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材料

搜索文档
凯龙股份分析师会议-20250612
洞见研报· 2025-06-12 14:57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未提及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调研基本情况 - 调研对象为凯龙股份,所属行业为化学制品,接待时间为2025-06-12,上市公司接待人员有董事长邵兴祥、董事会秘书孙洁、财务负责人张勇 [16] 详细调研机构 - 接待对象是通过“全景路演”网站、微信公众号“全景财经”、全景路演APP参与2025年湖北辖区上市公司投资者网上集体接待日活动的投资者,接待对象类型为其它 [17] 调研机构占比 未提及 主要内容资料 - 大股东首次增持后,公司将按要求及时履行披露义务 [22] - 公司在并购方面积极搜寻能与业务产生协同作用的企业,通过重组整合加快产业升级 [22] - 公司投资氢能源产业基金获武汉地质资源环境工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22%股权,该公司在氢能产业链多领域有布局并孵化子公司,后续重大事项达披露标准将及时披露 [22] - 公司控股股东中荆集团计划6个月内增持,金额不低于9000万元、不超过1.8亿元,增持计划正在推进,进展关注后续公告 [23] - 公司十四五战略规划按“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实施“一二三”发展战略,今年将启动“十五五”战略规划制定工作 [23] - 公司目前利润驱动因素是民爆产品,通过优化产能布局和子公司稳定运营获经济效益和利润 [24] - 公司所处民爆行业重要,将争取参与三峡水运新航道相关项目 [24] - 公司积极响应监管政策,加强市值管理,使真实价值和市场价值趋近,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 [25]
凯龙股份(002783) - 002783凯龙股份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612
2025-06-12 11:02
活动基本信息 - 活动类别为其他,通过“全景路演”网站、微信公众号“全景财经”、全景路演 APP 参与 2025 年湖北辖区上市公司投资者网上集体接待日活动 [2] - 活动时间为 2025 年 6 月 12 日 14:00 - 16:40,地点在全景路演平台 [2] - 上市公司接待人员有董事长邵兴祥、董事会秘书孙洁、财务负责人张勇 [2] 信息披露相关 - 公司将持续关注大股东增持计划进展,按要求及时履行披露义务 [2] - 后续涉及公司重大事项及进展达到信息披露标准,将按规定及时披露 [2] - 中荆集团增持计划进展关注后续公告 [3] 公司业务与发展 - 公司在并购方面积极搜寻能与业务产生协同作用的企业,通过重组整合加快产业升级 [2] - 公司投资氢能源产业基金,该基金获得武汉地质资源环境工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22%股权,该研究院在氢能产业链多领域有布局并孵化子公司 [2] - 公司十四五战略规划实施“一二三”发展战略,今年将适时启动“十五五”战略规划制定工作 [4] - 公司目前利润主要来源于民爆产品,通过优化产能布局和子公司稳定运营获取经济效益 [4] - 公司所处民爆行业应用广泛,将积极争取参与三峡水运新航道相关项目 [5] 市值管理 - 公司积极响应监管政策,加强市值管理,提升公司价值,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 [6]
方正证券:首予中国建材(03323)“推荐”评级 多项业务规模冠绝全球
智通财经网· 2025-06-12 07:55
公司概况 - 中国建材是国务院国资委直属的大型央企,2006年港股上市,2018年完成与中材股份的换股吸收合并,2024年主业定位调整为"非金属材料制造及相关资本投资" [2] - 2024年公司营收1813亿元(同比-13.8%),归母净利润23.9亿元(同比-38.2%),主营业务涵盖基础建材(50%)、新材料(27%)和工程技术服务(20%)三大板块 [2] - 公司在水泥、商混、玻纤、石膏板、风电叶片等产品市场地位稳居全球首位 [2] 财务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营收分别为1912.2/1993.3/2070.0亿元,分别同比+5.5%/+4.2%/+3.8% [1]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1.2/48.9/54.8亿元,分别同比+72.4%/18.7%/12.1%,对应PE分别为6.7/5.7/5.1x [1] 新材料业务 - 2024年新材料业务收入485亿元(同比+1.9%),归母净利润26.1亿元(同比-23.8%),已成为公司首要利润贡献与核心增长极 [3] - 百亿级成熟产业:石膏板(2024年收入127亿元,同比-4%,市占率超60%)、玻纤(2024年收入166亿元,同比+2%)和风电叶片产品贡献板块约85%的收入 [3] - 十亿级新兴产业:锂电池隔膜(2024年收入15亿元,同比-37%,市占率行业前三)、碳纤维(2024年收入15亿元,同比-31%) [3] - 前沿技术:突破氮化硅陶瓷球(轴承寿命提升3倍)、陶瓷弹簧(耐温1400℃)等"卡脖子"技术 [4] 基础建材业务 - 2024年基础建材板块收入911亿元(同比-23%),归母净利润-8.25亿元 [6] - 2025Q1全国水泥均价397元/吨(同比+34元),行业利润同比扭亏 [6] - 公司推行"价本利"策略稳价保利,吨成本有望持续优化,2024年海外水泥销量同比+15% [6] 工程服务业务 - 2024年工程服务板块营收455亿元(同比+0.8%),归母净利润14.07亿元(同比-3.1%) [7] - 2024年新签订单634亿元(同比+3%),其中运营服务新签订单同比+27%,境外订单+9%(占比57%) [7] 资本运作 - 2024年资本开支235亿元(同比-23.1%),支出重心向新材料、国际化拓展及股权投资等领域倾斜 [8] - 2024年现金分红率保持50%以上,对应股息率4.81%,2025年3月完成大额要约回购,控股股东持股比例从45.02%提升至50.01% [8]
广汇能源:聚力共赢 协同创新 推动新疆煤化工产业从传统走向现代
证券时报网· 2025-06-10 03:28
新疆煤化工产业机遇 - 新疆煤化工产业因能源保障和成本优势有望开启黄金年代,铁路运费下浮和项目加速成为催化剂[1] - 新疆规划煤化工项目总投资超7000亿元,规划耗煤总需求2.1亿吨/年,凭借低成本煤炭优势将成为重要支柱产业[1] - "十四五"规划赋予新疆"三基地一通道"职能,政府将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列为十大产业集群之一,推进煤制油气基地建设[2] 广汇能源核心优势 - 公司拥有煤炭资源储量65.97亿吨,具备开采难度低、成本低和安全程度高的"两低一高"优势[2] - 煤矿地处哈密"东大门",拥有自建公路、铁路物流通道,形成资源优势、品质优势、通道优势、区位优势四大核心优势[2] - 已建成数百亿投资的淖毛湖煤炭煤化工基地,匹配政策指引方向[2] 煤化工业务表现 - 2024年煤化工产品产量226.45万吨,同比增长7.36%,营业收入49.98亿元占总营收13.72%[3] - 煤化工产品毛利率32.37%,同比提升8.72个百分点,2025年一季度产量64.96万吨同比增14.24%[3] - 甲醇为核心收入来源,2024年产量107.88万吨同比增18.43%,乙二醇产量15.56万吨同比增23.73%[4] 技术创新与产能规划 - 采用鲁奇碎煤加压气化等五项国际专利技术,成为国内最大甲醇和LNG为主产品的化工企业[4] - 首创甲硫醇硫化法生产二甲基二硫联产二甲基亚砜,2025年一季度产量分别为3204.86吨和409.72吨[5] - 推进1500万吨/年煤炭分质分级利用项目,规划下游高端化学品和新材料延伸产业链[5] 战略合作与资本运作 - 淖毛湖东部煤矿引入顺安能源合作开发煤化工项目,加速资源就地转化[6] - 控股股东与富德系完成股份转让,富德持股15.03%将形成资源互补与产业协同[7] - 富德在新疆投资300亿元煤化工项目进入环评阶段,未来合作有望优化资源配置[7] 基础设施与区域发展 - 新疆铁路外运能力预计2030年达5亿吨,解决运力瓶颈助力煤化工外运消纳[3] - 新疆调水蓄水工程补足水资源短板,铁路发展使煤化工成为"疆煤外运"重要方式[1]
联想控股副总裁于浩:在技术变革中锚定“长期主义”
新华财经· 2025-06-10 01:07
公司战略与业绩 - 联想控股坚持"长期主义"战略,紧扣国家战略和市场需求,从中国科学院创业企业成长为横跨多领域的科技巨头 [2] - 2024年公司总营收达5128.06亿元,同比增长17.61%,净利润76.83亿元,同比大增1119.52%,归母净利润1.33亿元,实现扭亏为盈 [2] - 公司通过"全产业链卡位"策略布局AI领域,已投资超270家AI产业链企业,形成生态闭环 [9] 研发与创新 - 2024年研发投入158亿元创历史新高,重点关注长期研发投入、技术自主化攻坚、新兴产业赋能等领域 [3][4] - 前瞻技术研究院聚焦新材料、新能源、智能传感三大领域,建立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完整创新生命周期 [7] - 研究院已与北大、清华等高校及中科院建立合作网络,并构建中日双循环开放创新镜像体系 [7][8] 业务发展 - 联想集团一季度全球PC出货量市场份额25.9%保持第一,非PC业务营收占比升至47% [4] - 联泓新科专注高端新材料国产替代,覆盖光伏、新能源电池、生物可降解等领域 [5] - 富瀚微深耕视频芯片设计开发,致力于成为领先芯片产品和技术服务提供商 [4] AI布局 - 公司围绕"人工智能+"战略在教育、医疗、交通等垂直领域形成协同效应 [9] - 在具身智能领域投资近40家企业,涵盖全产业链布局 [10] - 被投企业中180家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部分已成功上市 [9] 国际合作 - 通过引进日本精细发泡技术等国际领先技术,结合国内市场创新应用转化为新质生产力 [8] - 计划推动AI企业不仅服务国内市场,更要积极"出海"提升全球影响力 [11]
内蒙古:多元协同构筑产业发展新高地
环球网· 2025-06-09 01:55
现代煤化工产业集群发展 - 内蒙古构建千亿级现代煤化工产业集群 产品涵盖煤制油 煤制气 煤制甲醇 煤制乙二醇 煤制烯烃等门类 形成全国最全技术最先进产业链最长的产业体系[2] - 宝丰煤基新材料项目年产能300万吨 为全球单体规模最大煤制烯烃项目 使用23项国际顶尖国产核心设备[2] - 卓正煤化工项目一期投资255亿元 规划生产30多种主副产品 年产值约120亿元 采用煤炭分质分级清洁利用与绿色能源耦合技术[2] - 鄂尔多斯建成多条煤化工循环产业链 探索煤化工与绿氢 碳捕集利用封存耦合发展模式 推进煤基特种燃料和可降解材料研发应用[3] - 乌海市煤炭就地加工转化率达90%以上 生产100多种精细化工产品 煤基新材料产业链向中高端攀升[3] - 内蒙古现代煤化工综合产能3835万吨 煤制气 煤制烯烃 煤制甲醇产能全国第1 煤制油 煤制乙二醇产能全国第2 煤焦化工产能全国第3[4] 新能源产业发展突破 - 新能源总装机规模达1.35亿千瓦 提前一年实现超过火电装机目标 计划2025年新能源装机超火电 2030年新能源发电总量超火电[5] - 协同推进新能源开发与装备制造 形成重要支柱产业 明阳风电集群引进30家配套企业 本地化配套率超85% 填补14项产业链空白[6] - 龙马风电集群引进19家企业 推行研发设计 工艺流程 生产制造 检验检测一体化模式[6] - 着力打造风光氢储车新能源装备特色产业链[6] 新材料产业领先优势 - 稀土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2.2% 对规上工业增长贡献率突破41% 华宏稀土永磁材料项目年产能1万吨[7] - 新材料产业集群产值达4500亿元 规模和产能全国前列 推进稀土 新型合金 新一代半导体等重点产业链建设[7] - 打造全国最大稀土新材料基地 全球领先稀土应用基地 以及绿色合金材料 铝基新材料产业基地[7] 工业经济整体表现 - 2024年工业增加值突破万亿元 总量全国第14位 制造业增长9.3% 对工业增长贡献率近50%[8] - 76种产品产能全国第一 地区生产总值2.6万亿元 同比增长5.8% 总量全国第20位[8] - 2024年一季度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 制造业增长10.7% 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2%[8] 产业体系战略布局 - 聚焦10大产业集群和21条产业链 培育新质生产力 推动传统产业升级 新兴产业壮大 未来产业突破[9] - 重点发展新材料 新型化工 现代装备制造 绿色农畜产品加工四大集群 积极培育生物制造 数字经济 人工智能 低空经济等新兴集群[9]
后摩尔时代的新集成与新材料报告(附17页PPT)
材料汇· 2025-06-08 14:03
摩尔定律与Chiplet技术 - 摩尔定律使单个芯片上晶体管数量从几千个增加到十几亿个,但逐渐遭遇瓶颈[4] - Chiplet技术通过模块化设计提供较大性能功耗优化空间,支持特定领域灵活定制[5] - 以AMD 32-core芯片为例,Chiplet方案面积852mm²,造价仅为传统SoC的0.59倍[5] - Chiplet有望从另一个维度延续摩尔定律的"经济效益",器件将以多种方式集成[5] - 头部厂商晶体管密度对比显示台积电16nm工艺达125百万/平方毫米,而5nm工艺达530百万/平方毫米[6] Chiplet产业链变革 - Chiplet模式将改变IP产品模式,使IP硬核芯片化[7] - 半导体IP授权商可升级为Chiplet供应商,扩大IP价值[8] - Chiplet模式下只需购买供应商生产好的小芯片进行封装[8] - 该模式帮助缺乏芯片设计经验的企业发展芯片产品[8] - Chiplet已在FPGA、CPU、GPU等领域表现出独特优势[9] Chiplet市场前景 - 全球Chiplet市场规模预计从2018年6.5亿美元增长至2025年58亿美元,CAGR达46%[10] - 主要应用领域包括FPGA、CPU、GPU和数据中心[10] - 英特尔和AMD等国际芯片厂商已投入相关研发[10] - Chiplet标准化刚刚起步,但未来发展空间巨大[10] Chiplet技术挑战 - 异构芯片集成涉及互连和性能优化两大难点[11] - 先进封装技术是解决性能优化的关键[11] - Intel等行业巨头成立Chiplet标准联盟制定通用互连标准UCle[12] - 芯片堆叠测试是重要挑战,需保证系统正常工作[12] 先进封装技术 - 主要先进封装工艺包括倒装封装、晶圆级封装、2.5D/3D封装及SiP系统级封装[13] - 2.5D/3D封装可实现芯片多层堆叠,显著提升性能带宽[14] - SiP技术将多功能芯片集成在一个封装内,实现完整功能[14] - 台积电CoWoS、Intel EMIB等先进封装技术快速发展[16] 第三代半导体SiC - SiC材料具备禁带宽度大、耐高温、高击穿电压等优势[21] - SiC器件工作结温可达200℃,工作频率超100kHz[23] - SiC功率器件可使系统效率提升1-3%,体积减小40-60%[23] - 全球SiC功率器件市场规模预计2026年达199.5亿元,CAGR 22.3%[29] SiC产业链格局 - SiC衬底占器件成本约50%,是产业链核心环节[30] - 全球SiC衬底市场被Wolfspeed(62%)、SiCrystal(14%)等国外巨头垄断[31] - 中国厂商规划投资超300亿元,但2021年实际产能不足30万片[32] - SiC器件主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光伏、轨道交通等领域[27]
瑞丰高材(300243) - 300243瑞丰高材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606
2025-06-06 10:42
公司业务布局 - 公司围绕新材料行业布局四大业务板块,包括塑料助剂材料、聚酯材料、新能源材料和合成生物材料 [2] - 塑料助剂业务分 PVC 助剂和工程塑料助剂,2024 年 PVC 助剂收入 18.88 亿元,同比增长 9%,工程塑料助剂收入 1.07 亿元,同比增长 212% [2] - 聚酯材料业务含生物可降解材料及 PBAT/PBS、特种聚酯 PETG/PCTG 产品,生物可降解材料已批量销售,PETG/PCTG 产品完成中试,正推进 6 万吨 PBAT 装置技改,争取年内正常产销 [2] - 新能源材料包括黑磷材料和电池粘结剂材料,黑磷材料 2024 年完成百公斤装置运行,正建吨级中试生产线,预计今年三季度运行;电池粘结剂业务 2024 年量产,送样测试并小批量销售 [3] - 合成生物材料完成聚乳酸、生物基丁二酸、右旋糖酐等产品中试,右旋糖酐已小批量销售,公司计划提高其产能 [3] 工程塑料助剂业务 - 2022 年介入工程塑料助剂行业,2024 年收入突破 1 亿元,同比增速超 200%,原因一是产品多为进口替代,技术壁垒高且获下游头部客户认可;二是应用终端行业景气度高,需求好 [4] - 目前产能 2 万吨,已披露 6 万吨投资计划,一期 2 万吨已开工,争取明年投入运行 [4] 黑磷产业化 - 黑磷低成本产业化面临重大挑战,规模化生产关键在于精确调控高温高压环境与严苛反应条件,全球仅实现实验室或小型装置少量制备 [6] - 控股子公司瑞丰玥能有五项核心专利技术,近十年技术储备,优化配方体系和反应路径,降低反应条件严苛度,提升产物收率和反应效率,具备吨级中试技术基础 [6] 黑磷负极材料优势及应用 - 黑磷理论比容量是石墨的 7 倍,嵌锂过程体积膨胀率约 200%,低于硅基材料,可使黑磷在磷碳负极中占比超 50%,突破硅碳负极添加量限制,且磷碳负极电池可实现超级快充和长循环稳定性 [7] - 磷碳负极可用于固态电池体系,黑磷还可用于特种纳米阻燃剂领域,未来在医药、半导体等领域有应用价值 [7][8] - 公司推进黑磷产业化,积极对接下游应用端合作 [8] 风险提示 - 公司新业务领域存在进度不及预期的可能性,需注意投资风险 [8]
中材科技:新材料领跑先锋,高端卡位有望迎估值重塑-20250606
天风证券· 2025-06-06 07:2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行业为建筑材料/玻璃玻纤,6个月评级为买入(维持评级) [8]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中材科技处于新材料产业化初期,在低介电/低膨胀电子布、高压储氢气瓶等领域技术突破,有强劲发展潜力,未来估值将由传统周期品向新材料板块切换,有望重塑 [1][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中材科技:新材料领跑先锋,业绩有望驶入快车道 - 截止2024年底,旗下有9家全资及控股子公司,另有参股子公司 [14] - 主业为玻纤/叶片/锂膜,24年各经营主体贡献归母净利润不同,另有部分子公司主营其他业务并贡献一定利润 [17] 低介电/低膨胀玻纤布:高端卡位,布局价值高地 - 高性能特种玻纤布发展前景优,包括低介电电子布和低膨胀电子布,下游应用于通信基础设施和半导体封装领域,全球供应商以日企、中国台企和部分中国大陆企业为主 [3][20] - 低介电玻纤布能减少信号传输能量损失,预计下游应用于高频高速覆铜板、印刷电路板、AI服务器和交换机等领域,25年一季度产业链核心厂商业绩边际变化验证其需求高速增长,公司有多条低介电玻纤产线,产能将进一步提升 [22] - 低膨胀电子布终端用于高端手机等芯片封装载板,公司开发的低膨胀玻璃纤维有低气泡、低膨胀系数等特点,提高了基板可靠性 [31] - 预计25 - 27年特种玻纤布收入分别为8.5/16.6/24.5亿元,对应净利润分别为1.8/4.9/8.2亿元,26/27年同比分别+173%/+67% [1][37] 氢气瓶:高压氢气"装甲堡垒",氢能产业化浪潮驱动发展 - 公司气瓶业务前景优,氢气瓶主要运营主体为苏州有限,拥有五大制造基地,综合气瓶年产能超百万只,2023年掌握70MPa - IV型储氢气瓶关键技术并具备自动化批量生产能力 [40] - 产品特性上,Ⅰ型和Ⅱ型为固定式储氢瓶,Ⅲ型和Ⅳ型为车载式储氢瓶,未来Ⅴ型向无内胆纤维全缠绕方向开发,国内目前以35MPa储氢瓶为主,未来70MPa用量将增加 [41] - 24年公司储氢气瓶销量1.2万只,市占率第一,70MPa III型140L大容积储氢瓶装备我国首款氢动力列车,70MPa IV型储氢瓶生产线量产,预计25 - 27年公司氢气瓶收入分别达3.6/6.9/13.2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3/0.7/1.5亿元,同比分别+82%/+113%/+106% [6][46] 高技术壁垒驱动,主业结构性优化 - 叶片业务在海风赛道有优势,24年风电叶片销量增长,全球市占率第一,但行业价格竞争和原材料成本波动使毛利率承压 [50] - 隔膜业务建成芳纶示范线,超薄5μm基膜量产,24年隔膜销量和涂覆产品销量占比提升,但行业产能过剩和研发投入增加导致增收不增利 [50] - 过滤材料行业发展相对稳定,到2030年CAGR预计在3% - 6%之间 [51] 长坡厚雪,估值重塑 - 采用分部估值法,新材料板块选取宏和科技、Nittobo作为可比公司,给予26年25XPE,预计25 - 27年新材料板块利润约2/6/10亿元,对应26年市值150亿元附近 [2][56] - 主业选取中国巨石等作为可比公司,给予26年16XPE,预计未来三年主业利润14 - 16亿元,对应26年主业分部市值240亿元附近,综合看公司26年合理市值在390亿元附近 [2][56]
中材科技(002080):新材料领跑先锋,高端卡位有望迎估值重塑
天风证券· 2025-06-06 06:4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行业为建筑材料/玻璃玻纤,6个月评级为买入(维持评级) [8]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中材科技处于新材料产业化初期,在低介电/低膨胀电子布、高压储氢气瓶等领域技术突破,有强劲发展潜力 [1] - 预计25 - 27年特种玻纤布收入分别为8.5/16.6/24.5亿元,对应净利润分别为1.8/4.9/8.2亿元,26/27年同比分别+173%/+67% [1] - 预计25 - 27年公司氢气瓶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3/0.7/1.5亿元,同比分别+82%/+113%/+106% [1] - 给予新材料板块26年25XPE,预计25 - 27年新材料利润约2/6/10亿,对应26年新材料分部市值150亿元;主业给予26年16XPE,预计未来三年主业利润14 - 16亿元,对应26年主业分部市值240亿元;综合看公司26年合理市值390亿元,未来估值有望重塑 [2] 各部分总结 中材科技:新材料领跑先锋,业绩有望驶入快车道 - 截止2024年底,旗下有9家全资及控股子公司,另有参股子公司 [14] - 主业为玻纤/叶片/锂膜,24年泰山玻纤、中材叶片、中材锂膜分别贡献归母净利润3.9/1.86/0.22亿元;南玻有限等4家子公司主营特种纤维复合材料等,24年合计贡献归母净利润3.56亿元;北玻院、中材大装主要从事服务及少量生产加工、研发 [17] 低介电/低膨胀玻纤布:高端卡位,布局价值高地 - 高性能特种玻纤布包括低介电电子布和低膨胀电子布,下游终端分别应用于通信基础设施和半导体封装领域,全球供应商主要是日企、中国台企和部分中国大陆企业 [20] - 低介电电子布能减少信号传输能量损失,预计下游应用于高频高速覆铜板、印刷电路板、AI服务器和交换机,25年一季度产业链核心厂商业绩边际变化验证其需求高速增长 [22] - 公司有5条低介电玻纤产线,合计产能约6150吨,最早2019年布局,25年4月12日公告特种玻纤布投资项目产能提升至3500万米,预计26 - 27年产能进一步抬升 [28] - 低膨胀电子布终端用于高端手机等芯片封装载板,公司开发的低膨胀玻璃纤维具有低气泡、低膨胀系数等特点,与无碱E玻纤相比,膨胀系数降低35% [31] - 预计25 - 27年特种玻纤布收入分别为8.5/16.6/24.5亿元,对应净利润分别为1.8/4.9/8.2亿元,整体净利率分别为21%/30%/34%,26/27年同比分别+173%/+67% [37] 氢气瓶:高压氢气"装甲堡垒",氢能产业化浪潮驱动发展 - 公司气瓶业务前景较优,氢气瓶主要运营主体为苏州有限,拥有五大制造基地,综合气瓶年产能超百万只,其中III型储氢气瓶10万只/年,IV型储氢气瓶3万只/年 [40] - 2023年7月取得IV型储氢气瓶特种设备生产许可,完成柔性自动化产线建设,成为国内首家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且具备自动化批量生产能力的企业 [40] - 产品特性上,Ⅰ型和Ⅱ型为固定式储氢瓶,Ⅲ型和Ⅳ型为车载式储氢瓶,未来Ⅴ型向无内胆纤维全缠绕方向开发,目前技术处于研发阶段 [41] - 24年公司储氢气瓶销量1.2万只,国内市占率第一,70MPa III型140L大容积储氢瓶装备我国首款氢动力列车,70MPa IV型储氢瓶生产线量产 [43] - 预计2025年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达4.5万辆左右,车载储氢瓶需求量6 - 8万支,市场规模8 - 12亿元;预计2030年我国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突破35万辆,35MPa和70MPa储氢气瓶并存,2025 - 2030年车载储氢瓶市场总规模380 - 460亿元 [45] - 假设公司市占率保持27%不变,行业需求CAGR为65%,测算25 - 27年公司产销量分别为1.6/2.7/4.4万只,收入分别达3.6/6.9/13.2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3/0.7/1.5亿元,同比分别+82%/+113%/+106% [46] 高技术壁垒驱动,主业结构性优化 - 叶片业务方面,公司成功下线全球最长叶片GW147、可回收环氧树脂风电叶片,2024年风电叶片销量24GW,同比增长10.9%,全球市占率保持第一,但行业价格竞争激烈叠加原材料成本波动,毛利率承压 [50] - 隔膜业务方面,公司建成芳纶示范线填补国内对位芳纶涂覆隔膜空白,超薄超高强度5μm基膜实现量产,24年隔膜销量19亿平方米,涂覆产品销量占比提升6个百分点至30%,然而行业产能过剩引发价格战,叠加研发投入增加,导致隔膜业务增收不增利,毛利率同比收缩 [50] - 过滤材料包括高温过滤材料和玻璃微纤维滤纸,行业发展相对稳定,到2030年的CAGR预计在3% - 6%之间 [51] 长坡厚雪,估值重塑 - 选取宏和科技、Nittobo作为可比公司,给予公司新材料分部26年25XPE,预计25 - 27年新材料板块利润约2/6/10亿,对应26年新材料分部市值150亿元 [56] - 选取中国巨石、长海股份、再升科技、时代新材作为可比公司,给予公司主业分部26年16XPE,预计未来三年主业利润14 - 16亿元,对应26年主业分部市值240亿元 [56] 财务数据和估值 | 指标 | 2023 | 2024 | 2025E | 2026E | 2027E | | --- | --- | --- | --- | --- | --- | | 营业收入(百万元) | 25,889.46 | 23,983.85 | 28,911.19 | 32,340.80 | 34,583.96 | | 增长率(%) | 17.10 | (7.36) | 20.54 | 11.86 | 6.94 | | EBITDA(百万元) | 6,243.63 | 4,407.90 | 5,048.54 | 5,830.60 | 6,939.10 | |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百万元) | 2,224.27 | 891.87 | 1,610.65 | 2,015.02 | 2,552.13 | | 增长率(%) | (36.65) | (59.90) | 80.59 | 25.11 | 26.66 | | EPS(元/股) | 1.33 | 0.53 | 0.96 | 1.20 | 1.52 | | 市盈率(P/E) | 13.21 | 32.95 | 18.24 | 14.58 | 11.51 | | 市净率(P/B) | 1.58 | 1.59 | 1.51 | 1.42 | 1.32 | | 市销率(P/S) | 1.13 | 1.23 | 1.02 | 0.91 | 0.85 | | EV/EBITDA | 7.04 | 9.29 | 10.60 | 9.11 | 8.23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