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建造

搜索文档
工人有了新“搭子” 中国能建建筑集团工地上演“机器人总动员”
中国青年报· 2025-08-18 11:19
机器人施工应用成效 - 地面整平机器人每小时完成160平方米整平工作 效率替代5人轮班作业 [3] - 地面整平机器人施工平整度达正负5毫米 水平度合格率稳定在95%以上 [3] - 地库抹光机器人每小时完成350平方米地坪混凝土抹光作业 [3] 特种机器人功能特性 - 喷涂机器人综合喷涂效率每小时100平方米 约为人工辊涂4倍 [5] - 腻子打磨机器人施工综合工效每小时50平方米 达传统人工1.5倍以上 [5] - 焊接机器人具备高稳定性和高效率 可在封闭或危险环境中作业 [8] - 航测无人机搭载红外热成像与AI识别技术 实现空中巡检功能 [8] 企业智能化转型布局 - 公司作为数字化转型试点企业和智能建造试点企业 持续推进智能建造机器人应用 [8] - 实测实量机器人打造全流程智慧化 高精度 数值化测量体系 [8] - 通过引入智能建造机器人赋能传统建筑产业升级 [8]
江苏出台“智建贷”财政贴息实施方案单个项目最高可享年度贴息500万元
新华日报· 2025-08-14 23:14
政策支持 - 江苏省推出智能建造贷款财政贴息政策 对符合条件的项目提供省级财政1.5个百分点的贷款贴息 [1] - 单个项目年度贴息资金上限为500万元 2025年贴息总规模不超过2000万元 [1][2] - 贴息期限覆盖2025至2027年 2026和2027年贴息规模按省财政核定数为限 [2] 适用对象 - 贴息对象为通过银行贷款进行智能建造研发和应用的江苏省内注册企业 需具备独立法人资格 [1] - 企业需正常经营1年以上 贷款项目在江苏省域内实施 且近三年未发生重大安全环保质量事故 [1] - 企业未被纳入严重失信主体名单 经营状况需保持稳定 [1] 贷款条件 - 贷款利率不超过贷款发放时适用的LPR上浮50bp的智改数转网联项目可获贴息 [2] - 贴息方式分为已支付利息的返还和未支付利息的直接扣减两种形式 [2] - 同一企业每年度只能有一个贷款项目享受贴息 按放款时间排序实行先到先得机制 [2]
江苏出台“智建贷”财政贴息实施方案
新华日报· 2025-08-14 22:11
政策内容 - 江苏省推出"江苏智建贷"贴息政策,对符合条件的智能建造项目提供1.5个百分点的贷款贴息,单个项目年度贴息资金最高不超过500万元 [1] - 贴息对象为通过银行贷款进行智能建造研发和应用的企业,需满足在江苏省注册、正常经营1年以上、项目在省内实施等条件 [1] - 贴息适用于贷款利率不超过LPR上浮50bp的智改数转网联项目、智能装备赋能项目等 [2] 政策实施细节 - 贴息期限为2025-2027年,已支付利息的贷款由银行返还贴息,未支付利息的贷款按扣减贴息后的利率收取 [2] - 同一企业每年只能有一个贷款项目享受贴息 [2] - 2025年贴息总规模不超过2000万元,按放款时间先到先得,2026-2027年贴息规模按省财政核定数为限 [2]
三一集团与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深化战略合作
证券时报网· 2025-08-14 02:12
公司合作动态 - 三一集团董事、三一国际董事长戚建率队拜访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 双方就科技创新、智能建造、重大装备研发、人才培养、市场开发、资本合作等领域达成广泛共识 [1] - 三一集团与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举行技术交流会议 达成联合研发无人自卸车应用课题 为国家战略性水电工程建设奠定技术基础 [1] 合作领域 - 深化科技创新、智能建造、重大装备研发、人才培养、市场开发、资本合作等战略合作 [1] - 联合研发无人自卸车应用课题 聚焦国家战略性水电工程建设 [1]
2025年数字化转型成果交流观摩大会在唐山举办
新华网· 2025-08-12 04:31
唐山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刘浩峰指出,近年来唐山锚定"数字唐山、智慧之城"建设目标,抢抓 数字经济提档升级新机遇,积极培育数字经济新业态,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促进建筑业数字化 转型,中国二十二冶等骨干企业的数字化实践已成为行业标杆。目前唐山正大力推动城市结构优化、品 质提升、绿色转型,为建筑业数字化转型创造更多应用场景,助力建筑行业全产业链提档升级。 原标题:2025年数字化转型成果交流观摩大会在唐山成功举办 8月8日,2025年数字化转型成果交流观摩大会在唐山召开。此次会议由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主办,中 国二十二冶集团有限公司、杭州新中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承办,在中国冶金建设协会、河北省建筑 业协会支持下启幕。会议旨在总结推广企业数字化建设、智能建造经验成果,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智 能化升级,赋能工程建设企业高质量发展。 地方有关部门、行业和地方建筑业协会、科研院校、企业等领导、专家和代表500余人参加会议。 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尚润涛强调,近年来工程建设行业主动适应数字化发展新形势新 要求,加快转型步伐,有力推动了传统建造方式变革,促进了新型建造方式快速发展,大幅提升了工程 建造 ...
智能化引领建筑业高质量发展
经济日报· 2025-08-04 22:07
聚焦传统建筑业提质升级,各地以科技创新引领智能建造,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发展智能建造,是建筑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也是有效拉动内需、培育经济增长点的有力抓手。近年 来,多地开展智能建造试点,强化数字技术应用和平台赋能,拓展应用场景,完善智能建造产业生态, 探索建筑业转型发展新路径。 加大技术创新 混凝土试件自动运输,振动成型设备自主运转,智能机械臂快速夹取搬运……在安徽合肥轨道线网控制 中心混凝土智能试验室,从混凝土拌合物到混凝土制品,全流程无人化、智能化已成为建筑行业发展新 趋势。 在由中建五局承建的湖南大学科创港校区(一标段)项目现场,随着技术人员一声"启动"指令,四轮激 光地面整平机器人如同训练有素的工匠,沿着预设轨迹匀速滑行,有条不紊地进行整平作业。 "机器人施工较传统人机配合模式,效率提升2倍至3倍,人工成本节约60%以上。"该项目技术总工刘铭 说,"项目还通过AI无人机、AI高位摄像头安全隐患识别系统、智能安全帽、三维群塔防碰撞系统等'黑 科技',将事故率降低20%,隐患识别效率提升50%。" 在主体结构施工中,智能建造技术大显身手。据刘铭介绍,该项目应用中建五局自主研发的柔性智能建 ...
汗水浇筑“零碳地标”,武汉图书馆新馆项目冲刺年底“亮装”
长江日报· 2025-08-04 02:34
8月2日上午10时,武汉图书馆新馆项目楼顶,巨大的银色金属底网紧密覆盖在檩条上,在烈日的 直射下反射出刺眼的白光,温度直逼50℃。 项目管理者夏露、武建辉、熊双桥三人,正在这片滚烫的"网格"上巡检。安全帽下,汗珠顺着晒 得发红的脸颊滚落,他们的T恤早已被汗水彻底浸透,紧紧贴在工装上。 夏露和武建辉蹲下身,徒手触摸着滚烫的连接件,检查其紧固程度,同时仔细排查金属底网的密 实度和平整度。熊双桥则在一旁用卷尺测量关键节点的间距。 武汉图书馆新馆,位于江汉区王家墩中央商务区东北角,其标志性的波浪形屋顶自西南向东侧优 雅跌落,从空中俯瞰,犹如一座未来感十足的"会呼吸的知识峡谷"。 项目用地面积4.34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4.23万平方米,是一座文化综合体建筑,涵盖武汉图 书馆、武汉方志馆、文化传播交流功能区及地下车库等相关配套设施,其中武汉图书馆为7.2万平方 米。项目设计为地上10层、地下2层的单体建筑,由武汉城建集团建设管理公司负责项目管理、武汉建 工集团施工。 今年4月,项目主体钢结构封顶后,幕墙、屋面工程成为目前的攻坚重点。特别是面积广阔的铝镁 锰金属屋面施工,是当前的核心任务。 上午9时,记者跟随三名项目 ...
浙江建投等成立智能建造工程公司 含机器人业务
证券时报网· 2025-08-01 07:00
公司动态 - 浙江建投智能建造工程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1亿元 [1] - 经营范围涵盖智能机器人销售、工业机器人销售、智能机器人研发、工业机器人制造及特殊作业机器人制造等 [1] - 该公司由浙江建投(002761)全资子公司浙江省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共同持股 [1] 行业布局 - 公司通过新设子公司切入智能建造及机器人领域,业务范围扩展至智能制造产业链 [1]
培育新城建产业生态,山东智能建造将这样发力
齐鲁晚报· 2025-08-01 05:15
韧性城市建设与智能建造发展 - 山东省政府发布《山东省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打造韧性城市的实施意见》,将智能建造作为韧性城市建设的重要保障 [1] - 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被列为12项重点任务之一,涵盖智能设计、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智能施工等7大领域 [3] - 政策支持智能建造产业集群用地需求,相关技术纳入省科技计划支持范围,装备和软件优先纳入首台(套)重大装备推广目录 [3] 智能建造产业生态培育 - 山东省已构建"1+4"试点城市格局(青岛国家试点+淄博/济宁/日照/德州省级试点),组建智能建造产业发展联盟 [4] - 累计培育试点企业100家、项目102个,展示数字设计、智能施工设备等109项科技创新成果 [4] - 重点推动新型建筑工业化全产业链发展,支持链主企业构建研发-设计-生产-施工-运维一体化格局,优先授予"齐鲁建造"品牌标识 [5] 技术创新与应用推广 - 加强产学研协作,支持建筑业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共建协同平台和创新联合体 [5] - 智能建造技术应用纳入工程评优评价体系,相关装备优先进入推广目录 [5] - 加快建筑机器人施工标准制定,完善配套标准体系,动态更新工程计价规则 [6] 产业支持与人才建设 - 政府投资项目招标需明确智能建造应用要求,企业智能化改造投入可抵免企业所得税 [3] - 省新旧动能转换基金将市场化支持智能建造产业集聚区优质项目 [5] - 发展"智能设备+产业工人"协作模式,共建产业学院和实训基地培养复合型人才 [6]
中经评论:“好房子”建设如何推进
经济日报· 2025-07-30 00:05
政策支持 - 加强好房子建设全过程管理,从政策标准、规划设计、施工建造、查验交付、物业运维等环节入手,鼓励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模式 [1] - 明确推动"好房子"建设的重点工作和责任部门,加强政策、土地、金融、财税要素支撑 [1] - 完善支持措施,如明确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社区组织工作用房和居民公益性服务设施不计入容积率建筑面积 [1] - 鼓励银行对符合条件的企业、项目通过开辟绿色通道、加大信贷支持力度、降低信贷融资成本等方式给予支持 [1] 技术支撑 - 一些省市出台技术标准或工作方案,重点针对隔音、反味、串味、渗漏、开裂等常见质量问题 [2] - 从项目防水工程、墙地面工程、室内空间等方面提出标准提升要求 [2] - 老房子改"好房子"可以从"新"(设备更新、管路更新、智能焕新)、"好"(好材料、好装修、好家居)、"适"(适老化、适幼化、适残化、适多代)3个方向推动改造 [2] 示范样板 - 给予试点项目政策优惠以提升建造"好房子"示范样板的积极性 [2] - 老房子"原拆原建"改造值得探索和推广,如北京桦皮厂8号楼危旧房改建项目采用"混凝土模块化集成建筑技术",仅用时3个月完成改造 [2] 科技赋能 - 围绕"好房子"建设开展科技攻关,如智慧住宅关键技术及实施路径、近零碳住宅关键技术及实施路径 [3] - 新技术应聚焦保温隔热、隔声降噪处理、渗水漏水治理等影响居住品质的方面 [3] 物业服务 - 积极应用数智手段,以数字化改革为引擎推动住宅小区智慧化管理 [3] - 搭建智慧物业平台,有条件的物业服务企业向家政、托幼、文化、健康、房屋经纪和快递收发等领域延伸 [3] 产业体系 - 组建"好房子"产业联盟,构建涵盖全周期、全要素的"好房子"产业链 [3] - 推动成立智能建造与工业化建筑协会,打通上下游信息流、物流、资金流渠道 [3] - 推动建筑机器人、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与建筑业的深度融合 [3] 市场影响 - 建造和改造"好房子"有助于调动居民购房积极性,为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4] - 城市发展从大规模增量扩张阶段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的阶段,"好房子"建设是居住条件提质的重要抓手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