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两融市场
icon
搜索文档
两融市场火热,券商密集“提额”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5 12:08
券商融资类业务规模调整 - 浙商证券将融资类业务规模上限由400亿元调增至500亿元 [3][5] - 华林证券年内两度上调信用业务总规模 从62亿元增至80亿元 [3][7][8] - 兴业证券和山西证券同步调整信用业务规模 山西证券融资融券业务上限由80亿元升至100亿元 [7][8] 两融市场数据表现 - A股融资融券余额达24310.59亿元创历史新高 其中融资余额24140.84亿元 融券余额169.75亿元 [3][9] - 融资融券交易额占A股交易额比重12.25% 创2020年7月以来新高 [4][10] - 8月新开两融账户18万户 同比激增381% 两融账户总数达1511万户 [4][11] 业务发展动因与行业趋势 - 券商调整规模主因市场两融需求激增与战略转型 旨在抢占市场份额并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9][11] - 当前融资余额占流通市值比例约2.5% 远低于历史峰值4.72% 维持担保比例280.87%显示风险可控 [6][9][11] - 行业预计两融规模上调将成为常态 2026年底前或有10-15家券商跟进调增额度 [12]
两融余额站稳2.4万亿元 资金偏好锚定高景气赛道
财经网· 2025-09-19 08:53
两融余额创新高 - 两融余额达24054.44亿元 较前一交易日增加127.92亿元 创历史新高[1][2] - 融资余额为23885.22亿元 较前一交易日增加127.11亿元 融券余额为169.22亿元 较前一交易日增加0.81亿元[2] - 两融交易额占A股交易额比重为11.83%[2] 两融余额历史趋势 - 两融余额呈现波动回升态势 2021年初为1.64万亿元 2022年初为1.83万亿元 2023年初回落至1.55万亿元 2024年初回升至1.66万亿元 2025年初涨至1.86万亿元[2] - 9月1日两融余额首次攀升至22969.91亿元 打破历史纪录[2] 市场参与度与资金流向 - 个人投资者数量达766.11万名 较2024年末722.78万名增加 参与交易投资者数量为54.97万名 较2024年末33.52万名增加[3] - 平均维持担保比例为287.01%[3] - 融资资金锚定高景气赛道 电力设备、电子、非银金融、有色金属、通信等行业位居融资净买入额前列[3] - 融资净买入额前十个股为阳光电源、胜宏科技、先导智能、宁德时代、中际旭创、寒武纪、新易盛、中信证券、东山精密、立讯精密[3] 券商业务与收入 - 两融业务为券商重要利息类收入来源 上半年全行业利息净收入262.38亿元 占营业总收入比重达10.45% 为第三大收入来源[5] - 多家券商通过优化服务流程、下调费率加速获客 并启动信用业务规模上限调整[5] - 华林证券年内两次上调信用业务总规模上限 从62亿元调整为80亿元[5] 风险控制与行业竞争 - 券商同步提升风险控制重视程度 华林证券开展风险控制指标专项压力测试[5][6] - 两融市场进入费率竞争阶段 券商需提升服务质量与专业能力抵御降费冲击[6] - 头部券商凭借资金、客户、渠道优势占据主导地位 中小券商打造差异化竞争力 如国元证券建立客户分层与综合服务体系 长城证券实施精细化运维和客户闭环管理[6]
2.3万亿元!A股两融余额再创新高,超越2015年牛市峰值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0 11:36
两融余额创历史新高 - 2025年9月1日A股两融余额达22969.91亿元,首次突破2015年峰值 [1] - 截至2025年9月9日,两融余额进一步攀升至23197.18亿元,融资余额达23034.95亿元,均创历史新高 [1] 两融标的数量与结构变化 - 两融标的数量从2015年6月18日的912只大幅增加至2025年9月9日的4239只 [5] - 创业板两融余额从2015年6月18日的1038.30亿元增长至2025年9月9日的4845.23亿元,增幅达367% [14][17] - 沪深300两融余额从2015年6月18日的13006.58亿元下降至2025年9月9日的7830.5亿元,降幅39.8% [16][17] 杠杆率与市值占比 - 2025年9月9日两融余额占A股流通市值比重为2.5%,远低于2015年6月18日4.27%的水平 [5][6] - 2025年8月25日至9月2日融资买入金额持续超3000亿元,占A股成交额比重约11% [7][8] - 2015年6月两融交易额占A股成交额比重多在12%以上,峰值达13.03% [8][9] 投资者结构与负债变化 - 2025年两融个人投资者数量超760万名,机构投资者超5万名 [9] - 2015年6月个人投资者数量约380万名,机构投资者超6800家 [10] - 2025年9月9日两融投资者人均负债128.4万元,低于2015年6月18日的163.91万元 [12] 行业杠杆特征分化 - 2025年两融余额占比前十大行业均值为2.72%,计算机、社会服务、传媒位列前三 [18] - 2015年两融余额占比前十大行业均值为6.51%,综合、社会服务、轻工制造领先 [21] - 银行、轻工制造、食品饮料等行业当前两融余额占比较2015年高点下降超70% [22] 资金流向与行业表现 - 电子行业两融余额较2015年增长275.32%,计算机、电力设备、通信增幅均超68% [23] - 金融地产等传统产业两融余额显著下滑,银行、非银金融、房地产降幅分别达54.8%、29.5%、61.2% [23] - 杠杆资金从金融地产转向科创成长属性行业,如半导体、人工智能等 [24][30] 板块热度与业绩支撑 - 2025年"AI+"龙头股新易盛、中际旭创等上半年平均业绩增速达207%,寒武纪扭亏为盈 [29] - 2015年"互联网+"龙头除东方财富外业绩平淡,平均增速50.6%,生意宝增速为负 [29] - 部分科技概念股估值高企,如淳中科技动态市盈率超千倍 [29] 市场资金结构差异 - 当前两融成为唯一合法加杠杆途径,场外配资受控,资金结构多元化 [30] - 公募、私募、北向资金等多路资金进场,形成"内资+外资"双轮驱动 [30] - 资金推动逻辑更注重长期可持续性,而非短期快速加杠杆 [31]
2.3万亿元!A股两融余额再创新高,超越2015年牛市峰值!十年数据对比,这几个风险点必须警惕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0 11:34
每经记者|王海慜 王砚丹 每经编辑|金冥羽 叶峰 A股两融市场迎来历史性时刻! 2025年9月1日,A股两融余额达到了22969.91亿元,首次超过了2015年的峰值,创了历史新高。其中融资余额22808.29亿元,亦创出历史新高。 随后几个交易日,尽管两融余额有所波动,但一直高位运行。最新数据显示,截至9月9日,两融余额达到23197.18亿元,其中融资余额23034.95亿元,均 再创历史新高。 同样是位于2.27万亿以上的历史高位,2025年与2015年杠杆资金特点有何不同?A股目前风险如何?《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多组统计数据中,找出了两 融数据10年轮回下不同的市场逻辑。 两融数据比较 数据一:两融标的数量从912只增加至4157只 东方财富Choice金融终端数据显示,2015年6月18日,A股市场两融标的数量一共为912只。2025年9月9日,两融标的数量增加至4239只。 数据二:两融余额占A股流通市值比重目前远低于十年前 2025年8月25日以后,两融余额占A股流通市值比重有所抬升,9月1日达到2.42%,9月2日和3日分别为2.44%和2.47%;9月9日进一步提升至2.5%。 | 日期 | ...
今年布局曝光,券商多维度“掘金”两融市场
证券时报· 2025-09-04 09:56
行业整体表现 - 上半年A股交投活跃度显著提升 两融市场升温成为券商重点角逐的核心战场 [1] - 逾95%上市券商两融利息收入实现同比增长 中小券商增速尤为明显 [1][3] - 15家券商两融利息收入同比增幅达10%-20%区间 方正证券增长19.12% 国信证券增长10.97% [4] 头部券商收入格局 - 3家头部券商两融利息收入突破30亿元 其中国泰海通38.27亿元位居榜首 中信证券36.86亿元(同比+7.04%) 华泰证券35.09亿元(同比+1.49%) [3] - 多家券商收入规模超20亿元 包括银河证券27.47亿元 招商证券23.38亿元 [3] - 申万宏源 国信证券 中信建投等7家券商收入规模在10亿元以上 [3] 高增长券商表现 - 红塔证券两融利息收入同比大幅增长37% 浙商证券增长24.10% 首创证券增长22.27% [3] - 42家上市券商中仅长城证券收入小幅下滑1.85% [3] 客户拓展策略与成效 - 国泰海通净新增两融客户2.64万户(同比+61%) 市场份额达9.78%较上年末提升0.61个百分点 [6] - 中信建投信用账户数量较2024年末增长4.54% 净新增开户市占率3.53%(较2024年末+31.47%) [6] - 太平洋证券新开信用账户同比增幅达51.52% 方正证券信用账户较上年末增加0.83万户 [6] 机构与高净值客户拓展 - 国信证券重点拓展量化私募等机构业务及高净值客户 两融余额同比增幅28% [7] - 行业普遍将机构客户和高净值客户作为主要拓展目标 [7] 差异化竞争举措 - 东方证券完善融资定价机制 国海证券实施差异化营销策略 国元证券采用"交易型+事件型"营销策略 [6] - 国联民生通过精准拓客和分层定价策略应对利率下行 [7] 科技与系统升级 - 东方证券迭代恒生新一代系统 上线信用条件单功能 搭建智能数据体系 [9] - 国信证券丰富两融智能交易服务体系 [9] - 中信建投优化"北极星账户诊断产品" 新签约两融客户超6000户 累计签约近2万户 [9] 产品创新与服务优化 - 国海证券推出"两融ETF智能投顾工具" 打造信用业务特色 [9] - 国联民生推进融资融券资讯服务支持产品开发 [9] - 东兴证券建设模拟交易系统 丰富两融资讯产品 增强投资者教育 [9]
杠杆资金离场!单日融资净流出近480亿元
券商中国· 2025-04-08 05:16
融资市场动态 - 4月7日融资余额为1.84万亿元 单日融资净流出479.64亿元 创2015年10月以来新高[2][3] - 过去十个交易日融资净流出额累计近500亿元 融资客持续"去杠杆"[2] - 两融市场平均维持担保比例从261.02%下降至240.47% 显示风险整体可控[5] 市场波动背景 - 受特朗普实施"对等关税"影响 全球资产大幅波动 A股出现调整[2] - 4月7日上证指数跌7.34% 深证成指跌9.66% 创业板指跌12.5%[3] - 融资余额在3月20日达到阶段性高峰1.94万亿元 较去年9月24日上升约5500亿元[5] 行业资金流向 - 电子行业单日融资净流出103.24亿元 计算机板块净流出65.09亿元[6] - 通信/机械设备/电力设备/有色金属单日净流出均超30亿元[7] - 计算机板块今年以来大涨约25% 电子板块上涨12.35% 成为资金集中撤离领域[8] - 银行板块成为唯一获得融资净流入的行业 4月7日净买入5.78亿元[9] 政策与机构动向 - 中央汇金/中国诚通/中国国新/中国电科相继宣布增持ETF及央企股票[12] - 中国人民银行承诺向中央汇金提供充足再贷款支持 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13] - 中金公司认为市场回调后估值具备吸引力 逆周期政策空间对资产价格形成支撑[14] 分析师观点 - 招商证券指出中国内需消费估值便宜 预期低且内在价值稳定提升 可成为全球资金避险选择[14] - 中金公司分析汇金增持结合稳市场举措后 指数基本呈现逐步企稳迹象[14] - 分析师看好农产品/军工/自主可控等方向 认为A股内需消费是本轮冲击中最具韧性资产[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