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绿色建筑
icon
搜索文档
广州累计建成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装机总量350万千瓦
中国新闻网· 2025-07-09 02:34
广州市建筑领域绿色低碳转型进展 - 广州市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装机总量达349 87万千瓦 是"十四五"初期的5倍多 [1] - 2024年新开工民用建筑高星级绿色建筑比例达72% 同比增加12个百分点 [1] - 累计建设超低 近零能耗建筑80万平方米 完成各类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化改造1000万平方米 [1] 重点绿色建筑项目与技术应用 - 天河体育场改造为全国首个近零碳大型体育场馆 大学城体育中心攀岩场改造成零碳体育场馆 [2] - 花都区 从化区推动既有农房加装光伏3882栋 [2] - 地铁设计大厦综合节能率达61 56% 通过近零能耗建筑和绿色建筑三星级认证 成为广州市首栋高层近零能耗建筑 [2] 政策支持与产业配套 - 建立政府投资民用建筑工程绿色建材强制使用制度 已登记企业获绿色建材认证证书428份 [2] - 建筑领域节能宣传月通过技术宣贯 现场观摩等形式推广绿色建筑与装配式建筑技术 [1] 技术创新示范案例 - 地铁设计大厦应用热压通风呼吸中庭 智能能源调控 水蓄冷技术 复合式单元幕墙等近零能耗技术 [2] - 项目同步入选广东省超低能耗建筑示范工程 采用数字孪生智慧运维系统 [2]
香港房屋局:期望香港和葡萄牙两地未来继续就创新建屋技术、绿色建筑设计等紧密交流
智通财经网· 2025-07-04 07:15
香港房屋政策与智能建造发展 - 香港特区政府大力推动创新建筑科技应用,以提速、提量、提质、提效增加可负担房屋供应,并以"共筑·智能"为主题促进国际交流[1] - 香港房屋局计划未来十年兴建308000个公营房屋单位,为创新技术落地提供机会,推动公营房屋进入智能建造新纪元[1] - 香港业界积极采用"组装合成"建筑法(MiC)、建屋"工厂化"及建筑机械人等技术,结合国际标准与湾区"智造"优势[1] 绿色建筑与智能管理 - 香港房委会所有新项目以"绿建环评"金级或以上为目标,运用MiC和BIM技术实现精准生产、节能减废[2] - 房委会实施智慧照明控制系统、LED照明及太阳能光伏系统等绿色措施提升能源效益[2] - 利用物联网和人工智能进行数据收集分析,优化屋邨管理效率与质量[2] 国际合作与机遇 - 香港鼓励葡萄牙企业加强与中国内地及香港合作,特别是在智能建造、智慧屋邨管理及节能绿建领域[1] - 香港业界通过"简约公屋"和过渡性房屋项目展示"内联外通"优势,促进国际技术交流[1]
销量增加,好房子、节能新标激活建筑行业绿色赛道
齐鲁晚报· 2025-06-29 01:57
建筑节能政策与标准 - 山东省即将实施公共建筑节能78%新标准,已实施居住建筑83%节能标准 [3] - 2023年5月1日山东率先在全国执行居住建筑节能率83%的设计要求 [4] - 2023年8月1日将施行新版《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明确公共建筑节能78%设计要求 [4] - 城镇新建民用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超高层建筑全面执行三星级绿色建筑标准 [3] - 2025年山东全省新开工装配式建筑占城镇新建建筑比例达到40%以上,济南、青岛、烟台市达到50% [4] 绿色建筑与建材发展 - 绿色建筑一星级、二星级和三星级建筑使用绿色建材的比例分别要达到10%、20%和30% [3] - 高品质住宅建设要求使用5种及以上绿色建材认证的材料和部品 [3] - 《民用建筑通用规范》实施推动高效保温材料的系统设计 [5] - 《建筑与市政工程防水通用规范》实施给聚氨酯屋面喷涂带来新机遇 [5] 节能技术与产品创新 - 岩棉复合聚氨酯防火保温板在居住建筑节能率提高至83%后业务量大幅增加 [7] - 聚异氰脲酸酯材料制作的保温一体板可减薄保温厚度5~15厘米,减少占用1%~2%的房屋使用面积 [7] - 外墙一体化施工的建造方式在装配式建造测算时可加5分 [7] - 玻璃内百叶窗新产品可解决公建遮阳需求 [9] - 市场出现耐火保温性能更优的复合材料窗框和光伏与建筑一体化产品 [9] 行业发展趋势 - 建筑行业节能降碳新产品、新技术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3] - 节能新标催生了门窗新型材的快速发展 [5] - 城市更新将为建筑行业补充市场 [5] - 装配式建筑和绿色建造方式推广为行业带来新增长点 [4]
瑞幸咖啡(厦门)创新产业园动工,总投资30亿、年烘焙产能5.5万吨
新浪科技· 2025-06-26 15:26
瑞幸咖啡厦门创新产业园项目 - 项目总投资30亿元人民币 占地面积超6万平方米 建成后将成为最大单体咖啡烘焙工厂 年烘焙产能5.5万吨 年处理生豆能力超10万吨 [1] - 产业园配备尖端自动化设备 单台设备咖啡豆烘焙量达每小时4吨 未来将与昆山 屏南 青岛基地形成四地协同网络 年总产能跃升至15.5万吨 [1] - 同步启动绿色双认证计划 申报中国绿色建筑三星级及LEED铂金级认证 园区绿化覆盖率超20% 采用低反射率墙面和隔音幕墙 厂界噪声控制在50分贝以下 [2] 供应链与产业协同 - 厦门项目是供应链建设重要里程碑 将与江苏昆山 福建屏南 山东青岛基地形成产能供应网络 强化区域协同效应 [1] - 公司董事长强调高品质供应链为长期核心竞争力 该项目推动中国咖啡产业升级 并促进全球经贸往来 [2] 国际合作与文化战略 - 开工仪式同期举办中巴咖啡文化沙龙 获巴西出口投资促进局授牌"中巴咖啡文化战略合作伙伴" 表彰其在经贸合作及文化交流领域贡献 [1] - 项目定位为中巴交流纽带 结合厦门区位优势 助力金砖创新基地建设 [2]
研判2025!中国铝板带箔行业市场政策、产业链、市场规模、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分析:产品往高精度、高性能、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6-26 01:38
行业概述 - 铝板带箔是通过轧制、铸造等工艺制成的板状、带状和箔状金属材料,具有轻质、耐腐蚀、导电导热性好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建筑、汽车、电子、包装等领域 [2] - 铝板厚度>0.2mm,用于建筑幕墙、汽车车身等;铝带厚度0.1-0.2mm,用于电子元件;铝箔≤0.1mm,用于食品医药包装 [3] - 2024年我国铝板带需求量1160.42万吨,铝箔需求量389.65万吨;产量分别为1475万吨(铝箔坯料占42%)和540万吨(包装箔占45%) [1][10] 应用领域 - 新能源汽车领域需求持续攀升,铝板带箔可降低车身重量并提升续航里程 [1] - 高端铝箔在食品医药包装领域应用拓展,因其阻隔性、防潮性和保鲜性优势 [1] - 建筑领域需求增长,铝板带箔用于外墙、屋顶等,提升建筑耐久性和美观度 [1] 政策支持 - 2024年国务院及多部门发布《铝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等政策,鼓励行业向高精度、高性能方向发展 [5] - 政策要求到2025年再生金属供应占比达24%以上,铝水直接合金化比例提高到90% [5] - 支持有色金属行业绿色高效装备更新,优化电解铝产能布局 [5] 产业链 - 上游铝土矿2024年产量9300万吨(+2.2%),再生铝成为重要资源补充 [8] - 中游通过轧制工艺加工铝锭,下游覆盖建筑、汽车、电子等多元领域 [6] - 电解铝与再生铝融合发展是趋势,保级循环利用水平将提升 [19] 竞争格局 - 中国铝业、明泰铝业等大型企业凭借完整产业链和规模优势占据主导地位 [12] - 中国铝业2024年营收2371亿元,铝业务占比96.3%;明泰铝业铝板带业务收入258.7亿元(+29.54%) [14][17] - SMM发布的二十强榜单显示行业集中度高,头部企业包括格朗吉斯、鼎胜新材等 [12][13] 发展趋势 - 产品向高精度、高性能方向升级,重点发展航空航天铝材、汽车用铝板等高端品类 [19] - 绿色发展为行业核心方向,企业将提高绿电使用比例并加强再生铝应用 [19] - 城市化及消费升级持续驱动建筑、包装领域需求增长 [1][10]
含蓝藻的3D打印材料拥有双重固碳能力
科技日报· 2025-06-25 23:33
材料研发突破 - 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研究团队成功将光合细菌蓝藻包裹进可3D打印的水凝胶中,创造出一种能够生长、具有活性的材料,可在阳光和人工海水中自行生长并主动从空气中移除二氧化碳 [1] - 该材料具备双重固碳能力,既能固定蓝藻生长过程中吸收的二氧化碳,还能以矿物形式储存二氧化碳 [1] - 蓝藻具有极高的光合效率,即使在微弱光照下也能利用水和二氧化碳制造生物质,同时通过光合作用改变细胞外化学环境,促使碳酸盐等固体矿物沉淀生成 [1] 材料特性与优势 - 包裹蓝藻的基础材料是高含水量的水凝胶,既能传导光线和营养,又让蓝藻均匀分布其中 [2] - 研究团队利用3D打印优化结构几何,提高表面积,增加光照穿透力并促进营养流动,使蓝藻能长久存活并高效运作 [2] - 材料在长达400天的时间里持续捕获二氧化碳,每克材料平均固碳约26毫克,远高于许多传统生物方案(约7毫克/克) [2] - 被包裹的蓝藻在材料中持续高效运作超过一年 [2] 应用潜力 - 该技术将微生物代谢功能引入建筑材料,可构建"活的碳汇",为绿色建筑和碳捕集技术带来新可能 [1] - 研究意外发现蓝藻生成的矿物会沉积在材料内部,增强机械强度,使材料具备自我强化能力 [1]
德国积极发展绿色建筑
人民日报· 2025-06-25 22:06
绿色建筑行业概况 - 建筑业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全球碳排放总量的近40% [1] - 绿色建筑强调环境友好与资源高效利用 涵盖规划 建设直至拆除全生命周期 [1] - 德国可持续建筑委员会开发第二代绿色建筑评估认证体系 涵盖绿色生态 建筑经济 建筑功能与社会文化等多方面 [1] 德国绿色建筑代表案例 EDGE Suedkreuz大楼 - 采用木材与混凝土混合结构 每平方米二氧化碳排放量比传统混凝土建筑降低50%至80% [1] - 混凝土消耗量减少2/3 配备沼气热电联产系统进一步削减温室气体排放 [1] - 获得德国可持续建筑委员会认证为最具可持续性建筑之一 [1] 海德堡列车新城 - 欧洲最大规模被动式房屋居住区 无需传统空调暖气 实现恒温恒湿恒氧 [2] - 能源消耗下降显著 二氧化碳减排超50% 热能需求减少75% [2] - 燃木发电厂利用绿色废料供热 居民人均年碳排放仅0.13吨 比该市平均水平低94% [2] 德国政府政策支持 - 2023年3月推出"气候友好型新建筑"资助计划 支持气候友好型住宅建造与收购 [2] - 2024年10月启动"低价位市场气候友好型新建筑"计划 2024年拨款3.5亿欧元 2025年增至16.5亿欧元 [2] - 政策目标为2030年建筑领域温室气体排放量削减至6700万吨 [2]
从绿色建筑到城市更新,法国企业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寻找新机遇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6-25 06:37
行业趋势 - 全球建筑行业正掀起绿色革命 预计2030年前释放1 8万亿美元市场机遇 [3] - 中国城市更新规模不断扩大 吸引越来越多外企关注 [1] - 城市化进程中面临挑战 包括城市肌理更新 海绵城市建设 可持续城市更新等 [3] 公司动态 - 法国雅柯钛浦集团与法国夏邦杰建筑事务所达成战略合作 预计2025年年中完成对CADC的股权投资 [1] - 雅柯钛浦集团计划到2032年所有业务领域项目100%达到绿色建筑标准 [3] - 夏邦杰建筑师事务所1984年入华 深耕城市设计与更新 零碳建筑 生态韧性等领域 [3] 技术应用 - 雅柯钛浦为赛峰集团打造的贵阳发动机工厂采用创新能源系统 降低40%碳足迹 [3] - 法国已用"可达性"概念替代传统交通概念 上海"15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值得推广 [4] 本地化实践 - 外企需将国际经验与中国本土实践相融合 部分经验可双向输出 [1] - 法国城市更新经验需本地化处理 但功能混合与可达性等原则具有普适性 [4] - 上海城市更新需平衡现代化发展与历史文脉保护 [5] 项目案例 - 夏邦杰建筑师事务所参与多个上海地标建设 近年专注创意激活历史遗产与工业遗迹 [3]
整合重组加速!上半年超20家建筑央国企新公司揭牌成立
华夏时报· 2025-06-24 12:57
国资国企改革与建筑行业转型 - 国资国企改革进入新阶段,建筑领域央国企加速整合重组,上半年超20家新公司成立,覆盖设计咨询、智能建造、新能源工程等全产业链 [1] - 新公司成立旨在优化产业布局、促进市场化改革与机制创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与影响力,填补行业空白并强化产业链关键环节 [1] - 5月成立6家建筑央国企,包括中建五局(浙江)投资建设公司、中城交(上海)科技等,华润新能源(巴马)注册资本达9亿元,聚焦发电、输电及新兴能源技术研发 [2][3] - 4月成立4家建筑央国企,如中建海峡轨道科技(福建)、中电建铁路建设投资集团北京数据工程公司等,聚焦区域与业务领域资源优化 [3] 建筑行业战略布局与市场需求 - 新公司成立有助于聚焦特定区域或业务领域,优化资源配置,承接国内城市更新、新基建等市场机遇,同时拓展海外市场提升国际影响力 [3] - 建筑央国企积极响应国资委部署,加大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适应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 [3] - 2024年建筑上市公司整体营收同比下降3.8%,归母净利润下降14.1%,基建投资为稳增长关键,增量财政政策有望带动业绩边际改善 [4] - 2025年财政政策积极化债措施落地,政府投资在建项目进度提速,工程付款改善可期,"一带一路"沿线业务布局或加大 [4] 行业转型与技术革新 - 新公司释放建筑央国企改革与产业升级信号,灵活机制可快速响应市场变化,聚焦技术研发创新,如智能化建筑技术与绿色建筑技术 [5]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定调建筑行业"稳中求进、绿色转型、创新驱动",培育绿色建筑新增长点,推动"双碳"目标下节能改造与新能源项目 [6] - 高质量转型需健全全流程质控体系,智能化转型引入BIM、物联网等技术,绿色化转型推广环保建材与节能工艺 [6] - 建筑行业面临可转债到期偿付高峰,并购政策松绑下打造第二主业成为中长期稳健经营选择,短期可助力估值提升 [6] 行业发展前景 - 下半年建筑行业在政策支持、市场需求和新兴业务拓展方面具发展机遇,但需应对市场竞争、技术创新与宏观经济不确定性 [7] - 建筑央国企将推动行业向高质量、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发挥更重要作用,但具体趋势需观察全球市场环境与政策走向 [8]
存量时代商业地产如何破局?城市更新成新风口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23 12:53
商办用房供需失衡与政策导向 - 商办用房供需失衡已成为影响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堵点之一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盘活商办用房纳入政策部署 标志着行业进入以存量优化替代增量扩张的深度转型期 [1] - 商业地产市场面临多重挑战 商办用地投资和新开工数据疲软 商铺和写字楼租赁需求复苏走弱 租金低位徘徊 以价换量仍是主要特征 市场仍处调整阶段 信心待修复 供求关系需改善 [1] - 国常会明确要更大力度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释放优化政策信号 房地产一揽子政策持续发力 效应有望巩固和扩大 促进商业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1] - 开发商和投资商需开辟新招商模式 如引进龙头企业带动全产业链发展 与产业投资基金合作等 [1] 商业地产市场五大看点 - 大宗交易作为商业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的先行指标 市场活跃度指标开始触底反弹 [2] - 城市更新成为新风口 标志着商业地产进入存量时代新阶段 [2] - 灵活办公凭借更具适应性的办公场景 有望从边缘需求转变为主流选项 研究表明未来二三十年中国等地的混合式或灵活办公市场将明显增长 全球灵活办公市场经济效益或达10万亿美元 [2] - 代建和商业等细分领域成为新旧发展模式转换的新赛道 部分房企主动转型为运营商和服务商 [2] - ESG成潮流 绿色建筑成必修课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