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制造业回流
icon
搜索文档
狂砸10696亿!韩国救得了美国造船业吗?
搜狐财经· 2025-08-29 07:51
韩美造船业合作背景 - 韩国总统李在明访问白宫并与美国总统特朗普举行会谈 期间视察韩国韩华集团旗下费城造船厂并出席美国国家安全多任务船命名仪式[3] - 造船成为韩美合作关键议题 特朗普将重振美国造船业列为优先事项[4][5] - 特朗普对船舶产业态度被形容为"痴迷"[6] 美国造船业现状与历史对比 - 美国造船业全球市场份额仅0.04% 远低于中国的51.99%、日本的26.78%和韩国的11.67%[10] - 2020-2024年间中国建造1700艘远洋船只 美国每年仅建造5艘[10] - 中国造船能力是美国的232倍[11] - 历史对比:1944年美国商船完工量1930万总吨占全球72% 二战后商船队总吨位占全球66%[8] 特朗普振兴造船业的动因 - 推动制造业回流创造就业:每投入1亿美元可创造约800个直接就业岗位并带动3倍间接就业[13] - 产业链带动效应:涉及钢铁、机械、电子等150余个上下游产业[12] - 军事安全需求:民用造船能力是海军舰艇建造基础 现役舰艇不足300艘且退役速度超过新舰服役速度[13][16] - 服务"381艘舰队"扩军计划[19] 韩国造船业实力与战略 - 2024年全球新接订单量中国占74.1% 韩国占16.49%[24] - 2025年上半年韩国新订单量全球占比回升至24.81% 仅次于中国的51.3%[25] - HD韩国造船海洋上半年新接订单81艘(330万CGT)全球第一 手持订单444艘(1923万CGT)全球第二[25] - 韩国专注于高附加值、绿色动力和特殊用途船只 如气体运输船和高端环保船[26][27] 韩美具体合作举措 - 韩国提出"让美国造船再次伟大"合作项目[23] - 韩华集团以1亿美元收购美国费城造船厂 计划投资50亿美元将年产能从不到2艘提高到20艘[32] - 韩国承诺投资1500亿美元用于美国造船业[34] - 通过《琼斯法案》获得美国商船建造特权 规避与其他国家船厂的竞争[34] 合作面临的挑战 - 产业工人短缺:美国造船业劳动力减少至鼎盛时期的十分之一 平均年龄56岁 需4-5年培训时间[38] - 供应链缺失:造船业高度依赖全球化协作 美国制造业供应链依赖全球市场[38] - 战略悖论:试图通过封闭保护手段重建依赖开放全球化的产业[38] - 结论显示韩国难以挽救美国造船业[38]
美国为何如此急于“混改”英特尔?
芯世相· 2025-08-27 05:52
美国制造业回流战略分析 - 美国政府入股英特尔推动股价飙升20% 旨在通过芯片法案和直接干预挽救高端制造业和实现制造业回流 [4] - 两党在"让制造业回家"上形成底层共识 政策包括奥巴马重振制造业 拜登芯片法案和特朗普复兴制造业议程 [5][7][8] - 供应链多元化取得进展 美国自中国进口份额从22%降至15%以内 越南进口份额提升2个百分点 [12] 制造业回流成效评估 - 制造业就业人数从2010年至2023年增长超130万 但第二产业就业占比仍下降 [11] - 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2023年超7400亿美元 较2010年增长超一倍 电子和计算机领域基建快速增长 [11] - 制造业增加值较2010年增长59% 但占GDP比重从11.9%降至10.2% [11][15] - 2023年贸易逆差达1.1万亿美元 较20年前翻倍 劳动生产率自2010年持续下降 [15] 行业结构性表现 - 化工行业持续提升占比 受益能源成本优势和高端材料研发主导 聚乙烯出口占产量45% 光刻胶占全球80%份额 [22][23] - 页岩油革命推动天然气产量超俄罗斯达6240亿立方米 占国内产量比例从1%升至20% [20] - SpaceX将火箭发射成本降至2000万美元 为传统1/10 Starlink部署超5000颗卫星 [20] - 电子半导体制造业衰退 半导体制造和组装全面落后 近40%补贴项目延期或暂停 价值840亿美元 [24] - 汽车产量跌破150万辆 电池产能2025年达421.5GWh 但依赖进口原材料和墨西哥零部件占比达40% [24][25] 制造业回流成本模型分析 - 美国制造业人力成本为中国4倍 时薪达34美元 中西部略低 [28] - 能源成本具优势 中部电价6美分/度略低于中国 设备厂房因补贴更有优势 [29] - 中端制造业模型显示 中国毛利率30% 美国仅8% 主因人力成本高昂 [29] - 高端制造业因50%技术溢价和30%关税 美国毛利率可达59% 远高于中国23% [31][33] 战略结论与影响 - 制造业回流无法逆转中低端产业外迁 中国凭借供应链和成本结构保持不可替代地位 [34] - 美国通过补贴和关税维持高端制造业优势 但技术突破可能颠覆现有格局 [32][34]
印度制造手机横扫美国,中国跌至25%,而真正的美国制造几乎为零
搜狐财经· 2025-08-23 07:46
美国制造业回流趋势 - 美国推动制造业回流并取得初步成效 例如加利福尼亚州PURISM公司本土生产Liberty Phone智能手机[3] - 美国曾拥有完善工业体系 军用武器和可口可乐等产品均为本土制造 当前制造业凋零源于主动放弃生产环节[8] - 特朗普政府采取激进措施试图削弱中国制造业地位[10] 全球智能手机制造格局变化 - 中国组装智能手机在美国市场占比下降至25% 印度生产手机占比达44%[12] - 苹果手机供应链高度全球化 依赖187家供应商提供零部件 包括韩国显示屏 印度螺丝和中国铝材加工[12][14] - 苹果计划将新款iPhone 17组装业务转移至印度[18] 制造业成本与劳动力因素 - 在中国组装苹果手机成本约10美元 若在美国本土组装成本将升至3500美元[16] - 印度劳动力成本优势明显 劳动力更廉价且丰富[18] - 美国存在不愿从事高强度流水线工作的社会文化 零元购现象反映就业观念转变[18] 技术依赖与供应链挑战 - 美国在手机制造中主要掌握芯片技术 但无法脱离全球供应链体系[14] - 苹果电池原材料依赖稀土 高性能零部件同样需要稀土资源[16] - 印度制造存在基础设施缺陷 工厂频繁停电 物流效率低下 故障率较高[24] 本土制造实验案例 - PURISM公司本土制造手机售价2000美元 较同品牌中国组装产品溢价1200美元[22] - 该产品仅配置4GB内存 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但公司宣称已实现盈利[22] - 小规模成功难以证明制造业回流可行性[22] 市场影响与未来趋势 - 苹果手机在美销量呈下降趋势 印度制造产品维修成本增加影响口碑[24] - 中国制造业已形成内需支撑体系 不再完全依赖外贸订单[20] - 若中国完全停止苹果手机出口 将对其全球供应链造成致命打击[26]
WTO前首席经济学家罗伯特·库普曼接受《环球时报》专访:美政策制定者误诊经济“疾病”,并开错“药方”
环球时报· 2025-08-21 22:54
美国关税政策动向 - 美国关税政策变化速度放缓但未停止 预计仍会不定期出现新变动 [1] - 美国公布调整后的对等关税税率 对全球贸易伙伴实施差别化关税政策 [5] 关税政策对贸易体系影响 - 美国关税政策明显偏离历史轨迹 有意重塑全球贸易体系但只有美国自己接受这一新体系 [3] - 若其他经济体继续遵守世贸组织规则并寻求合作 或将迎来更强劲增长前景 [5] 关税政策的经济影响 - 加征关税可能提升美国本土产品市场份额 但自动化才是制造业就业萎缩主因 [4] - 高关税保护下的再分配会抑制创新和增长 除非有其他政策提供重大激励 [5] - 针对科技产品的关税政策尤其会减缓美国及其他国家的创新和增长 [5] 关税成本承担分析 - 实际支付关税的是美国进口企业 利润被压缩后成本最终转嫁至消费者 [5] - 从实施数据看 80%至90%关税成本由美国国内企业和消费者消化 [5] 制造业回流影响 - 持续强调制造业回流将导致资本和劳动力重新分配 可能使经济增长率低于正常水平 [4] - 关税政策正让美国沦为高成本生产孤岛 其他国家整合将推高美国相对生产成本 [5]
intel 大涨 台积电跌
小熊跑的快· 2025-08-20 01:49
美股市场表现 - 美股走势呈现两极分化态势 [1] 芯片行业动态 - 在台流片的芯片股平均下跌3% [3] 美国贸易政策影响 - 特朗普政府推动制造业回流及自主可控战略 [4] - 扩大对钢铁和铝衍生产品进口征收50%关税 新增数百种产品至加征清单 [4]
美国给了全球一个希望,“对等关税”可能逐步取消,但有两个前提
搜狐财经· 2025-08-19 04:33
美国关税政策与制造业回流 - 美国财长表示"对等关税"可能取消但前提是贸易失衡按美国标准纠正且制造业回流美国 [2] - 特朗普加征关税的实质是短期敲诈利益而非长期脱离全球化 因美元霸权依赖全球化 [2][14] - 关税政策旨在为任期财政服务并创造超越前任的政绩 同时维护"美国优先"战略 [2] 制造业回流美国的现实障碍 - 美元霸权导致美国缺乏制造业复苏内生动力 印钞特权削弱实体产业竞争力 [5][6] - 美国制造业成本远高于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 关税收入无法弥补成本差距 [8][9] - 金融资本偏好虚拟经济高回报 实体制造业因周期长利润低失去吸引力 [6] 贸易失衡的结构性根源 - 美元霸权导致美国持续透支全球产能 发展中国家陷入"出口资源-偿还美元债务"循环 [12] - 美国通过印钞维持超额消费 其他国家因美元短缺难以购买美国产品 [11] - 所谓贸易失衡本质是美元体系固有矛盾 可称为"美元癌症" [12] 政策矛盾与执行风险 - 美国试图同时实现关税敲诈和享受全球化福利 存在政策转换时机风险 [14] - 财长言论暗示满足条件可取消关税 反映"既要又要"的政策矛盾 [14] - 贸易保护与全球化转换需要精准把控 执行难度极高 [14]
专家小范围 - 俄美会后,特朗普的战略布局和潜在影响?
2025-08-18 15:10
行业与公司分析总结 **1 俄乌冲突与美俄关系** - 俄罗斯提出归还部分乌克兰领土(卢甘斯克州、顿涅茨克州、赫尔松州和扎波罗热州)以换取类似北约第五条款的安全保障,但未在领土要求上做出实质性让步[1][5] - 特朗普政府暂缓对从俄罗斯购买石油的国家征收次级关税,强调直接达成和平协议以避免冲突升级[6] -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面临割让领土的压力,可能拒绝提议但受制于美欧施压[8] - 美俄关系若改善,美国可能将更多战略资源转向应对中国[10] **2 中美经贸摩擦与关税政策** - **关税协议延期**:中美关税协议延期90天,新增总进口产品关税维持在40%(20%芬太尼相关+20%对等产品),未来可能通过谈判调整对等部分至10%[1][12] - **谈判进展**:2025年三轮谈判成果包括取消91%报复性关税(整体从145%降至54%),关键矿物出口管制和民用领域放松仍在讨论[11][12] - **关税分层**: - 分摊零关税(20%全覆盖,2024年对美出口额4,389亿美元) - 对等关税(10%生效,覆盖3,000亿美元产品) - 行业关税(钢铝50%、汽车25%) - 301调查(成熟芯片领域)[15] - **豁免机制**:通过投资承诺换取豁免(如苹果承诺1,000亿美元投资,欧盟承诺6,000亿投资+7,500亿能源采购)[18][19] **3 半导体与关键行业调查** - **232调查**:涉及木材、半导体、消费电子、药品、关键矿物等,部分行业调查于2025年4-7月启动[16] - **301调查**:针对中国成熟芯片,预计2025年9月完成报告,若涵盖终端产品将冲击产业链[20] - **半导体措施**:基于IEPA法案加征紧急关税,包括芬太尼、关键矿物及敏感技术领域[13] **4 美国制造业与药品产业** - **制造业回流**:台积电亚利桑那工厂连续两季度盈利,但长期效果需观察[23] - **药品战略**:美国原料药自给率仅10%,计划重建API储备,初期加征25%关税并逐步提高至100%[21][22] - **财政弥补**:关税年收入约3,000亿美元,填补大美丽法案3.4万亿美元赤字[24] **5 其他重要动态** - **三方会谈**:美俄乌计划8月底会谈,若失败可能引发新一轮附加费威胁[14] - **领导人会晤**:中美元首或在11月APEC会议会面,9月3日无计划[26][27] - **全球风险**:8月下旬至9月上旬风险偏好上升,但俄乌局势不确定性仍高[29] **6 中国应对策略** - 中国推动AI、机器人、半导体等新质生产力发展,坚持技术自主[25] - 工信部组织防技术外流讨论,中美高科技产业链脱钩已成共识[25] (注:未提及具体公司财报数据,聚焦宏观政策与行业动态)
从尼克松冲击到特朗普冲击——关税战后的美政策走向与应对
搜狐财经· 2025-08-18 02:50
尼克松冲击背景与内容 - 尼克松政府推行扩张性宏观政策 加剧美国内政策目标与美元国际职能的冲突[2] - 1971年8月尼克松宣布新经济政策 对内实施财政刺激和价格管制 对外暂停黄金兑换并加征10%进口关税[3] - 美国将国际收支失衡归咎于贸易伙伴的不公平汇率 要求欧洲和亚洲主要工业国调整汇率[6] 尼克松关税谈判与结果 - 关税谈判聚焦推动日本和西德调整官方汇率 日本抵制升值而西德要求欧洲国家同步调整[7] - 十国集团于1971年12月达成史密森协定 美元对OECD国家货币贸易加权汇率贬值约8% 美国随即取消关税[8] - 谈判过程中美国接受法国提议 将美元黄金平价从每盎司35美元贬至38美元[8] 尼克松冲击的影响 - 政治上获得美国民众85%支持率 助力尼克松1972年成功连任[9] - 经济上未能解决结构性问题 美国贸易逆差短期改善后再度扩大[10] - 国际货币体系方面 暂停黄金兑换导致布雷顿森林体系于1973年解体 美元市场汇率8年间贬值近三分之一[11] 特朗普与尼克松政策相同点 - 均将贸易逆差归咎于外部因素 指责贸易伙伴通过汇率低估获取不公平竞争优势[12] - 均利用国会授权提高关税作为谈判筹码 但特朗普关税法律基础更薄弱[13] - 对内均推行财政刺激政策 特朗普承诺永久化减税法案带来4万亿美元财政缺口[14] 特朗普与尼克松政策差异 - 特朗普关税协调难度更大 中国军事独立且欧盟内部诉求差异大[15] - 特朗普关税目标包含促进制造业回流 破坏多边贸易体系信任[16] - 当前国际货币环境变化 欧元和人民币作为美元替代货币潜力上升[17] 美国政策推演 - 特朗普可能转向"1+N"关税框架 10%基础关税年增收可达3300亿美元 行业关税针对钢铁汽车半导体等战略产业[19] - 美元指数2025年以来贬值约10% 政府可能干预汇率以支持制造业复兴[20] - 美国将推动战略制造业与中国脱钩 构建以美为中心的产业链供应链[24] 国际货币体系演变 - 美国财政失衡持续恶化 联邦债务达36万亿美元 年利息负担近1万亿美元[14] - 国际储备货币向多元化发展 欧元和人民币成为"美元+1"选项[26] - 美元地位下降将抑制美国低息举借外债能力 可能形成三足鼎立货币格局[26]
以贸易封锁与技术封锁实现制造业回流,美国能如愿么?
搜狐财经· 2025-08-16 22:17
美国制造业现状 - 2025年3月至7月美国制造业活动持续萎缩 但"完全衰退"的说法不客观 [1] - 美国制造业占GDP比重不足巅峰时的一半 钢铁产量依赖日本企业支撑 [1] 制造业回流策略 - 美国以关税为砝码 通过欧洲和日韩的产业支撑实现制造业缓慢回流 [1] - 采用贸易封锁+技术封锁双重手段推动制造业回流 [2] 技术优势变化 - 美国垄断性技术红利因技术扩散效应呈现边际递减趋势 [2] - 贸易封锁和技术封锁可能是长期策略而非暂时措施 [2]
中美关税停战最后一刻,特朗普不情愿地签了字,美国果然认输了?
搜狐财经· 2025-08-16 07:48
中美关税休战延期 - 特朗普在最后一刻签署协议 将中美关税休战期延长90天至11月10日 [1] - 休战延期时间点与10月底APEC峰会高度重合 为双方高层会面创造机会 [1] 美国经济数据表现 - 美国最新非农就业数据远低于预期 上月新增仅7.3万人 [4] - 5月和6月就业数据大幅下调25.8万人 失业率升至4.3%创三年新高 [4] - 制造业减少1.1万个岗位 零售业和批发业呈现收缩态势 [4] 关税政策影响机制 - 关税抬高进口成本 导致零售商面临压力 [6] - 引发物价上涨、民众需求下降、库存减少和裁员增多等一系列连锁反应 [6] - 短期关税收入增加但长期负面影响显著 类似英国脱欧的经济效应 [6] 特朗普政策应对策略 - 通过四项措施对冲风险:大而美法案、制造业回流、美联储降息和AI技术进步 [8] - 这些措施需要时间实施 但政策窗口期已经有限 [8] - 同时催促美联储降息并与中国暂缓关税 以控制经济冲击速度 [8] 未来谈判前景分析 - APEC峰会若达成框架协议 关税休战可能延长或部分取消 [10] - 若谈判未果 美国可能通过台湾或南海等地缘政治议题施压 [10] - 特朗普更可能进一步让步并营造胜利假象 而非掀桌子终止谈判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