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球三分法

搜索文档
小资金可以做到年化300%?
雪球· 2025-08-05 08:33
投资收益率预期 - 价值投资需降低收益预期 年化50% 100%甚至200% 300%的收益率不现实 对标沪深300指数跑赢指数即为较好表现 [5] - 高风险股票短期翻几倍或十几倍确实存在 可能带来漂亮的中短期年化收益 但延续性和可复制性存疑 [5][6] 全仓投资定义与心态差异 - 全仓投入可分为两种情况:一是除房产和急用钱外的全部家当投入 二是仅部分积蓄投入股市 两者心态截然不同 [9][10] - 前者求稳妥因涉及全部资产 后者倾向高风险高收益因损失影响有限 [10] - 5万翻倍收益100%与100万中5万翻倍收益5%的差异体现机会成本取舍 反映对投资信心的不同 [11][12] 价值投资与风险投机对比 - 价值投资提供信心支持全仓投入以实现远期目标 风险投机因不确定性仅敢投入小部分资金 [13] - 100万全仓翻倍对生活改善显著 5万全仓翻倍影响有限 需结合投入资金占身价比例判断收益含金量 [13] 雪球三分法简介 - 基于长期投资+资产配置理念 通过资产 市场 时机三大分散实现收益多元化和风险分散化 [14]
足够分散的组合,还有必要定投吗?
雪球· 2025-08-04 13:01
雪球三分法 - 雪球三分法通过资产分散、市场分散、时机分散三大原则实现投资收益多元化和风险分散化 [6][30] - 资产分散指股、债、商等大类资产的分散配置 [6] - 市场分散指A股、港股、美股等不同地区的分散投资 [6] - 时机分散指通过定投方式实现投资时机的分散 [6] 定投策略 - 定投与投资标的无关,主要取决于投资者的资金情况和风险偏好 [8] - 定投可以解决投资者心态问题,避免一次性投入后短期波动带来的心理压力 [23][29] - 对于稳健型组合(如债8股2),定投可以降低短期浮亏对心态的影响 [22][23] - 定投方式可以每日或每周执行,逐步建仓 [7][23] 一次性投资与定投选择 - 对于防御型组合(最大回撤控制在-5%以内,偏债基金占比75%),适合一次性买入 [13][14] - 对于风险承受能力较低的投资者(如只习惯银行存款和余额宝),更适合采用定投方式逐步参与 [16] - 同一组合可以选择一次性买入或定投,取决于投资者个人情况 [17] 动态再平衡 - 动态再平衡用于解决资产分散问题,通过调整资产配比维持初始风险等级 [19] - 动态再平衡与定投不矛盾,可以在定投完成后进行再平衡调整 [28] - 动态再平衡主要解决风险控制问题,而定投主要解决投资者心态问题 [19][29] 投资者行为分析 - 采用分散投资的投资者通常具有"贪且怂"的特点,既追求收益又注重风险控制 [26][27] - 分散投资和定投都是风险厌恶型投资者的常见选择 [25][27] - 不同投资者对同一产品可能采取完全不同的投资策略(一次性买入或定投) [12][16]
牛市三阶段:哪一段最容易“埋人”?
雪球· 2025-08-04 08:04
牛市三阶段理论 - 霍华德·马克斯总结牛市三阶段:第一阶段少数聪明人相信会涨,第二阶段多数人相信会涨,第三阶段所有人都相信会一直涨 [4] - 真正导致投资者亏损的是牛市最后阶段,因其制造"只许涨、不许跌"的幻觉并在高点反转 [4] 牛市第一阶段 - 市场从熊市底部启动,投资者信心涣散,指数反复震荡,上涨被视为"反弹陷阱" [5] - 政策面释放利好但基本面未改善,估值处于历史低位,风险最低但参与度低 [5] - 2019年一季度沪深300上涨近30%,但超60%散户因恐惧错失机会 [5] 牛市第二阶段 - 指数突破关键阻力位,基本面改善,赚钱效应显现,情绪转向乐观但仍存分歧 [6] - 市场通过多次回调确认趋势,投资者分批入场,基金发行规模扩大但保持理性 [6] - 2020年7月上证突破3000点后回调再上涨,体现典型第二阶段特征 [6] 牛市第三阶段 - 指数加速上涨,估值突破历史极值,资金大量涌入,利空被解读为机会 [8] - 2015年5月创业板市盈率超100倍,2021年新能源牛市末期亏损概念股遭爆炒 [9] - 增量资金枯竭后机构出货,散户因贪婪和从众心理在高点加杠杆入场 [10] 投资策略建议 - 第一阶段重点布局,第二阶段震荡加仓,第三阶段果断离场 [11] - 采用股债再平衡机制,权益仓位超50%时强制减仓 [12] - 金字塔式仓位管理:熊市投入60%+仓位,随上涨逐步减至10-20% [12] - 目标收益率止盈后转配50%固收+资产 [13]
没有稳定正收益,再大的雪球也滚不起来!
雪球· 2025-08-03 13:00
复利的核心原理 - 复利本质是利滚利,初始本金1万元以10%年利率计算,第一年利息1000元,第二年本金变为1.1万元并产生1100元利息,逐年加速增长[4] - 巴菲特比喻复利为滚雪球,需“湿雪”(持续正回报的标的)和“长坡”(足够长时间)结合才能发挥最大威力[5] - 亏损对复利具有不对称杀伤力,例如50%亏损需100%涨幅才能回本,大幅波动会严重拖累长期收益[5] 不同收益路径的复利效果对比 - “大起大落”组(50%涨幅/-25%跌幅交替):10年累计收益80%,年化6%,剧烈波动导致回报被大幅拉低[6][7] - “中等波动”组(20%涨幅/-10%跌幅交替):10年累计收益47%,年化3.9%,规律性负收益持续侵蚀复利基础[6][7] - “稳稳幸福”组(每年10%稳定增长):10年累计收益159%,年化10%,零亏损的稳定性使复利效应显著超越前两组[6][7] 复利实现的关键条件 - 长期稳定正收益是复利发挥威力的核心前提,负收益会反向绞杀复利增长[9][10] - 投资需注重风险管理,避免追求短期高收益而忽视波动风险,应选择长期稳健增值策略[10] - 复利效应在“长跑型”投资中表现最佳,需通过资产分散、市场分散和时机分散实现收益多元化[11]
学会了这招,管他市场涨跌,再也不用操心了...
雪球· 2025-07-31 13:00
投资思维导航系统 - 投资需要明确目标而非仅追求"赚钱"这一空洞结果,缺乏目标的投资行为会导致市场中的无序漂泊 [2][3] - 模糊目标如"财务自由"或"跑赢通胀"因无法量化而无法指导具体行动,导致决策情绪化和碎片化 [3][4][5] - 频繁操作和追涨杀跌会消耗时间和金钱成本,形成与人性无效搏斗的恶性循环 [5][6] 食息一族的投资策略 - "食息一族"以获取持续稳定股息现金流为核心目标,将抽象资产增值转化为具体年度现金流指标 [8][9] - 该策略要求筛选盈利能力强、现金流健康且具有长期稳定派息历史的公司,关注企业未来十年派息能力而非短期股价波动 [10] - 清晰的现金流目标成为投资决策的"锚",避免受市场短期波动干扰 [10] 价值平均策略机制 - 价值平均策略追求账户净值按预设斜线增长,通过每月固定价值增长目标强制实现低买高卖 [11][12] - 当市场下跌导致账户净值低于目标时需追加投资,市场上涨超过目标时则自动触发减仓或止盈 [13][14] - 策略通过数学公式替代主观判断,将反人性操作转化为纪律性执行 [15] 策略的动态校准系统 - 价值平均策略建立"复盘-校准-行动"闭环,定期评估净值偏离度并生成机械操作指令 [21] - 区别于静态理财计划,该策略能动态适应市场波动,避免因长期偏离预期而失效 [17][18][20] - 系统通过行为管理而非市场预测,有效规避投资者情绪化决策的负面影响 [22][23] 长期投资框架 - 成功投资关键在于建立清晰可执行的个人策略,包括明确目标设定和合理增值路径规划 [24] - 资产配置需通过市场分散、时机分散实现收益多元化和风险控制 [25]
白酒可能根本不存在杀业绩、杀逻辑阶段
雪球· 2025-07-29 08:34
白酒行业投资逻辑分析 - 市场普遍担忧白酒行业进入"杀业绩-杀逻辑"双杀阶段,认为当前腰斩的股价可能因PE分母缩小导致估值上升,进而引发进一步下跌至75%-80%跌幅,甚至逻辑坍塌后跌幅超90% [2] - 历史消费股爆雷案例(如2008年伊利、2019年东阿阿胶)显示,股价底部往往与业绩爆雷同步出现,并未经历臆想中的"双杀"阶段,提前回撤已充分反映悲观预期 [3] 消费股与房地产危机的本质差异 - **负债结构差异**:白酒行业属低负债模式,企业抗风险能力强于高杠杆房企,即使短期亏损也不会因资金链断裂倒闭 [5] - **金融属性差异**:房地产需求在价格下跌时可能彻底消失,而高端白酒的金融属性较弱,价格下降仍能刺激实际消费需求 [5] - **供需调节机制**:白酒行业可通过经销商退出、小厂倒闭等市场化出清实现供需再平衡,但房地产因二手房散户抛盘导致供给端调节滞后 [5][6] 逆向投资思维与估值逻辑 - 线性外推思维可能低估消费股复苏潜力,聪明资金会基于正常盈利水平估值,如东阿阿胶2020年169亿市值对应爆雷前10倍PE,形成价值洼地 [4] - 当前白酒行业悲观预期可能过度借鉴房地产经验,忽视消费行业"供给主动收缩-需求自然恢复"的自愈特性 [5][6]
痛失33%的大肉!但是这个方法治愈了我的精神内耗
雪球· 2025-07-28 09:51
市场表现 - 沪指接近3600点,距离去年高点3674点仅差2个百分点[4] - 全市场非货ETF收益均值9.02%,中位数12.52%,前17%的ETF收益超20%[8][9] - 港股表现突出,77条走牛指数中38条为港股相关,占比50%[10] 行业板块分析 - 港股修复主线明确:创新药、港股科技、港股红利板块表现亮眼,恒生创新药指数区间回报达90.79%[11][12] - 主题轮动显著:资源类(稀土、有色)、黄金、科技细分(AI、云计算)及中证2000小盘股均有阶段性表现[11] - 境外指数中德国DAX表现抢眼,区间回报33.41%[12] 资产配置策略 - 大类资产配置强调低相关性资产组合,黄金对冲仓意外成为盈利主力,上海金ETF规模达1379亿,区间回报25.51%[15][20][22] - 时间分散策略通过低估区域分批加仓实现超额收益,双创板块估值低位加仓后收益超越指数[32][35] - 市场分散缺失导致错过港股33%涨幅,恒指PB曾跌至历史15%分位但未配置[44][46] 方法论总结 - 三分法核心:资产分散(股债商)、市场分散(全球配置)、时机分散(定投再平衡)[38][48][56] - 被动再平衡机制放弃择时,通过规则化操作实现低买高卖,长期提升正收益概率[54][55] - 红利资产提供现金流管理功能,替代现金持有并增强流动性[37][38]
躺平也能赚钱?讲一讲全天候策略
雪球· 2025-07-26 04:05
核心观点 - 市场无法准确预判 投资应避免单押某一资产类别 需通过多资产配置和风险平价策略实现稳定收益 [9][11][30][33][48] - 全天候策略通过股债商三类低相关性资产组合 在不同市场环境下捕捉收益机会 并利用风险平价控制整体波动 [15][17][27][33][39] - 极端事件可能导致资产相关性紊乱 但策略具备自我修复能力 长期仍有效 [46][47] 资产类别特性 股票 - 价格受企业盈利 市场情绪 流动性三大因素影响 波动性最高 [18] - 在组合中30%仓位可能贡献绝大部分风险 [39] 债券 - 利率上升时债券价格下跌 信用风险高的债券需折价发行 [20][22] - 与股票存在低相关性或负相关性 [18] 商品 - 通胀上升时黄金等硬通货上涨 供需关系直接影响价格 [25][26] - 与股债相关性较低 在滞胀期表现突出 [36] 全天候策略执行 - 通过动态调整三类资产配比 将组合波动率控制在目标水平(如7%) [41] - 需每日根据市场变化调整持仓比例 技术门槛较高 [43] - 典型初始配置比例为股债商=3:5:2 通过风险平价优化后股票仓位通常降至15%以下 [39][41] 策略优势与局限 - 优势在于不依赖市场预判 通过风险分散实现收益多元化 [48] - 2020年疫情期间曾出现股债商齐跌的极端失效情况 但概率低于5% [46][47] - 雪球三分法借鉴该理念 强调资产 市场 时机三重分散 [49]
投资别犯这7个错误,能少亏很多钱!
雪球· 2025-07-25 08:35
选股与买卖时机 - 寻找下一个行业巨头的成长股策略长期收益较差,预测公司未来成为巨头极其困难,如洁美科技和辰安科技未达预期[3][4] - 买入股票的唯一理由应是股价具备投资价值而非期待更高接盘者,忽视估值可能导致高位站岗风险,动态估值需结合未来2-3年可预见的因素[4][5] - 市场择时策略不可持续,技术分析在量化交易盛行的环境中有效性下降,传统技术信号常被算法交易冲击[6] 人性对抗-贪婪和恐惧 - 股市泡沫破灭具有历史规律性,牛市尾声需警惕高估值并控制仓位,避免因"这次不同"的错觉而忽视周期风险[7] - 市场下跌时恐慌抛售会错失低价机会,如创新药ETF(513120)在非理性下跌中因双重打击被误判,错失后续70-80%的涨幅[7] 公司研究 - 投资决策不能仅基于对公司产品的偏爱,需评估生意吸引力,如培育钻石炒作中因忽视行业逻辑薄弱导致被套[8] - 财务分析需结合现金流而非单一盈利数据,经营现金流停滞但盈利增长可能隐藏风险,需联动利润表、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8][9] 投资本质 - 长期收益积累依赖于减少主动失误,理性对抗人性弱点是投资核心,避开常见误区可降低试错成本[9]
红利策略是否可以一直持有不动,需要适时止盈吗?
雪球· 2025-07-24 08:19
核心观点 - 在A股市场波动加剧、长期利率下行的背景下,中证红利、红利低波等红利策略因其"低波动、高股息"特性,成为稳健投资者资产配置的重要选项 [2] - 红利策略长期持有具有合理逻辑,但也存在止盈的必要性,需根据市场环境、估值水平和投资目标灵活调整 [3][7][9] - 动态再平衡是兼顾长期持有和适时止盈的合理策略,可能实现收益最大化 [12] 长期持有的合理逻辑 - 天然低估值保护:股息率加权的红利策略通过调出高估值、调入低估值企业,被动实现高卖低买,始终具备安全边际 [4] - 股息锁定收益:成份股派发现金红利可及时锁定收益,降低市场波动风险 [5] - 复利效应:普通投资者择时胜率低,长期持有的累计回报大概率优于频繁操作 [5] 止盈的必要性 - 拿不住:红利策略作为权益产品,持有三年周期内最大回撤常接近或超过20%(如中证红利区间最大回撤-29.65%、红利低波-30.15%),需防止恐慌性抛售 [7][8] - 估值泡沫风险:监管政策可能导致股息率"跳升",需结合市盈率(如高于近十年75%分位)、市净率综合评估 [8][12] - 市场风格变化:低利率/弱复苏环境利于红利策略,而经济强复苏阶段应减配防御性品种转向成长风格 [9] - 投资目标达成:预设收益目标实现后应果断止盈 [10] 止盈策略选择 - 目标收益率止盈:设定明确收益目标不恋战 [12] - 估值触发止盈:股息率低于近十年50%分位或市盈率超过75%分位时分批止盈 [12] - 动态再平衡:通过资产配置比例偏离调整(如稳健组合"红利50%+固收50%"偏离5%时再平衡)被动实现高卖低买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