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

搜索文档
整理:每日全球外汇市场要闻速递(4月14日)
快讯· 2025-04-14 06:06
金十数据整理:每日全球外汇市场要闻速递(4月14日) 美元: 欧元: 1. 阿根廷放弃爬行盯住汇率机制,允许比索在区间内浮动。 2. 新加坡金管局下调新元汇率区间的斜率,维持宽度和中点不变。 1. 英国政府表示,英国将暂停对89种产品征收全球关税,每年为英国上下的企业节省至少1700万英镑。 日元: 1. 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对美元并不担忧。 2. 美联储卡什卡利:经济衰退的风险取决于贸易协议的进展。 3. 美媒:美国政府效率部的实际节省效果可能不到其声称的15%。 1. 日本首相警告称,美国关税有可能扰乱全球经济秩序。政府目前不考虑追加预算,但随时准备及时采 取行动,缓解美国关税对经济的打击。目前没有考虑对美征收报复性关税。 1. 欧盟考虑设立国防基金以缓解国防债务问题。 2. 德国候任总理默茨表示,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增加了金融危机的风险,并主张达成美欧自由贸易协定。 英镑: 2. 日本央行行长植田和男:日本央行将从可持续实现2%通胀目标的角度出发,适当引导货币政策,同 时不带预判地评估经济、物价和金融形势。 3. 日本自民党政务调查会长小野寺五典:作为美国盟友,日本不应考虑在双边贸易谈判中将其美国国债 持 ...
德国候任总理:特朗普关税增加金融危机风险
快讯· 2025-04-13 03:11
美欧贸易关系 - 德国候任总理默茨主张达成美欧自由贸易协定 对所有商品征收零关税 [1] - 欧盟已提议对美国工业产品实行"零对零"对等关税 [1] - 特朗普认为欧盟提议不足 要求欧洲通过购买美国能源抵消关税 [1] 贸易政策影响 - 特朗普关税政策被指增加金融危机提前到来的风险 [1] - 若美国退出全球贸易 欧洲需转向非美国市场 [1] - 默茨呼吁欧洲制定有说服力的贸易对策 [1]
刚刚,集体跳水!美股、欧股、油价,全线大跌!
券商中国· 2025-04-09 12:58
美股期货,盘中大跳水! 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今天发布公告,对原产于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再加征50%关税。 在中国强硬反制美"关税大棒"后,美股期货大幅跳水,道指期货、标普500指数期货、纳指期货跌幅均扩 大至2%。欧洲股市的跌幅也扩大,德国DAX30指数、法国CAC40指数跌超4%。 WTI原油期货直线下挫,跌幅扩大至6%。而黄金价格则大幅拉升,现货黄金涨幅扩大至2.7%,突破3060 美元/盎司。 美股期货大幅下挫 美国东部时间4月8日,美方将此前宣布的对中国输美产品加征34%所谓"对等关税",进一步提高50%至 84%。 对此,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今天表示,美方升级对华关税的做法是错上加错,严重侵犯中国正当权益, 严重损害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关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中 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等法律法规和国际法基本原则,经国务院批准,自2025年4月10日12时01分 起,调整《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关于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的公告》(税委会公告2025年 第4号)规定的加征关税税率,由34%提高至84%。 此外,商务部发布公告,决定将美国光子公司等12家美国实体 ...
美国财长称美股调整是健康的,不保证没有衰退,“如果有人在2006-07年踩刹车,就不会有08年的危机”
华尔街见闻· 2025-03-17 10:35
美国财长贝森特对市场调整和经济政策的观点 - 贝森特认为市场调整是健康且正常的现象,强调长期市场表现取决于良好的税收政策、放松管制和能源安全[1] - 指出当前政府支出水平不可持续,特朗普政府致力于避免"必然"发生的金融危机,并批评2006-2007年缺乏干预导致2008年危机[1] - 标普500指数近期进入技术性调整区域,投资者担忧关税、移民及联邦开支削减政策对经济的影响[1] 对美国经济转型与衰退风险的看法 - 贝森特称美国处于"转型期而非危机期",引用巴菲特观点强调市场短期波动与长期价值的关系[1] - 提到当前政府赤字占GDP达6.7%,为战争或衰退期外罕见水平,但承诺将以负责任方式降低赤字[1] - 明确表示"不能保证"避免经济衰退,但强调政策将保持强韧性和持久性[2] 特朗普政府的政策立场与市场干预态度 - 贝森特暗示政府不会因短期股市大跌直接干预市场,否认存在"特朗普看跌期权"[4] - 重申政府关注实体经济和中长期市场,认为"三周内"的波动无需担忧,政策适当将推动经济上行[3] - 特朗普政府传递信号称短期调整或衰退不会改变政策方向,卢特尼克甚至称政策导致衰退也"值得"[4] 私营部门振兴与财政调整 - 贝森特提出需摆脱巨额政府支出状态,通过振兴私营部门实现经济转型,提及小银行已准备增加放贷[2] - 强调"排毒期"影响取决于政府支出向私营部门转移的速度,当前支出模式不可持续[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