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电动化转型
icon
搜索文档
只会“窝里横”! 一汽奥迪销量创新低,嘲讽上汽保正统? | 次世代车研所
新浪财经· 2025-08-29 00:49
核心观点 - 奥迪在中国市场面临价格体系崩溃、销量利润双下滑以及内部渠道竞争加剧的多重挑战 通过大幅降价和推出新车型试图扭转颓势但收效有限 同时公司正通过引入华为智驾技术和推行直售模式寻求转型突破 [2][9][13][14] 价格策略 - 2025款一汽奥迪A3裸车报价跌至11.24万元起 相当于原价六六折 [2][14] - 上汽奥迪A5L Sportback最终售价25.99万元起 而一汽奥迪A5L定价23.98万元起 形成直接价格竞争 [4][5] - 低价策略未能提振销量 2024年一汽奥迪销量同比暴跌12.5%至61.11万辆 [2][9][11] 销量表现 - 奥迪2024年中国市场总销量64.94万辆 其中一汽奥迪占比94%达61.11万辆 [9] - 一汽奥迪销量连续多年下滑:2021年同比降3.6%至70.13万辆 2022年同比降9.3%至63.56万辆 2023年反弹至69.82万辆后2024年再度大幅下滑 [11] - 奥迪全球2025年上半年交付量78.35万辆 同比下滑5.9% 其中中国市场销量28.76万辆 同比下滑10.2% [11] 财务表现 - 奥迪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25.7亿欧元 同比增长5.3% 但税后利润13.46亿欧元 同比大幅下滑37.5% [11] - 公司下调全年营收预期至650亿-700亿欧元(原675亿-725亿) 营业利润率预期从7%-9%大幅下调至5%-7% [11] 内部竞争 - 一汽奥迪与上汽奥迪存在长期渠道和品牌之争 一汽奥迪拥有600+网点 上汽奥迪采用直营+代理制切走客源 [7] - 上汽奥迪2024年推出新电动品牌AUDI 采用英文标替代经典四环标 被一汽奥迪发文"四环相扣才是奥迪"暗讽 [5][7] - 双方竞争源于2016年渠道利益冲突 2020年达成销售网络共享协议但竞争持续 [3][7] 转型举措 - 一汽奥迪8月推出Q6L e-tron和A5L两款新车型 均搭载华为乾崑智驾技术 其中A5L智驾版10月交付 [13] - Q6L e-tron入门版36.98万元 需加3.88万元选装华为高阶辅助驾驶系统 [13] - 一汽奥迪推行"融合直售"模式 全国统一价格 但可能冲击经销商传统利益 [14] 市场地位 - 奥迪在BBA中处于落后地位:2025年上半年奔驰在华销量29.32万辆 宝马31.8万辆 奥迪28.76万辆垫底 [11] - 一汽奥迪销量中燃油车占比超90% 2024年国产燃油车55.01万辆 [13] - 专家预测若A5L智驾版定价低于35万元 2025年销量有望重回65万辆 [14]
捷达品牌新公司将成立:引入本地投资,2028年前推四款入门级新能源车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8 15:11
公司战略合作 - 中国一汽、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及成都经开区管委会签署《捷达事业发展合作协议》 筹备成立捷达品牌新公司 [1][3] - 新公司将整合捷达现有资源并引入本地投资 以提升区域产业协同效率和市场响应速度 [3] - 新公司作为大众汽车子品牌运营 保持与大众汽车集团及一汽-大众最大化协同效应 [3] 电动化产品规划 - 2026年推出首款纯电动车型 定位入门级并采用一汽-大众SOA架构 [3] - 未来三年推出4款车型 至2028年共推出四款面向入门级市场的新能源车型 [3] - 新车将配备具有竞争力的电动化、数字化及高级驾驶辅助功能 [3] 市场定位与目标 - 大众汽车集团预测至2030年紧凑级车型占新能源汽车市场约50%份额 10万元级入门车型为核心增长驱动 [4] - 捷达品牌计划以中亚为起点开拓海外市场 依托中国生产制造优势 [4] - 至2030年新公司目标打造千亿级产业价值链 涵盖研、产、供、销全环节 [4] 集团战略协同 - 捷达产品规划是大众汽车集团在华史上最大规模新能源产品攻势组成部分 [4] - 至2030年大众汽车集团计划在华推出约50款新能源汽车 含约30款纯电动车型 [4] - 通过捷达电动化转型布局高速增长的入门级新能源市场 实现新能源汽车主流细分市场全面覆盖 [3]
捷达加速电动化转型,三方签署合作协议
经济观察网· 2025-08-28 13:12
战略合作 - 大众汽车集团(中国) 一汽集团与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签署捷达事业发展合作协议 加速品牌电动化转型并提升运营效能 [1] - 协议依托成都生产基地成立捷达品牌新公司 整合现有资源并引入本地投资 发挥区域产业协同优势 [1] - 捷达仍作为大众旗下子品牌 最大化与集团及一汽-大众的协同效应 [1] 产品规划 - 计划到2028年推出四款入门级新能源车型 配备针对性技术解决方案并保持价格竞争力 [1] - 依托产品及中国制造优势 以中亚为起点开拓海外市场 [1]
捷达将组建独立公司:三方合资协议签署 成都地方资本入局
经济观察网· 2025-08-28 13:05
合作模式创新 - 大众汽车集团(中国) 一汽集团与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签署协议成立捷达品牌新公司 引入本地投资方但未披露具体信息[3] - 新公司全面整合捷达现有资源 保持作为大众子品牌运营 最大化与大众集团及一汽-大众协同效应[3] - 采用地方政府合作引入本地资本的混合资本模式 开创合资车企先河 保持大众体系标准同时赋予本土团队灵活决策权[5] 电动化战略加速 - 明确规划2028年前推出4款面向入门级市场新能源车型 配备极具竞争力的电动化 数字化及ADAS功能[3] - 较2024年3月协议(2026年推首款纯电车型)明显提速 新车型将采用一汽-大众SOA架构并保持价格竞争力[6] - 以中亚为起点开拓海外市场 目标2030年打造涵盖研产供销的千亿级产业价值链[3][8] 市场定位与竞争 - 捷达品牌2024年终端销量12万辆 同比下滑25.9% 存在品牌溢价消失 技术平台老旧及电动化脱节问题[7] - 紧凑级车型预计2030年占中国新能源市场近50%份额 十万元入门级车型成为关键增长驱动因素[8] - 完成捷达电动化可实现大众从入门级到豪华旗舰的全市场覆盖 是大众集团在华整体转型的最后关键环节[9] 产业协同与区域布局 - 依托一汽-大众成都生产基地 通过本地投资降低成本和快速铺开市场[3][7] - 深化捷达品牌在四川省及西南地区汽车产业生态融合 巩固其作为四川汽车产业领军企业地位[8] - 大众集团过去三年通过并购 合资 入股等模式与地平线 小鹏等科技企业达成系列合作[9]
大众联手一汽、成都成立新公司,捷达电动转型剑指千亿产业链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8-28 12:42
合资合作与公司架构 - 大众汽车集团(中国)、一汽集团、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签署捷达事业发展合作协议,成立捷达品牌新公司,整合现有资源并引入本地投资 [4] - 新公司将继续作为大众汽车旗下子品牌运营,最大化与大众汽车集团及一汽-大众的协同效应 [5] - 新架构下本土团队获得灵活决策空间,结合中德技术资源提升市场响应速度 [9] 电动化转型与产品规划 - 捷达品牌推进电动化转型,首款新能源车型2026年上市,配备电动化、数字化及高级驾驶辅助功能 [4][6] - 到2028年完成4款入门级新能源车型布局,全面覆盖入门级智能电动出行需求 [4][6] - 产品规划是大众汽车集团在华史上最大规模新能源产品攻势的核心组成部分,计划到2030年在中国推出约50款新能源汽车(含约30款纯电动车型) [6] 市场定位与战略目标 - 紧凑级车型预计到2030年占据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约一半份额,其中售价约10万元的入门级车型是关键增长驱动因素 [6] - 捷达品牌在华累计销量超过500万辆,集团希望将其经济型燃油车优势延续至电动时代,填补入门级智能电动市场布局空白 [6] - 新公司目标是到2030年打造涵盖研、产、供、销的千亿级产业价值链,与四川省及西南地区汽车产业生态深度融合 [8] 技术研发与本土化创新 - 大众汽车集团专为中国市场打造CEA电子电气架构和CMP纯电动整车平台,将新车研发周期缩短30%、成本优化40% [10] - 集团在合肥投资超过35亿欧元建立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并与地平线、中科创达等本土企业合作聚焦辅助驾驶和智能座舱领域 [10] - 一汽-大众将提升本土化运营效率和自研自创能力,打造合资技术新高地 [7] 海外市场拓展 - 捷达品牌计划以中亚为起点开拓海外市场,借助中国在电动汽车生产制造及供应链方面的优势 [4][7] - 一汽集团将助力捷达品牌实现"深耕本土、辐射海外"的战略布局 [7]
记者实探2025成都车展 自主品牌成绝对主力
第一财经· 2025-08-28 11:43
展会规模与行业趋势 - 2025成都国际汽车展览会于8月29日至9月7日举办 展区面积达22万平方米 汇聚近120个汽车品牌 展出车辆超1600辆 涵盖整车 改装车和三电系统等产业热点 [2] - 新能源品牌展区面积较去年扩大40% 创历史新高 [4] 品牌新产品与技术布局 - 沃尔沃全新XC70全球首发 是公司首款基于SMA超级混动架构的重磅车型 标志正式进军超级混动市场 被视为电动化转型关键布局 [6] - 鸿蒙智行首次实现"五界"聚首 与上汽联合打造尚界H5车型开启预售 搭载192线激光雷达和鸿蒙座舱 [8] - 奔驰展台推出全新AMG CLE 53 4MATIC+敞篷轿跑车及全新纯电CLA车型 [10] - BMW M3 E46 GTR官方复刻涂装版首次亮相国内车展 [10] - 长城汽车展示高科技智慧座舱概念车 [12] - 蔚来汽车展台展示萤火虫汽车 [13] 本土化与区域特色 - 上汽大通展台采用熊猫装饰 体现四川地方特色 [4]
比亚迪7月欧洲销量暴增超200%,市占率超越特斯拉
华尔街见闻· 2025-08-28 08:25
欧洲汽车市场整体表现 - 7月欧洲新车注册量同比增长5.9%至109万辆 创15个月来最大涨幅 [1] - 增长为经历6月大幅下滑后的行业注入动力 [1] - 各国市场表现分化 德国增长11.1% 西班牙增长17.1% 波兰增长16.5% 奥地利增长31.6% 但英国下滑5% 法国下滑7.7% 意大利下滑5.1% [2] 新能源汽车细分表现 - 插电式混动汽车销量同比激增52% 增幅最为迅猛 [1][2] - 纯电动汽车销量增长39.1% 创今年1月以来最佳表现 [2] - 传统混动车型占据超过三分之一的新注册量 仍是最大单一类别 [2] - 纯电动 混动和插电式混动汽车合计销量同比增长39.1% 占据新车注册量的59.8% 高于去年同期的51.1% [2] 品牌竞争格局变化 - 比亚迪销量暴涨225.3% 市场份额达1.2% 首次被纳入月度统计 [1][3] - 特斯拉销量同比下跌40.2% 市场份额从1.4%收缩至0.8% 连续第七个月萎缩 [1][3] - 大众注册量上升11.6% 福特增长8.8% Stellantis集团销量下滑1.1% [3] - 中国品牌崛起迫使欧洲本土车企加快推出新车型以保持竞争力 [3] 行业政策与环境 - 欧盟将原定今年生效的更严格二氧化碳排放目标给予车企三年缓冲期 [5] - 欧盟寻求快速推进立法以取消对所有美国工业品的关税 与特朗普提出的降低欧盟汽车27.5%关税水平相挂钩 [5] - 英国重新引入最高3750英镑的电动汽车购车补助 三年前曾终止针对私人买家的补贴 [5] - 行业高管警告欧盟2035年新车100%零排放目标"已不再可行" [4]
中美市场双引擎驱动,丰田(TM.US)7月全球产销量再创历史新高
智通财经· 2025-08-28 07:05
产销表现 - 7月全球销量同比增长4%至963,796辆 连续第七个月刷新历史纪录 [1] - 1-6月全球销量同比增长7.4%突破550万辆 产量增长8.8%达550万辆 [2] - 海外市场销量增长6%成为主要增长引擎 日本本土销量微降2% [1] - 北美市场销量实现20%增长 中国市场销量提升5.7% [1] - 全球产量同比增长2.6%至947,943辆 海外工厂产能扩张抵消日本国内产量下滑 [1] 区域市场表现 - 美国市场去年销售额达408亿美元 为最大出口市场 [2] - 部分车型通过加拿大、墨西哥工厂进口以应对关税影响 [2] - 混合动力车型与SUV、卡车共同推动北美需求增长 [1] 财务影响 - 将2025财年营业利润预期从3.8万亿日元下调至3.2万亿日元 [2] - 预计关税影响达1.4万亿日元(约95亿美元) [2] 行业竞争环境 - 面临中国比亚迪、美国特斯拉等新兴电动车企技术竞争 [2] - 混合动力技术仍具市场优势 但纯电动领域竞争加剧 [2] - 需平衡传统优势与电动化转型战略 [2] 政策环境影响 - 美国进口关税从25%额外税率缓和至15% [1] - 消费者在加征关税前集中购车形成需求推动 [1] - 公司呼吁进一步降低美日间关税壁垒 [2]
欧洲7月汽车销量创15个月最大增幅,比亚迪市占率超越特斯拉
华尔街见闻· 2025-08-28 06:15
欧洲汽车市场整体表现 - 7月欧洲新车注册量同比增长5.9%至109万辆 创15个月来最大涨幅 [1] - 6月经历大幅下滑后行业呈现复苏态势 [1] 新能源汽车细分市场表现 - 插电式混动汽车销量同比激增52% 增幅最为迅猛 [1][2] - 纯电动汽车销量增长39.1% 创今年1月以来最佳表现 [2] - 传统混动车型占据超过三分之一市场份额 仍是最大单一类别 [2] - 新能源车型合计占据新车注册量59.8% 高于去年同期51.1% [2] 区域市场分化情况 - 德国销量增长11.1% 西班牙/波兰/奥地利分别增长17.1%/16.5%/31.6% [2] - 英国/法国/意大利销量分别下滑5%/7.7%/5.1% 呈现明显分化 [2] 主要车企市场表现 - 大众汽车注册量上升11.6% 福特增长8.8% 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3] - Stellantis集团销量下滑1.1% 表现相对疲软 [3] - 比亚迪销量暴涨225.3% 市场份额达1.2% 首次被纳入月度统计 [1][3] - 特斯拉销量暴跌40.2% 市场份额从1.4%收缩至0.8% 连续第七个月下滑 [1][3] 行业政策环境变化 - 欧盟将更严格二氧化碳排放目标给予三年缓冲期 原定今年生效 [5] - 英国重新引入最高3750英镑电动车购车补助 三年前曾终止该政策 [5] - 欧盟寻求立法取消对所有美国工业品关税 与汽车关税降低相挂钩 [5] 行业面临挑战 - 美国关税政策持续扰乱供应链 多家车企发布盈利预警 [4] - 行业警告欧盟2035年100%零排放目标"已不再可行" [5] - 市场竞争加剧 中国品牌崛起迫使欧洲车企加快新车型推出 [3]
调研速递|中汽股份接受全体投资者调研,业绩增长与并购布局成焦点
新浪财经· 2025-08-27 10:02
业绩表现 - 2025年半年度营业收入约2.13亿元 同比增长24% 净利润增长约1.02亿元 同比增长32% [2] - 增长核心驱动因素为汽车智能化及电动化转型带来的研发测试需求增加 同时产能释放与客户拓展成效显著 [2] - 长三角智能网联汽车试验场二期项目上半年收入约2600万元 基本实现收支平衡 [2] 业务布局与并购 - 收购极限检验中心后形成常规环境加极限环境业务布局 覆盖从常温到零下45度极寒环境的第三方试验场 [2] - 控股股东注入国家高寒机动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资质 有助于推动新能源汽车高寒测试国家标准建立 [2] - 并购标的2025年1-4月营业收入7134.38万元 净利润1526.65万元 净资产收益率15.08% 并表后将贡献利润收益 [2] 财务与资金状况 - 截至2025年6月30日货币资金余额5.34亿元 支付1.11亿元并购资金后账面资金仍充足 [2] - 毛利率降低因长三角智能网联汽车试验场2024年7月投入使用导致固定资产折旧费用增加 [2] - 上市4年连续现金分红约3亿元 2025年将结合股东利益及经营情况制定利润分配方案 [2] 客户结构与市场拓展 - 客户收入占比分布为乘用车企业约50% 检测认证企业约19% 零部件企业约14% 商用车企业约9% 轮胎企业约6% 其他业务约2% [2] - 核心业务重心在华东地区 正评估全国其他区域布局机会 同时探索海外布局可行性 [2] - 智能网联汽车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安全要求若实施 将推动测试需求从自愿性向强制性合规测试升级 [2] 公司治理与股东关系 - 构建系统化市值管理机制 将市值表现与战略规划及经营目标绑定 并将市值管理指标纳入管理层考核体系 [2] - 并购通过客户资源共享实现客户群互补互通 依托资质开辟新业务增长点 保障中小股东长期投资回报 [2] - 二股东减持期间为2025年8月14日至11月13日 截至目前公司未收到减持进展公告 [2] 收购程序 - 已完成董事会审议及控股股东国资审批程序 并签署股权转让协议 [2] - 后续将召开股东会审议 通过后完成股权过户及工商变更手续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