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缘计算

搜索文档
AI + 半导体黄金赛道!2025 湾芯展携手半导体行业观察共探未来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8-23 02:10
展会基本信息 - 湾区半导体产业生态博览会(湾芯展)将于2025年10月15日至17日在深圳会展中心(福田)举办 [2] - 展会汇聚600余家企业,展示面积达60,000平方米 [2] - 聚焦集成电路设计、晶圆制造、先进封测三大核心领域 [2] - 构建集展览展示、高峰论坛、奖项榜单、招商引资、研究报告于一体的国际化平台 [2] 同期活动与论坛 - 举办超20场同期高峰论坛,联合政策制定者、技术领先者、资本界人士及产业链上下游各方 [2] - 半导体行业观察将于10月15日联合举办边缘AI赋能硬件未来创新论坛,聚焦"AI+算力+通信"融合发展 [6] - 上午场聚焦全球算力格局及湾区算力网络建设,解读GPU/TPU集群、边缘计算、量子计算等基础设施 [6] - 下午场讨论AI大模型训练算力调度策略、边缘算力支撑实时AI决策、RISC-V架构商业化实践 [6] - 压轴圆桌对话汇聚芯片设计企业、云服务提供商、AI应用企业代表,探讨算力短缺下的产业协同 [6] - 同期举办半导体产业发展峰会及20余场技术论坛,聚焦IC设计、晶圆制造、先进封装、化合物半导体四大领域 [8] - 第九届国际先进光刻技术研讨会(IWAPS)同期举办,探讨光刻技术最新突破与未来方向 [8] 特色展示与合作伙伴 - 半导体行业观察与湾芯展合作推出"半导体行业观察合作客户展示区",精选15家合作客户展示创新成果 [4] - 半导体行业观察拥有微信粉丝91万以上及订阅用户超910,000人,覆盖芯片设计、制造、封测、EDA/IP、设备材料全产业链 [4] - 平台触达3000多家半导体公司CEO及政府、企业、投资、金融高管等决策者 [4] - 入选15家企业获得专属展示区域、展板销售联系方式、官方公众号稿件名称露出宣传等权益 [4][7] - 展板配备云相册拍摄展品特写照片,通过多维度媒体矩阵扩大品牌影响力 [7] - 官方宣传渠道包括官网首页置顶推荐、微信公众号深度专题报道、现场LED大屏高频滚动播放 [7] 展区规划与技术创新 - 设置IC设计、晶圆制造、先进封装、化合物半导体四大主题展区 [9] - IC设计展区展示EDA软件与服务、芯片设计IP、存储芯片、AI芯片等核心技术 [10] - 晶圆制造展区汇聚晶圆制造及IDM厂商、设备与量测设备供应商、先进材料研发企业 [11] - 先进封装展区专注于封装测试厂商、设备、材料等技术展示 [12] - 化合物半导体展区聚焦碳化硅(SiC)、氮化镓(GaN)等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契合新能源汽车和5G通信应用前景 [13] 战略定位与行业影响 - 湾芯展立足大湾区,辐射全球,成为长期性产业服务平台 [15] - 大湾区集聚芯片设计、制造、应用全链条资源,是全球半导体创新重要源头 [13] - 展会将成为企业链接全球资源、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长效桥梁 [13] - 人工智能重塑各行业,为半导体产业注入新一轮"万亿级"增长动力 [2] - 展会聚焦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物联网等新兴应用带来的机遇 [15]
龙迅股份: 龙迅股份2025年半年度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22 16:48
行业发展趋势 - 全球半导体行业2024年销售额达到6,276亿美元,同比增长16.3%,2025年1-6月全球半导体销售额达3,464亿美元,同比增长19.1%,预计2025年全球市场规模为7,008亿美元,同比增长11.2% [5] - 中国半导体行业2025年6月销售额为172亿美元,同比增长13.1%,1-6月累计实现978亿美元,同比增长12.6%,2025年上半年集成电路出口金额为904.7亿美元,同比增长18.9%,进口金额为1,913.6亿美元,同比增长7.0% [6] - 行业增长主要受AI、边缘计算、5G技术、智能驾驶、工业自动化等新兴领域需求驱动,国产替代持续推进 [5][6] 公司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47亿元,同比增长11.3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152.05万元,同比增长15.16% [3][12] - 毛利率为54.88%,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5,147.59万元,同比增长9,816.41%,主要因上年同期备货导致基数较低 [3][4][12] - 研发投入5,706.07万元,同比增长22.87%,占营业收入比重23.10% [4][13][21] 产品与技术布局 - 公司专注于高清视频桥接及处理芯片、高速信号传输芯片两大产品线,支持4K/8K视频处理、低延迟传输,应用于显示器/商显、汽车电子、AI&边缘计算、工业通讯等领域 [6][9][10] - 报告期内成功研发支持多输入混合信号切换的商显安防芯片,单通道速率达12Gbps,并升级低功耗视频桥接芯片,优化AI模型训练实时要素 [14] - 在DP2.1、USB、PCIe、SATA等协议研发取得进展,部分进入流片阶段,产品具备高速率、低延迟特性,适用于超算、数据中心等场景 [15] 研发与创新 - 研发人员177人,占员工总数72.84%,其中硕士及以上学历占比54.24%,报告期内新增知识产权申请26项 [17][18][28] - 累计获得境内专利114项(发明专利92项),境外专利44项(全部发明专利),集成电路布图设计136项,软件著作权143项 [18][25] - 新增2个产品通过AEC-Q100 Grade2认证,累计11颗桥接芯片通过AEC-Q100测试,5颗通过Grade 2认证 [16] 市场与客户 - 产品进入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供应链,与高通、英特尔、三星、安霸等主芯片厂商合作,产品被纳入参考设计平台 [7][24] - 汽车电子业务持续扩展,车载SerDes芯片组进入eBike、摄像云台、无人机等新领域 [16] - 销售模式以经销为主、直销为辅,客户集中度较高,前五大客户销售收入占比显著 [8][30] 供应链与生产 - 采用Fabless模式,合作晶圆厂和封装测试厂为业内大型公司,报告期内新增晶圆厂2家、封装厂1家,打造国内外双循环供应体系 [8][19] - 推进28nm、22nm工艺研发,产品最高传输速率达32Gbps [19] - 存货规模较大,存在跌价风险,供应商集中度较高 [30][31] 战略与未来发展 - 重点布局智能驾驶、智慧座舱、端侧设备、高性能传输等产品线,参与AI存储及运算,规划Edge端感知与算力一体产品 [12][23] - 实施股权激励计划,2025年向100名激励对象授予21.978万股限制性股票,增强团队稳定性 [18] - 募投项目聚焦高清视频桥接芯片、高速信号传输芯片开发和研发中心升级,已使用募集资金2.84亿元 [20]
金山云上涨10.02%,报14.93美元/股,总市值40.80亿美元
金融界· 2025-08-22 14:53
股价表现 - 8月22日盘中上涨10.02%至14.93美元/股 成交额2345.29万美元 总市值40.80亿美元 [1] 财务数据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收入总额19.7亿人民币 同比增长10.94% [1] - 同期归母净利润-3.14亿人民币 亏损同比收窄12.66% [1] 公司事件 - 8月20日(美东时间)盘前披露2025财年中报 [2] 公司背景 - 2012年创立的中国独立云服务商 业务覆盖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 [2] - 2020年5月纳斯达克上市(代码KC) 2022年12月完成港交所双重主要上市(代码3896) [2] - 依托金山集团36年企业级服务经验 提供超过150种行业解决方案 [2] - 服务互联网、公共服务、数字健康及金融等领域500余家优质客户 [2]
金山云上涨2.51%,报13.91美元/股,总市值38.01亿美元
金融界· 2025-08-22 13:52
股价表现 - 8月22日开盘上涨2.51%至13.91美元/股 成交额106.38万美元 总市值38.01亿美元 [1] 财务数据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收入总额19.7亿人民币 同比增长10.94% [1] - 同期归母净利润-3.14亿人民币 亏损同比收窄12.66% [1] 公司事件 - 预计8月20日(美东时间)盘前披露2025财年中报 [2] 公司背景 - 2012年创立的中国独立云服务商 业务覆盖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 [2] - 2020年5月纳斯达克上市(KC.NASDAQ) 2022年12月香港双重主要上市(3896.HK) [2] - 依托金山集团36年企业级服务经验 提供超过150种行业解决方案 [2] - 服务500+优质客户 覆盖互联网、公共服务、数字健康及金融等领域 [2]
弘信电子(300657.SZ):公司创新推出分布式液冷边缘算力中心
格隆汇· 2025-08-22 07:34
服务器产品技术路线 - 目前服务器产品以风冷技术为主 [1] - 后续将根据服务器技术发展方向自行和联合供应商共同研发液冷技术 [1] 液冷边缘算力中心产品特点 - 采用分布式部署模式支持自由拼装和快速部署 [1] - 边缘计算实现毫秒级响应速度 [1] - GPU满载运行时最高温度控制在62摄氏度 [1] - 实测节能效果超过20% [1] - 配备物理隔离和动态加密多重防护系统 [1] - 具备智能监控和远程维护的轻运维特性 [1]
金山云(03896)上涨2.43%,报7.58元/股
金融界· 2025-08-22 05:34
股价表现 - 8月22日盘中股价上涨2.43%至7.58港元/股,成交额达3.01亿元人民币 [1] 财务数据 - 2025年中报营业总收入43.19亿元人民币 [2] - 归属股东应占溢利亏损7.714亿元人民币,同比扩大8.25% [2] - 基本每股收益为-0.2元人民币 [2] 公司业务概况 - 主营业务为全球云服务,构建完整云计算基础架构与运营体系 [1] - 服务领域覆盖互联网、公共服务、数字健康及金融等行业 [1] - 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与边缘计算技术,为超500家客户提供150余种解决方案 [1] - 2020年于美股上市,2022年完成港股上市 [1]
趋势研判!2025年中国边缘计算智控器行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随着人工智能的普及与物联网需求的增长,市场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大[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8-22 01:28
行业定义及特点 - 边缘计算智控器是一种结合边缘计算技术与智能控制功能的终端设备 通过就近数据处理和实时决策提升工业自动化 物联网等场景的响应效率与可靠性 [1][3] - 边缘计算在靠近物或数据源头的一侧采用网络 计算 存储 应用核心能力为一体的开放平台 产生更快的网络服务响应 满足实时业务 应用智能 安全与隐私保护需求 [2] - 自学习边缘计算智控器基于边缘计算架构与机器学习技术 通过智能控制节点构建分布式网络系统 对安防 门禁 环境调控 服务交互 音娱系统等核心场景进行实时感知 动态决策与自主优化 [3] 行业发展现状 - 2024年全球自学习边缘计算智控器市场规模28.7亿元 较2023年增加2.7亿元 预计2025年有望达到32亿元 [1][5] - 2024年中国自学习边缘计算智控器市场规模9.9亿元 较2023年增加1.3亿元 预计2025年有望达到11.8亿元 [1][7] - 工业4.0和智能制造快速发展推动边缘自主控制器成为工业自动化领域重要技术 人工智能与边缘控制器的集成使边缘能够进行更智能 基于数据 自主的决策 [1][7] - 物联网设备爆发式增长 5G技术普及以及人工智能应用不断深入推动边缘计算智控器市场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 [1][7] 行业产业链 - 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芯片与处理器 传感器 通信模块 算法与软件系统等 决定产品性能与成本 [9] - 产业链中游为边缘计算智控器生产与系统集成 [9] - 产业链下游主要应用于工业制造 智慧城市 智能家居 智慧建筑 新能源与物联网等领域 [9] - 随着边缘计算与AI 5G深度融合 产业链将向硬件+算法+服务一体化方向发展 [9] 行业竞争格局 - 国内边缘计算智控器行业竞争格局呈现技术驱动 多领域渗透 梯队分化明显的特点 [11] - 全球主要企业包括Vtech Hospitality CETIS GROUP 山东比特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 [11] - 中国主要企业包括山东比特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快住智能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肯特智能技术(深圳)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威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 市场CR5超过60% [11] - 快住智能科技深度布局智慧生活 智慧酒店 智慧办公 智慧养老等AIoT+SaaS领域 [13] - 肯特智能技术以智能客房控制系统为核心 业务覆盖酒店 社区 园区等多元化场景 智能终端产品在酒店细分市场位列全球前三 [13] - 东土科技提出新型工业控制系统架构 边缘控制器部署于边缘端的高算力硬件系统 实现实时业务与非实时业务基于同一硬件系统运行 [13] - 北京威控科技产品涉及ToB场景AIoT网关 终端智能设备 传感器 智能装备以及ToB场景AIoT平台 业务覆盖智慧楼宇 智慧酒店 智慧水务 智慧农业 智慧工厂 智慧金融等行业 [13] - 研华科技专注于工业物联网 嵌入式物联网及智慧城市三大市场 提供以边缘智能和研华工业云为核心的物联网软硬件解决方案 [13] - 新华三主营云计算 大数据 人工智能 工业互联网 信息安全 智能联接 边缘计算等一站式数字化解决方案 [13] - 山东比特智能科技是全球酒店 景区智慧建设系统方案提供商 核心产品包括酒店专用电话 IP网关 物联网智能控制系统等 累计获专利123项 著作权61项 [14] - 东土股份核心产品自主设计和生产制造 实现从芯片 软件研发到硬件生产制造全自主可控 形成工业网络 工业控制 AUTBUS总线协议 工业操作系统等工业互联网根技术体系 [15] - 2024年东土股份智能控制器及解决方案营业总收入2.27亿元 占总营收的22.11% [19] 行业发展趋势 - 边缘计算智控器作为工业自动化 物联网和智能制造的核心设备 通过将计算能力下沉到数据源头实现实时响应 降低延迟和带宽消耗 [21] - 未来行业技术融合加速创新 生态竞争持续升级 合规与安全要求不断提升 [21]
顺网科技上半年净利增长69.22% 推动创新业务落地突破
证券时报网· 2025-08-21 14:41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0.1亿元,同比增长25.09% [2] - 归母净利润1.62亿元,同比增长69.22% [2] - 网络广告及增值业务收入8亿元,同比增长30.99% [2] - 游戏业务收入2.08亿元,同比增长7.37% [2] 核心业务与市场地位 - 核心产品覆盖全国电竞服务行业70%以上市场,触及96%以上城市 [2] - 与2000余家合作伙伴提供全套电竞服务方案 [2] - 作为电竞服务领域最主要数智化服务提供商,软硬件管理产品已广泛应用 [3] 技术创新与算力布局 - 整合边缘算力资源实现全面纳管和调度,提供高性价比算力服务 [2] - 自主研发AI算力INFRA平台"顺网智算",支持模型推理部署和API调用 [3] - 推出企业智能服务平台"顺网智服",基于自研智能体引擎 [3] 人工智能应用拓展 - 控股子公司浮云科技采用"大模型+数字人"框架,在司法、税务、政务领域推动项目落地 [3] - 通过增资浙江智慧网络医院公司,探索人工智能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 [3] - 持续推进云端智能普惠,提供高效人工智能解决方案 [3] 产品创新与生态建设 - 推出"顺网X管家专业版"一站式数智化经营解决方案,助力行业增收提效 [4] - 打造差异化互动娱乐服务矩阵,深化与头部游戏动漫IP合作 [4] - 控股子公司浮云科技获得《指尖战歌》《浮岛时代》游戏版号,积极推进产品上线 [4]
研判2025!中国无线射频识别(RFID)行业产业链、市场规模及重点企业分析:超高频技术成熟与成本下降,推动应用市场从物流零售向工业医疗全面扩容[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8-21 01:28
行业概述 - 无线射频识别(RFID)是一种通过无线电信号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的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 利用射频信号的空间耦合实现无物理接触的信息传递与目标识别 广泛应用于物联网和智能识别领域 [2] - 按频率分类 RFID主要分为低频(LF)系统、高频(HF)系统、超高频(UHF)系统和微波系统四大类 低频系统频率范围125-134kHz 识别距离短但穿透性强 应用于动物追踪和门禁系统 高频系统频率13.56MHz 识别距离约1米 支持非接触式支付 应用于公交卡和图书馆管理 超高频系统频率860-960MHz 识别距离达数米至十米 支持多标签同时读取 成本低 应用于物流追踪和零售盘点 微波系统频率2.45GHz/5.8GHz 识别距离远可达百米 传输速度快 但易受金属或液体干扰 应用于ETC不停车收费和车辆远程监控 [2][3] 行业发展历程 - RFID技术历史可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20世纪40年代首次应用于分辨敌方飞机与我方飞机 20世纪70年代末期 美国政府通过Los Alamos科学实验室将RFID技术转移到民间 最早商业应用是在牲畜身上 20世纪80年代 美国与欧洲几家公司开始生产RFID标签 [6] - 1941-1950年 雷达改进和应用催生RFID技术 1948年奠定理论基础 处于实验室实验阶段 1951-1960年 技术理论发展 开始应用尝试 1961-1970年 技术与产品研发处于大发展时期 测试技术加速发展 1971-1980年 出现最早RFID应用 产品进入商业应用阶段 封闭应用系统开始出现 1981-1990年 标准化问题受重视 产品得到广泛采用 1991-2000年 标准化问题日趋重视 产品种类更加丰富 2001年至今 有源电子标签 无源电子标签及半无源电子标签均得到发展 电子标签成本不断降低 [8] 行业产业链 - 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芯片 天线 封装材料等 产业链中游为RFID系统集成环节 产业链下游主要应用于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零售行业 身份识别与安全管理 交通管理 金融支付 医疗与健康管理等领域 [9] 市场规模 - 中国RFID行业呈现快速发展态势 自2010年中国物联网发展被正式列入国家发展战略后 RFID及物联网产业迎来重要发展机遇 2024年行业市场规模为612.2亿元 同比增长4.13% [1][11] - 随着集成电路和通信技术不断发展 RFID标签和读写器成本持续下降 使更多企业能够负担并采用这项技术 超高频RFID技术成熟和规模化生产 使应用市场大幅增加 [1][11] 重点企业经营情况 - 中国RFID行业形成金字塔型竞争格局 顶层为全产业链布局龙头企业 中层为细分领域技术专精企业 底层为大量中小型标签封装厂商 远望谷 航天信息等企业作为龙头企业 通过硬件加平台加数据生态闭环主导市场 复旦微电子 国芯物联 芯联创展等企业聚焦芯片设计 天线材料创新 推动国产化替代 [13] - 远望谷是中国RFID行业首家上市公司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中国RFID产业联盟副理事长单位 聚焦铁路 智慧文化 智慧服饰零售等领域 参与制定30余项行业标准 2025年定增3亿元 扩建RFID标签生产线新增20亿片每年 并布局西安创新中心 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共建实验室 聚焦物联网加人工智能加网络安全技术融合 2024年营业收入为5.46亿元 同比下降9.25% 研发投入金额为0.71亿元 同比下降1.37% [14] - 国芯物联专注于RFID核心技术研发 构建从芯片设计 开发到读写设备制造完整产业链 第三代RFID读写器芯片灵敏度提升至负86dBm 1.5秒可读取1000张标签 深度融合AI技术 赋予RFID设备智能判断能力 正在研发40nm RFID手机芯片 预计2025年第三季度推出样片 打通消费电子领域应用场景 推出两款RFID手持机和三款读写器 分别针对物流 零售 工业自动化等领域 [14][16][17] - 芯联创展是物联网领域专业RFID技术服务商 全球RFID芯片优秀企业美国英频杰公司全球合作伙伴 基于IMPINJ新一代射频芯片E710研发高性能RFID读写模块 如8端口模块SIM7300 微型模块SIM3800等 提供资产管理 生产制造管理 防伪追溯管理 物流供应链管理等领域解决方案 2021年推出基于E710的RFID模块 助力工业及民用行业实现无源数据采集与传输 [14] - 智汇态联是超高频RFID芯片研发商 无源物联网芯片领域龙头企业 主导5.50无源物联标准制定 全球首次实现无源物联网芯片与移动基站通信互联 自主研发全球首款无源物联网3.0芯片 突破传统RFID通信距离限制 拓展B端 C端应用场景 完成超5000万元Pre-A轮融资 投资方包括国兴创投基金等 技术实力与商业化成果居全球细分市场前列 [14] 行业发展趋势 - 技术融合与创新驱动智能化升级 推动行业从单一识别向智能化感知跨越式发展 2025年 远望谷等龙头企业将RFID与AI 边缘计算 6G等技术深度整合 通过AI算法优化库存策略 实现零售库存盘点响应时间缩短至8毫秒 边缘计算使工业设备故障预警准确率提升至95% 国芯物联研发第三代RFID读写器芯片灵敏度达负86dBm 支持每秒1000张标签读取 集成AI算法实现动态环境判断 量子加密RFID进入测试阶段 金融押运场景防克隆性能提升400倍 6G与太赫兹技术融合探索高速数据传输 如华为太赫兹系统实现每秒10GB传输速度 和广域覆盖 为RFID在智慧城市 工业互联网等场景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18] - 应用场景深化与裂变 拓展新兴领域 RFID技术应用边界持续扩展 从传统领域向细分市场渗透 物流与零售领域 RFID覆盖智能仓储 无人零售等场景 京东物流通过UHF RFID实现货物全流程追踪 人工盘点成本降低50% 医疗领域成为新增长点 手术器械追踪系统通过标签记录灭菌次数 超限自动锁定 减少感染风险 药品冷链追溯系统合规性提升50% 工业互联网中 RFID与传感器融合方案实时采集生产数据 推动设备利用率提升 新兴领域如智能农业农产品溯源 车联网电子车牌自动收费和环保生物可降解标签呈现爆发式增长 欧盟碳足迹标签强制要求推动RFID在绿色供应链中应用 [19][20] - 标准化与安全性强化 推动行业规范化发展 政策与标准体系完善成为行业健康发展关键 中国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将RFID列为关键感知技术 工信部与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物联网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目标到2025年制定30项以上RFID等物联网相关国家标准 并参与10项以上国际标准 安全领域 量子密钥分发技术应用于RFID通信 防止数据窃取 国密算法在芯片中深度集成构建安全技术体系 行业面临标准化难题 如跨厂商设备互操作性测试仍存差异 需通过GB/T 35789-2025等新国标强化兼容性 欧盟EPCGen2v2标准推行 使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技术适配压力增大 倒逼产业链升级 标准化与安全性双重提升将推动RFID从标签识别向感知赋能转型 为全球物联网生态提供核心支撑 [21]
芯擎科技获10亿元融资
长江日报· 2025-08-21 00:28
融资与市场认可 - 公司完成B轮融资规模超10亿元人民币由国调二期基金领投多地国资产业基金跟投并成功拿下湖北山东两省首单AIC股权项目成为国家科技金融改革试点的标杆受益企业[1] - 公司2018年成立于武汉经开区专注于高端汽车电子芯片以及整体解决方案的研发与销售已跻身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行列成为湖北省人工智能产业链链主企业[1] - 公司产品已在吉利一汽红旗东风等车企应用并在东南亚欧洲和美洲等国家和地区实现定点或应用2024年智能座舱芯片市场占有率位居国内第一[1] 产品与技术突破 - 公司自主研发7纳米车规级智能座舱芯片龍鹰一号实现国产高端汽车芯片领域技术突破已在国内外数十款主力车型应用或定点[2] - 2024年推出全场景高阶辅助驾驶芯片星辰一号直接对标国际先进主流产品填补国产同等算力智能驾驶芯片空白[2] - 新一代座舱芯片龍鹰二号Ultra和龍鹰二号Lite系列正在研发中[2] 战略布局与增长前景 - 公司正积极探索布局第二增长曲线已在具身智能低空经济边缘计算等领域展现强劲上升势头[2] - 公司将继续保持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双重优势加大研发投入持续推动中国汽车智能化升级和发展[2] - 在上海国际车展上搭载龍鹰一号工业芯片的机器人备受瞩目[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