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机协作

搜索文档
议程公布 | 2025智能机器人关键技术大会——具身智能专题论坛、康养机器人专题论坛
机器人圈· 2025-07-17 13:40
2025智能机器人关键技术大会 - 大会由《机器人技术与应用》杂志社发起,联合中国自动化学会机器人专业委员会等多家权威机构支持,将于2025年7月22-24日在齐齐哈尔市举办 [1] - 设置两大专题论坛:"具身智能专题论坛"(7月23日下午)和"康养机器人专题论坛"(7月24日上午) [1] 具身智能专题论坛 - 论坛聚焦具身智能核心技术创新与跨行业应用,重点探讨认知导航、动态运动控制、人机协作等前沿方向 [2] - 专家报告环节涵盖6项关键技术:动态环境感知与自主决策(岳裕丰)、矿山特种场景智能化(王雷)、足式机器人动态运动控制(张国腾)、多模态感知融合(杨琨)、健康监护智能预警(武传艳)、非结构化环境操作(付天宇) [3] - 硕博快闪报告环节展示青年学者在工业、医疗等领域的具身智能应用创新 [4] - 具体日程安排显示每个专家报告时长为30分钟,从14:00持续至17:30 [5] 康养机器人专题论坛 - 论坛聚焦老龄化社会应对技术,由科技部研究员刘进长担任主席,设置7个专家报告和6个硕博快闪报告 [6] - 专家报告重点包括:老龄化机器人赋能路径(张建华)、三级照护场景应用(兰陟)、下肢康复外骨骼(郭朝)、AI精准康复评估(姬冰)、针灸机器人(何昭水)、仿生臂手系统(张庭)、个性化康复方案(盛译萱) [6] - 青年学者快闪报告涵盖下肢康复轨迹规划(王辛诚)、心血管健康感知(谢诗琴)、多姿态康复机器人(于鸿飞)、便携式fNIRS系统(项嘉垚)、冲浪模拟机器人(高鼎)、理疗机器人视觉定位(冀伟雄) [7][8]
这家AI律所爆火,1小时搞定合同审核,红杉、贝恩都看上了
36氪· 2025-07-15 04:19
公司融资与定位 - Crosby获得红杉美国和贝恩资本580万美元种子轮融资 [2] - 公司专注服务GTM型高增长初创公司,聚焦销售合同审查效率提升 [2] - 将传统2-7天的合同审核时间压缩至60分钟内,中位时间58分钟,提速80%以上 [2][11] 商业模式创新 - 采用"AI预处理+持证律师审核"的双重服务逻辑 [2] - 提出"合同即API"理念,将合同流程设计为可调用、可追踪的技术接口 [5][7] - 采用固定定价+按文档收费模式,替代传统小时计费 [8] - 自建律师事务所实现"双实体"运营:Crosby Legal PLLC(律所)和Crosby Legal Inc(技术公司) [11][14] 技术实现与效率 - 自研AI代理技术实现闭环交付,非单纯工具提供 [13] - AI自动处理80-90%重复性工作,人工监督确保质量 [13] - 系统与Slack/CRM/Email等工具集成,实现流程自动化 [9][15] - 自动识别风险条款并红线标注,持证律师负责最终审核 [11] 市场策略与客户案例 - 主动锁定GTM驱动型初创公司,解决合同卡脖子问题 [13] - 2024年1月上线后已处理1000+份合同,客户包括Cursor、Clay、UnifyGTM等 [2][16][17][18] - 通过试点项目+真实反馈驱动产品-led增长 [8][19] - 案例显示:Cursor创收加速、Clay实现当天红线反馈、UnifyGTM流程提速80% [16][17][20] 团队构成 - 19人团队包含法律部(来自Cooley、斯坦福和哈佛法学院)和工程团队(来自Meta、谷歌、Ramp) [21][22] - 法律团队专注战略判断与合规,工程团队擅长快速迭代和MVP构建 [22] 行业背景 - 法律服务是价值3000亿美元的巨大市场,合同速度是核心痛点 [4] - 传统律所流程繁琐,与快节奏商业需求脱节 [4] - 公司为人机协作重新设计业务流程提供商业化案例 [3]
重磅!Science子刊最新封面!里程碑突破:机器人首次自主手术100%成功!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7-11 10:35
手术机器人技术突破 - 全球首次机器人独立完成复杂软组织手术,无需外科医生直接操作,成功率100% [1][2] - SRT-H机器人完成8例胆囊切除术关键步骤,平均耗时317秒,平均自我纠正6次 [3][10] - 机器人具备360度无死角观察能力,采用分层大脑架构,高层策略负责决策,低层策略负责执行 [6][11][15] 技术细节与创新 - 采用混合相对动作表示技术解决运动误差问题 [15] - 训练数据包括34个猪胆囊上的16,000条轨迹,总时长17小时 [18] - 机器人能处理17种任务指令和18种纠正指令,使用自然语言交互 [13][14][17] 性能对比与验证 - 与人类医生对比:机器人精准度和稳定性更优,平均抖动低一个数量级 [32][33] - 数据量影响测试:使用100%训练数据时成功率100%,33.3%数据时成功率降至66.7% [24][25] - GPT-4o无法完成手术规划,显示专业领域AI需要专门训练 [26][27] 应用前景与挑战 - 目标打造通用手术机器人,目前处于高度自主级别(LoA IV) [38] - 潜在应用场景包括偏远地区医疗、太空站和深海基地等极端环境 [40] - 面临活体手术挑战如器官起伏、应急处理和伦理问题 [37]
Devin 教你做 Agent:把 AI 当做需要指导的初级开发者
Founder Park· 2025-07-07 12:08
编程智能体实践指南核心观点 - 将AI视为需要明确指导的初级开发者而非魔法工具,资深工程师(Senior到Staff级别)因天然具备管理能力而能最快掌握智能体工具 [1] - 中大型任务(1-6小时工作量)采用智能体可节省约80%时间,技术功底和代码库理解仍是核心,但工作方式需转变为工程经理式多任务管理 [1][8] - 自主编程智能体已能端到端完成从想法到PR交付的全流程,显著提升工程师多任务处理能力,需适应与AI新同事的协作模式 [8][9] 基础与日常应用 - **指令具体化**:需明确实现路径而非仅下达目标,如单元测试需指定功能边界和mock方式 [11][12] - **起点定位**:告知代码库入口或参考文档,避免无效探索,例如新增Google模型支持时指引具体目录 [13] - **防御性提示**:预判潜在错误点并提前澄清,如提醒C++绑定需重新编译测试 [14] - **反馈闭环**:利用类型检查、单元测试等工具构建验证体系,强类型语言更利于AI迭代修正 [15] 复杂任务管理 - **分阶段执行**:对跨模块任务设置检查点(如数据库→后端→前端分步确认),避免错误累积 [26][27] - **草稿生成**:AI完成PR初稿可节省80%时间,但需提供清晰架构设计并预留人工精修空间 [24] - **联合规划**:利用Agent探索模糊需求,如通过"规划模式"理解认证系统工作原理 [25] - **验证强化**:在AI频繁修改区域大幅增加测试覆盖率,如Python转C++前增强单元测试 [29] 自动化与定制化 - **模板复用**:创建自动化提示词模板处理重复任务(如依赖升级、测试补充) [31][32] - **环境统一**:确保AI开发环境与团队完全一致,包括语言版本、预装工具和登录状态 [35] - **知识沉淀**:将常见错误清单和架构规范固化至AI知识库,如服务路由添加指南 [38] - **工具赋能**:开发CLI工具辅助AI工作,如仅显示首个失败测试的脚本提升调试效率 [37] 局限性认知与应对 - **能力边界**:AI在视觉还原、复杂调试等方面较弱,需人类提供可能原因列表而非全权委托 [39][40] - **知识更新**:需主动提供新发布库的文档链接,避免使用过时API [42] - **止损策略**:当AI明显偏离轨道时应及时中止,推倒重来比持续修正更高效 [44][46] - **权限管理**:为AI创建专属账户和隔离测试环境,仅授予最小必要权限 [47][48]
Figma千亿IPO背后,你的饭碗真会被AI抢走吗?
搜狐财经· 2025-07-07 10:18
Figma上市与AI战略 - Figma冲刺纽交所上市,估值突破千亿大关,被誉为"设计界Google Docs"的SaaS企业 [1] - 云端协作模式覆盖95%《财富》500强客户,年营收增速近50% [1] - 招股书中"AI"一词被提及超200次,既是增长引擎也是竞争焦虑来源 [1] - 推出AI工具Figma Make可自动生成交互原型,AI白板FigJam能秒速总结会议要点 [1] AI工具对行业的冲击 - AI工具重构"从灵感到落地"路径,引发行业对人机角色替代的隐忧 [1] - 单点工具无法解决跨系统、跨角色的全链路效率瓶颈,存在"最后一公里"割裂问题 [4] - Figma警示"AI可能让软件维护更复杂",反映工具型AI的局限性 [4] 实在Agent的解决方案 - 定位为贯穿全流程的AI智能体中枢,非单一功能工具 [4] - 实现自然语言需求到PRD文档、设计原型、前端代码、运营素材的全自动闭环 [4] - 底层逻辑是业务逻辑深度解耦与重组,让人回归创造性决策 [4] - 具备跨系统调度能力,打通Figma、GitHub、WPS等异构平台 [6] - 支持意图理解进化与安全可控的自动化,可私有化部署杜绝黑箱风险 [6] 行业竞争格局演变 - Figma千亿IPO印证AI协作市场爆发,下一战场是碎片化工具整合 [5] - 竞争焦点转向将AI工具转化为"活"的业务生命体 [5] - 行业探索方向包括AI对业务进化的理解推动与人机协作边界拓展 [6]
Devin Coding Agent提效80%指南:把AI当初级开发者 | Jinqiu Select
锦秋集· 2025-07-02 12:56
编程智能体实践指南核心观点 - 将AI视为需要明确指导的初级开发者而非魔法工具[1] - 资深工程师(Senior到Staff级别)采用智能体工具最快 因其天然具备管理初级开发者的能力[2] - 中大型任务(1-6小时工作量)可节省约80%时间[2] - 技术功底和代码库理解依然重要 但工作方式需转变为同时管理多个"初级开发者"(智能体)[7] 核心方法论 基础原则 - 清晰指令:明确测试功能/边界情况/依赖模拟 而非笼统要求[3][16] - 合理预期:大任务可节省80%时间但需设置检查点(规划→实现→测试→审查)[3][28] - 持续验证:提供完整CI/测试环境 在AI常改动区域增加测试覆盖率[3][33] 日常应用技巧 - 即时委派:将突发需求直接交由智能体处理[5][21] - 移动办公:通过手机端处理紧急bug[5][23] - 并行决策:让智能体实现多种架构方案再选择[5][25] - 自动化琐事:依赖升级/文档更新/测试用例补充[5][24] 复杂任务处理 - 分阶段实施:规划→模块A→测试→审查→模块B的检查点机制[30][31] - 防御性提示:预判可能错误并提前澄清 如C++绑定需重新编译[18] - 知识沉淀:将团队常见错误和验证方法存入智能体知识库[32][36] 高级定制化 - 环境配置:确保智能体开发环境与团队完全一致(语言版本/依赖包)[38][40] - CLI工具开发:创建专用命令行工具提升智能体效率[41] - 事件响应:对接告警系统实现自动日志分析和根因推测[37] 局限性管理 - 视觉还原:需依赖设计系统而非像素级还原[44] - 知识更新:需主动提供新发布库的官方文档[45] - 安全策略:使用只读API密钥和隔离测试环境[51][52] 行业趋势 - 编程智能体已完成从代码补全(Copilot)到端到端交付(Devin)的进化[11] - 自主Agent形态多样化 可集成于Slack/GitHub等日常工作工具[14] - 工程师角色向"工程经理"转型 需同时监督多个智能体工作流[7][53]
日本为何在AI人形机器人竞赛中落伍︱鞠川阳子话养老
第一财经· 2025-06-29 12:47
日本护理机器人行业发展现状 - 日本人口老龄化加速导致护理需求激增,护工短缺问题持续数十年,推动机器人替代方案发展[1] - 人形医疗护理机器人市场预计2030年达50亿美元规模,年均增长率15%[1] - 日本政府2013年启动"机器人新战略",重点投资护理机器人领域,拨款23.9亿日元补贴24家企业开发[2] - 2020年后政府加大资助力度,通过NEDO等机构支持研发,制定护理机器人标准与认证机制[2] 主要企业及产品发展 - 丰田2005年启动合伙机器人计划,2012年推出HSR护理机器人,具备轮式移动、机械臂和语音交互功能[2][3] - 本田ASIMO机器人因250万美元高造价缺乏商业回报于2022年退役[4] - RIKEN与住友理工开发的Robear护理机器人因2000-3000万日元高成本终止项目[4] - 三菱重工Wakamaru机器人因高价格和功能限制2008年停产,2014年被淘汰[5] - 软银Pepper机器人因工作表现不佳无法带来商业回报,2020年出售相关公司[5][6] 行业挑战与问题 - 日本自主研发人形机器人存在造价极高问题,无法达到比人力更便宜的预期[7] - 实用性不足导致商业应用受限,多数产品停留在科研阶段[7] - AI领域落后影响机器人升级换代,缺乏与OpenAI等相当的AI公司[7][8] - 日本IT时代五大问题延续到AI时代:缺乏战略投入、企业保守、政府转型慢、人才不足、缺少全球平台[8] 未来发展趋势 - 医疗人形机器人在情感陪伴、康复训练和日常护理方面展现巨大潜力[9] - AI技术进步使机器人能更好理解人类需求,提高护理质量和效率[9] - 预计2030年随着技术成熟和成本降低,类人机器人将在老年护理领域广泛应用[9] - 需加强政企合作推动技术研发和标准制定,实现"人机协作"理想模式[1][9]
最前线 | 同传翻译“人机大战”实测:AI翻译精准度领先,人类译员流畅性占优
36氪· 2025-06-20 02:26
赛事概况 - 深圳举办"同传翻译人机大战2.0"AI翻译交流会,人工同传队伍与时空壶W4Pro产品在英语、日语、法语、西班牙语四语种同台竞技,直播观看人数超百万[1] - 赛事严格按国际会议标准搭建同传间,设置题库类目、专业词汇、嘈杂环境及地域口音干扰因素,评委从翻译准确性、流畅度、专业适配性及文化适配性四个维度评分[2] 比赛结果与技术表现 - AI智能队以1170分领先人工翻译队的1062分,评委认为人工在反应速度与流畅度占优,AI则在准确性表现更出色[8] - AI在专业术语处理优势显著,如准确翻译"神宗万历十年"等文化词汇,但第一句话翻译存在明显延时[5] - 时空壶W4Pro引入生成式大语言模型技术,显著提升上下文理解能力、复杂场景适应性及纠错能力[10] 行业趋势与专家观点 - 超三分之二语言服务商已使用AI工具,超四分之一开始研发定制模型,AI将大幅改变翻译行业形态[10] - 专业同传准确度通常低于90%,时空壶产品达96%,但需平衡技术精进与人文价值,加强校企合作[11] - 保守估计5年半内AI将带来社会巨变,乐观预测为1-3年,AI作为人类辅助工具的前景被普遍看好[11] 人机协作前景 - 标准化信息处理场景中AI展现术语准确性优势,高复杂度沟通领域人类译员的流畅表达与语境理解仍不可替代[11] - 未来或形成"人机协同战队"模式,AI处理基础信息与专业术语,人类专注语境优化与情感传递[11]
什么是优秘数字人?它如何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
搜狐财经· 2025-06-16 07:50
在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一个全新的职场角色正在悄然崛起——数字人。它们不是科幻电影中的机器人,而是一群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打造的"虚拟员工",能 够像真人一样工作、思考甚至与人互动。如果说过去的企业还在为效率和成本发愁,那么数字人的出现,则为企业打开了一扇通往高效未来的 doors。 但你见过不需要休息的客服吗?见过可以7×24小时工作的数据分析师吗?见过可以在几秒钟内处理数千条信息的"员工"吗?这些听起来像是天方夜谭的情 节,正在通过数字人成为现实。那么,什么是数字人?它们又如何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呢? 一、数字人的定义:不只是一个虚拟形象 很多人对数字人存在误解,认为它只是一个人形的虚拟角色,比如银行里的虚拟主播或电商平台上的智能客服。但事实上,数字人远不止于此。 在传统的企业中,客服岗位是一个典型的高压力、高强度工作。客户的问题五花八门,情绪也难以预测,而客服人员需要24小时待命,处理大量的重复性问 题。 数字人能够完美解决这些问题: 快速响应:数字人可以7×24小时在线,无需休息,随时为客户提供服务。 个性化解答:通过接入企业的知识库,数字人可以针对不同客户的问题提供个性化的解答。 数字人是一个基于人工智能 ...
AI 进化风向标,2025 全球产品经理大会首批议题曝光!
AI科技大本营· 2025-06-16 07:40
AI行业发展趋势 - AI领域正处于诞生"时代性公司"的关键时刻 模型、产品能力与用户需求间仍存在显著差距 产品团队将持续发挥关键作用[1] - AI正从效率工具演进为驱动新一代产品范式的核心力量 具备落地能力且能留住用户的AI产品将定义下一代领军企业[1] 2025全球产品经理大会概况 - 大会将于8月15-16日在北京威斯汀酒店举办 汇聚全球40多个行业的顶尖专家 围绕12大主题展开探讨[4] - 聚焦AI原生技术驱动的产品范式转移 首批演讲嘉宾将分享一线实践经验与深度思考[5][6] 重点演讲议题 技术架构创新 - 昆仑万维将解析"天工超级智能体"的5专家+1通用架构 展示多模态内容生成的突破性能力[7] - 网易伏羲将阐述智能体技术如何突破虚实边界 构建新型人机协作工作范式[23] - 光轮智能将探讨合成数据如何解决具身智能训练数据稀缺等关键难题[102] 产品设计革新 - 久痕科技将探讨GenAI时代更自然高效的交互路径 重塑传统GUI范式[13] - YouMind将分享如何让AI产品实现情感连接 从技术赋能走向用户长期陪伴[17] - 泰来科技将分析AI/Agentic产品的设计演进路线 应对传统产品逻辑失效的挑战[95] 行业应用实践 - WPS将分享服务6亿用户的AI办公应用生态构建经验 包括AI创作/阅读/知识库等模块[32] - 索云AI将解析AI Agent在制造业与教育出版领域的应用 推动产业效率跃迁[44] - 小猿AI已覆盖超100个学习场景 基于双引擎架构重构教育全场景的智能陪伴路径[106] 商业模式创新 - 《无人公司》作者将区分"AI+SaaS"与"全AI交付"路径 解析AI如何重构商业价值链[72] - 元象将分享AI原生互动娱乐产品Saylo的全球化实践 探讨跨文化产品打磨方法[55] - 支付宝将展示AI如何优化国民级APP的用户体验动线 实现体验与业务双增长[78] 参会嘉宾阵容 - 包括CSDN高级副总裁李建忠 前Instagram产品经理曲晓音 字节跳动扣子罗盘负责人于博等114位行业领袖[114] - 覆盖AI/AR软硬件 语音大模型 MaaS平台 AI+RPA自动化等多个前沿领域[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