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机器视觉
icon
搜索文档
唐源电气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9亿元 持续深化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融合
证券日报网· 2025-08-29 05:45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9亿元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360.09万元 [1] 战略方向 - 制定以AI技术引领+多行业场景拓展+一带一路布局为战略主线 聚焦机器视觉智能检测装备 深化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融合 [1] - 战略性收缩钒钛资源开发与利用业务 [1] - 通过投资控股孵化设立合资公司开拓智慧应急、智能制造等新业务板块 打造1+N创新发展模式 [3] 主营业务进展 - 智慧交通核心主业和铁路公交化与智慧车站业务营业收入均实现同比增长 [2] - 智慧轨交业务研发新一代无人机智能巡检 高原隧道智能检测技术在青藏铁路完成160公里/小时高速采集试验并通过验收 [2] - 固定式自适应站台门在重庆东站落地 升降式站台安全防护装置在黄龙九寨站和成都东站应用 第三代产品研发推进核心电气部件自主化 [2] 新业务突破 - 智慧应急业务实现突破 矿山安全监测预警产品在多区域落地 图像智能识别技术在矿山领域广泛应用 [2] - 矿山企业智能化融合管理平台在四川省落地 交通线路环境及灾害综合监测系统在台州落地 [2] - 完成多项矿山领域新产品研发 智慧工程综合管理平台持续升级 [2] 行业背景 - 工业自动化技术不断发展 机器视觉在工业领域应用增多 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3] - 公司立足于轨道交通智能运维行业领先地位 利用机器视觉、机器人控制、嵌入式计算等核心技术持续研发新产品新技术 [3]
奥普特(688686):营收净利双增长,AI赋能多元化业务协同
国元证券· 2025-08-29 03:43
投资评级 - 维持"增持"评级 [3][6]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6.83亿元,同比增长30.68%,归母净利润1.46亿元,同比增长28.80%,扣非归母净利润1.32亿元,同比增长36.26% [1] - 工业AI产品收入达0.87亿元,同比增长363.00%,为机器视觉业务注入强劲增长动力 [1] - 公司持续加码研发投入,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1.29亿元,同比增长17.52%,占营业收入比例达18.93% [2] - 公司旨在打造"视觉+传感+运动+AI"产品矩阵,促进技术与产品深度融合,把握国产化替代机遇 [2]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销售费用率19.61%,同比下降0.63个百分点,管理费用率3.39%,同比上升0.25个百分点,研发费用率18.93%,同比下降2.12个百分点 [1] - 分行业收入表现:3C行业收入4.39亿元同比增长23.82%,锂电行业收入1.67亿元同比增长49.35%,半导体行业收入0.31亿元同比增长25.51%,汽车行业收入0.14亿元同比增长65.67% [1] - 机器视觉主营业务收入6.45亿元,同比增长23.55% [1] - 预计2025-2027年营收分别为10.99亿元、13.21亿元、15.74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96亿元、2.45亿元、2.97亿元 [3] - 对应2025-2027年EPS分别为1.60元/股、2.01元/股、2.43元/股,PE估值分别为93倍、75倍、62倍 [3] 业务发展 - 公司各主要下游领域均实现增长,锂电行业增长主要系行业复苏及海外市场扩展 [1] - 半导体、汽车行业增长主要系下游客户产能扩张及工艺升级 [1] - 公司着力构建多元化产品矩阵,保持产品高速迭代,深度参与重点行业智能制造升级项目 [2] - 运用多年行业积累的应用经验和技术优势,巩固市场领先地位,提升市场竞争力和客户黏性 [2]
兆龙互连涨8.95%,成交额19.54亿元,今日主力净流入5293.94万
新浪财经· 2025-08-28 07:53
核心观点 - 兆龙互连在数据中心高速连接、光纤及5G领域具备技术优势 海外业务占比较高 受益人民币贬值 2025年上半年业绩显著增长 股价近期表现强势 [1][2][3][6][7] 业务与技术优势 - 公司高速组件系列产品(DAC)覆盖25G至800G传输速率 主要应用于大型数据中心交换机与服务器连接 [2] - 光产品包括光纤跳线、MPO/MTP预端接等 国内服务于金融系统、医疗等中高端项目 海外市场处于拓展阶段 [2] - 具备超六类至八类数据电缆设计制造能力 满足5G数据传输需求 [2] - 机器视觉产品已批量应用于CoaXPress、GigE等多种连接系统解决方案 [2]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6类及以下数据通信线缆52.44% 6A及以上数据通信线缆21.25% 连接产品10.04% 专用电缆8.51% [7] 财务表现 - 2025年1-6月营业收入9.72亿元 同比增长14.29% [7] - 2025年1-6月归母净利润8961.01万元 同比增长50.30% [7] - 海外营收占比61.93% 受益人民币贬值 [3]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1.13亿元 近三年累计派现8234.03万元 [8] 市场表现与资金动向 - 8月28日股价涨8.95% 成交额19.54亿元 换手率12.04% 总市值205.26亿元 [1] - 当日主力净流入5293.94万元 行业排名22/89 连续2日被主力资金增仓 [4] - 主力持仓未控盘 筹码分布分散 主力成交额占比6.98% [5] - 筹码平均交易成本54.43元 股价介于压力位69.99元与支撑位56.03元之间 [6] 股东结构 - 截至2025年6月30日股东户数3.50万户 较上期增加24.73% [7] - 人均流通股7265股 较上期减少3.80% [7]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股169.72万股(第八大股东) 较上期增加65.54万股 [8] - 南方中证1000ETF新进成为第九大流通股东 持股85.08万股 [8]
特斯拉或改变Optimus的训练策略,加入视频学习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8-28 04:07
技术路线转变 - 特斯拉改变擎天柱人形机器人训练策略 从依赖动作捕捉和遥控操作转向主要依靠视频训练 [1] - 人工智能主管阿肖克·埃卢斯瓦米接任项目负责人 体现公司对机器视觉加人工智能路线的坚持 [1] - 新方法通过录制工人执行任务视频教导机器人快速执行拾取物体或折叠T恤等操作 [1] 训练方法对比 - 远程操作和动作捕捉是行业训练机器人的标准做法 例如波士顿动力采用类似方法训练Atlas机器人 [3] - 特斯拉内部曾使用动作捕捉服和VR设备记录人类操作数据并远程控制机器人 [1][5] - 工作人员需长时间穿着动作捕捉服执行简单任务 数据由注释者分析后用于训练人工智能系统 [4][5] 数据收集挑战 - 动作捕捉服和机器人故障问题限制数据收集量 工厂训练可能需要数十万到数百万小时数据 [8] - 数据收集成本可能达五亿美元且成功与否存在不确定性 [8] - 截至8月底特斯拉招聘页面列出50多个Optimus相关职位 但排除动作捕捉数据收集员岗位 [4] 视频训练优势 - 视频训练方法使团队能更快扩大数据收集规模 [1] - 五月份展示的机器人已能从人类视频直接学习新任务 [3] - 摄像头多角度采集能捕捉关节手指位置等细节 帮助AI模型精确适应环境 [8] 技术可行性分析 - 马斯克承认人形机器人训练需求至少是汽车训练需求的10倍 [9] - 视频训练方法与特斯拉自动驾驶软件训练流程一致 主要依靠机器视觉从数百万车主数据中学习 [10] - 专家指出单纯视频训练难以弥补虚拟与现实鸿沟 混合数据策略可能是更可行的长期方案 [12] 行业发展动态 - 行业存在多种技术路线分歧 特斯拉采用纯视频训练而其他公司坚持混合数据策略 [12] - 谢菲尔德大学专家认为特斯拉可能在寻找通用训练方法以适应各种任务 [9] - 公司可能采用与Physical Intelligence类似策略 通过大量演示数据让机器人学习可转移技能 [9]
奥特维涨2.02%,成交额1.26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3.60万元
新浪证券· 2025-08-28 03:04
股价表现与交易数据 - 8月28日盘中股价上涨2.02%至40.82元/股,成交金额1.26亿元,换手率1.07%,总市值128.66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出3.60万元,特大单买卖占比分别为7.87%和10.33%,大单买卖占比分别为28.70%和26.27% [1] - 年内股价下跌2.13%,但近期表现强劲:近5日涨4.99%,近20日涨23.70%,近60日涨27.80% [1] 股东结构与机构持仓 - 股东户数1.92万户,较上期减少4.86%,人均流通股15,207股,较上期增加5.32% [2]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股361.85万股(第六大流通股东),较上期增加67.82万股 [3] - 南方中证500ETF退出十大流通股东名单 [3]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3.79亿元,同比减少23.50% [2] - 归母净利润3.08亿元,同比大幅减少60.00% [2] 业务构成与行业属性 - 光伏设备为核心业务,占比84.48%,其次为改造及其他业务(9.84%)和锂电设备(5.00%) [1] - 公司属于光伏设备细分领域,概念板块涵盖中盘股、机器视觉、太阳能、融资融券和HJT电池等 [1] 分红历史记录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17.26亿元,近三年累计派现14.70亿元 [3]
晶方科技涨2.06%,成交额9.29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1373.78万元
新浪证券· 2025-08-27 04:20
股价表现与交易数据 - 8月27日盘中股价上涨2.06%至33.15元/股,成交额9.29亿元,换手率4.37%,总市值216.19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出1373.78万元,特大单买卖占比分别为10.87%和14.76%,大单买卖占比分别为24.48%和22.07% [1] - 年内股价累计上涨17.70%,近5日/20日/60日分别上涨4.41%、15.30%和26.35% [1] 股东结构与分红情况 - 股东户数13.69万户,较上期增加19.44%,人均流通股4762股,减少16.28% [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4.96亿元,近三年累计派现1.30亿元 [3]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股408.56万股,较上期减少2007.94万股 [3] 机构持仓变动 - 东吴移动互联混合A减持150.85万股至1445.75万股,仍为第二大流通股东 [3] - 国联安中证半导体ETF联接A增持65.70万股至691.65万股,位列第三大股东 [3] - 南方中证1000ETF增持114.21万股至602.21万股,新进股东包括华夏中证1000ETF(355.10万股)和景顺长城电子信息产业股票A(344.96万股) [3]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6.67亿元,同比增长24.68% [2] - 归母净利润1.65亿元,同比增长49.78% [2] 主营业务构成 - 芯片封装测试业务占比72.32%,光学器件占比25.91%,设计收入占比1.67% [1] - 公司属于集成电路封测细分领域,涉及机器视觉、光刻机、第三代半导体等概念板块 [1]
奥普光电涨2.00%,成交额2.23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入459.49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8-27 04:20
股价表现与资金流向 - 8月27日盘中股价上涨2.00%至54.97元/股,成交2.23亿元,换手率1.70%,总市值131.93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入459.49万元,特大单买入462.78万元(占比2.08%)且卖出1426.16万元(占比6.40%),大单买入7528.79万元(占比33.78%)且卖出6105.92万元(占比27.40%) [1] - 今年以来股价累计上涨45.96%,近5日下跌4.08%,近20日上涨14.40%,近60日上涨26.14% [1] - 年内3次登上龙虎榜,最近一次为5月13日净卖出1.15亿元,买入总额2.50亿元(占总成交额12.42%),卖出总额3.65亿元(占总成交额18.16%) [1] 公司业务与行业属性 - 主营业务为光电测控仪器设备、新型医疗仪器、光学材料和光栅编码器,收入构成:复合材料39.35%、光电测控仪器33.88%、光栅传感器23.62%、精密铸造1.64%、光学材料1.51% [2] - 所属申万行业为国防军工-军工电子Ⅱ-军工电子Ⅲ,概念板块包括专精特新、光刻机、医疗器械、机器人概念、机器视觉 [2] 股东结构与财务数据 - 截至6月30日股东户数4.04万户,较上期减少24.89%,人均流通股5943股,较上期增加33.14% [2] - 2025年1-6月营业收入3.60亿元,同比减少1.12%,归母净利润3084.16万元,同比减少9.51% [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3.39亿元,近三年累计派现2520.00万元 [3] 机构持仓变动 - 十大流通股东中永赢半导体产业智选混合A(015967)新进持股290.00万股位列第四 [3] - 国泰中证军工ETF(512660)增持28.00万股至168.14万股位列第七 [3] - 金信稳健策略混合A(007872)新进持股159.00万股位列第九,南方中证1000ETF(512100)新进持股133.35万股位列第十 [3]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退出十大流通股东 [3]
柯力传感涨2.09%,成交额2.90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入1008.55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8-27 03:15
股价表现与资金流向 - 8月27日盘中股价73.79元/股 较前上涨2.09% 总市值207.22亿元 成交额2.90亿元 换手率1.42% [1] - 主力资金净流入1008.55万元 其中特大单净流入715.54万元(买入2222.36万元占比7.66% 卖出1506.82万元占比5.20%)大单净流入293.01万元(买入7036.22万元占比24.26% 卖出6743.21万元占比23.25%) [1] - 年内股价累计上涨14.72% 近5日/20日/60日分别上涨2.27%/15.19%/20.94% [1] 业务结构与行业属性 - 公司主营业务为应变式传感器及仪表(收入占比48.70%)和工业物联网系统集成(41.12%) 其他业务包括物理量传感器系列(温度1.53% 电流电压1.51% 水质1.06% 振动0.23%)及平台型产品(0.83%) [2] - 属于机械设备-通用设备-仪器仪表行业 概念板块涵盖人形机器人、QFII持股、机器视觉、传感器及机器人概念 [2] 股东结构与机构持仓 - 股东户数6.97万户 较上期增长8.47% 人均流通股4028股 较上期减少7.81% [3]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股339.06万股(较上期增持96.72万股)位列第三大流通股东 南方中证1000ETF持股105.43万股(较上期减持10.65万股)位列第七 华商元亨混合A新进持股88.02万股位列第十 [4] 财务表现与分红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3.16亿元 同比增长27.08% 归母净利润7565.43万元 同比增长75.85% [3]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4.53亿元 近三年累计分红2.51亿元 [4]
奥普特分析师会议-20250826
洞见研报· 2025-08-26 15:20
调研基本情况 - 调研对象为奥普特,所属行业是仪器仪表,接待时间为2025年8月26日,上市公司接待人员有董事长卢盛林、副总经理卢治临、董事会秘书许学亮、财务总监叶建平、独立董事陈桂林 [17] 详细调研机构 - 接待对象为2025年半年度业绩说明会(所有投资者),接待对象类型为其它 [20] 主要内容资料 - 国际业务方面,公司积极拓展海外市场项目,组建全球服务团队,与当地企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举办全球生态伙伴大会,推进海外标品替代进程,打造本土化销售和服务体系,在欧洲、东亚、东南亚等地拓展业务 [24] - 利润和业绩方面,公司以2024年营业收入为基数,2025年度营业收入增长率不低于20%,在保持营收增长时净利润增长率不低于营收增长率,目前经营情况良好,对完成年度目标有信心,在订单储备等方面按计划推进为业绩达标提供支撑 [24][25] - 新收购公司布局方面,并表子公司东莞泰莱与现有业务深度融合,结合视觉与精密传动技术推动“视觉 + 运动”协同销售,机器人关节模组产品在送样,未来会加大投入人形机器人相关市场,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完善“AI + 视觉 + 传感 + 运动”产品线 [26] - 业绩增长点方面,“AI + 视觉 + 传感 + 运动”产品线在3C等行业深耕,提升工业AI技术水平拓展应用场景并落地,加速机器视觉产品标准化进程,加大海外市场投入 [28] - 匹配工业相机龙头方面,公司加大工业相机产品研发投入和团队扩充,进行技术创新与突破,通过生态合作模式推进工业相机等标准产品销售提升市场占有率 [28] - 机器人领域计划方面,公司未来在该领域高投入高标准,扩充团队引进人才,加大研发预算聚焦核心传感产品自主研发设计,深化与生态伙伴合作开发产品与解决方案 [29]
狮头股份: 狮头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报告书(草案)摘要(修订稿)
证券之星· 2025-08-26 14:12
交易方案概述 - 公司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收购杭州利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97.4399%股份,交易对价合计66,239.63万元,并向重庆益元、重庆益诚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24,000万元 [1][16][17] - 发行股份购买资产与募集配套资金实施互为前提,任一未获批则交易终止 [15][16] - 交易对方包括王旭龙琦、邓浩瑜等14名机构及自然人,标的资产作价对应利珀科技100%股东权益估值67,980.00万元 [17][19] 标的资产情况 - 利珀科技主营机器视觉技术产品研发、生产与销售,属于专用设备制造业(行业代码C35),掌握工业机器视觉经典算法、AI算法及计算成像核心技术 [14][17] - 标的公司提供通用视觉算法软件和视觉解决方案,服务于产品质量监测、生产流程追溯、制造工艺优化及高精度机械定位引导等工业场景 [14] - 评估基准日为2025年5月31日,采用收益法评估值为67,980.61万元,增值率295.88% [18][19] 支付方式与定价安排 - 交易对价包含现金对价19,762.39万元及股份对价46,477.24万元,发行价格按定价基准日前20个交易日股票均价的80%确定 [18][20] - 差异化定价实施:王旭龙琦等对应100%权益作价61,679.81万元,深圳芯瑞等作价90,307.42万元,西博捌号作价92,249.54万元,隆晟基业作价135,946.78万元,辰峰启顺作价75,537.22万元 [17][19] 股份锁定安排 - 王旭龙琦等承诺若持股不足12个月则锁定期36个月,满12个月则锁12个月;隆晟基业锁12个月;辰峰启顺锁6个月;募集配套资金认购方重庆益元等锁36个月 [22][23][26] - 锁定期内因送股、转增等派生股份同样受限 [22][23] 业绩承诺与补偿 - 业绩承诺方王旭龙琦、邓浩瑜、利珀投资承诺标的公司2025-2027年净利润分别不低于3,300万元、4,600万元、6,200万元,以扣非归母净利润剔除股份支付费用后为准 [34] - 未达承诺时需按协议进行补偿 [34] 交易影响分析 - 交易后公司主营业务将从电子商务服务业切入机器视觉领域,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14][27] - 实际控制人仍为吴靓怡及一致行动人吴家辉,控制权不变 [27] - 以2025年5月31日备考数据计,资产总额增长233.73%至159,967.36万元,营业收入增长63.46%至31,644.80万元,归母净利润增长31.96%至507.77万元 [28] - 基本每股收益从0.00元/股提升至0.01元/股(2025年1-5月) [28][37] 审批程序进展 - 已获交易对方内部决策、上市公司董事会及监事会审议通过 [30] - 尚需经上市公司股东大会批准、上交所审核通过及中国证监会注册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