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型电力系统
icon
搜索文档
藏粤直流工程开建:广东为新兴产业疯狂“发电”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7 14:23
(原标题:藏粤直流工程开建:广东为新兴产业疯狂"发电") 南方财经记者 冯玉怡 广州报道 在中国能源版图上,一条全新的"绿色动脉"正在打通。 9月16日,我国"十四五"规划下的跨省区输电重点工程——藏东南至粤港澳大湾区±800千伏特高压直流 输电工程(简称"藏粤直流工程")正式启动建设。这条全长约2681公里、额定输电容量1000万千瓦 的"电力天路",被视为把西藏大规模绿电稳定送入粤港澳大湾区的关键通道。 作为目前世界上输电能力最强、技术水平最先进、投资规模最大的柔性直流输电工程,藏粤直流工程总 投资约532亿元,配套"水风光一体化"电源基地投资超过1500亿元,预计2029年全面投运,每年可向粤 港澳大湾区输送超430亿千瓦时清洁电能。 截至目前,广东已经建有三峡—广东直流工程、溪洛渡—广东直流工程、云南—广东直流工程、滇西北 至广东直流工程等跨区直流输电工程,为什么还要建藏粤直流工程?这背后有何特殊意义? 多位受访专家向南方财经记者表示,藏粤直流工程的战略意义远不止简单的电力输送,它在缓解广东尖 峰用电压力、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保障数据算力产业发展和提升电网安全韧性等方面,都具有举足 轻重的战略作用, ...
工程总投资约532亿元,藏粤直流工程启动建设
南方都市报· 2025-09-17 13:24
藏粤直流工程于2025年6月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核准。工程输电线路全长约2681公里,自西向东跨越西 藏、云南、广西、广东四省区,额定输电容量1000万千瓦。该工程2029年全面投运后,藏东南清洁能源 基地每年可向粤港澳大湾区负荷中心输送超430亿千瓦时电能,约为三峡电站年发电量的一半,且100% 为清洁能源,可替代标煤消耗约120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3300万吨。 西藏作为我国的战略性能源基地,水能、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丰富,而广东作为我国经济大省,用 电量常年稳居全国第一,用电需求旺盛,需要更大规模引入外省电力保障能源安全、支撑经济高质量发 展。 藏粤直流工程依托西藏玉曲河、察隅曲、克劳龙河等流域"水风光一体化"清洁能源基地,在送端西藏昌 都、林芝及受端广东广州、深圳共建设四座±800千伏特高压换流站。送端两个换流站共汇集超过2000 万千瓦清洁能源,受端两个换流站分散落点两大负荷中心,为"再造一个新广东"提供坚强的绿色低碳能 源保障,进一步推动全国能源资源优化布局跨入"全国一盘棋"新阶段。 工程总投资约532亿元,配套"水风光一体化"电源基地投资超过1500亿元,可有力带动一系列上下游装 备、施工 ...
晋控电力:公司积极适应新型电力系统要求
证券日报网· 2025-09-17 09:41
公司业务布局 - 公司积极适应新型电力系统要求 [1] - 公司目前已布局火电储能业务 [1] - 公司未来会考虑虚拟电厂业务 [1]
国网酒泉供电公司:完成负荷精细化改造 助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中国能源网· 2025-09-17 09:22
9月15日,酒泉南都电源有限公司顺利完成现场精细化负荷管理改造,正式接入新型负荷管理系统,标志着国网酒泉供电公司精细化 负荷已达目标值,为酒泉区域电力转型注入新动能。 近年来,传统电力系统正在向新型电力系统转型升级,电源结构、负荷特性、平衡模式、市场环境等方面均发生深刻变化,负荷资 源在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维持电力供需平衡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同时,"源荷"双侧随机性及波动性显著提高,内外部环境与各项政策要 求交织叠加,电力供应保障面临严峻挑战,常态化负荷管理已成为电力保供的核心抓手。 为进一步提升负荷管理水平,该公司基于用户侧负荷摸排数据与行业生产特性,结合新型电力系统平台和数据价值,积极整合负荷 资源管理、精细化用能服务等挖潜增效业务,为用户提供用能周报、异常用电、用电趋势预测、功率因数、分时电价等关键指标,让用 户可直观地掌握自己的用电行为,进而采取针对性的节能措施,不仅让用户更容易接受精细化负荷管理改造,也能积极参与用户侧负荷 调节,有效缓解能源电力供需矛盾,解决新能源消纳难题,对于新型电力系统构建与电力安全保供具有深远战略意义。 国网酒泉供电公司将持续深化精细化负荷管理工作,通过更精准的负荷预测、更智能的 ...
内蒙古:坚持煤电油气风光并举 扛牢能源保供责任
内蒙古日报· 2025-09-17 07:17
煤炭供应保障 - 高标准建设蒙西和蒙东煤炭供应保障基地 优化煤炭开发布局 对安全高效煤矿产能核增实行即报即审[1] - 高头窑和乌海等2处矿区总规 纳林希里和苏布尔嘎等2处新建煤矿 长滩和玻璃沟等13处产能储备煤矿获国家批复 天赐源和刘胡梁等6处煤矿实现复工复产 共计涉及产能1.26亿吨/年[1] - 上半年煤炭产量6.4亿吨 同比增长0.7% 其中约60%运往东北 华北 华东等主要消费地区[1] 电力供应与绿能发展 - 新增电力装机1191万千瓦 总装机达2.7亿千瓦 发电量4167亿千瓦时 增长4.7%[2] - 蒙电外送1656亿千瓦时 增长7.7% 占全国跨省区外送电量超六分之一 其中绿电占比达29.6% 较去年同期提高9个百分点[2] - 优化调整蒙西电力中长期交易规则12项举措 修订绿电交易实施细则 新增跨省区绿电交易机制 完善多年期绿电交易机制[2] 油气资源开发 - 原油产量165.7万吨 增长2.9% 天然气产量168.8亿立方米 同比持平 煤层气产量263.5万立方米 增长30.4%[3] - 蒙气外供占产量比重超60% 保障区内及京津冀地区民生用气需求[3] - 推动内蒙古地矿集团与中国石油 中国石化深化合资合作 共同开发煤层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3] 电网基础设施建设 - 蒙西至京津冀特高压电力外送通道获国家发改委核准[3] - 新投产500千伏工程10项 110千伏及以上智能变电站5座[3] - 铝都—兴安平川500千伏电网工程全线贯通 支撑蒙东电网建成七横一纵主网架结构[3]
华金证券:新型储能专项方案+消纳新政落地 储能行业有望成为新的增长极
智通财经网· 2025-09-17 05:37
政策目标与装机规划 - 2027年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目标达到1.8亿千瓦以上 带动项目直接投资约2500亿元 [2] - 新型储能技术路线以锂离子电池为主 同时拓展多类技术路线及应用场景 [2] - 新能源就近消纳项目要求自发自用电量占比不低于总可用发电量的60% 总用电量占比不低于30% 2030年起新增项目提升至35% [3] 技术突破方向 - 重点攻关长时储能技术(≥8小时) 包括新型液流电池、压缩空气储能、重力储能等 [4] - 发展高安全性技术 涵盖本质安全材料、智能监测与预警技术、高效灭火与隔离技术 [4] - 突破智能化与数字化技术 如数字孪生、AI调度算法、源网荷储一体化控制技术 [4] - 完善电池回收利用体系 重点发展梯次利用技术、高效拆解与再生技术 [4] 应用场景拓展 - 电源侧推动新能源基地及退役火电厂场地建设储能 电网侧在关键节点建设独立储能电站 [5] - 创新工业园区、算力设施等场景应用模式 包括绿电直连、虚拟电厂等 [5][6] - 数据中心用电量2025年达2000亿千瓦时 大规模储能成为保障零碳数据中心电力供应的刚需 [7] 市场机制与价格政策 - 推动"新能源+储能"作为联合报价主体参与电能量市场交易 完善容量电价机制 [8] - 就近消纳项目按容(需)量缴纳输配电费 下网电量免缴系统备用费及输配电量电费 [8] - 容(需)量电费计算方式为:现行容(需)量电费+电压等级电量电价×平均负荷率×730小时×接入容量 [8] 行业增长与投资方向 - 储能行业有望成为新能源领域新增长极 吸引社会资本投入 [9] - 重点关注新型储能技术攻关企业、海外拓展企业及锂电产业链企业 [9] - 数据中心算力电力协同趋势下 关注计量装置、功率预测、电网接入设备供应商 [9]
调研速递|晋能控股山西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接受线上投资者等多家调研,透露多项业务要点
新浪财经· 2025-09-17 02:33
公司运营与政策影响 - 1-8月山西省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7.09% 高耗能企业限产政策未对电力消纳产生影响 [2] - 上半年发电量同比下降13.02% 主要因全省新能源装机容量增加导致火电利用小时降低 [2] - 供热量同比增长6.95% 主要受益于下属塔山电厂业务发展 [2] 业务发展与战略布局 - 公司已布局火电储能业务 未来考虑拓展虚拟电厂及参与山西省风光火储一体化项目 [3] - 正在进行大容量低煤耗高效能机组建设规划 不断提升优良资产占比 [4] - 平顺光伏项目已投产 和顺与潞城光伏项目分别于去年12月及今年6月投产 预计年贡献发电量2.2亿千瓦时 [5] 电力市场与技术创新 - 山西电力现货市场全天96个时段电价波动显著 最高达1.5元/千瓦时 最低出现0电价 [5] - 调峰机组改造后实现高电价时段满发低电价时段压负荷 有效提高综合结算电价 [5] - 2025年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 重点支持煤电机组调峰深度、灵活性及节能降碳技术升级 [5] 财务与资产管理 - 应收账款主要为国补电费 按国家财政补贴发放要求逐步回收 [5] - 对日常经营性应收账款实施回收督促机制并建立激励约束制度 [5] - 通过聚焦主业提升经营效率、加强投资者关系管理等措施强化市值管理 [4] 市场参与与区域规划 - 公司全部电力产能参与电力现货交易 [5] - 将根据业务需求和市场变化审慎规划区域扩展策略 适时优化业务布局 [5] - 通过优化机组运行和合理报价策略提升负荷率 确保发电利用小时保持省内前列 [2]
周乃翔在调研电力供应保障时强调 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夯实现代化强省建设电力支撑
大众日报· 2025-09-17 00:59
周乃翔来到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绿色低碳车网互动充换电示范站,实地察看运营监控中心和室外充 电设备,强调要进一步提升设施数字化、智能化、融合化发展水平,优化设施布局,丰富应用场景,加 强安全管理,更好满足企业和群众充电需求。在国网山东超高压公司,他详细了解大电网安全、迎峰度 夏电力保供等情况,要求统筹做好省内机组科学调控、省外来电稳定送入等工作,发挥新型储能"顶峰 填谷"作用,确保电力可靠供应。 随后,周乃翔主持召开电力供应保障座谈会。他指出,能源电力是经济社会稳定运行的基础保障。近年 来,全省电力系统履职尽责、担当作为,扎实保障电网安全运行和电力稳定供应,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 作出了积极贡献。希望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继续做好保供应、优服务等各项工作,在推动绿色低碳高质 量发展中展现更强担当。要加快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培育壮大电力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更好助力 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持续优化电力营商环境,提升"获得电力"服务水平,推动各类涉电惠企政策直达快 享。要扎实办好民生用电实事,实施好农网巩固提升工程,加快推进城市非电网直供小区供配电设施改 造升级,加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要抓紧抓实电网安全生产,加强电力供需平衡 ...
又一“超级工程”,来了!
中国基金报· 2025-09-16 09:29
工程概况 - 世界规模最大的清洁能源基地直流送出工程 输电能力最强 技术水平最先进 投资规模最大的柔性直流输电工程 [2] - 工程于2025年6月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核准 输电线路全长约2681千米 跨越西藏 云南 广西 广东四省区 [2] - 输送容量达1000万千瓦 2029年全面投运后每年可向粤港澳大湾区输送超430亿千瓦时电能 [2] 技术特点 - 西藏清洁电力送出的首条多端特高压柔性直流工程 面临4300米超高海拔直流输电新技术研发与成套新装备研制挑战 [4] - 需攻克2000万千瓦级新能源并入弱电网与直流送出核心技术 自主研制大功率半导体器件 大容量换流阀等全套特高压核心装备 [4] - 创新构建对大电网安全的主动支撑能力 进一步巩固扩大我国在国际电力工业领域的领先优势 [4] 能源效益 - 输送电能100%为清洁能源 可替代标准煤消耗约1200万吨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3300万吨 [2] - 依托西藏玉曲河 察隅曲 克劳龙河等流域"水风光一体化"清洁能源基地 送端两个换流站共汇集超过2000万千瓦清洁能源 [3] 经济影响 - 工程总投资约532亿元 配套"水风光一体化"电源基地投资超过1500亿元 [3] - 带动一系列上下游装备 施工产业增长 高峰期预计将带动10万余人直接就业 [3] 建设运营 - 由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和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合作建设 由两网联合成立的广东藏粤直流电力运营有限公司负责投资建设运营 [5] - 我国首个跨过青藏高原 云贵高原和华南丘陵三级地理阶梯的特高压工程 全线近90%为山地 30%为高山大岭 [5] - 在少人区 无人区探索少维护 免维护设计 全面推广机器代人 发展应用数字孪生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 [5]
智研咨询—2025年中国火电配储行业市场全景调查及投资策略研究报告
搜狐财经· 2025-09-16 07:57
装机规模:整体来看,目前火电配储装机规模有限,2024年,在新型储能装机规模中,火电配储仅占比1.9%,累计装机规模为140万千瓦。 储能时长:火电配储储能时长都在2小时及以下,主要系火电配储主要用于电网调频、瞬时电压支撑等短时调节场景。截至2024年末,0.5h、1h、2h分别占 比42%、55%、3%。 报告导读: 随着新能源装机规模的不断增大,电力系统对灵活性资源的需求也在逐渐上升,而火电厂通过加装储能,可提升火电厂调节性能,在短期之内增加电力系统 灵活性调节资源。随着相关补偿机制的建立,火电配置电化学储能提供调频等电力辅助服务已成为了较为经济的储能应用模式之一。但整体来看,目前火电 配储装机规模有限,2024年,在新型储能装机规模中,火电配储仅占比1.9%,累计装机规模为140万千瓦。储能时长方面,火电配储储能时长都在2小时及 以下,主要系火电配储主要用于电网调频、瞬时电压支撑等短时调节场景。截至2024年末,0.5h、1h、2h分别占比42%、55%、3%。利用率方面,火电配储 均利用率较高,年等效充放电次数远超新能源配储、独立储能等其他应用场景。2024年中国火电配储年均等效充放电次数897次(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