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化战略

搜索文档
德系汽车三巨头一季度业绩承压 中国市场销量均现下滑
证券日报· 2025-05-09 17:01
德系车企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表现 - 大众汽车一季度全球交付量213.36万辆同比增长1.4%,但中国市场交付量同比减少7.1%至14.45万辆,营业利润同比骤降36.9%至28.73亿欧元[2] - 宝马集团一季度全球销量增长但中国市场同比下滑17.2%至15.52万辆,净利润同比下降26.4%至21.73亿欧元[2] - 梅赛德斯-奔驰一季度全球销量同比下降7%至52.92万辆,中国市场销量同比减少10%至15.28万辆,净利润大幅缩水42.8%至17.31亿欧元[3] 业绩下滑核心原因 - 德系车企产品仍以燃油车为主,新能源领域技术水平较低,大众ID系列在华表现未达预期[1] - 中国新能源车企如蔚来、腾势等强势崛起,挤压外资品牌市场份额[1] - 中国市场销量下降、行业价格战以及中国业务盈利贡献减弱是利润承压主因[3] 中国市场战略转型 - 大众汽车与广州小鹏汽车合作打造CMP整车平台和CEA电子电气架构,与地平线等合作推进电气化、智能化转型[4] - 奥迪与上汽集团合作推出AUDI E量产版,计划2025年交付[4] - 梅赛德斯-奔驰在华投资超1000亿元,零部件本土化率达90%,未来五年推出10款以上中国专属电动车型[5] - 宝马集团2025年将在中国推出超过10款BMW新车,2026-2027年带来20余款新车型包括新世代车型[5] 行业竞争格局变化 - 比亚迪、吉利、奇瑞等本土品牌凭借电动化技术突破与高性价比产品快速蚕食传统合资品牌市场[3] - 中国汽车市场价格竞争白热化,消费者购车决策对价格敏感度显著提升[7] - 自主品牌在智能化配置与用户体验方面的优势进一步压缩传统燃油车市场份额[7] 未来挑战与机遇 - 德系车企需应对中国本土车企降维打击及自身技术路线转型与供应链重构双重压力[6] - 市场策略调整速度与本土化创新深度将成为破局关键[6] - 中国引领全球汽车产业技术转型,是电动化、智能化转型的先锋市场[4][5]
“哈啤”转型 百威亚太战略调整下的本土化探索
新浪财经· 2025-05-08 08:01
公司业绩表现 - 百威亚太2024年全年收入同比下降至62.46亿美元,净利润下滑14.8% [1] - 哈尔滨啤酒零糖系列产品线逆势增长122%,与NBA联名营销触达年轻群体 [1] - 哈尔滨啤酒2025年推出低糖、低酒精产品(如冰纯白啤)销量增长30% [4] - 线上销售额同比提升18%,华东区域便利店铺货率增长25% [9] 产品创新与营销策略 - 哈尔滨啤酒零糖冰极纯生系列覆盖全国85%便利店系统,25-34岁消费群体渗透率提升至19.3% [3] - 通过赞助英超、西甲到牵手NBA,推出球队主题罐,将健康属性与运动场景深度绑定 [4] - 打通O2O即时零售渠道,在美团、饿了么平台的30分钟送达服务覆盖率较2023年提升42% [6] - 北京、成都等新一线城市的年轻家庭消费占比约三成 [6] 渠道与市场策略 - 非即饮渠道占比攀升至62%,消费习惯变迁倒逼品牌重构渠道策略 [9] - 巩固传统即饮渠道优势,加速拓展电商与社区零售 [9] - 通过"工业旅游+产品销售"模式,如啤酒博物馆"50元门票送一箱罐装太阳岛啤酒"活动,带动销量 [6] 组织与战略调整 - 百威亚太否认2025年裁撤数千岗位的传闻,重申对中国市场的长期投资 [2] - 2025年将聚焦核心品牌,百威与哈尔滨啤酒被列为重点投放对象 [2] - 程衍俊接任CEO,其技术背景与本土经验有望优化供应链与产品差异化 [3] - 主导"北中国精酿走廊"计划,沈阳工厂升级为区域研发中心,引入比利时酒花种植技术 [10] 行业趋势与竞争格局 - 中国酒业协会数据显示,2024年TOP5企业市场集中度同比下降1.7个百分点至73.4% [9] - 华润雪花、青岛啤酒等头部企业销量均出现个位数下滑 [9] - 哈尔滨啤酒通过差异化定位,如主打"国民经典"与"地域情怀",抵御竞品冲击 [9] 供应链与成本优化 - 哈尔滨啤酒获得百威全球供应链支持,原料采购成本降低12% [10] - 开放AI渠道管理系统,实现东北市场终端动销数据实时追踪 [10]
重振增长,焕新活力!星巴克中国第二季度提交亮眼成绩单
扬子晚报网· 2025-04-30 14:06
财务表现 - 公司2025财年第二季度中国市场营业收入达7.397亿美元,同比增长5% [2] - 同店交易量同比上升4%,同店销售额持续大幅改善 [2] - 门店经营利润率保持两位数,公司利润率实现同比增长 [2] 门店拓展 - 截至第二季度末,门店总数达7758家,覆盖超过1000个县级市场 [3] - 注重融入在地社区文化,打造特色门店如南京颐和路非遗概念店、云南玉龙雪山店、宁波东钱湖陶麓街市店 [3] 产品创新 - 推出专为中国市场定制的星巴克新春序曲综合咖啡豆,首次以中国春节为主题 [4] - 比利时黑巧系列中57%比利时黑巧拿铁成为2024单日销量冠军 [4] - 玫瑰20系列、茉莉100系列广受欢迎,快速售罄 [4] - 推出"真味无糖"创新体系,满足健康与口味双重需求 [4] 品牌联名 - 与史努比、STAYREAL等品牌联名,在饮品、周边商品与主题店方面跨界创新 [4] 企业战略 - 聚焦长期主义,荣膺2024美世中国最佳雇主及雇主之星双重荣誉 [5] - "星绣未来,寻美云南"项目升级,北京星巴克基金会捐赠500万元推进非遗传承和乡村女性赋能 [5] - 公司强调中国市场增长潜力,将继续长期深耕 [5] 管理层观点 - 公司董事长及首席执行官表示中国业务呈现积极增长态势,产品线调整初见成效 [5] - 中国团队实现同店交易量4%正增长,依托本地化供应链及烘焙运营体系 [5] - 中国首席执行官表示未来将立足长远发展,推动关键业务数据健康增长 [5]
阿迪达斯今年一季度销售创新高,大中华区连续8个季度较快增长
观察者网· 2025-04-29 14:00
财务表现 - 一季度大中华区营收10.29亿欧元,同比增长13%,连续8个季度保持增长势头 [1] - 全球营收61.53亿欧元,同比增长13%,营业利润6.1亿欧元,同比大涨82% [1] - 毛利率52.1%,同比上升0.9个百分点,营业利润率9.9%,同比上升3.7个百分点 [1] - 本季度营收已不含去年同期Yeezy产品销售额,剔除该因素增速会更高 [1] 市场策略 - 所有市场和渠道均实现双位数增长,展现公司潜力 [1] - 大中华区连续两个季度双位数增长,品牌热度提升 [2] - 内地市场推出ADIZERO系列跑鞋、SUPERNOVA领航系列等多款新品 [2] - 坚持本土化战略,推动运动消费体验升级 [2] 管理层观点 - 全球CEO表示美国关税政策变化将带来业绩不确定性 [1] - 公司将以务实、敏捷和灵活方式应对外部环境变化 [1] - 受地缘政治不确定性和消费者情绪影响,对长期目标保持谨慎态度 [2]
车展对话|安波福杨晓明:推行本土化战略,推进核心物料国产化
贝壳财经· 2025-04-28 13:19
公司动态 - 安波福中国在2023上海车展展示端到端智能辅助驾驶、跨域融合数字基座、AI座舱等解决方案 这些方案已实现100%国产化 [1] - 公司坚持本土化战略 铜材、塑料粒子本地化率较高 芯片等电子器件国产化率在前两年翻了两番 软件领域成立多个本地研发中心 [7] - 采用"全球资源调配+本土生态绑定"双轨策略 与智驾科技等本土企业合作增强供应链抗风险能力 [8] 行业趋势 - 智能驾驶行业从资本狂热回归理性发展 技术突破难度、法规复杂性和市场接受速度被低估 资本投入趋于谨慎 [4] - 智能驾驶在复杂场景决策算法、高可靠传感器等关键领域遭遇瓶颈 尚未取得革命性突破 [4] - 长期看智能驾驶的安全、便捷与效率仍是交通出行刚需 未来有望从高速/园区场景向全场景拓展 逐步实现高度自动驾驶 [5] 技术发展 - 公司认为系统架构优化、算法成熟及成本降低将推动智能驾驶突破应用边界 [5] - 政策法规完善可减少行业不确定性 严格安全标准将推动技术可靠性提升 淘汰落后企业 [6] 全球化布局 - 公司协助中国车企出海 针对欧洲市场开发的高级辅助驾驶系统已通过欧盟认证 并预研新法规帮助跨越技术壁垒 [9] - 通过跨国团队完成数据脱敏与认证 提供可复制的数据运营方案 全球50个国家和地区制造基地保障供应链稳定 [10]
深化“油电混全智”策略,一汽-大众:要做一场真正的“全面作战”|聚焦2025上海车展
华夏时报· 2025-04-28 12:31
战略布局与技术投入 - 公司发布全球首款专为中国市场打造的CMP平台新能源概念车ID AURA,并展示全新揽境、揽巡等车型及全自研智慧座舱,体现未来商品设计及技术方向 [2] - CMP平台兼容电动、混动及插混,紧凑型车型轴距超2米8,CEA电子电气架构可融合AI座舱、智能驾驶辅助等技术 [3] - 全自研舒感智域座舱首创智能音乐玻璃,降低72%扬声器能耗,实现毫秒级设备互联 [3] - 第五代EA888发动机最大功率提升23 5%,峰值扭矩提升14 3%,能耗进一步优化 [4][5] 本土化战略与产品规划 - 公司推进"在中国、为中国"战略,2026年起新增11款本土化车型(6款纯电、2款插混、2款增程、1款燃油) [6] - 新能源产品将引入CMP平台和CEA架构,公司深度参与本土化研发并主导混合动力开发,2030年前推超20款新车 [6] - 2025年中国新能源车市场规模有望达1000万辆,占全球50%,公司通过本土化战略提升市场份额 [6] 市场表现与燃油车策略 - 2023年Q1公司整车销售15 4万辆(3月数据),燃油车销量同比增长1 4%,大众品牌燃油车份额提升1 1个百分点 [7] - 年内将上市全新揽境、速腾、揽巡等燃油新车,坚持"油电混全智"策略,强调燃油车技术优势与电动化并行 [7] 行业趋势与竞争态势 - 中国新能源车市场成为全球焦点,跨国车企需加速本土化研发以抢占份额 [6] - 公司通过中德战略合作升级,展示"深耕本土"能力,强化合资品牌领先地位 [3][6]
车展季·大咖说丨超六成德国车企将增加在华投资,VDA主席穆希雅:减少贸易壁垒,共建开放市场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4-28 06:06
超六成德国车企计划增加在华投资 穆希雅表示,中国汽车市场对德国车企的重要性"前所未有"。 根据VDA近期调查结果,超过三分之二的德国汽车行业受访所在的企业计划进一步扩大在华投资,重点集中在研发、生产及销售领域;近三分之一的企业 明确表示将提升在华产能,从长期来看,80%的车企计划维持或扩大在华生产规模。尽管中国乘用车市场增速放缓,但德国车企仍将中国视为"长期战略市 场"。 不过,当前车企战略呈现分化态势,半数车企奉行"在中国,为中国"的本土化策略,另一半则主要将中国视为出口枢纽。 "德国车企现在也已经意识到在中国市场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他们也希望能够根据这种竞争相应地发展,包括车型设计、车辆数字化都是如此。基于过去 的竞争经验,他们当然也要适应,也就是'在中国,为中国',为中国市场生产相应的产品。对于新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当然也需要新投资,所以也会以一种 更新的、更快的速度进行转型。"穆希雅表示。 从数据上来看,随着中国品牌快速崛起,德国车企在中国市场的份额有所下滑。乘联会数据显示,2021年德系品牌在我国汽车市场的份额为22.3%,2024年 则下滑至17.6%。 但在穆希雅看来,一个国家的消费者可能对于自己 ...
车展季·大咖说丨奔驰拉开最强产品攻势序幕!佟欧福:要以“中国速度”深耕本土化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4-27 08:48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地位 - 中国是全球规模最大且新能源汽车占比最高的汽车市场 [1] - 中国正引领全球汽车行业电动化转型的节奏 [1] 奔驰在华产品与技术布局 - 奔驰以"新平台、新科技、全品牌28款车型"为核心开启在华史上最强大的产品与科技攻势 [3] - 全新纯电长轴距CLA全球首秀,基于VAN.EA纯电架构平台的Vision V概念车同步亮相 [3] - 奔驰展出多项前瞻技术:神经形态计算可降低自动驾驶数据处理能耗90%,新型太阳能涂层每年提供额外14000公里续航,线控转向技术计划2026年量产 [4] - 全新纯电长轴距CLA搭载800伏高压架构,充电10分钟可补充370公里续航,百公里电耗10.9千瓦时 [4] - 全新CLA纯电续航866公里(CLTC),电池到车轮能量转化效率达93% [4] 奔驰本土化战略 - 中国已成为奔驰的"第二故乡",到2027年将推出7款中国专属车型 [4] - 奔驰在中国拥有超过2000名研发工程师,北京与上海研发中心聚焦智能座舱、自动驾驶等本土化需求 [8] - 全新纯电长轴距CLA的后排娱乐系统由中国团队开发,未来将应用于全球市场 [8] - 奔驰深化与北汽集团等本土伙伴合作,积极拓展科技企业联盟 [11] 产品技术亮点 - 全新纯电长轴距CLA标配11个安全气囊,通过中国电动汽车火灾安全指数五星认证 [6] - 搭载MB.OS架构及英伟达Orin X芯片,支持豪华品牌首个全场景智能辅助驾驶系统 [6] - 语音助手响应速度提升至0.2秒,融合豆包AI大模型实现情感交互 [7] - 沉浸式导航将三维地图与驾驶辅助视图融合,UI界面设计更贴近中国用户习惯 [7] 未来发展规划 - 基于MMA和VAN.EA平台推出更多本土化产品,Vision V概念车衍生的VLE和VLS系列将于2026年量产 [8] - 奔驰将利用中国成熟的智能生态加速技术迭代,同时坚守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标准 [11] - 中国客户平均年龄仅41岁,拥有全球最大迈巴赫用户群体 [11]
从“走进”到“融入”多家跨国企业扎根本土创新 “加码”投资中国
央视网· 2025-04-27 07:10
2025上海车展跨国车企战略动向 - 丰田汽车与上海市签署战略协议,将在上海设立雷克萨斯独资工厂[1] - 丰田首次采用中国首席工程师体制,由中国本土工程师主导研发新产品[1] - 法国零部件企业将上海车展作为全年唯一参与的展会,计划实施本土化战略助力中国汽车业转型[3] - 宝马上海研发团队主导设计的超感智能座舱亚洲首秀,年底量产并反哺欧洲工厂[8] - 大众汽车展示"在中国 为中国"战略首批成果,展出史上最多新能源车型[10] - 奥迪与上汽合作开发专为中国路况设计的新底盘及智能化平台[10] - 博世集团选择在中国首发最新产品,并与多家国内企业签署合作协议[12] 中德汽车产业合作进展 - 宝马、大众、奥迪等德企通过本土化研发实现技术反哺欧洲市场[8][10] - 德国汽车工业协会指出中德产业优势互补推动合作纵深发展[13] - 德企从中国消费者角度开发创新技术,中国车企加深理解欧洲客户需求[15] - 德国方面希望更多中国车企及供应商进入德国市场共同推动产业发展[16] 全球汽车产业趋势观察 - 海外业内人士认为贸易壁垒不影响新能源汽车全球化进程[17] - 中国插电混动车型在澳大利亚受青睐,过去五年电动汽车市占率从不足2%增至近20%[19] - 法国汽车工业协会呼吁中欧携手应对变化,建议中国在欧洲建合资工厂[21] - 法国前总理强调国际合作是化解全球紧张局势的根本途径[21]
合作迈上新台阶 多家跨国车企“加码”投资中国
央视新闻· 2025-04-27 00:05
全球车企战略重心 - 多家跨国车企将中国市场作为全球战略重心,持续加大投资力度 [1] - 丰田汽车在上海设立雷克萨斯独资工厂,首次采用中国首席工程师体制主导全球研发 [1] - 丰田中国总经理表示将打造适合中国消费者的产品,技术成果将反哺全球电动化发展 [3] 外资企业本土化与创新 - 法国佛瑞亚集团将中国创新成果推向全球,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 [7][9] - 宝马中国研发团队主导设计的超感智能座舱亚洲首秀,技术将于年底量产并输出欧洲 [14] - 宝马在华设立德国以外最大研发中心,超3000名工程师专注自动驾驶与数字化技术 [16] 中德汽车产业合作深化 - 大众汽车展示"在中国 为中国"战略成果,推出史上最多新能源车型 [18] - 奥迪与上汽联合开发智能平台,专为中国路况设计全新底盘 [22] - 博世集团选择在中国首发最新产品,并与本土企业签署合作协议 [26] 供应链与技术优势 - 中国新能源汽车供应链体系完善,成为跨国公司开发全球产品的重要资源 [13] - 德国汽车工业协会指出中德产业优势互补,合作向纵深发展 [29] - 中国消费者对尖端技术的高要求推动市场创新迭代速度领先全球 [28] 全球化与贸易观点 - 德国汽车工业协会呼吁消除贸易壁垒,支持开放市场和公平竞争 [35] - 奥迪上汽项目CEO认为加征关税无益,需全球统一竞争环境 [42] - 大众集团CEO强调自由贸易对市场可持续增长的关键作用 [44] 国际市场需求变化 - 澳大利亚市场中国插电混动车型受欢迎,电动汽车销量占比五年内从2%增至20% [46] - 法国汽车协会建议中欧合作应对挑战,避免价格战和关税战 [52] - 法国前总理主张通过国际合作化解紧张局势,反对关税升级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