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技术应用

搜索文档
海防将于2025年设立自贸区
商务部网站· 2025-09-26 16:20
根据方案,自贸区将分布在三个不相邻的地区,以工业生产港口物流、贸易服务为核心功能。其 中,一号地位于南部沿海经济区,隶属振兴乡和兴胜乡(2923公顷);二号地位于南定武工业区和非关税区 (1077公顷);三号地位于吉海岛,隶属定武-吉海经济区(2292公顷) 海防自贸区分为两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至2030年,海防市将重点建设法律基础、投资基础设施、 试点具体机制并吸引投资者。今年海防自贸区成立后,该市将在庭武一吉海经济区试点推行优惠政策, 并向南部沿海地区开展招商引资。到2028年,海防市将大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批准功能区,完善重点 物流基础设施。到2030年,海防市将完善技术基础设施、行政和海关管理模式。第二阶段(2030-2035 年),该市将重点完善综合基础设施扩大规模,采取更多激励措施,促进工业-物流生态系统融合。在此 阶段,海防市的目标是吸引高科技、金融、生物工业和研发项目。与此同时,该市还将推动数字技术在 港口运营和物流领域的应用,为该地区创造竞争优势。 (原标题:海防将于2025年设立自贸区) 海防是越南重要的港口城市,也是北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工业和文化中心。今年上半年,该市生产 总值达210万 ...
非遗为桥,保护遗产不仅是为了延续过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国际化传播”专业沙龙举办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9-24 11:58
场。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甘南 摄 9月24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国际化传播"专业沙龙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举办。本次沙龙汇聚了来 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多国文化机构、知名高校及科技企业的50余位中外代表,共同探讨在全球化和数 字化背景下,非遗保护与传播的挑战与未来。 沙龙深入探讨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核心理念及其在全球的落地实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 家苏珊·奥格系统阐述了《公约》通过名录机制、能力建设和国际合作,在保护文化多样性、促进可持 续发展方面发挥的关键作用。北京塞尔维亚文化中心主任苏达·塔尼亚分享了塞尔维亚通过制定专项法 律、将非遗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推动社区参与和传承人扶持计划等方式,积极构建非遗保护系统工程。 国务院国际交流合作司原司长孙维佳则以中餐为例,分析了非遗作为文化载体,在促进跨文明对话与文 化认同方面的独特作用。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张青仁教授在题为"非遗做桥:共谱中拉文明互鉴新篇章"的报告中指 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并非静态符号,而是推动本土现代化和文明互鉴的活态资源。他从文化价值、国家 认同与国际合作等多个角度阐述了非遗的当代意义。 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沙龙现 在文化价值层 ...
增强牧区发展动力活力
经济日报· 2025-07-18 00:06
牧区战略地位与政策支持 - 牧区主要分布于内蒙古、新疆、西藏、青海、甘肃等西部和西北部省份,涉及呼伦贝尔市、锡林郭勒盟、甘南藏族自治州等重点区域 [2] -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强草原生态保护修复、提升饲草生产能力、加快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等方向性要求 [1] - 国务院2011年发布《关于促进牧区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覆盖8个主要草原牧区省份 [4] - 内蒙古财政2025年下达2.6亿余元支持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新疆出台《新疆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规划(2023—2030年)》 [5] 牧区经济发展成效 - 2024年新疆地区生产总值20534.08亿元(同比+6.1%),西藏2764.94亿元(+6.3%),甘肃13002.9亿元(+5.8%) [6] - 2024年内蒙古基础设施投资增长23.8%,西藏农林牧渔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1.2% [6] - 内蒙古2024年牛肉产量89.1万吨(+14.5%),西藏年末牲畜存栏1760.32万头(新增38.93万头) [6] - 2024年内蒙古投入125.4亿元财政衔接资金帮扶产业,西藏农牧民转移就业劳务收入达71.55亿元 [6] 草原生态保护与修复 - "十四五"期间全国年均种草改良超4000万亩,退化草原面积缩减近7亿亩,综合植被盖度稳定在50%以上 [10] - 中央财政累计投入1100亿元用于草原保护与修复,年均修复草原超4600万亩,鲜草总产量超5.5亿吨 [11] - 建成1个中心库+20个资源圃的草种质资源保存体系,2024年草种产量突破7万吨,饲草种子自给率近70% [12] - 内蒙古达茂旗试点"草票"制度,甘肃夏河县建立"国有企业+合作社+家庭牧场"模式推动生态价值转化 [13] 畜牧业转型升级路径 - 2023年牧民牧业人均收入较2021年增长15.8%,内蒙古试点旗县草畜平衡指数降至10%以下 [14][15] - 内蒙古架构"公司+集体+合作社+农牧户"利益联结机制,新疆布尔津县推行职业代牧人制度 [16] - 2024年内蒙古审定通过42个草品种(含羊草、苜蓿等),青海推广"大通牦牛""阿什旦牦牛"良种 [17] - 内蒙古阿拉善盟应用北斗定位系统节约50%放牧时间,青海打造智慧羊舍实现藏羊"两年三产" [18] 文旅产业融合发展 - 甘肃尕秀村牧民转型发展藏家乐,内蒙古西乌珠穆沁旗打造"99号公路"旅游目的地 [19][21] - 新疆2024年文旅经营主体达51.41万户,特克斯县琼库什台村转型为旅游"网红村" [21][22] - 内蒙古推出"跟着赛事去旅行"模式,陈巴尔虎旗开发牧文旅融合特产馆 [20][21] - 数字技术催生智慧牧场体验、数字文创等新业态,推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与IP创造 [22]
强化“十五五”化工产业规划顶层设计
中国化工报· 2025-05-28 02:01
行业现状与挑战 - 全球化工行业面临基础产品结构性失衡,低端产能重复建设与高端供给不足并存 [1] - 传统产业规划模式导致产能同质化竞争严重,供需失衡局面恶化 [1] - 社会需求结构剧变,需以"需求牵引供给"为宗旨改写产业规划逻辑 [1] "十五五"规划核心导向 - 以高质量发展为核心,构建创新驱动、绿色高端、安全可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2] - 聚焦"强国"目标,增强新质生产力、全球竞争力和安全保障力 [2] - 新质生产力需依靠创新驱动实现技术领跑,全球竞争力需关注产品品牌和运营能力,安全保障力需确保全链条自主可控 [2] - 因地制宜开展产业适宜性分析,选择差异化战略方向精准发力 [2] 产业结构调整 -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速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 [3] - 纵向延伸产业链,上游开发特种原料,中游提升精深加工能力,下游拓展高附加值终端产品 [3] - 深化梯度布局与全域协同,鼓励龙头企业通过并购重组整合中小产能提升行业集中度 [3] - 推动跨域合作布局海外节点,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互供体系 [3] 创新驱动战略 - 从技术引进消化吸收转向自主攻关与跨界融合并举 [4] - 构建开放协同创新生态,强化政策引导与金融支持,加大"从1到10"技术攻关投入 [4] - 接轨全球气候治理体系应对欧盟碳关税,完善国内碳市场和绿色金融体系 [4] - 聚焦"绿色、安全、智能"开展交叉融合创新,推动产业向绿色低碳、本质安全、智能制造转型 [4] 技术突破方向 - 全链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可再生能源+化工"复合业态,推广氢基化工、生物制造等绿色路线 [5] - 采用微反应、酶催化等技术替代高危工艺,研发自感知自预警智能装备 [5] - AI联合材料基因组数据库、量子计算等技术颠覆传统研发模式,推动智能产线升级 [5] 产业图谱工具 - 区域产业图谱提供产业链全景图、产业现状热力图和空间布局图,用于技术路线规划和供应链优化 [6] - 垂直领域产业图谱剖析重点产业上中下游分布,展示核心技术流程和创新要素分布 [6] - 专项作战图谱包括产业招商导航图谱和政策关联图谱,辅助规划落实落地 [7]
视界 | 维护全球供应链稳定重在互联互通
搜狐财经· 2025-05-05 03:03
全球供应链面临的挑战 - 全球供应链易受极端气候、地缘冲突、公共卫生事件影响,导致贸易通道中断风险加大,需求波动和市场预期变化,增加管理复杂性和运营成本 [1] - 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部分国家企图打造封闭排他的供应链"小圈子",扰乱全球供应链秩序 [1] - 数字技术应用带来数字安全风险、数字壁垒、数字鸿沟、技术标准不统一、数据格式不兼容等问题,影响供应链高效协同 [1] 供应链多元化布局与互联互通 - 供应链多元化布局成为各国确保供应链安全的共同选择,需在硬件基础设施、规则机制、数字平台等多维度构建互联互通网络 [2] -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需实现"陆海天网"四位一体联通,提升安全性和可靠性,抵御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风险 [2] - 需完善传统基础设施如铁路、海运、公路、航空、管道等,构建立体多元的物流通道体系 [2] 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 新型基础设施如电子商务平台和跨境支付系统可降低企业搜寻成本,优化经营管理模式,提升全球供应链合作能力 [3] - 推动5G、工业互联网和物联网应用,提高供应链服务流程精确性,降低企业融入国际分工体系门槛 [3] - 数字技术促进资源要素跨区域流动和配置效率提升,使供应链各环节紧密连接 [3] 规则与标准互联互通 - 各国技术规范、行业标准、交易规则的错位导致供应链成本高企、效率低下,需强化对接协调 [3] - 通过规则互认与标准协同构建可预期、可操作的供应链合作框架,形成风险共担机制 [3] - 积极参与多边合作机制,推进制度型对接,发挥高标准区域贸易协定在维护供应链稳定中的作用 [4] 区域贸易协定与标准对接 - 推动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协定签署,建立区域供应链预警与应急协调机制 [4] - 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高质量实施,加强与成员国在海关程序、原产地规则等领域合作 [4] - 探索与《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等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的兼容性,形成统一市场准入规则 [4] 数字技术应用与供应链优化 - 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资源智能调度和风险监测预判,提升供应链整体效能 [5] - 数字贸易平台助推全球贸易稳定发展,提升企业供应链管控能力,缓释供应链风险 [5] - 将数字贸易商业机制与全球标准对接,实现数据互通,便于企业响应供需变化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