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保障

搜索文档
财长蓝佛安: 抓紧实施育儿补贴制度,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
快讯· 2025-07-29 22:47
民生保障政策 - 加大稳就业政策实施力度 包括稳岗返还 税费减免 就业补贴等措施 [1] - 强化重点群体就业保障 [1] - 深入实施社保 医疗 优抚等有关补助政策 [1] 教育领域支持 - 加大教育发展支持力度 推动教育资源扩优提质 [1] - 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 [1] - 抓紧实施育儿补贴制度 [1] 养老服务体系 - 发放失能老年人养老服务补贴 [1] - 更好满足"一老一小"服务需求 [1] 社会救助体系 - 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 [1] - 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1]
山西截至6月底,全省城市低保平均保障标准为669元/人/月,农村低保平均保障标准为555元/人/月
中国发展网· 2025-07-28 11:50
部署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专项行动,提升社会组织管理服务水平,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高质量发展。 开展全省性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年报、现场抽查检查和专项抽查审计工作。常态化开展行业协会 商会乱收费清理整治工作。部署开展2025年全省性社会组织等级评估工作。加大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 力度,全省查处非法社会组织24家,公布1批取缔劝散非法社会组织名单。截至目前,全省共登记社会 组织19702家。 地名管理方面 中国发展网讯 赵志斌 记者郭建军报道 "截至6月底,全省城市低保平均保障标准为669元/人/月,农村低 保平均保障标准为555元/人/月。"7月25日上午,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省民政厅副厅长(正厅 长级)曾庆勇介绍上半年山西省民政重点工作有关情况。 民生兜底保障方面 持续推进低保扩围增效,指导各地科学调整确定低保标准,切实保障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加快推进低 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建设,实现对低收入人口的信息汇聚、常态监测、快速预警。打造"晋心 救"一站式社会救助服务平台,实现救助业务"掌上办""指尖办"。稳步推进"服务类社会救助"与"防止返 贫帮扶政策和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政策衔接并轨"试点工作 ...
市政协召开“十五五”规划协商课题专家座谈会
杭州日报· 2025-07-28 02:36
杭州"十五五"规划专家座谈会 核心观点 - 杭州市政协召开专家座谈会,围绕"十五五"规划编制征求智库专家意见,聚焦高质量发展路径[1] - 专家建议涵盖科技创新、数字经济、产业升级、改革开放、民营经济等12个关键领域[1] - 市政协强调要结合国家战略部署,以高水平规划引领建设世界一流国际大都市[2] 重点领域建议 科技创新与数字经济 - 强化科技创新引领驱动作用,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创新提质[1] - 构建具有杭州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1] 经济体制改革 - 建议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激发民营经济主体活力[1] 区域协调发展 - 促进城乡区域融合协调发展,推进城市更新进程[1] 可持续发展 - 强调绿色低碳发展路径,需关注生态保护与经济增长平衡[1] 人才与社会建设 - 提出强化人才引育机制,加强民生保障体系建设[1] - 建议通过产业升级促进共同富裕目标实现[1] 政策制定方向 - 规划编制需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聚焦战略性方向性问题[2] - 要求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及杭州工作的指示批示精神[2] - 明确以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城市范例为总体目标[2]
7月25日晚间央视新闻联播要闻集锦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7-25 14:09
国内经济与财政 - 上半年全国财政收入达11.56万亿元,财政运行总体平稳,有力支撑经济社会发展 [14] - 上半年中央财政已下达就业、养老、医疗、困难群众救助等补助资金超过2万亿元 [15] - 上半年交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达16474亿元,保持高位运行 [15] - 截至2024年末,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超10.7亿,比上年末增加639万人 [20] 行业发展与政策 - 我国国际湿地城市新增9个,总数达22个,继续居全球第一 [16] - 四部门联合发文强化电动自行车强制性国家标准实施,推动全产业链调整和适配 [24] - 2025年电影暑期档票房突破45亿元,观影人次超1.15亿 [24] - 第33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在重庆开幕,展销图书上百万种,举办近千场活动 [22] 区域经济与产业 - 内蒙古武川县发展特色农牧业和红色旅游,老区面貌焕然一新 [13] - 广东"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吸纳超100万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聚焦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 [24] - 上海崇明、云南大理、福建福州等9个城市获"国际湿地城市"认证 [16] 国际合作与交流 - 《粮食减损南南合作行动方案》发布,推动国际社会减少粮食损失浪费 [21] - 上海合作组织媒体智库峰会在郑州举行,400多名代表参会 [24]
今年以来全省累计参保职工172万人 互助保障为职工撑起“健康暖心伞”
河南日报· 2025-07-23 23:56
职工互助保障发展现状 - 全省累计参保职工达172万人 共为2.5万名职工支付互助金3500万元 [1] - 职工每年缴纳80元可享受二次报销 最高互助金达10万元 被称为"工会二次医保" [1] - 漯河市实现参保单位659家 参保职工75861人 超额完成年度计划113% [2] 政策推动与战略定位 - 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强调改善民生 省总工会将互助保障列入"十件实事"之一 [1] - 全省工会以"扩面、提质、增效"为主线 推动互助保障高质量发展 [2] - 漯河市总工会将互助保障作为"一号工程" 采用清单式推进、台账化管理 [1][2] 漯河市试点成效 - 漯河市超额完成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参保计划260% 首批覆盖100家重点单位 [2] - 省总工会肯定漯河"专班推动+精细化落地"模式 将其作为现场会选址原因 [1]
民生为大,获得感持续增强(年中经济观察)
人民日报· 2025-07-23 22:11
中国式现代化与民生保障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式现代化以民生为核心,通过医保直接结算、失业保险稳岗返还等具体措施提升民众获得感 [1] - 各地区落实民生政策,通过资金投入和改革举措转化为实际福祉 [2] 就业形势与政策支持 - 上半年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居民收入持续增长,民生基础进一步夯实 [3] - 重点群体就业支持:订单式培训(如"青川护工"品牌输出120名技能人才至杭州)、青年就业17条政策、脱贫人口务工规模超3000万 [4] - 企业稳岗扩岗政策:安徽发放每人1000元扩岗补助,小微企业最高授信5000万元,中央就业补助资金667.4亿元 [5] - 新职业发展:无人机群飞行规划员等新职业被规范认定,科技发展催生就业新赛道 [6][7] 民生领域财政投入 - 2025年全国教育支出和社会保障支出预算均接近4.5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1%和5.9% [8] - 低收入群体保障:延边州发放救助金1.99亿元覆盖6.2万人,临时救助资金118万元惠及795人次 [8] - 基本医保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增至每人每年700元 [9] 重点民生服务优化 - 医疗: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7075.26万人次,减少垫付469.92亿元(同比增37.97%和11.44%) [11] - 养老:全国基础养老金月最低标准提高20元,长护险覆盖超1.8亿人 [11] - 托育:12省份实现生育津贴直发个人,国家推进普惠托育"1+N"体系建设 [11] - 住房:广西筹措34亿元用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北京提供15万套优惠租房房源 [12] 公共服务提质增效 - 教育均衡:四川罗江区通过教育集团实现城乡师资共享,提升教学质量 [13] - 政务服务:吉林新生儿"一件事"联办服务覆盖1.7万人,改革提升办事效率 [14] - 城市改造:合肥滨湖公园生态修复优化功能,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15]
奉旨吹牛 | 东方主题精选十年还没回本!重仓证券真的可行吗?
搜狐财经· 2025-07-16 17:04
基金产品分析 - 东方主题精选混合基金(400032)成立10年累计收益-0.22%,累计净值0.9978元,尚未回本[2] - 基金成立于2015年3月23日杠杆牛市后期,经历市场暴跌后净值长期处于水下[2] - 现任基金经理周思越2023年11月13日接管,任期回报-9.02%,前任基金经理蒋茜五年任期回报122.18%[2] - 周思越从业近5年,管理规模7.9亿元,年化回报3.72%,择时能力和抗风险能力一般[2] 市场研判 - 2025年一季度A股温和上涨,中小市值板块表现突出,TMT/汽车/机械板块受AI创新催化显著上涨[3] - 3月下旬成长板块调整,周期与红利资产轮动表现,宏观经济回升基础仍不稳固[3] - 政府将通过提高赤字率/发行特别国债等手段支持科技创新领域,实施宽松货币政策稳定股市[3] - 基金维持非银金融板块为核心配置,看好政策落地后的经济复苏[3] 业绩表现 - 近1月涨幅8.7%超越同类平均3.89%,排名前9.6%[7] - 近3月涨幅14.35%远超同类7.45%,排名前13%[7] - 近1年涨幅14.51%略低于同类平均15.96%,排名前43%[7][12] - 近3年跌幅34.42%显著差于同类平均跌幅6.32%,排名后9%[7] 规模变动 - 份额从2022Q2的12.41亿份持续下降至2025Q1的6.88亿份,缩减44%[10][13] - 2022Q3单季度净赎回5.84亿份,2022Q4净赎回8.2亿份[10] 持仓结构 - 股票仓位94.75%,前十大重仓股集中于非银金融板块[11] - 东方财富(8.7%)/中国银河(8.39%)/同花顺(8.34%)为前三大持仓,券商股合计占比超60%[11] - 2025Q1新增新华保险持仓(5.6%),中国平安持仓下降0.9%[11]
国网金昌供电公司:“24小时值守+立体防护”电网力量守护“美丽乡村行”
中国能源网· 2025-07-11 08:46
电力保障措施 - 公司以"零停电、零故障"为核心目标组建专项保电工作组,对10千伏线路及配电设备开展三轮"拉网式"特巡[1] - 运用红外测温技术和无人机巡检实现关键部件无死角排查,实时录入监测系统进行负荷趋势分析[1] - 完成32处接点紧固和15台设备预防性试验,确保电力设施以最佳状态投入运行[1] 应急响应机制 - 制定包含12种应急场景的处置预案,建立"1分钟响应、5分钟出动、30分钟抢修"快速处置机制[3] - 500千瓦应急电源车提前48小时完成接线调试,与主供电系统形成双回路保障[3] - 配备6名保电人员全天候值守,每小时进行一次温度监测,组建3支应急抢修队伍备足23类备品备件[3] 数字化监控体系 - 指挥中心通过数字化平台实现秒级监测,实时追踪12项关键参数形成闭环管理[4] - 现场每30分钟记录设备运行数据与后台交叉核验,确保供电状态可视化[4] - 对8公里架空线路实施每2小时地面巡检,无人机每小时空中巡航形成立体防护网络[4] 社会价值体现 - 稳定电力供应保障了交通安全知识传播活动的多媒体设备和灯光音响持续运转[6] - 通过保供电工作将政治责任与民生需求结合,践行"人民电业为人民"宗旨[6] - 为乡村交通安全建设提供"光明动力",彰显电网企业在民生保障中的支撑作用[6]
财政政策前置加码 助力经济实现“开门红” | 宏观经济
清华金融评论· 2025-07-10 10:35
2025年财政政策核心观点 - 2025年财政政策呈现逆周期调节加码、支出力度显著提升和政策前置发力三大特点,助力经济实现"开门红"并预留充足空间推动5%增速目标[1][2] - 财政赤字率历史性突破4%至5.66万亿元(同比+1.6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增至1.3万亿元(含3000亿以旧换新资金翻倍),专项债额度提升至4.4万亿元(同比+5000亿),全年新增债务规模达11.86万亿元[2][3][5][6] - 政策背景源于外需受特朗普关税政策扰动(美国"对等关税")、内需复苏不足及产业转型压力,需通过科技创新和绿色转型重塑经济韧性[3] 财政支出结构与投向 -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速4.4%显著高于收入增速0.1%,民生领域支出占比37.1%(卫生健康7.2%、教育15.0%、社保就业14.8%),科技支出占比提升至历史新高4.2%[5] - 超长期特别国债8000亿投向国家重大战略(国防/能源安全),3000亿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同比+1500亿),2000亿用于设备更新(同比+500亿)[6] - 专项债除传统基建外,允许用于收购存量商品房作保障房、土地收储及化解地方政府拖欠企业账款,8000亿额度专项用于隐性债务置换[6] 地方债务化解机制 - 每年新增2万亿元地方隐债置换额度落地,叠加专项债中8000亿化债资金,预计五年可节约利息成本约6000亿元[4][6] - 中央承担主要赤字规模(地方占比稳定),通过降低利率减轻偿债负担,释放地方财政空间用于民生与投资[5][6]
距离“十四五”规划收官还有不到180天 多项指标进展超过预期 这些成就的取得 都与你我有关(权威发布)
人民日报· 2025-07-09 22:06
经济增长 - 前4年平均增速5.5%,5年经济增量预计超35万亿元,相当于再造一个长三角经济体量 [3] - 经济总量连续跨越110/120/130万亿元大关,2024年预计达140万亿元 [3] - 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 [3] 制造业实力 - 制造业增加值连续5年超30万亿元,稳居全球第一 [4] - 200多种主要工业品产量全球第一,拥有最完整制造体系 [4] - 实现国产大型邮轮、电磁弹射航母、第四代核电站等高端制造突破 [4] 基础设施 - 建成全球最大高速公路网/高铁网/港口网/城市轨交网 [5] - 特高压输电通道达44条,高速公路充电桩覆盖率98.4% [5] - 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建成率超90%,覆盖80%县域 [5] 能源粮食安全 - 粮食产量实现"21连丰",2023年达1.4万亿斤 [6] - 建成高标准农田超10亿亩,谷物/肉类等产量全球第一 [6] - 能源自给率超80%,2024年油气产量首破4亿吨油当量 [6] 科技创新 - 研发投入强度提升至2.68%,接近OECD国家水平 [9] - 全球百强科技集群26个居首,高新技术企业超46万家 [9] - 研发经费比"十三五"末增长50%,增量达1.2万亿元 [9] 区域协调 - 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经济总量占全国40%以上 [10] - "西电东送"能力超3亿千瓦,"东数西算"占全国算力70% [10] - 中部形成18个新兴产业集群和13个先进制造集群 [10] 绿色发展 - 单位GDP能耗比"十三五"末下降11.6% [11] - 新能源发电装机达20.9亿千瓦,超煤电规模 [11] - 新能源汽车保有量5年增长5倍至3140万辆 [11] 民生保障 - 城镇年新增就业超1200万人,社保参保率超95% [13] - 开工建设保障房780万套,解决2000万人住房 [13] - 医保目录新增402种药品,跨省就医结算4亿人次 [13] 改革开放 - 民营企业数量增长超40%达5800万户 [15] - 外资准入负面清单缩减,制造业限制全面清零 [15] - 外商直接投资4.7万亿元超"十三五"总和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