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造假

搜索文档
上市公司密集公告!5家拟被罚 1家被立案调查 1家退市后收罚单
中国证券报· 2025-09-19 14:56
监管动态 - 多家上市公司于9月19日晚间收到《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主要涉及财务造假及信息披露违规行为 [1] - 监管部门释放"退市不免责"信号,对退市后公司仍追究责任,彰显对资本市场乱象的严打态度 [1] - 监管部门将持续依法从严打击财务造假等恶性违法行为,并配合相关部门综合运用多种方式保护投资者权益 [1] 思科瑞处罚详情 - 公司涉嫌虚构销售业务、提前确认收入及不当确认收入,导致2022年年度报告虚增营业收入996万元(占同期营业收入4.16%)及虚增利润总额701万元(占同期利润总额6.56%) [2] - 四川证监局拟对公司处以警告及200万元罚款,并对时任董事长张亚、总经理马卫东、副总经理舒晓辉及财务总监涂全鑫予以相应处罚 [2][3] - 公司已于2025年4月公告对虚假记载内容进行更正 [2] 复旦复华处罚详情 - 公司因2019年、2020年及2023年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被上海证监局拟处以警告及400万元罚款 [4] - 公司同日发布实施其他风险警示暨停牌公告 [5] 科净源处罚详情 - 公司全资子公司于2023年12月至2024年1月期间以定期存单质押方式为第三方提供担保,累计金额达1.5亿元(包括6000万元、6000万元及3000万元三笔),未履行董事会及股东大会审议程序且未及时披露 [6] - 北京证监局拟对公司处以警告及150万元罚款,并对多名相关责任人警告并罚款 [6][7] - 案涉担保已于2024年3月31日前全部解除,公司于2024年4月30日披露相关情况 [6] 创意信息处罚详情 - 公司2022年11月开展销售业务时采用总额法确认收入,但不具有商品控制权,导致2022年年度报告多计营业收入26784.64万元(占当期12.22%)及2023年半年度报告多计营业收入12470.34万元(占当期15.84%) [8][9] - 四川证监局拟对公司处以警告及400万元罚款,并对多名高管警告并罚款 [8][9] - 公司于2024年4月及2025年9月两次发布前期会计差错更正公告 [9] 绝味食品处罚详情 - 公司2017年至2021年期间未确认加盟门店装修业务收入,导致各年度报告少计营业收入,占对应年度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5.48%、3.79%、2.20%、2.39%及1.64% [10] - 湖南证监局拟对公司责令改正、警告并处400万元罚款,并对多名相关责任人处罚 [10][11] - 公司同日发布实施其他风险警示暨停牌公告 [12] ST新动力立案调查 - 公司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目前经营情况正常 [13] 恒立退处罚详情 - 公司因未在2025年4月30日前披露2024年年度报告,被湖南证监局责令改正、警告并处350万元罚款 [14] - 时任相关当事人因未能勤勉尽责被处以不同程度罚款 [14]
财务造假,4家公司下周将被ST
凤凰网· 2025-09-19 14:07
财务造假概况 - 四家A股公司因财务造假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1] - 涉及利润虚增、营收不实披露等违规行为[2][3][4][5] 复旦复华财务违规 - 2019-2023年累计少计营收5324.42万元 虚增利润总额8106.55万元[2] - 2019年少计营业成本5065.22万元 虚增利润5065.22万元[2] - 2020年少计营业成本259.20万元 虚增利润259.20万元[2] - 2023年少计资产减值损失2782.13万元 虚增利润2782.13万元[2] - 公司被处以400万元罚款 相关责任人被警告并罚款[2] - 9月23日起股票简称变更为ST复华 日涨跌幅限制5%[2] 思科瑞财务违规 - 2022年虚增营业收入996.04万元 虚增利润总额700.54万元[3] - 公司被处以200万元罚款 相关责任人被处以80-120万元罚款[3] - 股票简称变更为ST思科瑞 实施风险警示期间单日买入限额50万股[3] 绝味食品信息披露问题 - 2017-2021年未确认加盟门店装修业务收入 各年度报告未如实披露营业收入[4] - 公司被责令改正并处以400万元罚款[4] - 股票简称将变更为ST绝味[4] 创意信息收入确认问题 - 2022年年度报告多计营业收入2.68亿元 占当期营收12.22%[5] - 2023年半年度报告多计营业收入1.25亿元 占当期营收15.84%[5] - 采用总额法确认收入不符合规定[5] - 股票简称变更为ST创意 日涨跌幅限制仍为20%[6]
章良忠担任亿利洁能独董被坑惨:6年累计薪酬34万,因签字空白文件、未勤勉尽责被罚350万,倒贴316万
新浪证券· 2025-09-19 11:43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其中,时任公司独立董事兼董事会审计委员会主任委员章良忠、独董苗军、独董萧端因签署了相应年报 年报,而且是公司欺诈发行债券的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其罚款额度分别为350万、250万、160万,成为 独立董事群体中的最高值。相比之下,其他独董王进、李星国、王方明则因涉及的年份较晚或范围有 限,罚款金额分别为60万、60万、50万。 目前57岁的章良忠,曾任杭州中威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财务总监等职 务,自2016年6月开始担任亿利洁能的独立董事,任职五年,直至2022年8月卸任,任职共计6年时间, 累计获得薪酬34万元。 亿利洁能退市后余波未平,监管重锤终于落下。 此次处罚结果,对亿利洁能股份有限公司罚款2.1亿元,对亿利资源集团有限公司罚款3000万元,公司 董事长王文彪个人罚款3000万元,时任公司董秘的侯菁慧、张艳梅则均被罚款900万元,独立董事的罚 款共计是930万元。本次人员罚款共计1.34亿元。 9月12日,亿利洁能(400227.NQ)公司公告称收到《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其多年累积的财务造 假、资金占用 ...
思科瑞:公司及相关人员收到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9 10:01
公司财务违规行为 - 公司虚构与赛狄信息检测业务336.65万元[1] - 公司在未交付货物情况下确认佳缘科技收入246.93万元[1] - 公司在存在争议情况下确认佳缘科技收入412.46万元[1] - 上述行为导致2022年年报虚增营业收入996.04万元[1] - 上述行为导致2022年年报虚增利润总额700.54万元[1] 监管处罚措施 - 中国证监会四川监管局对公司及相关人员进行警告并处以罚款[1] - 公司被处以200万元罚款[1] - 相关责任人舒晓辉被处以120万元罚款[1] - 相关责任人张亚被处以80万元罚款[1] - 相关责任人马卫东被处以80万元罚款[1] - 相关责任人涂全鑫被处以80万元罚款[1]
监管部门"亮剑"铲除财务造假"毒瘤"
金融时报· 2025-09-19 09:38
近期,中国证监会重拳出击,打击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等违法违规行为,亿元级罚单频现。近日,中国证 监会对*ST东通涉嫌定期报告等财务数据存在虚假记载作出行政处罚事先告知,拟对上市公司罚款2.29 亿元,对7名责任人合计罚款4400万元。因信息披露违法、欺诈发行债券等,亿利洁能、其控股股东及 时任董事长等多名高管累计被罚约3.41亿元。 监管部门持续保持高压态势,坚决铲除财务造假毒瘤,是维护资本市场"三公"的必选项。随着法治供给 的持续强化、立体追责体系日益完善、上市公司治理持续完善,一个更加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 有韧性的资本市场必将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大局,为投资者创造更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 境。 财务会计信息是通用的商业语言,其内容真不真、质量高不高,直接关系着资本市场稳定,关系着经营 主体发展,更关系着投资者的切身利益。财务造假是侵蚀市场根基的"毒瘤",扭曲了资源配置的信号, 践踏了市场公平的基石,最终损害的是广大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切身利益。打击资本市场财务造 假是证券监管执法一以贯之的重点。2024年,中国证监会通过年报审阅、现场检查、舆情监测、投诉举 报、大数据建模分析等多元化渠道发现 ...
亿元利润竟是“画”出来的 ST天圣账外资金池造假链条曝光
新浪证券· 2025-09-19 09:17
财务造假手法 - 公司通过实控人控制的重庆泰泓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套取工程款 2017年支付工程款超过1.13亿元[2] - 利用全资子公司长圣医药虚增中药材采购成本 两年合计虚减利润总额超过1亿元[2] - 套取资金流入账外资金池用于支付销售费用以虚增利润 2017年和2018年分别虚增利润总额9220.43万元和2882.30万元[2] 关联交易隐瞒 - 未披露关联交易金额巨大 2017年和2018年分别达到4.81亿元和4863.11万元[3] - 关联方工商登记信息存在明显重合 联系电话、邮箱和地址与公司高度一致[3] - 泰泓公司在IPO法律意见书中被列为非关联方 但实际承建超10亿元募投项目[3] 中介机构失职 - 北京兴华会计师事务所连续两年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4] - 签字注册会计师叶民同期审计的林州重机2017年年报同样存在财务造假 虚增在建工程2.07亿元[4] - 华西证券在2017年内控核查中宣称公司保持有效内部控制 但实控人当年挪用资金达1.25亿元[4] 监管处罚与后果 - 重庆证监局拟对公司及22名责任人处以合计499万元罚款[5] - 实控人刘群被采取终身证券市场禁入措施[5] - 处罚导致公司股票被叠加实施其他风险警示 退市风险升高[5] 造假特征与影响 - 关联方网络通过公开工商信息即可识别[6] - 案件暴露上市公司利用关联交易财务造假的典型路径[6] - 中介机构审计和保荐职责履行存在重大缺陷[7]
股市必读:*ST东通(300379)9月18日收盘跌19.88%,今年累计跌幅已超20%
搜狐财经· 2025-09-18 19:11
股价表现 - 2025年9月18日收盘价2.7元 单日下跌19.88% 换手率2.14% 成交量11.29万手 成交额3047.44万元[1] - 连续4日下跌 近5个交易日中4日跌幅超5% 当年累计跌幅达80.96%[1][3] - 前10个交易日股价累计下跌54.04% 主力资金累计净流出4666.23万元[1] 资金流向 - 9月18日主力资金净流出735.37万元 游资资金净流入85.24万元 散户资金净流入650.13万元[1] - 融资余额累计减少2.45亿元 融券余量累计减少2.79万股[1] - 资金流向呈现主力出货散户接盘态势[3] 监管情况 - 因日跌幅达15%及连续三日跌幅偏离值累计超30%登上龙虎榜 近5个交易日内第4次上榜[1][3] - 公司涉嫌2019年至2022年度报告财务数据虚假记载 已被证监会立案调查[1][3] - 2022年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构成欺诈发行 可能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1][3] 风险警示 - 2025年9月15日起被叠加实施退市风险警示[1][3] - 股票于9月17日、18日连续两个交易日收盘价格跌幅偏离值累计超过30% 属于异常波动[1] - 最终是否退市以证监会正式处罚决定为准[1]
股市出事了?上市公司造假被罚上亿,退市公司也未能幸免,太牛了
搜狐财经· 2025-09-18 15:18
9月12日证监会突然"开炮",一天狂开6张罚单。 多家上市公司,因财务造假被打得"满地找牙"!连那些刚退市的公司,现在也被拉出来"鞭尸"。 这次处罚力度相当大,多家公司收到亿元级罚单。 不仅如此,就连已经退市的公司也没能幸免。 这释放出一个明确信号,监管部门对财务造假行为绝不姑息。 而在这批处罚中,*ST东通和亿利洁能的罚单金额最高,都达到了亿元级别。 证监会这次火力全开,29个人合计被罚1.65亿,势必要把造假者罚到倾家荡产! 这么狠的处罚,是不是意味着A股要变天了? 那些还在财务造假的公司老板们,现在是不是已经瑟瑟发抖了?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9月12日这天,证监会一口气开出6张罚单。 *ST东通、亿利洁能、*ST广道、ST天圣、*ST新潮、*ST聆达等多家上市公司,因财务造假被处罚。 *ST东通的违法行为,持续时间长达四年。 2018年至2021年期间,该公司通过虚构业务、伪造合同等方式虚增营业收入和利润。 证监会查明,公司累计虚增收入超过20亿元,虚增利润近10亿元。 最终,*ST东通被处以2.29亿元罚款,创下了该公司历史最高罚款纪录。 可仅仅是罚公司还不够,连带着相关责任 ...
8年造假涉案超130亿元!亿利洁能领3.75亿元罚单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8 11:49
行政处罚概况 - 亿利洁能及控股股东亿利资源集团等29名责任人收到内蒙古证监局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 拟处罚总额2.4亿元[1] - 公司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及欺诈发行债券 时任董事长王文彪被处3000万元罚款并终身市场禁入[1][3] - 其他责任人被处5年至10年不等的市场禁入及50万至540万元罚款[3] 财务造假细节 - 2016年至2022年通过虚构期货交易、虚增投资收益等手段虚增利润 单年最大虚减利润1.28亿元 占当期利润总额-12.77%[2] - 2016年至2021年虚增资产最多达31.15亿元 占当期总资产8.49% 以掩盖控股股东资金占用事实[2] - 2017年至2021年虚构贸易业务虚增营业收入超130亿元 其中两年虚增超35亿元 占当期营业收入20%以上[2] 关联方违规行为 - 2017年至2022年为控股股东提供违规担保超94亿元 未在年报中披露导致重大遗漏[3] - 2016年至2023年以隐蔽形式向控股股东提供资金 截至2023年末占用余额45.05亿元 占净资产23.51%[3] 欺诈发行债券 - 2020年发行10亿元债券时引用2016-2019年虚假年报数据 构成欺诈发行[3] - 亿利集团被认定为违法活动组织者和指使者[3] 公司现状与市场影响 - 公司表示生产经营正常 罚款对现金流有影响 将推进整改及资金追偿[5] - 2024年因交易类退市指标被摘牌 此次处罚体现监管部门"退市不免责"的监管态度[6] 投资者索赔 - 初步认定2017年4月18日至2024年6月10日期间买入且之后持有或卖出的投资者可提出索赔[6]
一日双响!两公司同天宣告退市,均遭监管重罚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8 10:05
退市路径与触发因素 - *ST苏吴因股价低于1元面值面临面值退市风险 需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1元才触发终止上市 [1][2] - *ST苏吴同时涉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 因2020-2023年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被证监会行政处罚 [2] - *ST紫天已明确进入退市整理期 自2025年9月15日起复牌 预计最后交易日期为2025年10月13日 [1][2] 财务造假具体事实 - *ST苏吴通过无商业实质贸易业务连续四年虚增营收 2020-2023年分别虚增4.95亿元、4.69亿元、4.31亿元、3.77亿元 [3] - *ST苏吴形成关联方非经营性资金占用 2020-2023年末累计占用资金达47.56亿元 [3] - *ST紫天2022-2023年连续两年虚增收入合计24.99亿元 其中2022年虚增收入7.78亿元且占当期营业收入比例高达44.59% [3][4] 监管处罚与问责 - *ST苏吴及多名责任人被罚款总计3050万元 [3] - *ST紫天及管理层12人被处罚3840万元 且公司在监管检查中拒绝配合并阻碍执法 [3][4] - 两家公司的审计机构因怠于履行看门人职责被追责 在后续索赔诉讼中将列为共同被告 [5] 投资者索赔安排 - *ST苏吴索赔区间为2019年4月20日至2025年2月26日期间买入且2025年2月27日后卖出或持有亏损的投资者 [5] - *ST紫天设两个索赔区间:2023年4月28日至2024年10月27日期间买入且2024年10月28日后卖出或持有亏损 或2024年1月31日至2024年4月30日期间买入且2024年5月1日后卖出或持有亏损 [5] - 索赔通道已正式开启 投资者可通过指定渠道参与维权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