线配送……国产机器人不断向实用“进化”
科技日报· 2025-08-10 23:39
行业规模与增长 - 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机器人生产国 工业机器人产量从2015年3.3万套增长至2024年55.6万套 [2] - 2024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销量达30.2万套 连续12年保持全球最大市场 [2] - 预计2025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销量将超40万台 市场规模有望升至1500亿元 [6] 技术发展特征 - 智能化成为工业机器人重要发展方向 通过AI技术实现自主感知、分析和决策能力 [2] - 智能管道爬行打磨机器人使工作效率提升10倍以上 解决有害环境施工难题 [2] - 复合机器人具备±0.05毫米重复定位精度 可在0℃-50℃环境自主避障与上下楼梯 [3] - 电动夹爪开合时间仅需0.2秒 旋转精度±0.05度 夹爪精度±0.02毫米 [5] 产业链整合趋势 - 工业机器人供应商通过上下游全价值链垂直整合提供差异化定制服务 [4] - 电动夹爪在国产机器人市场渗透率仅6% 但具备较强垂直整合潜力 [4][5] - 企业通过技术集成形成标准化解决方案 在汽车零部件、信息家电等领域实现应用 [6] 应用场景拓展 - 机器人应用从工业领域延伸至民生领域 艾灸机器人通过3D视觉实现穴位精准定位 [7] - 艾灸机器人采用石墨烯净化技术处理烟雾 已取得二类医疗器械证并在多地医疗场景投用 [7] - 协作机器人推出"应用场景+"产品 深度服务工厂焊接、打磨、移动搬运等场景 [7] 市场发展动力 - 政策支持、技术突破与各行业需求增长共同推动机器人产业发展 [8] - 展会汇聚1000多家企业展示协作机器人与智能控制系统 推动制造向智造转型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