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及塑料制品

搜索文档
长江期货聚烯烃周报-20250922
长江期货· 2025-09-22 09:03
长江期货聚烯烃周报 长江期货股份有限公司交易咨询业务资格:鄂证监期货字【2014】1号 【产业服务总部能化产业服务中心】 研 究 员: 张 英 执业编号:F03105021 投资咨询号:Z0021335 2025-09-22 01 核心观点总结 聚烯烃:供需博弈剧烈,预计区间震荡 01 资料来源:iFIND,隆众资讯,长江期货 1 市场变化:9月19日,l主力合约收盘于7169元/吨,PP主力合约收盘于6914元/吨,LP价差为255元/吨。LDPE均价为9593.33 元/吨,环比-0.07%,HDPE均价为7957.50元/吨,环比-0.00%,华南地区LLDPE(7042)均价为7576.47元/吨,环比- 0.07%。LLDPE华南基差收于407.47元/吨,环比-1.28%,9-1月差81元/吨(+6)。基差走缩,月差走阔。生意社聚丙烯现 货价报收7020元/吨(-0.73%)。PP基差收106元/吨(-88),基差走缩。9-1月差14元/吨(+140),月差走阔。 2 基本面变化:1、供应端:中国聚乙烯生产开工率80.36%,较上周+2.32个百分点,聚乙烯周度产量63.10万吨,环比+2.97% ...
金发科技(600143):1H25业绩同比高增 前沿布局有望贡献新增长
新浪财经· 2025-08-27 12:28
核心财务表现 - 1H25营业总收入316.36亿元 同比增长35.50% [1] - 1H25归母净利润5.85亿元 同比增长54.12% [1] - 2Q25营业总收入159.70亿元 同比增长24.41% [1] - 2Q25归母净利润3.39亿元 同比增长22.61% [1] 业务板块表现 - 改性塑料板块销量130.9万吨 同比增长19.7% 收入164.7亿元 同比增长18.6% [1] - 绿色石化板块销量82.6万吨 同比增长51.8% 收入59.6亿元 同比增长49.2% [1] - 新材料板块销量12.9万吨 同比增长31.4% 收入19.9亿元 同比增长28.2% [1] - 各板块销售均价同比小幅下降 改性塑料/绿色石化/新材料分别下降0.9%/1.7%/2.5% [1] 全球化战略进展 - 越南工厂实现大规模生产 西班牙工厂投入使用 印尼工厂建成即将运营 [2] - 海外基地协同作战 市场份额大幅提升 [2] - 海外业务产成品销量16.10万吨 同比增长33.17% [2] 技术研发与产能建设 - 研发耐电子氟化液无卤阻燃半芳香聚酰胺 支持12800MT/s高速数据传输 [3] - 开发低介电常数LCP材料 应用于AI服务器高速连接器 传输速率达224Gbps [3] - 超耐温PPA和PEEK材料解决具身智能机器人关键零部件长期使用性问题 [3] - 1.5万吨/年LCP项目首期5000吨装置完成机电安装即将投产 [3] - 4万吨/年特种聚酰胺项目已启动 首期8000吨产能计划2026Q1投产 [3] - 千吨级聚酰亚胺项目机电安装中 计划2025年底投产 [3] - 5万吨/年特种工程塑料共混改性工厂开始土建 首期1.5万吨产能计划2026Q2投产 [3]
金发科技,多个材料大突破,“爆款”大涨98.9%!
DT新材料· 2025-08-25 16:05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16.36亿元,同比增长35.50%,创历史新高 [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85亿元,同比增长54.12% [2][3]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0.03亿元,同比下降28.06% [3] - 总资产629.97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1.94% [3] 分业务板块表现 改性塑料业务 - 产成品销量130.88万吨,同比增长19.74%,其中第二季度销量64.30万吨 [3] - 海外业务产成品销量16.10万吨,同比增长33.17% [3] - 车用材料全球销量56.03万吨,同比增长21.54%,海外销量增长超50% [4] - 家电材料全球销量25.50万吨,同比增长19.55% [4] - 电子电工材料全球销量20.57万吨,同比增长17.54% [4] 绿色石化业务 - 上半年营业收入59.62亿元,同比增长49.23%,毛利润减亏36.67% [5] - 第二季度PP树脂销量19.56万吨,ABS树脂销量7.06万吨,丙烯销量7.16万吨 [5] 新材料业务 - 产成品销量12.85万吨,同比增长31.39% [6] - 特种工程塑料销量1.48万吨,同比增长60.87%,其中LCP材料同比增长98.94% [9] - 高性能碳纤维及复合材料营业收入2.11亿元,同比增长15.93% [7] 医疗健康业务 - 销售收入4.68亿元,同比增长185.37% [7] - 丁腈手套销量40.76亿只,同比增长199.71% [7] 新能源与消费电子材料 - 新能源材料全球销量4.50万吨,同比增长30.06% [8] - 消费电子材料全球销量5.92万吨,同比增长23.59% [8] 子公司表现 宁波金发 - 营业收入37.6亿元,同比增长43.17% [9] - 聚丙烯销量41.93万吨(含自用量5.64万吨),同比增长14.00% [9] 辽宁金发 - 营业收入37.22亿元,同比增长46.48% [9] - ABS产品销量24.36万吨(含自用量9.25万吨),同比增长40.65% [9] 产能建设与技术突破 产能扩张 - 越南、西班牙工厂扩产与投产,印尼工厂即将运营,波兰、墨西哥产能加速建设 [3] - 1.5万吨/年LCP合成树脂项目首期5000吨/年装置即将投产 [7] - 4万吨/年透明聚酰胺、聚酰胺弹性体项目已启动,首期8000吨/年计划2026年第一季度投产 [7] - 千吨级聚酰亚胺项目计划2025年底投产 [7] - 5万吨/年特种工程塑料共混改性工厂已开始土建,首期1.5万吨/年计划2026年第二季度投产 [7] 技术突破 - 开发耐电子氟化液无卤阻燃半芳香聚酰胺和新一代低介电常数LCP,应用于浸没式冷却服务器和AI服务器 [7] - 研发电解水制氢用聚芳醚砜,在行业代表性企业实现批量使用 [7] - 建成100万㎡/年LCP薄膜生产线,在高频柔性线路板领域头部客户验证推广 [7] - 纤维级LCP树脂已实现批量供应 [7] - 实现年产5万吨生物基丁二酸稳定生产,年产1万吨生物基BDO成功投产 [9] - 基于自产生物基单体开发出Bio-PBST、Bio-PBS及其合金产品系列 [9] 行业活动与平台 - 2025高分子产业年会暨"新塑奖"评选将于9月10-12日在安徽合肥举行 [10][11] - 第六届热管理产业大会暨博览会将于2025年12月03-05日在深圳举行,聚焦数据中心、新能源汽车、人形机器人等六大主题应用 [13]
研判2025!中国茂金属聚乙烯生产工艺、发展背景、产业链、供需现状、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分析:进口依赖度超90%,未来国产化替代空间巨大[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8-08 01:36
行业概述 - 茂金属聚乙烯(mPE)具有分子量分布窄、分子结构规整、力学强度高、光学性能优、加工稳定性好等特点,被称为聚烯烃领域的"软黄金" [1][2] - mPE是近10年聚烯烃工业最重要的技术革新,产品类型包括茂金属低密度聚乙烯、茂金属高密度聚乙烯和茂金属线性低密度聚乙烯 [2] - 在多层共挤吹塑加工中应用广泛,深受国内外包装印刷企业青睐 [2] 生产工艺 - 全球主要生产工艺包括气相法(Unipol、InnoveneG和EVOLUE)、溶液法(DOWLEX、Borceed、Nexlene和SCALIRTECH)和淤浆法(Borstar、MarTECHSL和MarTECHADL) [5] - Univation的Unipol PE技术是全球使用最广泛的聚乙烯生产工艺,其次为雪佛龙菲利普斯的MarTECH ADL技术 [5] - Unipol工艺具有流程简单、投资低、操作条件温和等优点,并开发了诱导冷凝技术提升生产负荷 [7] - DOW化学溶液法采用独有的Insite高温聚合技术,共聚单体含量最高可达20%以上,可生产POP和POE产品 [7] - 淤浆法聚合压力温度温和,乙烯单程转化率可达95%-98%,可分为釜式淤浆工艺和环管淤浆工艺 [7] 政策环境 - 《产业结构调整目录(2024年本)》将"茂金属聚乙烯等特种聚烯烃的生产"列为发展重点 [8] - 政策有助于引导资金、技术等资源向领域倾斜,为企业创造有利政策环境并提供科研资金支持和税收优惠 [8] 产业链结构 - 上游包括乙烯、丙烯等原材料供应商,催化剂、抗氧剂等辅助材料供应商及生产设备供应商 [12] - 中游为mPE生产加工环节 [12] - 下游应用市场涵盖食品包装膜、缠绕膜、热收缩膜、FFS膜、棚膜、管材等领域 [12] 消费结构 - 食品包装膜为最大消费市场,占比达29.4% [14] - 缠绕膜和棚膜分别占19%和18.60%,其他领域占比均不足10% [14] 市场供需 - 2024年中国mPE表观消费量约300万吨,进口量272万吨,进口依赖度高达90.67% [16] - 国内产量约35万吨,其中中国石油占比65%,中国石化占比30% [20] 竞争格局 - 进口产品主要供应商中,埃克森美孚占40%市场份额,陶氏化学占30%,三井化学占13% [18] - 埃克森美孚采用Unipol气相法开发了三代mPE产品:Exceed™、Enable™和Exceed™xp系列 [18] - 国内生产企业包括中国石油、中国石化、沈阳化工等 [20] - 国内在建项目共7个,设计产能370万吨/年以上,投产后将改变市场供应格局 [20] 发展趋势 - 未来产能增加将降低进口依赖度,提高国产化率,增强国内企业竞争力 [22] - 行业将向绿色生产与循环利用方向发展,注重节能减排,开发可回收可降解产品 [22]
长鸿高科重启争议关联并购:百亿投资承压,多元化再落“险棋”|并购一线
钛媒体APP· 2025-07-08 13:38
公司动态 - 长鸿高科拟收购广西长科新材料有限公司100%股权 预计构成重大资产重组 [3] - 此次交易采用发行股份+可转换公司债券+支付现金的组合方式 不同于2023年全额现金收购方案 [4][8] - 标的公司广西长科涉及关联交易 交易对方为长鸿高科实控人陶春风控制的企业 [7] 历史交易争议 - 2023年收购计划因标的亏损 资金面紧张 实控人资本运作争议等问题终止 [3] - 上交所曾连发6问 质疑现金收购合理性 标的业绩下滑 专利索赔 在建项目转固压力等问题 [5] - 标的公司此前存在关联方非经营性占款 为实控人关联企业提供担保等内控问题 [6] 财务状况 - 公司一季度营收7.18亿元 同比减少6.93% 扣非后归母净利润-2148万元 为上市以来首次一季度亏损 [12] - 截至一季度末 资产负债率升至66.25% 短期借款14亿元 货币资金覆盖不足3成 [3] - 2024年末有息负债23.69亿元 短期借款12.87亿元 货币资金仅余2.79亿元(含受限资金1.26亿元) [13] 多元化布局 - 公司近年投资超200亿元布局可降解塑料 工程塑料 炭黑 碳酸钙等领域 [3][13] - 60万吨可降解塑料产业园项目总投资50亿元 降解母粒产业园项目总投资30亿元 [13] - 丙烯酸产业园项目计划总投资约115亿元 高端纤维弹性体新材料项目拟总投资6.3亿元 [13] 主营业务表现 - 一季度PBAT/PBT系列产品毛利率贡献率仅1.22% 黑色母粒及其他产品毛利率贡献率7.8% [10] - 销售毛利率降至近十年低点 主要受成本下降 需求疲软 价格下滑等因素影响 [10] 标的公司情况 - 广西长科成立于2012年 注册资本8873.97万元 专注特种合成树脂高分子材料研发生产 [15] - 透明ABS产品实现中国大陆首家工业化量产本体法工艺 打破国外垄断 [16] - 透明ABS已获得乐天化学等世界500强企业长期采购订单 [16]
瑞丰高材(300243) - 300243瑞丰高材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606
2025-06-06 10:42
公司业务布局 - 公司围绕新材料行业布局四大业务板块,包括塑料助剂材料、聚酯材料、新能源材料和合成生物材料 [2] - 塑料助剂业务分 PVC 助剂和工程塑料助剂,2024 年 PVC 助剂收入 18.88 亿元,同比增长 9%,工程塑料助剂收入 1.07 亿元,同比增长 212% [2] - 聚酯材料业务含生物可降解材料及 PBAT/PBS、特种聚酯 PETG/PCTG 产品,生物可降解材料已批量销售,PETG/PCTG 产品完成中试,正推进 6 万吨 PBAT 装置技改,争取年内正常产销 [2] - 新能源材料包括黑磷材料和电池粘结剂材料,黑磷材料 2024 年完成百公斤装置运行,正建吨级中试生产线,预计今年三季度运行;电池粘结剂业务 2024 年量产,送样测试并小批量销售 [3] - 合成生物材料完成聚乳酸、生物基丁二酸、右旋糖酐等产品中试,右旋糖酐已小批量销售,公司计划提高其产能 [3] 工程塑料助剂业务 - 2022 年介入工程塑料助剂行业,2024 年收入突破 1 亿元,同比增速超 200%,原因一是产品多为进口替代,技术壁垒高且获下游头部客户认可;二是应用终端行业景气度高,需求好 [4] - 目前产能 2 万吨,已披露 6 万吨投资计划,一期 2 万吨已开工,争取明年投入运行 [4] 黑磷产业化 - 黑磷低成本产业化面临重大挑战,规模化生产关键在于精确调控高温高压环境与严苛反应条件,全球仅实现实验室或小型装置少量制备 [6] - 控股子公司瑞丰玥能有五项核心专利技术,近十年技术储备,优化配方体系和反应路径,降低反应条件严苛度,提升产物收率和反应效率,具备吨级中试技术基础 [6] 黑磷负极材料优势及应用 - 黑磷理论比容量是石墨的 7 倍,嵌锂过程体积膨胀率约 200%,低于硅基材料,可使黑磷在磷碳负极中占比超 50%,突破硅碳负极添加量限制,且磷碳负极电池可实现超级快充和长循环稳定性 [7] - 磷碳负极可用于固态电池体系,黑磷还可用于特种纳米阻燃剂领域,未来在医药、半导体等领域有应用价值 [7][8] - 公司推进黑磷产业化,积极对接下游应用端合作 [8] 风险提示 - 公司新业务领域存在进度不及预期的可能性,需注意投资风险 [8]
研判2025!中国聚乙烯行业产能、进出口情况及价格分析:产能扩张与高端技术瓶颈并存,市场供需僵局下成本压力凸显[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6-01 01:14
行业概述 - 聚乙烯(PE)是由乙烯单体聚合形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具有耐低温、化学稳定性和电绝缘性,分为高压聚合法(I型)和低压聚合法(II型)两大类 [2] - 中国聚乙烯行业正从"规模扩张"迈向"质量提升",2024年产能达3431万吨/年,同比增长5.86% [1][10] - 下游需求主要来自包装、建筑、农业等传统领域,电商物流扩张带动薄膜和包装材料需求增长 [1][10] 行业发展历程 - 1950-1970年代为起步阶段,依赖苏联技术和进口设备,产品以基础塑料制品为主 [4] - 1980-2000年代为快速发展阶段,引进先进设备并形成产业集群,产品涵盖包装材料、建材和家电配件 [4] - 2001-2010年为高速增长阶段,加入WTO后出口激增,外资推动石化一体化项目,五大合成树脂自给率提升至65% [5] - 2011年至今为结构调整与升级阶段,政策推动绿色化和高端化转型,轻烃制聚乙烯因成本低、环保优势受青睐 [6] 行业产业链 - 上游原材料主要为乙烯,通过原油裂解、天然气制乙烯及煤制烯烃三条路径获取,生产设备包括裂解炉、聚合反应器等 [8] - 中游为聚乙烯生产制造环节 [8] - 下游应用包括包装、建筑材料、农业薄膜、锂电池隔膜、医用高分子和新能源汽车等领域 [8] 行业现状 - 2025年一季度聚乙烯出口21.68万吨,同比下降1.35%,进口363.71万吨,同比增长6.35%,进口依赖度仍超40% [12] - 当前市场处于"高供应、高库存、弱需求"僵局,2025年4月25日聚乙烯期货主力结算价为7157.2元/吨,较前一日微跌0.03% [14] - 国际油价上涨支撑成本,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维持在85美元/桶上方,油制聚乙烯生产成本攀升至8605元/吨 [14] 重点企业经营情况 - 国有企业主导高端市场,中石化建成投产44套聚乙烯装置,产能达902万吨/年,中石油建成31套装置,产能660万吨/年 [16][18][20] - 民营企业如浙江石化、恒力石化通过轻烃裂解路线实现弯道超车,浙江石化以10%市场份额位居行业首位 [16] - 外资企业如巴斯夫、陶氏化学通过合资建厂深化本土化,中海壳牌高压低密度聚乙烯产能占华南市场20% [16] 行业发展趋势 - 产能持续扩张与结构优化并行,大型石化项目陆续投产,高端产品比重提高 [22] - 技术创新与绿色发展成为主流,新型催化剂和高效聚合工艺推动技术升级,清洁生产技术降低环境污染 [23][24] - 市场需求多元化与国际化战略深化,下游应用领域扩大,企业加强国际竞争与合作 [25]
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证券报· 2025-04-21 20:27
外汇衍生品交易业务管理 - 公司选择结构简单、流动性强、低风险的外汇衍生品交易业务,以套期保值为原则规避汇率波动风险 [1] - 授权部门和人员需密切关注市场走势,适时调整操作策略以提高保值效果 [1] - 公司已制定《外汇衍生品交易业务管理制度》,明确组织架构、授权管理、风险控制等流程,并配置专业人员执行 [1] 期货和衍生品交易影响及会计处理 - 通过期货和衍生品市场套期保值操作减轻原料价格及汇率波动对经营业绩的不利影响 [3] - 适度开展期货和衍生品投资可提升市场敏感性及资金管理效益 [3] - 会计核算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等准则要求执行 [3] 2024年度资产减值及公允价值变动 - 2024年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合计5.76亿元,确认其他非流动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失0.38亿元 [19][20] - 存货跌价准备主要针对绿色石化板块产品及原材料,计提1.61亿元,因PDH、ABS产业链供需变化导致阶段性亏损 [22] - 商誉减值涉及宁波金发PDH装置盈利能力下滑,计提1.96亿元 [26] 2024年第四季度经营数据 - 改性塑料产品销量78.21万吨(含环保高性能再生塑料8.28万吨),绿色石化产品中PP树脂销量17.66万吨,ABS树脂销量14.44万吨 [34] - 完全生物降解塑料销量5.38万吨,特种工程塑料销量0.82万吨 [34] - 主要原材料丙烷价格同比变动未披露,苯乙烯、丁二烯价格环比分别下降5%和3% [35][36] 2025年第一季度经营数据 - 改性塑料产品销量60.43万吨(含环保高性能再生塑料5.71万吨),绿色石化产品中PP树脂销量16.73万吨,ABS树脂销量8.06万吨 [39] - 完全生物降解塑料销量4.33万吨,特种工程塑料销量0.63万吨 [39] - 新材料产品原材料丁二醇价格同比上涨12%,精对苯二甲酸价格环比下降7% [39] 会计政策变更 -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18号》变更会计政策,涉及浮动收费法下投资性房地产计量及质量保证会计处理 [31][32] - 变更自2024年1月1日起执行,对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无重大影响 [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