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经济

搜索文档
倒计时30天|首钢园变身“会展小镇” 服贸会解锁文商旅体融合新场景
中国经济网· 2025-08-11 09:06
林增伟还谈到,服贸会期间,将面向展客商等组织开展配套活动商务考察。重点围绕科技赋能、投资促 进、工业旅游、文博资源及夜游经济等内容,设计推出约10条考察线路,展示服务贸易数字化、智能化 在文旅、商务等方面涌现的新地标、新场景、新消费。 据中国经济网记者现场了解,本届服贸会期间,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将以"旅游点亮美好生活"为主题举 办"露营&艺术生活荟",打造集帐篷露营+艺术表演+好物市集于一体的户外艺术生活场景。石景山区将 推出"服贸会我来了"文旅嘉年华系列活动。西城区将举办"服贸茶韵"和"老城记忆 新韵传承——与世界 共赏西城老字号独特魅力"活动。首都会展集团设置线上线下近50个打卡点位,营造沉浸式互动氛围, 让服务贸易"看得见、摸得着"等。 (责任编辑:李冬阳) 站 在滑雪大跳台上,俯瞰首钢园 中国经济网记者魏金金/摄 中国经济网北京8月11日讯(记者 成琪 魏金金)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以下简称"服贸会") 迎来倒计时30天。在今天举办的服贸会媒体吹风会上,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二级巡视员林增伟在会上表 示,本届服贸会期间,聚焦"数智领航,服贸焕新"年度主题,全市范围内预计将举办配套活动40余项。 ...
上海老字号餐饮夜经济探索:转型之路展现城市消费新活力
搜狐财经· 2025-08-10 15:57
夜间经济整体表现 - 2025年上海夜间消费总额达880 09亿元 同比增长3 3% [1] - 7月上海周末夜宵订单量环比上月翻倍 [1] - 夜间餐饮成为连接城市情感的重要纽带 但面临适应新环境的挑战 [1] 沧浪亭绍兴路店转型案例 - 午间因医院客流旺盛 夜间因医院关闭导致客流锐减 [1] - 通过饿了么定制"一人食"套餐 精准满足夜间独居人群需求 [2] - 淘宝闪购上线后晚间外卖订单量飙升至日均100单 [2] 德兴馆复兴荟店创新实践 - 首次将营业时间延长至24时 成为老城厢深夜餐饮代表 [4] - 夜间订单客单价低于堂食 但高品质组合单和家庭分享装频现 [4] - 线上渠道改写传统销售模式 蜜汁叉烧月饼成爆款 [4] - 京东加入后日均线上订单超300单 其中月饼订单占比20% [4] 行业发展趋势 - 夜间经济成为拉动内需的重要力量 上海推动多业态消费融合 [4] - 老字号通过线上线下一体化布局重塑盈利结构 [4] - 线上流量与线下场景结合释放巨大能量 展现行业韧性 [6]
可互动、可触摸、可共情——夜宿博物馆一票难求
中国青年报· 2025-08-09 08:21
博物馆夜宿活动市场现状 - 暑期夜宿活动需求旺盛,国家自然博物馆等机构出现"一票难求"现象[2] - 多地政府鼓励博物馆延长开放时间,推动夜场活动成为夏季文旅消费热门选择[2] - 国家自然博物馆夜宿活动定价约1700元/家庭,包含科普剧场、手工制作等10余项特色项目[5] - 国家动物博物馆"博物馆奇妙夜"活动每月举办2-3场,已持续运营十余年[6] 产品创新与用户体验 - 国家自然博物馆采用"光韵"主题灯光秀+4D电影+化石盲盒等复合体验形式[5] - 浙江自然博物院创新推出"暗夜寻宝"探究性学习环节,采用"馆内+馆外"联动模式[8] - 国家动物博物馆设置全馆熄灯环境,参与者仅用手电筒观察标本增强沉浸感[6] - 活动设计包含动物触摸环节(如蛇年特设宠物蛇接触),强化感官体验[8] 运营模式与商业价值 - 博物馆引入专业研学团队解决人力不足问题,国家自然博物馆单场活动容纳30组家庭[5] - 国家动物博物馆通过夜宿活动实现自负盈亏,收入用于维持机构运营[14] - 采用"博物馆+社会资本"混合运营模式探索商业化路径,平衡公益性与经济效益[13] - 浙江自然博物院计划将夜宿活动作为重点产业发展,未来常态化运营[14] 行业发展趋势 - 夜宿活动复合增长率显著,从2006年单馆试点发展为多馆规模化运营[5][6] - 产品形态从单纯延长开放时间升级为包含教育、娱乐、住宿的高附加值服务[9] - 行业呈现"白天+黑夜""馆内+馆外"的空间复合化趋势,最大化利用场馆资源[8] - 专家预测该模式将成为常态化文旅消费,预计未来3-5年渗透率提升30%[14] 运营挑战与解决方案 - 人力成本压力突出,国家自然博物馆工作人员需连续加班且无加班费[13] - 安全管控要求严格,各馆均设置专职保安巡逻并限定帐篷搭建区域[12] - 内容创新存在瓶颈,专家建议引入"季""期"概念保持活动新鲜度[12] - 专业人才缺口达40%,急需兼具策展能力和活动运营的复合型人才[12]
南京路淮海路商圈餐饮老字号延迟闭店 做游客的“深夜食堂”
解放日报· 2025-08-09 01:54
夜经济消费趋势 - 黄浦区南京路、淮海路商圈15家餐饮老字号门店延长夜间营业时间,成为游客"深夜食堂",夜间销售额显著增长[1] - 稻香村(外滩店)夜间营业延长至23点,夏季日均销售额达15万元,其中80%-90%来自刨冰、冷饮、咖啡等产品,夜间延长1小时带动销售额增长10%-15%[2] - 老大同店铺夜间营业延长1.5小时,新增收入1000-2000元,日销售额达2万-2.5万元[1] 老字号经营策略 - 稻香村(外滩店)通过管理人员支援前台、发放夜间补贴等措施提升服务效率,已连续三年实施夏季延时闭店[2] - 老大同新增2名员工应对夜间客流,延长时段的收入可覆盖人力成本[2] - 泰康食品、三阳、真老大房等南京路商圈老字号营业时间延长至22:30,黄隆泰部分门店甚至延至24:00[3] 商圈联动与活动效果 - 黄浦区国资委组织延时闭店活动将持续至10月8日,未来或推广周末延时模式[3] - 豫园商圈联合哔哩哔哩推出动漫IP活动,客流同比提升7%,销售额增长22%[4] - 新天地12家餐厅营业至零点后,活动期间全域销售额同比增长52%,客流增长19%[4] 夜间经济场景拓展 - 黄浦区计划发展楼顶餐吧、主题夜市、外摆区域等新消费场景,深化票根经济[3] - 南京路商圈举办G-POWER数娱节,结合电竞赛事与数字互动体验吸引年轻客群[4] - 淮海路商圈光明邨大酒店等门店延迟闭店至21:30,中华路大富贵延至21:00[3]
免税购物、追灯光秀、看经典喜剧,大兴推介一批文旅资源
新京报· 2025-08-08 11:58
文旅产业项目推介 - 大兴区推介了一批极具潜力的文旅资源,涵盖文化演艺、数字经济、产业综合等多领域,为全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全新活力与动能 [1] - 推介会以"走进新国门·发现兴世界"为主题,聚焦"文化赋能大兴,旅游引领风尚,消费点亮生活",吸引了文旅领域专家、企业代表、投资机构以及媒体代表等近百人参与 [1] - 大兴区以"新国门·兴世界"为发展主题,构建具有全球视野的文旅合作生态,通过"北京资源辐射+全国联动合作"创新模式推动文旅产业向"高质量、国际化、可持续"方向发展 [1] 重点文旅项目 - 现场重点推介的文旅项目包括大兴临空经济区国际消费枢纽、星光影视园演艺新空间、亦花园文商旅体融合消费新场景、"开心聚大兴 京南观大戏"2025北京大兴演出季暨开心麻花喜剧欢乐季等 [2] - 大兴经济开发区展示了数字经济与文旅场景深度融合成果,为智慧文旅生态建设描绘了清晰蓝图 [2] - 大兴区将以国际旅游度假区为着力点,大力培育优质文旅项目,整合吃住行游购娱等各类文旅资源,彰显"乐享生活 京彩大兴""微度假 来大兴"的品牌形象 [2] 产业发展建议 - 业内专家建议大兴区依托临空经济区的流量优势,强化数字文旅、夜间经济等新业态布局,打造"京津冀短途游"首选目的地 [2]
“热”力全开 消费新场景激发夏日文旅新活力
新华网· 2025-08-08 07:59
政策导向与市场背景 -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释放文化、旅游、体育等消费潜力 [1] - 中办、国办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明确扩大文体旅游消费 [1] - 各地通过创新消费场景和多元供给激发市场活力 [1] 赛事经济带动文旅融合 - 体育+旅游新业态推动体验式、参与式旅游需求增长 [2] - 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配套超1800项文旅活动和1300余项惠民措施 [4] - 特色体育赛事如"村超""村BA""苏超"有效带动旅游目的地出圈和产业发展 [4] 夜间经济激活消费场景 - 多元化夜间消费模式助推旅游市场升温 [5] - 上海推出130个主题夏夜活动发展夜间经济 [7] - 重庆将无人机灯光秀升级为常态化项目延伸夜间消费链条 [7] 特色产业赋能消费升级 - 广州开展荔枝+景点/露营/音乐节等农旅融合活动 [9] - 宁夏创新红酒+消费模式打造葡萄酒主题消费场景 [11] 暑期出行数据预测 - 2025年暑运民航旅客运输量预计达1.5亿人次同比增长5.4% [13] - 预计执行客运航班106.1万班次同比增长3.9% [13] - 差异化文旅体验带动旅游出行产业链全面升温 [13]
安徽经济“半年报”⑤|“成绩单”亮眼,安徽人上半年都在买什么?
搜狐财经· 2025-08-07 21:16
消费市场整体表现 - 上半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2051亿元 同比增长5.5% 增速较去年同期提升1.4个百分点 [2] - 消费市场增长由以旧换新政策 线上平台赋能 实体业态创新三大动能驱动 [2] 以旧换新政策成效 - 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增长21.3% 家具类增长12.8% 计算机类增长151.3% 智能手机增长99.3% [3] - 上半年全省以旧换新累计补贴80亿元 发放消费券6.2亿元 带动相关商品限额以上零售额增长11.2% [3] - 补贴范围从传统家电扩展至智能家居 新能源汽车等多类商品 形成"政府补贴+企业让利"双轮驱动机制 [3] 线上消费发展 - 上半年全省网上零售额达2412.7亿元 同比增长10.2% 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2013.7亿元 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达16.7% [4] - 京东 阿里等平台新增安徽入驻企业超400家 带动开展线上销售的限额以上企业新增553家 [4] - 直播电商基地日均带货超万单 中药材产业带跨境电商出口额增长35% 盒马鲜生 美团买菜等平台在皖订单量增长 [4] 实体商业创新 - 全省引进山姆合肥 泡泡玛特等各类首店637家 仓储会员店零售额增速保持在30%以上 [5] - 永辉超市调改店引入"生鲜+餐饮"模式 上半年零售额增长5.9% 增速较一季度提升2.3个百分点 [5] - 便利店即时零售订单量同比增长34% "线上下单 30分钟送达"模式覆盖全省大多区县 [5] 新消费场景拓展 - 合肥罍街夜市集聚200余家商户 暑期日均客流超5万人 [6] - 黄山市"非遗市集"带动周边餐饮 住宿消费增长18% [6] - 实体商业从"卖商品"转向"卖体验" 文旅融合等新场景表现亮眼 [6]
大数据显示:广州跻身暑期热门旅游目的地“文旅+”消费链条 激发广州热力值
广州日报· 2025-08-07 17:29
广州文旅热度提升 - 广州成为暑期国内热门旅游目的地,文旅话题度和热度显著提升[1] - 2025年"羊城八景"评选活动名单揭晓,推动广州千年城市IP焕新并冲上热搜[1] - 广州上半年接待游客总量达1.13亿人次,同比增长6.3%,文旅消费总额1621.8亿元,同比增长8.1%[3] - 途牛平台以广东为目的地的用户出游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近10%,广州、珠海、深圳等是热门选择[2] "羊城八景"效应 - "羊城八景"评选借十五运会赛事东风重焕广州城市IP魅力[2] - 广州塔、珠江夜游、北京路、广州长隆度假区等景区稳定位列国内热门旅游景区[2] - 广州长隆旅游度假区、珠海长隆国际海洋度假区门票及套餐预订火爆[2] - "羊城八景"深入挖掘文化IP,将助推广州文旅融合与产业升级[2] 赛事演艺带动消费 - 广东海岛音乐会等活动成功吸睛,"请到广东过暑假"话题热度高[4] - "跟着电影去旅行"快速火爆,《长安的荔枝》上映后广州目的地出游人次环比增长10%[4] - "跟着赛事去旅行""跟着演出去旅行"带动"票根经济"发展[4] - 8月广州每周有1-2场大型演唱会,跨城观演率超50%,其中大型演唱会70%来自市外、40%来自省外[5] 夜间旅游升级 - 夜间出游成为暑期热门选择,夜市、啤酒节、音乐节等活动密集推出[7] - 广州夜游搜索热度最高,"夜游"相关搜索量和评论量月环比均增长100%[8] - "博物馆夜游"搜索热度增长近200%,"景区夜游"增长近230%[8] - 广东省博物馆暑期同比涨幅达963%,广州位列文博游国内目的地城市第一位[8] 夜间经济联动 - 酒店外卖订单环比增长80%,"夜间旅游+即时零售"模式成熟[9] - 广东全省联动推出六大夜间消费活动,总数超过200场[10] - 中国5A级景区夜间开放率从2020年23%提升至2024年63%[10] - 近四成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推出夜游产品,超三分之一国家一级博物馆开展夜游活动[10] 文旅消费数据 - 广东2024年全省接待游客8.74亿人次、旅游总收入1.1万亿元[11] - 广州去年接待游客约2.5亿人次,实现文旅消费352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4%、6.6%[11] - 2022-2024年广州旅游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6.2%,2024年达1500.1亿元[11] - 广东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建设,支持广州、深圳建设世界级旅游城市[12]
新世界(600628.SH):将积极响应上海市政府关于促进夜间经济发展的倡议
格隆汇· 2025-08-07 09:13
公司业务动态 - 新世界城餐饮业态New Coffee Bar营业时间延长至凌晨2点 [1] - 公司策划开展夜间促消费活动并强化商旅文体展多元业态联动 [1] - 公司持续探索新业态新模式并通过创新夜间消费场景优化服务配套 [1] 行业政策响应 - 公司积极响应上海市政府促进夜间经济发展倡议 [1] - 结合商圈特色与消费需求释放夜间消费活力 [1] - 为消费者营造舒心贴心、安心放心的夜间消费环境 [1]
从露台到市集:上海夜间经济24小时活力如何炼成?
国际金融报· 2025-08-07 06:47
夜间经济总体表现 - 2025年上海夜间消费总额达880.09亿元,同比增长3.3%,夜间经济成为拉动内需重要引擎 [1] - 上海市商务委明确将加强5个人气地标和5个夜生活好去处的打造,实施"一点位一方案"差异化策略 [1] - 政府通过座谈会收集企业建议,涉及延时营业、分时免费停车、交通优化等10项创新措施 [3] 地标项目创新实践 - 静安区以"露台经济"为特色,吴江路—丰盛里区域通过"路易号"巨轮IP打造"静安夜航",静安大悦城"夜食天台"融合餐饮、演出、摩天轮业态并营业至凌晨2点 [3] - 浦东正大广场举办"bingo市集",集结80余家特色摊位,融合海派文化与多国美食,限时开街至8月31日 [4] - 环球港通过延长商户营业时间至凌晨0点、推出免费停车和打车优惠,带动7月夜间客流量环比显著提升,部分店铺营业额增长15%以上 [4] 业态创新与消费场景 - 海底捞夜宵主题店创新"派对模式",夜间客流量增长15%,鸡尾酒与佐酒小食成为消费亮点 [5] - 上海博物馆古埃及展加开夜场至21点,闭展前推出"7×24小时不闭馆"活动,"博物馆夜游"搜索热度环比增长200% [5] - 各区通过文化IP植入(如主题灯光秀、沉浸式演出)和"第二现场"(演唱会、剧场联动)打造复合型夜间场景 [3] 政策与行业联动 - 政府要求加强商旅文体食联动,培育24小时消费地标,推广海派餐饮文化,优化政企沟通机制 [6] - 企业反馈政策激励与设施优化有效推动供需对接,夜间经济在餐饮、娱乐、文化领域形成强感染力消费氛围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