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动投资

搜索文档
指数基金成了 “香饽饽”,主动管理难道要 “凉了”?
搜狐财经· 2025-08-15 12:32
公募基金行业生态变化 - 2019年公募基金快速发展,"明星基金"和"买股不如买基"观念盛行 [2] - 2021年起ETF资金加速流入,2024年末被动指数规模反超主动股票基金,三年复合增长率超40% [2] - 2022-2024年主动权益基金经历净值回撤和规模收缩,而被动指数基金规模大幅上涨 [3] 指数化投资动因与优势 - β代表市场平均收益(如沪深300指数年涨10%即为β收益),指数基金通过跟踪β获取市场收益 [2] - 指数基金持仓透明、风格稳健、费率低廉,ETF具备场内交易优势可快速响应行情 [10] - 近5年被动指数型基金复权净值增长均值为7.43%,最大回撤均值-29.17%,优于主动基金 [7] 主被动基金业绩对比 - 近1年被动指数型基金平均收益35.78%,增强型37.66%,均高于普通股票型(34.87%)和偏股混合型(34.35%) [7] - 近5年TOP5指数基金中招商中证煤炭A涨幅128.69%,国泰中证煤炭ETF涨幅125.46% [9] - 主动基金中仍有佼佼者:近1年中信建投北交所精选两年定开A涨幅212.25%,近5年金元顺安元启涨幅257.26% [16] 主被动基金互补性 - 牛市初期指数基金广泛覆盖市场普涨,牛市后期主动基金通过选股可能实现超额回报 [18] - 指数编制依赖主动管理(成分股筛选和权重分配),被动投资并非完全脱离主动决策 [14] - α收益为零和博弈,弱势投资者逐渐转向β收益,但优质主动基金仍能创造显著超额收益 [11][12][15] 资管行业影响 - 被动投资提升β定价效率但削弱个股α定价能力,需更多资金维持α定价效率 [19] - 被动化浪潮下主动管理行业优胜劣汰加剧,基金经理需更重视β赛道选择和α能力深化 [19]
重磅年会,明日举行!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5 08:34
2025资产管理年会概况 - 由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指导、《21世纪经济报道》主办、浦发银行联合主办的行业盛会,主题为"破局与重构——大资管再造竞争力" [1] - 会议聚焦大类资产多元配置、指数投资、资管新趋势、绿色生产力等核心议题,邀请央行研究所所长、贝莱德中国负责人等领军人物发言 [1][4][7] - 自2008年起连续举办十七届,是国内资管行业最具影响力的年度活动之一 [1] 大类资产多元配置专题 - 圆桌对话"探索大类资产多元配置之路"由浦银理财副总经理张文桥主持,摩根资管、招银理财、财通资管等机构投资总监参与讨论 [5] - 主旨演讲嘉宾包括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丁志杰、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重阳投资董事长王庆等 [5] - 贝莱德中国区负责人范华、华泰资产副总经理林锡东分享全球资产配置实践经验 [5] 被动投资发展趋势专题 - 专题讨论"被动投资大发展下的资管新趋势",花旗宏观资产配置全球主管Dirk Willer远程参与 [7][8] - 鹏华基金指数与量化投资部总经理苏俊杰、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发表主题演讲 [8] - 圆桌对话由兴业证券固定收益研究中心总经理左大勇主持,中邮理财、山证资管、浦银安盛基金等机构高管参与 [8] ESG与绿色金融专题 - 设置7场主旨演讲,涵盖ESG驱动金融文化、绿色金融市场边界、"一带一路"绿色合规等议题 [9] -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雷羅、东方证券绿色金融研究院院长唐子佩等专家发表观点 [9] - 发布《21世纪"活力·ESG"实践报告(2025)》及创新案例,中诚信认证颁发碳中和证书 [9] 行业趋势与竞争力重塑 - 会议主题直指资管行业面临的竞争格局重构,提出通过多元配置、被动投资、ESG等方向再造竞争力 [10] - 六大突围方向包括大类资产配置能力建设、指数产品创新、绿色金融实践等 [10]
猛!首只突破200亿
中国基金报· 2025-08-14 06:53
科创债ETF市场发展 - 嘉实基金旗下科创债ETF规模突破200亿元,成为市场首只200亿元级科创债ETF产品 [2][4][5] - 首批10只科创债ETF成立后整体规模从初始290亿元飙升至1156亿元,其中8只跻身"百亿俱乐部" [3][6] - 科创债ETF流动性高,平均日均换手率超55%,日均成交额超56亿元,采用T+0交易机制和实物申赎模式提升灵活性 [6] 科创债ETF投资方向与行业影响 - 科创债ETF主要投向半导体、人工智能、新能源等前沿领域,服务于国家科技创新战略 [7] - 嘉实基金在科技领域布局广泛,旗下科创芯片ETF规模达311亿元,其他科技类ETF如软件ETF、稀土ETF等规模居同类第一 [7] 债券ETF市场整体表现 - 全市场债券ETF总规模突破5300亿元,较年初1740亿元增长208%,科创债ETF是核心驱动力 [8][9] - 24只百亿元级债券ETF中,除科创债ETF外,还包括短融、可转债、国债等方向,海富通中证短融ETF规模达550亿元 [9][10] 被动债券投资兴起原因 - 利率下行导致主动债券投资超额收益难度增加,被动型产品如债券ETF受关注 [11] - 债券ETF具有透明度高、费率低、T+0交易等优势,监管部门支持政策如纳入质押式回购、推动市场互联互通等促进发展 [12] - 基金公司创新推出基准做市信用债ETF、科创债ETF等新产品,丰富市场标的 [12]
可转债ETF(511380)突破500亿,解码低利率时代的“攻守道”
中国经济网· 2025-08-14 06:43
可转债ETF规模突破 - 可转债ETF(511380)规模突破500亿元 成为低利率时代投资者把握股债机遇的优质工具[1] - 从2020年诞生至2025年规模迅速增长 突破500亿大关 成为市场宠儿[1] 历史业绩表现 - 近六月收益率6.93% 近一年收益率12.81% 成立以来累计回报率24.02%[3][6] - 业绩比较基准同期收益率22.79% 高于中证转债指数21.29%和沪深300指数-6.43%[6] - 2020-2024年年度收益率分别为3.66%、17.63%、-10.11%、-0.02%、5.85%[12] 产品特性与编制方法 - 跟踪中证可转债及可交换债券指数 采用市值加权编制方法 样本每月调整一次[5] - 新券上市后第二个月纳入指数 避开上市初期炒作阶段 对赎回个券进行及时剔除[5] - 采用优化复制策略跟踪指数 剔除双高个券、信用风险个券和流动性不足个券[6] 核心竞争优势 - 兼具股性和债性 牛市中跟随股票上涨 熊市中有债底保护 风险收益比更优[7] - 整合股债双重属性 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 避免择时和再平衡麻烦[8] - 流动性优于可转债个券和部分股票ETF 日均成交额较高且支持T+0交易[9] - 管理费率低于主动管理型基金 持仓透明度高 每日公布申购赎回清单[10] 博时债券产品线布局 - 旗下信用债ETF规模114.7亿元 科创债ETF规模100.07亿元 30年国债ETF规模153.79亿元[13] - 债券ETF总规模超过900亿元 形成全期限、多品类的立体化产品矩阵[11] - 为投资者提供多样化债券指数投资工具 在低利率环境下比较优势显著[11]
2025资产管理年会议程重磅发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2 08:44
会议基本信息 - 2025资产管理年会将于2025年8月16日在上海浦东鲁能JW万豪侯爵酒店举办 [1] - 该年会始于2008年 已连续举办十七届 是国内资管行业最具影响力的盛事之一 [1] - 本届年会主题为"破局与重构——大资管再造竞争力" [1][2] 会议议程设置 - 上午主论坛08:30-12:30聚焦"破局与重构——大资管再造竞争力"主题 [2] - 下午同时进行三个平行论坛:主题一"与波动共舞 解锁多元资产配置之道"13:30-17:30 [2] - 主题二"被动投资大发展下的资管新趋势"13:30-17:30 [2] - 第三届"活力·ESG"创新论坛13:30-17:30 [2] 主旨演讲嘉宾阵容 - 上午主论坛演讲嘉宾包括刘世锦(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李扬(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等政府及监管机构专家 [2] - 主题一演讲嘉宾包括丁志杰(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管涛(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等市场专家 [4] - 主题二演讲嘉宾包括杨峻(百年保险资管董事长)鲁政委(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等机构负责人 [5] - ESG论坛演讲嘉宾包括王忠民(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原副理事长)雷曜(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副所长)等绿色金融专家 [5][6] 圆桌对话参与机构 - 主论坛圆桌汇聚农银理财 中银理财 兴银理财 信银理财 浦银理财 东方证券等头部资管机构高管 [2][3][4] - 主题一圆桌涵盖摩根资产管理 招银理财 财通资管 友山基金 交银施罗德基金 浦银安盛基金 博时基金等多资产投资专家 [4] - 主题二圆桌聚集浦银理财 中邮理财 山证资管 浦银安盛基金 鹏华基金 万得基金等被动投资领域代表 [5] - ESG圆桌对话参与方包括晶科能源 协鑫科技 深石集团 中伏能源 索尼中国 华住集团 玛氏 阿迪达斯等产业界代表 [6][7] 专题讨论议题 - 大类资产多元配置 指数投资 资管新趋势 绿色生产力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等核心议题 [1] - 探索大类资产多元配置之路 被动投资大发展下的资管新趋势等专业细分话题 [2][4][5] - ESG论坛聚焦绿色金融 "一带一路"绿色发展 技术驱动ESG价值创造 ESG风险量化等前沿议题 [5][6][7]
国内首批政策性金融债ETF获批 债券市场互联互通进一步拓展
新华网· 2025-08-12 06:20
产品获批与参与机构 - 国内首批政策性金融债ETF于7月11日正式获批 共有招商基金、广发基金、博时基金、富国基金、国泰基金、建信基金、平安基金、华安基金等8家基金公司旗下产品跻身其中 [1] 产品特点与优势 - 政金债由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发行 由中央财政担保 信用评级高、体量大、流动性好 被称为"准国债" [1] - 政金债ETF覆盖0-3年、1-3年、1-5年、3-5年、7-10年等不同期限品种 均采用现金申赎模式 [1] - 与普通政金债指数基金相比 ETF可实现T+0级别资金使用效率 资金最快在卖出当天可用 [2] - 现金申赎模式可覆盖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所市场债券标的 避免实物申赎可能带来的低流动性债券问题 [2] - 产品具有交易便捷、成本低、透明度高、信用风险相对较低等特点 [3] 市场意义与发展前景 - 政金债ETF属于跨市场债券ETF 有利于促进银行间和交易所市场互联互通 [1] - 有利于提高我国债券ETF整体规模 提升沪深交易所债券ETF影响力 [1] - 可吸引证券市场投资者进入银行间市场 为银行间债券市场带来新资金增量 [2] - 有利于吸引更多境外资金投资政策性金融债 [2] - 能够降低国开债发行成本 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2] - 广发中债农发债ETF等产品对引导ESG投资、促进资本市场服务经济绿色转型升级具有战略意义 [3] - 国开债ETF未来可能纳入交易所质押式回购 方便持有人进行流动性管理 [3] 产品定位与投资价值 - 政金债ETF进一步完善了场内工具型产品的风险梯度 满足投资者多样化投资需求 [1] - 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债券类工具型产品选择 丰富了交易所场内较低风险产品序列 [3] - 建信中债7-10年政金债ETF紧密跟踪中债7-10年政策性金融债指数 聚焦较长期限政金债品种 [3] - 国开债ETF是特点鲜明的投资和资产管理工具 可帮助投资者控制久期敞口 [3]
连续三周超30只新基募集,权益基金占比超八成
国际金融报· 2025-08-11 13:43
新基发行市场概况 - 全市场本周共有31只新基启动募集 连续第三周单周开募新基不低于30只 [1] - 权益基金占比超八成 股票型基金成为募集主力 [1] 新基发行结构分析 - 权益基金合计26只 包括22只股票型基金和4只偏股混合型基金 占总量的83.87% [2] - 股票型基金全部为指数型基金 其中被动指数型基金17只(54.84%) 增强指数型基金5只(16.13%) [2][3] - 混合型基金中偏股混合型基金4只(12.90%) [2] - QDII混合型基金1只(3.23%) [2] - FOF基金2只(6.45%) 均为混合型FOF基金 [2][3] - 债券型基金2只(6.46%) 包括被动指数型债券基金和中长期纯债型基金各1只 [2] 指数型基金发展动因 - 投资者青睐运作透明、费率低廉的被动投资工具 指数基金分散化投资优势契合资产配置需求升级 [3] - 监管层优化权益类公募发展环境 通过设立ETF绿色审批通道等举措为指数化投资注入政策动能 [3] - 指数基金高效跟踪政策红利行业能力突出 能有效规避个股波动风险 获得避险资金持续涌入 [3] FOF基金市场表现 - 新发FOF基金数量今年以来已达36只 超过去年全年水平 [3] - A股市场企稳向好为FOF基金提供更广阔投资运作空间 [3] - FOF基金凭借多资产配置能力 可灵活布局港股、黄金等非A股资产及各类ETF产品 [3]
贝莱德与先锋领衔,美国资管巨头靠ETF横扫欧洲,十年规模翻倍!
华尔街见闻· 2025-08-11 06:46
美国资管公司在欧洲市场的扩张 - 美国资管公司在欧洲的资产管理规模从十年前的2.2万亿美元激增至4.9万亿美元 [1] - 贝莱德在欧洲和英国管理的ETF和指数追踪基金规模达1.4万亿美元,先锋集团管理4420亿美元 [1] - 排名前三的美国公司合计占据所有在欧运营美国公司50%的市场份额 [2] 被动投资的崛起 - 被动投资产品因费率低廉受到投资者追捧,贝莱德与先锋领航是市场主导者 [2] - 欧洲投资者正从昂贵、表现不佳的基金转向低成本选择 [3] - 美国公司受益于本土市场的规模效应,可复制到全球市场 [3] 欧洲同业面临的挑战 - 欧洲资管机构增长缓慢,英国AUM从1.2万亿美元增至2万亿美元,法国从8700亿美元增至1.5万亿美元 [1] - 欧洲公司需通过整合和差异化竞争应对美国巨头的挤压 [4][5] - 瑞银、东方汇理和德意志资产管理等老牌机构在国内市场仍占较大份额 [4] 主动管理的潜在机会 - 被动基金的崛起为主攻精选策略的基金经理创造新机会 [6] - 在主动管理领域,资源雄厚的竞争者减少,跑赢市场的机会增加 [6] - 贝莱德强调综合能力的重要性,投资者看重公司在公开和私募市场的洞察力 [6]
资金进出节奏加快 龙头宽基ETF减持中芯国际
中国证券报· 2025-08-10 21:15
华夏上证科创板50ETF持仓变动 - 华夏上证科创板50ETF在8月1日减持中芯国际65.18万股,持股比例从5.00%降至4.97% [1][2] - 此前7月11日该ETF曾增持中芯国际39.92万股,持股比例从5.00%提升至5.02% [1][2] - 7月12日至8月1日期间该ETF上涨4.20%,但资金净流出超31亿元,规模在全市场ETF中排名第三 [1][3] 中芯国际市场地位与持仓情况 - 中芯国际为科创50指数第一大权重股,权重达10.09% [1][3] - 截至二季度末,华夏上证科创板50ETF持有中芯国际市值84.40亿元,全市场排名首位 [1][3] - 全市场共有18只跟踪科创50指数的ETF产品,合计规模超1800亿元,华夏上证科创板50ETF以857.28亿元规模居首 [3] 中芯国际业绩表现与行业动态 - 中芯国际2025年二季度销售收入22.09亿美元,环比下降1.7%,同比增长16.2%,毛利率20.4% [4] - 公司预计三季度收入环比增长5%-7%,毛利率18%-20%,产能利用率达92.5% [4] - 8英寸晶圆收入环比增长7%,12英寸晶圆收入占比76%,图像传感器平台收入环比增长超20% [4] 半导体行业周期与投资逻辑 - 半导体周期仍处上行通道,AI需求持续增长,泛工业领域接棒消费电子进入复苏阶段 [5][6] - 中国半导体厂商在AI产业发展中受益程度有望提升,投资主线为云端自主可控和终端下游增量 [6] 被动投资市场影响力 - 龙头宽基ETF已成为标的指数成分股重要股东,如中芯国际前十大股东中四席为ETF产品 [7] - 2024年易方达上证科创板50ETF曾因规模变动单日净流入超86亿元,创历史新高 [7][8] - 被动投资话语权边际提升,未来将在优化公司治理、提升分红水平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8]
资金进出节奏加快龙头宽基ETF减持中芯国际
中国证券报· 2025-08-10 21:05
华夏上证科创板50ETF对中芯国际持仓变动 - 7月11日华夏上证科创板50ETF增持中芯国际39.92万股至9981.32万股,持股比例从5.00%升至5.02% [2] - 8月1日该ETF减持中芯国际65.18万股至9882.79万股,持股比例从5.00%回落至4.97% [1] - 两次调整间隔三周,此前2月该ETF曾减持281.03万股中芯国际,持股比例从5.10%降至4.96% [2] 华夏上证科创板50ETF资金流动与表现 - 7月12日至8月1日该ETF上涨4.20%,同期资金净流出超31亿元,净流出规模在全市场ETF中排名第三 [1][2] - 截至7月31日中芯国际为科创50指数第一大权重股(10.09%),该ETF持有中芯国际市值84.40亿元居全市场首位 [1][3] - 全市场18只跟踪科创50指数的ETF合计规模超1800亿元,华夏上证科创板50ETF以857.28亿元规模居首 [3] 中芯国际经营与行业动态 - 2025年Q2中芯国际销售收入22.09亿美元(环比-1.7%,同比+16.2%),毛利率20.4%(环比-2.1pct,同比+6.5pct) [3] - Q3预计收入环比增长5%-7%,毛利率18%-20%,产能利用率92.5%(环比+2.9pct),8英寸月产能增至99.1万片 [3] - 图像传感器平台收入环比增长超20%,射频平台收入显著增长,8英寸晶圆收入环比+7%,12英寸收入占比76% [4] 半导体行业趋势 - 半导体周期处于上行通道,AI需求持续强劲,泛工业接棒消费电子复苏 [4] - AI将成为半导体最大驱动力,云端需求增长叠加终端应用落地,中国厂商受益程度有望提升 [4] - 投资主线聚焦云端自主可控与终端下游增量 [4] 被动投资市场影响 - 龙头宽基ETF跻身成分股前十大股东,华夏上证科创板50ETF等4只ETF位列中芯国际前十大股东 [4] - 2024年10月易方达上证科创板50ETF因规模变动增持中芯国际961.62万股(持股比例4.98%→5.47%),后减持124.65万股(5.05%→4.99%) [6] - 被动投资规模快速攀升,指数基金将在公司治理优化、分红提升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