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食品安全监管
icon
搜索文档
新华鲜报丨补监管短板!食品安全法“小切口”修改
新华社· 2025-06-24 11:17
食品安全法修正草案核心内容 - 食品安全法修正草案首次审议 采取"小切口"模式 重点聚焦液态食品道路散装运输和婴幼儿配方液态乳监管 [1] - 修法旨在补齐监管短板 释放守牢食品安全底线信号 [1] - 当前急需解决液态食品道路散装运输问题和婴幼儿配方液态乳监管问题 [5] 液态食品道路散装运输监管 - 全国有1.6万多辆罐车从事液态食品道路散装运输 食品安全隐患大 [6] - 修正草案拟对重点液态食品道路散装运输实行许可制度 要求取得准运证明 [6] - 新增具体规定包括明确发货方、收货方、承运方义务 禁止伪造运输记录等单据 [6] - 加大对未经许可运输及未按要求贮存运输装卸行为的处罚力度 [6] - 专家指出修法亮点在于明确运输硬件条件、过程控制要求及严格罚则 [7] 婴幼儿配方液态乳监管 - 将婴幼儿配方液态乳纳入注册管理 与婴幼儿配方乳粉同等监管 [8] - 国内市场对婴幼儿配方液态乳需求增长 目前主要依赖进口产品 [8] - 婴幼儿配方液态乳品质控制风险高于乳粉 国内企业已开始研发试制 [8] - 修正草案要求生产企业按注册配方工艺生产 违法生产将担责 [8] - 专家表示修法体现对新业态"监管规范与促进发展并重"原则 [8] 修法背景与意义 - 食品安全法2009年施行后历经2015全面修订及2018、2021两次修正 [5] - 当前处于食品工业转型和消费升级关键阶段 公众食品安全关注度提升 [9] - "小切口"修法彰显食品安全"零容忍"立场 护航产业高质量发展 [9]
食品安全法修正草案提请审议 补齐液态食品道路散装运输监管短板
中国新闻网· 2025-06-24 03:00
食品安全法修正草案核心内容 - 针对液态食品道路散装运输监管漏洞提出修正草案 重点解决准入门槛低和处罚偏轻问题 [1] - 全国现有1.6万多辆罐车从事液态食品道路散装运输 存在重大食品安全隐患 [1] - 修正草案包含3条主要规定 涉及运输监管 产品注册和违法惩处 [1][2] 重点液态食品运输监管 - 要求道路运输经营者取得准运证明 明确发货方 收货方和承运方义务 [2] - 规定运输容器必须专用并及时清洗 禁止装运非食品物质 [2] - 禁止伪造变造运输记录和清洗凭证等单据 [2] - 将由国务院相关部门制定重点液态食品目录和具体管理规定 [2] 婴幼儿配方液态乳管理 - 将婴幼儿配方液态乳纳入注册管理 要求按注册技术要求生产 [2] - 违法生产企业需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2] 违法行为惩处措施 - 对未经许可从事重点液态食品运输设定严格法律责任 [2] - 加大对食品贮存 运输和装卸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 [2]
重磅!2025年中国及31省市预制菜行业政策汇总及解读(全)“食品安全规范是预制菜行业政策的主线”
前瞻网· 2025-06-20 06:11
行业政策要点 - 中国预制菜行业起步较晚但发展迅猛,尤其在新冠疫情期间展现出巨大潜力,国家重视对市场的管理与引导,聚焦食品安全监管、产业园区规划及消费促进三大方向 [1] - 食品安全监管是行业底线,要求企业建立完善追溯体系,确保菜品来源可查、去向可追,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1] - 政府推动产业园区集聚发展,形成产业集群以提升竞争力,同时融入乡村振兴战略,助力农村经济 [2] - 冷链设施建设是保障预制菜品质的关键,政府大力提高冷链覆盖率以稳定运输储存过程中的质量 [2] - 鼓励企业研发创新,开发多样化、营养化产品,并通过消费宣传推广活动培育居民消费观念,激发市场潜力 [2] 国家层面政策汇总及解读 - 国务院、商务部等多部门出台政策支持规范行业发展,内容涵盖食品安全管理、生产基地建设、冷链物流完善等 [5] - 农业农村部2025年3月发布《"绿剑护粮安"执法行动通知》,严厉打击养殖环节非法添加违禁药物行为 [6] - 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2024年3月联合发文,要求预制菜企业严控原料质量,严格食品添加剂使用,加强生产许可审查 [6] - 国家发改委2023年7月提出培育"种养殖基地+中央厨房+冷链物流+餐饮门店"模式,挖掘预制菜市场潜力 [7] - 工信部等2023年7月推动食品工业预制化发展,鼓励传统食品工业园区吸引产业链上下游集聚 [7] - 国务院2021年11月发布《"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目标2025年建成覆盖城乡的冷链物流网络 [8] 国家层面发展目标 - 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2024年3月明确推进预制菜标准体系建设,制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与质量标准 [11] - 加强生产许可管理,修订审查细则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实施分类许可和严格现场核查 [11] - 鼓励企业联合科研单位攻关气调保鲜、风味复原等技术,减少营养成分损失 [11] - 支持研发原料预处理关键设备,提升智能化加工水平,推广应用先进包装与仓储物流技术 [11] 地方层面政策汇总 - 山东省目标2025年培育10家以上百亿级预制菜领军企业,给予上市企业最高200万元奖补 [13] - 安徽省规划2025年预制菜产业规模突破1200亿元,2030年全产业链产值达2000亿元 [13] - 广东省布局建设预制菜产业园,打造肇庆高要产业高地、湛江水产美食之都等特色集聚区 [15] - 河南省目标2025年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000亿元,制定团体标准20个以上 [15] - 湖南省计划2025年预制菜加工产值达700亿元,培育1亿元以上企业50家 [17] - 福建省支持建设元洪预制菜产业园、沙县小吃产业基地等,打造全国知名产业高地 [17] 地方层面发展目标 - 四川省鼓励企业参与标准制定,支持第三方开展口味、营养评价活动提升消费者信任度 [19] - 云南省目标2025年餐饮业营业额突破2000亿元,培育营收过亿元滇菜企业20家 [19] - 贵州省重点开发酸汤鱼、辣子鸡等黔味预制菜系列,推动黔菜成为全国知名菜系 [19] - 辽宁省分档建立企业培育库,重点扶持阿雷食品、禾丰食品等形成雁阵型产业 [19]
超三千人次参与朝阳区食品安全“点检”,这些品类消费者普遍关注
新京报· 2025-06-20 04:40
食品安全监管创新 - 朝阳区市场监管局推出"小厨安"食安监管"AI·云大脑"分析系统,通过AI智能识别技术和红外热成像摄像头实现后厨违规操作实时监测与智能预警,覆盖全时段全场景 [1] - 建外地区185间明火作业后厨已应用该系统,AI镜头可捕捉11类风险行为,告警率环比降低6 6%-78% [2] - "你点我检"服务上线以来吸引3000余人次参与,消费者最关注鸡蛋、酱油、猪肉等23大类食品,112批次抽检均合格 [1][2] 科普宣传活动 - 开放日设置"食安知识盲盒""食安大侦探"等互动环节,并邀请专家科普电表工作原理及节电技巧,破解"电表跑得快"等谣言 [1][3] - 工作人员现场演示用手机识别"鬼秤"骗局,提升市民计量安全意识 [3] - 活动周将持续推进食品安全、计量安全知识进社区、学校等场所,组织形式多样的科普宣传 [3] 技术应用成效 - "AI·云大脑"系统推动餐饮安全监管从人防向技防升级,实现非现场监督整改 [1][2] - 该系统使小餐饮经营环境进一步规范,风险行为告警率最高下降78% [2]
新疆乌苏市市场监管局筑牢旅游市场食品安全底线
中国食品网· 2025-06-17 08:47
食品安全监管行动 - 乌苏市市场监管局联合文旅局和兴鼎公司对乌苏佛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景区市场食品安全进行重点检查,旨在守牢食品安全底线并营造良好消费环境 [1] - 检查重点包括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原辅料进货查验、加工制作、餐饮具清洗消毒、制止餐饮浪费、禁止经营野生植物和野生动物等方面 [1] - 今年以来在大型景区共开展宣传咨询活动3场次,发放宣传资料1500余份,培训从业人员100余人次 [1] 监管措施与手段 - 采取综合监管执法、行政监督等措施,结合食品安全"两个责任"工作的落实 [2] - 以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和食品快检为手段,全面排查旅游景区食品安全风险隐患 [2] - 对排查的安全隐患建立问题清单、责任清单、销号清单,确保问题隐患整改到位 [2] 宣传与培训 - 在乌苏驿等旅游景点设立食品安全宣传咨询台,向社会各界广泛宣传食品安全相关知识 [1] - 对食品经营单位、民宿负责人及食品从业人员开展食品安全知识培训 [1]
市场监管总局:3605批次冷冻饮品抽检合格率超99.5%
快讯· 2025-06-13 00:04
市场监管总局:3605批次冷冻饮品抽检合格率超99.5%,记者今天了解到,夏季来临,冰糕、冰棍、冰 激凌等冷冻饮品进入传统的消费旺季,市场监管部门持续加大对冷冻饮品日常监管和抽检监测力度,今 年以来,全国市场监管部门共对冰糕、冰棍、冰激凌等冷冻饮品微生物、质量指标、食品添加剂、重金 属等4类29个项目开展监督抽检3605批次,检出不合格样品18批次,不合格率0.499%,不合格项目主要 是大肠菌群、菌落总数,冷冻饮品总体食品安全状况稳定向好。此外,市场监管总局就夏季冷冻饮品可 能存在的微生物超标、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标签标识不规范等风险隐患,指导各地市场监管部门持 续强化冷冻饮品生产经营日常监管,督促冷冻饮品生产经营者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对抽检发现的不 合格食品,要立即督促有关食品生产经营者采取下架、封存、召回等措施,及时控制产品风险;对日常 监管、飞行检查等发现的冷冻饮品相关违法违规问题,要依法严厉打击,切实维护市场秩序和消费者合 法权益。(央视新闻) ...
2025中国花生油行业白皮书
沙利文· 2025-06-11 23:3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花生油是食用油行业细分品类,2024年市场规模约539.3亿人民币,健康饮食趋势下高油酸花生油成新宠,且行业竞争格局相对集中,食品安全监管趋严使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9][1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弗若斯特沙利文介绍 - 全球领先的资本市场行业顾问,占有香港IPO市场60%市场份额,参与超200起美国IPO,与98%的全球1,000强公司紧密合作 [16] - 1998年进入中国市场,有超25年境外资本市场咨询服务经验,2014 - 2023年蝉联境外IPO市场行业研究顾问市场份额第一名,近三年服务拟上市企业超1,000家,在中国建7个办公室并在南京和深圳建大数据研究院 [17] 项目研究方法及步骤 - 研究方法包括供给端一手资料(行业领先玩家动态跟踪、专家网络实时跟访、上游企业一线访谈)、需求端一手资料(下游消费者实时调研、随机截访、深度访谈、焦点小组访谈)、行业层面二手资料(白皮书、行业报告资源、企业年报及公开报道数据库、政府及行业协会发布数据库),资料收集后反复交叉验证并建立合理数据模型输出专业观点 [23] - 采用定量结合定性方式进行多层次多维度市场研究,定量研究形成基本假设并量化分析,定性研究测试初步结论并深挖,最终结合对市场的理解给出市场观点 [25] 中国食用油及食用植物油市场定义及分析 - 食用油分食用动物油和食用植物油,食用植物油占主导,按包装规格分散装油、中包装油和小包装食用植物油,按品种分大豆油、花生油、调和油、菜籽油等 [29] - 2017 - 2024年中国食用油消费量总体上升,2024年达3,735万吨,未来消费将呈现包装更小化和易存储、油脂消费结构更健康化、功能油脂产品开发进一步发展的趋势 [31][33] 中国花生油市场定义及分析 - 花生油由花生仁制取,分压榨花生油和浸出花生油,中国花生油市场已进入成熟稳定期 [36] - 产业链由上游花生种植企业、中游花生油压榨生产企业、下游销售端组成,中游是核心 [41] - 2018 - 2024年市场规模先稳步增长后阶段性调整,2024年达539.3亿人民币,100元以上/5L产品占比73.8%成主流 [44][45] - 健康需求升级与政策监管双轮驱动助力高端花生油产品步入主流市场,品质提升、营养成分受关注、安全性受重视 [46] - 高油酸花生油成新宠,抗氧化性强、稳定性高符合健康需求,食品安全监管趋严使小作坊和区域品牌退出,行业集中度提升,行业趋向“技控一体”发展 [50][53][56] 花生油行业黄曲霉素去除现状分析 - 国家标准规定花生油中黄曲霉素B1限量≤20 μg/kg,散装油仍存超标隐患,头部企业通过“高效脱毒技术+全流程品控”确保合规推动市场升级 [59] - 黄曲霉素脱毒技术分物理吸附法、精炼脱毒、辐照技术、生物化学法等,复配吸附剂工艺有关键技术突破,不同技术有不同优势和局限性 [60][62] - 调研发现100元以下/5L价位段中,金龙鱼是唯一拥有去除黄曲霉毒素技术的花生油制备方法专利的品牌 [70]
所队联动排查 共筑食安防线——内蒙古兴安盟科右前旗大石寨市场监督管理所联合执法中队深入开展假劣肉类和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整治工作
中国食品网· 2025-06-08 01:51
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 - 大石寨市场监督管理所与大石寨执法中队联合开展假劣肉类和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整治工作,旨在保障农村地区食品安全[1] - 专项整治行动秉持"四个最严"原则,即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1] - 行动重点检查肉制品生产企业、加工小作坊、商场超市、畜禽肉类经销店、食杂店等经营主体[1] - 农村小作坊、小商店、小摊点、小餐馆、小商贩等经营主体及农村集市被列为重点整治区域[1] 检查内容与方式 - 执法人员仔细检查肉制品来源、检验检疫证明等,确保肉类食品安全[1] - 对假冒伪劣食品开展拉网式检查,打击添加非食用物质食品、不符合安全标准食品等违法行为[1] - 重点查处未经检验检疫或检疫不合格肉类、"三无""山寨"、商标侵权、劣质及过期食品[1] 宣传教育与成果 - 联合行动小组向食品经营者讲解规范经营要求,增强其自律意识[2] - 向消费者普及辨别假劣食品的方法,提高消费者自我保护能力[2] - 截至目前已检查经营主体30余家次,有效震慑食品领域违法违规行为[2] 后续计划 - 将持续保持对假劣肉类和农村假冒伪劣食品的高压打击态势[2] - 计划建立健全长效监管机制,提升农村食品安全保障水平[2]
德伯斯市场监管所确保端午节食品市场专项整治有序有度有效
中国食品网· 2025-06-01 04:26
市场监管行动 - 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德伯斯市场监管所提前组织端午节食品市场专项整治,确保节日食品消费安全[1] - 重点检查商店和食品摊点经营的粽子、大米、鸡蛋、鸭蛋、大枣、粮油、猪肉、饮料等商品[2] - 详细检查粽子的外包装标志、生产日期、保质期、贮存销售条件,严惩销售过期变质和"三无"产品行为[2] - 检查粽子经营户自律制度落实情况,要求掌握进货渠道信息,及时纠正轻微问题[2] - 对现做现卖粽子重点检查糯米、豆类、粽叶等原料质量[2] - 严厉打击欺行霸市、缺斤少两、以"厂家直销"和"降价促销"名义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的行为[2] 食品安全宣传 - 向食品经营者宣传《食品安全法》规定的法定责任[3] - 向消费者宣传夏季食品储藏、保管知识和消费常识[3] - 提高经营者自律意识和守法经营意识,增强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3] - 鼓励消费者举报经营假冒伪劣食品违法行为,扩大食品安全社会监督渠道[3] 消费者权益保护 - 充分发挥12315消费者申诉举报网络作用,落实24小时值班制[3] - 及时处理食品安全方面的咨询、申诉和举报,依法调解消费纠纷[3] - 就近解决消费纠纷,努力将矛盾和解在辖区和基层[3] - 全面掌握市场动态,做到早发现、早防范、早处置,保障市场秩序稳定[3]
严检细查筑防线,护航中高考 “食”“用” 安全
中国食品网· 2025-05-30 02:30
食品安全监管 - 以考点学校食堂为监管重点 重点检查食品原材料采购索证索票 储存条件 加工制作过程 餐具消毒 食品留样等环节 [1] - 针对夏季食品安全风险 以考点周边餐饮店 商超 饮品店等为重点场所 冷饮 熟食等易腐食品为重点品种 [1] - 严查无证经营 超范围经营 销售过期食品 "三无"食品等违法行为 [1] 考试用品质量监管 - 对考点周边文具店 超市销售的2B铅笔 橡皮 中性笔等考试用品开展专项检查 [1] - 重点检查产品标识标签是否规范 是否具有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明 是否存在以次充好 假冒伪劣等违法行为 [1] - 向经营商户宣传《产品质量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督促履行主体责任 [1] 消费维权机制 - 开通12315投诉举报"绿色通道" 实行"接诉即办"响应机制 确保涉考投诉及时处置 [2] - 截至目前 出动执法人员24人次 检查考点食堂1家 各类经营主体12家次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