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跨境金融
icon
搜索文档
上海临港: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8.42% 持续做优产业投资
上海证券报· 2025-08-29 09:08
核心财务表现 -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7.40亿元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31亿元 同比增长8.42% [1]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3.02亿元 [1] - 总资产860.81亿元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187.98亿元 [1] - 经营性现金流大幅改善 园区企业营收规模5035.63亿元 同比增长9.05% [1] - 园区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67.94亿元 [1] 产业布局与招商成果 - 深度聚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核心赛道 [2] - 在人形机器人、AI+元宇宙、跨境金融等前沿领域精准布局 [2] - 漕河泾元创未来园区引进云想科技、四维图新等重点项目 [2] - 浦江创芯之城园区新引进贺利氏、东箭南医疗等标杆项目 [2] - 推动壁仞科技、车仪田等集成电路企业扩产 [2] - 南桥智行生态谷园区聚焦智能网联汽车、先进材料等产业 [2] 金融与服务平台建设 - 以滴水湖金融湾为核心承载体推动跨境金融产业 [3] - 新导入上海保险交易所、太保私募基金等重点项目 [3] - 深化上海国际再保险登记交易中心链主能级 [3] - 推进日企产业园开园运营和产业导入 [3] - 上半年实现运营服务收入约2.17亿元 [4] 产业投资与创新培育 - 参与投资上海先导基金人工智能母基金 认缴金额8亿元 [4] - 累计投资字节跳动、江波龙、壁仞科技等知名企业 [4] - 完成对3D封装龙头企业盛合晶微的项目投资 [4] - 强化对链主企业、独角兽企业的产业投资属性 [4] 资产运营与价值释放 - 成功完成以临港康桥商务绿洲为底层资产的REITs扩募发行 [6] - 子公司担任项目受托运营管理机构 [6] - 陪伴园区企业智元机器人研发通用具身基座大模型 [6] - 现金分红每股0.20元 共计派发5.04亿元 现金分红比例46.01% [6] - 最近三个会计年度累计现金分红15.13亿元 占近三年年均净利润143.41% [6] 战略定位与发展方向 - 围绕园区招商运营、企业专业服务、科创产业投资三大主业 [1] - 依托运营服务+产业投资+金融赋能复合模式 [1] - 践行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 加速向创新生态集成服务商跃升 [7] - 依托临港、漕河泾、科技绿洲等成熟品牌优势 [7]
中信股份(00267)发布中期业绩,归母净利润312.28亿元 同比减少2.8%
智通财经· 2025-08-29 04:16
财务业绩 - 收入3687.6亿元 同比减少1.6% [1] - 归属于普通股股东净利润312.28亿元 同比减少2.8% [1] - 基本每股收益1.07元 [1] - 整体营业收入3688亿元 净利润598亿元 归母净利润312亿元 符合预期 [1] - 中期股息每股人民币0.2元 较去年提高0.01元 分红总额58.18亿元 [1] 资本市场表现 - 股价10.78港元/股 总市值3136亿港元 较年初上涨21% 跑赢恒生指数 [1] - 标普信用评级保持2016年以来最高水平 [1] 金融板块发展 - 金融子公司利润全面提高 [1] - 服务国家级专精特新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超1.41万家 覆盖率超92% [2] - 绿色债券承销规模稳居市场前列 [2] - 成功保荐宁德时代在港上市 为近三年全球最大IPO [2] - 推出全球首支人民币计价代币化基金 成为亚洲首家提供全系列代币化货币基金的资产管理公司 [2] - 银行业务A股、H股股价和总市值创历史新高 [2] - 证券业务主要指标保持领先 资本市场"稳定器"作用凸显 [2] 实业板块发展 - 主要实业子公司业绩向上向好 [1] - 中信戴卡铝车轮、铝铸件产品销量创新高 全球汽车零部件企业百强榜排名升至第42位 [3] - 中信金属净利润大幅增长 特钢业务利润总额保持同业领先 [3] - 隆平高科完成12亿元定增 [3] - 开展全球首次2吨级eVTOL海洋石油平台试飞 [3] - 发布"元冶"钢铁大模型 带动"AI+钢铁"转型升级 [3] 海外业务拓展 - 投行海外业务净利润大幅增长 [4] - 新签约阿联酋迪拜住房、乌兹别克斯坦烧碱工厂等标志性工程 [4] - 举办德国企业南京行、日本企业广东行等活动 [4] 战略规划 - 锚定"一个深入、三个推动、五个突破"深化改革总体思路 [1] - 统筹推进"焕星""造星""探星"三大行动培育新质生产力 [3] - 制定国际化业务发展和港澳业务发展战略 [4]
浦发银行(600000):持续优化信贷结构 风险抵补能力增强
新浪财经· 2025-08-29 02:27
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906亿元 同比增长2.62% 归母净利润297亿元 同比增长10.19% [1] - 净息差1.41% 较24年末下降1bp 降幅较上年同期4bp呈现收敛趋势 [1] - 利息净收入同比增长0.45% 负债端成本改善是主要贡献因素 [1] -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减少1.0% 其中银行卡业务下降12.1% 托管及受托业务增长21.3% 代理业务增长9.5% [3] - 其他非息收入同比增长12.1% 其中投资收益增长15.9% 公允价值变动扭亏为盈 [3] - 信用减值损失同比下降1.09% 其中贷款减值损失增长11.2% 非信贷类资产减值损失下降35.2% [3] 资产负债结构 - 资产总额9.65万亿元 同比增长4.2% 贷款总额5.63万亿元 同比增长6.0% [4] - 贷款净增加2434亿元 企业贷款增加3310亿元 个人贷款增加245亿元 票据贴现压降1122亿元 [4] - 贷款在生息资产中占比提升1.1pc至66.2% [2] - 存款总额5.59万亿元 同比增长12.0% 定期存款占比59.54% 较上年末下降0.8pc [4] - 生息资产收益率3.25% 较24年末下降32bp 贷款收益率3.47% 下降41bp [2] - 企业贷款收益率下降34bp至3.27% 个人贷款收益率下降61bp至4.15% [2] - 计息负债成本率1.87% 下降33bp 存款成本率1.67% 下降30bp [2] - 企业存款成本下降33bp至1.60% 个人存款成本下降22bp至1.84% [2] 资产质量 - 不良率1.31% 较上季度末下降2bp 关注率2.15% 下降11bp [4] - 逾期率1.90% 较上年末下降15bp [4] - 拨备覆盖率193.97% 提升7pc 拨贷比2.54% 提升5bp [5] - 企业贷款不良率1.19% 下降15bp 企业不良贷款余额减少7.3亿元 [6] - 制造业不良率0.89% 下降56bp 房地产业不良率3.57% 提升107bp [6] - 个人贷款不良率1.65% 提升4bp 个人不良贷款余额增加12.0亿元 [6] - 不良生成率0.97% 较24年末下降15bp 信用成本1.20% 同比下降9bp [6] 战略实施 - 实行"压低保高 动态调优"信贷策略 加快信贷投放节奏 [2] - 多渠道多场景推动活期存款拓展 加强长期限高成本存款管理 [2] - 把握科技金融、供应链金融、普惠金融、跨境金融等重点赛道市场需求 [4] - 信贷投放围绕"箭形"区域策略实施 "五大赛道"贷款增量占公司贷款增量达七成 [4] - 长三角区域贷款增量占公司贷款增量的56.69% [4]
前海深港国际金融城已入驻金融机构503家 外资金融机构占比近三成
深圳商报· 2025-08-28 23:51
2023年2月,经国务院同意,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广东省人民政府联合发布 《关于金融支持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意见》,目前政策落地率超九成,实现 一批全国"首创"和全国"首家"。 随着金融改革开放和深港金融规则衔接机制不断完善,前海作为国家金融业对外开放试验示范窗口和跨 境人民币业务创新试验区功能进一步强化,金融业呈现出高速和高质量发展态势,增加值从2022年的 208亿元增至2024年的492亿元,两年实现翻番,2025年上半年仍保持13.8%的增长态势。目前,前海深 港国际金融城已入驻金融机构503家,其中港资及外资金融机构占比近三成。 【深圳商报讯】(记者 范宏韬)近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批复同意富邦银行(香港)有限公司在 深圳筹建分行。据了解,该分行将落户前海,深化跨境金融布局,进一步丰富前海外资金融生态。 富邦银行(香港)有限公司(简称富邦香港)是富邦金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富邦金控)的全资附 属公司。富邦金控为台湾总资产第二大、市值第一大金融控股公司,旗下拥有富邦香港、台北富邦银 行、富邦华一银行、富邦人寿、富邦产险、富邦证券及富邦投信等多家知名子公司。 ...
浙商银行2025年中报:夯实发展基础 服务“五篇大文章”显成效
中国基金报· 2025-08-28 13:42
核心观点 - 公司坚持长期主义和稳健经营策略 在行业低增长、低需求、低息差背景下通过资产负债结构优化、差异化服务及数字化转型实现资产质量提升和可持续增长 [1][6][10] 业务规模与资产质量 - 总资产达3.35万亿元 较上年末增长0.63% 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1.89万亿元 增长1.69% [1][3] - 不良贷款率降至1.36% 较上年末下降0.02个百分点 客户数增长约10% 体现小额分散授信理念成效 [1][4] - 浙江省内融资服务总量1.12万亿元 较年初新增985亿元 对浙江千项万亿重大项目投放超去年全年 [3] - 绿色金融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10.31% 涉农贷款增长9.14% 均高于全行贷款增速 [3] 负债与成本管理 - 负债总额3.14万亿元 较上年末增长0.62% 吸收存款规模2.07万亿元 增长7.47% 实现量增价降 [4] - 存款付息率同比下降31BP 有效对冲息差收窄压力 业务及管理费93.75亿元 同比下降5.77% [6] 营收与盈利结构 - 营业收入332.48亿元 同比下降5.76% 净利润76.67亿元 同比下降4.15% 净息差1.69% 较去年全年收窄2BP [1][6] - 公司板块贡献全行57%营收 人民币公司存款新增668亿元 付息率下降近25BP 客户数近27万户 [7] - 零售AUM规模突破7000亿元 代销中收同比增长36% 零售客户数1451万户 较年初新增284万户 [7] 战略转型与创新业务 - 供应链金融累计服务中小企业超8.5万家 五篇大文章客群占比近90% 不良率仅0.17% [9] - 科技型企业占新批公司授客超30% 跨境金融服务外向型企业客户超2万户 同比增长9% [9] - 对客外汇交易服务960亿美元 其中浙银全球交易宝交易量287亿美元 [9] - 新增120余个业务风险模型 全面覆盖各业务条线 [9]
浦发银行(600000):持续优化信贷结构,风险抵补能力增强
国盛证券· 2025-08-28 12:19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6][12] 核心观点 - 浦发银行2025年上半年营收906亿元同比增长2.62% 归母净利润297亿元同比增长10.19% 业绩增速较一季度显著提升 [1] - 净息差降幅收窄至1bp 负债成本改善显著 信贷结构持续优化 资产质量前瞻指标全面改善 风险抵补能力增强 [2][3][11] - 公司通过"压低保高 动态调优"策略优化资产结构 贷款占比提升1.1pc至66.2% 存款增长12.0%有力支撑信贷投放 [2][10]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10.48%/9.56%/8.19% 盈利增长动能稳固 [12][14] 业绩表现 - 25H1营收906亿元同比增长2.62% 归母净利润297亿元同比增长10.19% 较25Q1增速分别提升1.3pc和9.2pc [1][2] - 利息净收入同比增长0.45% 净息差1.41%较24A下降1bp 降幅较上年同期4bp明显收敛 [2] - 生息资产收益率3.25%下降32bp 贷款收益率3.47%下降41bp 其中企业贷款下降34bp至3.27% 个人贷款下降61bp至4.15% [2] - 计息负债成本率1.87%下降33bp 存款成本率1.67%下降30bp 企业存款下降33bp至1.60% 个人存款下降22bp至1.84% [3] -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减少1.0% 银行卡业务下降12.1% 托管及受托业务增长21.3% 代理业务增长9.5% [3] - 其他非息收入同比增长12.1% 投资收益增长15.9% 公允价值变动扭亏为盈 [3] - 信用减值损失同比下降1.09% 贷款减值损失增长11.2% 非信贷类资产减值损失下降35.2% [4] 资产负债 - 25Q2末资产总额9.65万亿元同比增长4.2% 贷款总额5.63万亿元同比增长6.0% [5] - 25H1贷款净增2434亿元 企业贷款增加3310亿元 个人贷款增加245亿元 票据贴现压降1122亿元 [5] - "五大赛道"贷款增量占公司贷款增量达70% 长三角区域贷款增量占比56.69% [5][10] - 25Q2末存款总额5.59万亿元同比增长12.0% 定期存款占比59.54%较上年末下降0.8pc [10] 资产质量 - 25Q2末不良率1.31%下降2bp 关注率2.15%下降11bp 逾期率1.90%较上年末下降15bp [11] - 拨备覆盖率193.97%提升7pc 拨贷比2.54%提升5bp [11] - 企业贷款不良率1.19%下降15bp 不良余额减少7.3亿元 制造业不良率0.89%下降56bp 房地产业不良率3.57%上升107bp [11] - 个人贷款不良率1.65%上升4bp 不良余额增加12.0亿元 [11] - 25H1不良生成率0.97%下降15bp 核销转出262亿元 收回已核销贷款58亿元 信用成本1.20%下降9bp [11] 财务预测 - 预计2025年营收1750.12亿元增长2.50% 归母净利润499.99亿元增长10.48% [14] - 预计净利息收入1177.40亿元增长2.64% 净手续费收入239.57亿元增长5.00% [14] - 预计每股收益1.50元 每股净资产22.19元 净资产收益率6.35% [14]
又一港资银行落子前海! 富邦银行(香港)获准筹建深圳分行
证券时报网· 2025-08-28 10:57
公司战略布局 - 富邦银行(香港)获准在深圳前海筹建分行 深化跨境金融布局并丰富外资金融生态 [1] - 富邦金控为台湾总资产第二大且市值第一大金融控股公司 旗下拥有多家知名金融子公司 [1] - 富邦香港选择前海主要因看好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潜力 将优化跨境服务与产品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1] 区域金融发展 - 前海金融业增加值从2022年208亿元增至2024年492亿元 两年实现翻番 [2] - 2025年上半年金融业增加值保持13.8%增长态势 [2] - 前海深港国际金融城已入驻503家金融机构 其中港资及外资金融机构占比30% [2] 政策支持环境 - 2023年2月五部门联合发布金融支持前海改革开放意见 目前政策落地率超过90% [1] - 前海作为金融业对外开放试验窗口和跨境人民币创新试验区功能持续强化 [2]
前海15载,现代服务业助力“中国智造”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7 01:41
前海现代服务业发展成就 - 2024年实际使用外资266.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691亿元、税收收入892亿元,分别为2010年成立初期的117倍、93倍和171倍 [4] - 2024年上半年现代服务业增加值达952.6亿元,同比增长8.6%,占服务业84%及GDP的65.5% [4] - 现代服务业企业总数达12.48万家,水平比肩全球服务业先进地区 [4] 科技服务业转型升级 - 科技服务业从配套支撑升级为产业链价值中枢,前海提出2027年底前实现研发中心突破100家且外资占比超30%的目标 [6][7] - 2024年1-10月规上科技服务业企业营收同比增长19.6%,前十强企业营收61.9亿元且增长37.1% [10] - 小马智行在前海实现全国首个一线城市中心城区Robotaxi 7×24小时运营 [7][8] 新兴产业集群建设 - 大铲湾片区形成"具身智能港"产业集群,银河通用投资10亿元建设人形机器人研发中心,戴盟机器人设立全球总部 [10] - 深圳推出新型研发机构管理创新,允许外籍科学家担任法定代表人 [10] - 现代服务业占高端装备终端附加值的50%-60% [11] 金融创新与跨境服务 - 前海推出"科技初创通"信贷服务超4100户企业,80%为非政府培育名单企业,信贷投放超55亿元且利率低至3.45% [14] - 微众银行服务个人客户超4.2亿,中小微企业申贷超600万家 [14] - 汇丰银行启用总投资超40亿元的前海办公大楼,东亚银行设立大湾区"策略枢纽"包含证券及金融科技等业务 [15][16] 专业服务与出海支持 - 前海进出口总额7066.5亿元(同比增长42.4%),跨境电商进出口额突破1200亿元(同比增长超100%) [19] - "前海出海e站通"平台集成70项公共服务,与40个海外园区合作,服务超800家出海企业 [19] - 深圳国际仲裁院受理案件争议金额1423亿元居全球前三,前海法务区汇聚265家法律服务机构 [19] 国际企业布局动态 - 亚马逊全球开店亚太区首个创新中心落户前海,谷歌跨境电商加速中心投入运营支持DTC模式 [18] - 前海港资企业中服务业占比95%,业务从金融物流向科技服务加速拓展 [7]
金融“组合拳”护航外贸发展 浦发银行北京分行助企业“扬帆出海”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8-26 07:14
核心观点 - 浦发银行北京分行通过"超级平台、超级产品、超级系统"战略及"跨境政策驿站"等创新服务 全力支持外贸企业跨境金融需求 促进外贸稳定增长 [1][2] 跨境金融服务措施 - 推广便利化政策并加码线上服务 为企业定制综合跨境金融服务方案 [1] - 创新打造"跨境政策驿站" 将政策服务延伸至企业一线 由专业团队提供一对一政策解读方案 [1] - 通过通俗化解读、场景化案例和专业化建议 帮助企业打通政策理解最后一公里 覆盖境外投资备案材料准备、跨境资金结算路径优化及汇率避险工具运用 [2] 业务成果 - 截至今年6月末 境外投资备案(ODI)登记业务数量及金额均较上年同期增长超100% [2] 行业影响 - 金融支持成为外贸稳定发展关键力量 跨境金融赛道服务模式创新助力外贸企业稳运营、稳产能、稳市场 [1] - 政策红利通过银行专业化服务惠及更多优质企业 促进外贸新业态发展和稳定增长 [1][2]
敢闯敢试45载,金融强国建设中的“深圳样本”如何炼成
搜狐财经· 2025-08-26 02:48
文章核心观点 - 深圳金融业通过45年改革与创新 从无到有发展成为支撑经济腾飞的核心引擎 形成涵盖金融机构 资本市场 金融科技和跨境金融的完整生态体系 [2][6][7][8][10][14][16] 金融改革里程碑 - 1982年设立全国第一家境外银行分支机构南洋商业银行深圳分行 首次引入国际金融服务标准 [6] - 1987年成立全国第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招商银行 首创董事会领导下的行长负责制 同年成立新中国第一家证券公司深圳特区证券公司 [6] - 1990年12月1日深圳证券交易所成立 截至2025年7月末上市公司达2873家 总市值36.72万亿元 率先推出股票无纸化交易 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 [6] - 1991年推出全国首个贷款证制度 后发展为全国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 1995年建成全国首个同城实时全额支付系统 [7] 行业发展规模 - 2024年底金融行业总市值3.26万亿元 较特区初期实现指数级增长 [7] - 金融业增加值从2005年305.68亿元跃升至2024年4710.48亿元 占GDP比重15.2% 税收贡献超22% [7] - 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从2016年9月3.39万亿元增长至2025年6月末9.85万亿元 增幅近3倍 [8] - 科技贷款余额2.1万亿元 普惠小微贷款余额近2万亿元 绿色贷款余额1.3万亿元 数字经济产业贷款余额1.3万亿元 [8] - 2025年6月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2.85% 同比下降0.52个百分点 [8] 市场主体建设 - 拥有招商银行 中国平安等8家金融行业上市公司 总市值超3万亿元 [8] - 招商银行从1亿元资本金起步 成长为总资产超12万亿元 全球一级资本排名第八的银行集团 [8] - 中国平安从区域性保险公司发展为综合金融集团 [8] - 截至2025年8月22日深圳境内外上市公司总数582家 A股总市值超12万亿元 [9] 金融科技发展 - 2025年3月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显示深圳金融科技专项排名全球第三 仅次于纽约和伦敦 [10] - 截至2025年6月末银行业科技贷款突破2万亿元 科技保险保费收入18.8亿元 风险保障近3.12万亿元 [10] - 出台《深圳市扶持金融科技发展若干措施》等政策 构建全产业链支持体系 [11] - 成立全国首个金融科技企业出海联盟 设立首个民营银行金融科技子公司 首发数字人民币可视硬钱包 [11] - 汇聚平安科技 腾讯金融科技等领军企业 2024年13家企业入选福布斯中国金融科技TOP50 24家企业入选毕马威中国金融科技双50 [12] - 微众银行 平安保险和腾讯控股分别在数字银行 保险科技和支付领域位居亚洲前列 [13] 跨境金融创新 - 截至2025年6月末超1700家企业参与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 业务规模超1700亿美元 [14] - 跨境电商外汇业务服务商户1.4万家 业务规模13.3亿美元 外贸新业态跨境人民币结算金额达1.3万亿元 [14] - 跨境理财通2.0版个人投资额从100万元提升至300万元 深圳新增投资者约3万名 跨境收付金额472亿元 占大湾区比重近50% [15] - 2025年上半年跨境人民币收付金额27632.8亿元 同比增长24.3% 其中货物贸易收付金额5512.8亿元 同比增长12.5% [15] - 新增跨境人民币一般货物贸易首办户815户 相关收付金额44.3亿元 [15] 未来发展方向 - 探索建立粤港澳大湾区碳交易市场 创新绿色信贷和绿色债券产品 [16] - 前海试点跨境金融监管沙盒 为外资机构提供试验窗口 [16] - 推动人工智能 元宇宙等新技术与支付 风控 投顾等金融场景深度融合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