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融余额创历史新高 - 2025年9月1日A股两融余额达22969.91亿元,首次突破2015年峰值 [1] - 截至2025年9月9日,两融余额进一步攀升至23197.18亿元,融资余额达23034.95亿元,均创历史新高 [1] 两融标的数量与结构变化 - 两融标的数量从2015年6月18日的912只大幅增加至2025年9月9日的4239只 [5] - 创业板两融余额从2015年6月18日的1038.30亿元增长至2025年9月9日的4845.23亿元,增幅达367% [14][17] - 沪深300两融余额从2015年6月18日的13006.58亿元下降至2025年9月9日的7830.5亿元,降幅39.8% [16][17] 杠杆率与市值占比 - 2025年9月9日两融余额占A股流通市值比重为2.5%,远低于2015年6月18日4.27%的水平 [5][6] - 2025年8月25日至9月2日融资买入金额持续超3000亿元,占A股成交额比重约11% [7][8] - 2015年6月两融交易额占A股成交额比重多在12%以上,峰值达13.03% [8][9] 投资者结构与负债变化 - 2025年两融个人投资者数量超760万名,机构投资者超5万名 [9] - 2015年6月个人投资者数量约380万名,机构投资者超6800家 [10] - 2025年9月9日两融投资者人均负债128.4万元,低于2015年6月18日的163.91万元 [12] 行业杠杆特征分化 - 2025年两融余额占比前十大行业均值为2.72%,计算机、社会服务、传媒位列前三 [18] - 2015年两融余额占比前十大行业均值为6.51%,综合、社会服务、轻工制造领先 [21] - 银行、轻工制造、食品饮料等行业当前两融余额占比较2015年高点下降超70% [22] 资金流向与行业表现 - 电子行业两融余额较2015年增长275.32%,计算机、电力设备、通信增幅均超68% [23] - 金融地产等传统产业两融余额显著下滑,银行、非银金融、房地产降幅分别达54.8%、29.5%、61.2% [23] - 杠杆资金从金融地产转向科创成长属性行业,如半导体、人工智能等 [24][30] 板块热度与业绩支撑 - 2025年"AI+"龙头股新易盛、中际旭创等上半年平均业绩增速达207%,寒武纪扭亏为盈 [29] - 2015年"互联网+"龙头除东方财富外业绩平淡,平均增速50.6%,生意宝增速为负 [29] - 部分科技概念股估值高企,如淳中科技动态市盈率超千倍 [29] 市场资金结构差异 - 当前两融成为唯一合法加杠杆途径,场外配资受控,资金结构多元化 [30] - 公募、私募、北向资金等多路资金进场,形成"内资+外资"双轮驱动 [30] - 资金推动逻辑更注重长期可持续性,而非短期快速加杠杆 [31]
2.3万亿元!A股两融余额再创新高,超越2015年牛市峰值
每日经济新闻·2025-09-10 1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