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无人配送
icon
搜索文档
滴滴投资新石器无人车,小红书组建大商业板块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3 23:05
滴滴投资新石器无人车 - 滴滴投资无人驾驶商用车企业新石器,双方未回应但知情人士确认属实 [1] - 新石器7月与滴滴送货达成合作,2月完成10亿元C+轮融资 [1] - 合作标志滴滴在无人配送领域的战略布局,拓展业务边界 [1] - 滴滴可利用平台优势和用户基础卡位无人配送领域 [1] - 无人配送技术可降低人力成本,提升配送精准度和效率,增强用户体验 [1] 小红书组建大商业板块 - 小红书组建大商业板块,COO柯南担任总负责人,与CMO之恒共同领导 [2] - 调整旨在促进商业化和交易的深度协同,推动产品、技术、人才等资源跨部门协同 [2] - 整合内部资源有助于更好应对市场竞争 [2] - 大商业板块组建有助于广告和交易业务之间实现更紧密协同 [2] - 调整可提升小红书在内容电商领域的竞争力 [2] 速卖通启用全自动物流园区 - 速卖通升级广东东莞物流仓为首个全流程自动化跨境物流园区 [3] - 仓库主要用于欧洲消费者包裹的国内流转 [3] - 跨境包裹国内运输时效最快可提升6小时 [3] - 全流程自动化可显著缩短包裹国内流转时间,提升用户体验 [3] - 自动化技术可降低人力成本,提升物流配送精准度和效率 [3]
新石器无人车:Robovan持续爆发,冲刺全球首个L4车队万台交付
2025-08-13 14:54
行业与公司概述 * 行业聚焦于无人配送车(RoboVan)领域,涉及L4级自动驾驶技术商业化应用[1][6] * 公司名称为"新世纪无人车",国内头部无人配送解决方案提供商,已交付超4500台车辆,年内有望成为全球首个超万台规模的L4无人车队[1] * 当前在手订单超3万台,覆盖快递、物流、生鲜等多场景[1][6] --- 核心业务数据 * **交付规模**: - 青岛已交付570辆、杭州400辆、苏州300辆,合肥/郑州/深圳增速显著[3] - 2024年单月交付量已超2023年全年总量[3] - 2024年目标交付1.2万-1.3万台,Q3目标4500-5000台[10] * **市场份额**: - 占据京东/顺丰/邮政等大客户95%市场份额,通达系网点70%份额[8][9] * **运营范围**: - 覆盖全国288个城市,40个城市获正式运营牌照(如北京、杭州),300个城市通过地方报备形式运营[7] --- 技术方案与成本优势 * **技术架构**: - 转型至视觉主导的感知方案(Transformer+BEV架构),搭载1颗激光雷达+12摄像头,支持Occupancy Network环境建模[25] - 针对复杂路况(如无车道线土路)专项优化,单次最长验证路线达102公里[20] * **成本控制**: - 实现行业最低单车成本,正向设计车辆(非改装)降低30%以上成本[22] - 与滴滴货运合作案例中,运输成本降至0.5元/公里(对比传统3-4元/公里)[16] --- 商业模式创新 * **快递物流场景**: - 深度绑定顺丰/中通等,通过总部签约+网点金融租赁模式推广[9] * **新兴场景拓展**: - 生鲜养殖(新希望)、家具物流(宜家)、工业集群(南通纺织)等[15] - 与滴滴货运合作搭建"运力网络"平台,实现小B货主直接调度无人车[17] * **海外布局**: - 开发针对海外市场的SE车型,计划2025年交付[27] --- 政策与合规进展 * 2021年首批获北京无人配送牌照,推动多地政策标准化(经信+交管联合管理)[4] * 安全目标设定为人类驾驶员事故率的1/100(如1000辆传统车年事故1000起,无人车目标10起)[19] --- 潜在风险与挑战 * **技术适配性**:需持续优化非结构化道路(如农村土路)的泛化能力[20] * **产能规划**:自建工厂计划延续至年产5万台规模(约2025年)[23] * **竞争壁垒**:强调算法安全性(非舒适性优先)与硬件集成能力构建护城河[18][22] --- 其他关键信息 * **实时运营监控**:展示河南罗河县X6型无人车执行中通网点-场站运输任务[2][3] * **行业存量替代空间**:目标替代3000万-3800万辆城市配送商用车辆(含三轮/微面/轻卡)[11] * **历史里程碑**:2023年物流大会中独家提供全部参展无人车[6]
超100城开放无人车配送路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2 10:59
核心观点 - 无人配送车技术已进入产业化临界点 正从测试阶段转向规模化商业应用 多家企业加速布局并实现成本优化 [1][3][4] - 政策支持与路权开放成为行业规模化关键推动力 深圳等城市通过创新管理模式为全国提供实践样本 [6][7][8] 行业发展现状 - 全国103个城市开放无人配送车辆路权 覆盖超80%主要物流节点城市 [1] - 无人配送车保有量突破6000台 较2024年增长超50% 累计完成订单交付量超1亿件 [1] - 主流物流无人车采用L4级技术 具备开放道路全无人运输能力 单程运输距离5-20公里 [3] - 应用场景覆盖快递 即时配送 商超零售等100余类 [1] 企业动态与融资进展 - 美团在深圳CBD核心区开展常态化测试运营 [1] - 顺丰通过顺达同行及顺丰投资向白犀牛智达分别注资9954万元和5688万元 [1] - 新石器完成10亿元C+轮融资 在全球13个国家交付超5000辆无人车 [3] - 九识完成近3亿美元B轮融资 业务覆盖全国200余城市 [3][4] - 九识发布E6新车型 裸车售价低至1.98万元 FSD月度订阅服务费1800元/月 [3] 成本效益分析 - 顺丰2025年因无人车投入预计降低运营成本1.89亿元 单车降本幅度2186元/月 [4] - 无人车可替代货运三轮车 节约人力投入并优化快递员面客时间与企业收入结构 [3] - 通达系快递企业通过无人车改善加盟商盈利状况 可能加速行业成本分化与格局变化 [4] 政策与标准化进程 - 路权开放成为规模化运营核心变量 当前存在法律身份模糊与监管碎片化问题 [6] - 深圳创新"公交+物流+无人车"模式 利用公交场站网络提供停放 充换电及运维一体化服务 [7] - 深圳要求运行车辆接入政府平台实现动态监督 配备远程监督安全员与线下网格安全员 [7] - 深圳市已落地近400台车 开通670余条线路 车辆标识统一且数据全量接入 目标年底达1000台规模 [7] - 北京与深圳正探索分级管理体系 平衡产业发展与规范监管 [8]
超100城开放路权,“无人车配送”迎爆发临界点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2 06:57
行业发展趋势 - 无人配送系统已到产业化规模化应用临界点 被视为最具潜力实现规模化的场景[1] - 全国103个城市开放无人配送车辆路权 覆盖超80%主要物流节点城市[1] - 全国无人配送车保有量突破6000台 较2024年增长超50%[1] - 应用场景覆盖快递即时配送商超零售等100余类 累计完成订单交付量超1亿件[1] - 主流物流无人车普遍采用L4级技术 可在开放道路实现全无人运输[2] - 具有低速短驳特征 单程进行5-20公里短距离运输 可取代货运三轮车[2] 企业动态与融资进展 - 美团无人配送车在深圳CBD核心区域开启常态化测试运营[1] - 顺达同行和顺丰投资向白犀牛智达分别出资9954万元和5688万元[1] - 新石器完成10亿元C+轮融资 九识完成近3亿美元B轮融资 白犀牛完成2亿元B轮融资[2] - 九识发布新车型E6 裸车售价低至1.98万元 FSD月度订阅服务低至1800元/月[2] - 新石器获得国内超250个城市路权 在全球13个国家交付超5000辆无人车[3] - 九识智能在全国200余个城市常态化运营[3] - 顺丰在湖南郑州鄂尔多斯深圳等地投放无人车[3] 运营效益与成本影响 - 华源证券测算2025年顺丰因无人车投入有望较2024年降低运营成本1.89亿元[3] - 单车降本幅度达2186元/月 2026年降本空间有望进一步打开[3] - 无人车降本或将改善快递加盟商盈利状况 间接影响快递企业总部报表[3] - 各企业无人车替换节奏存在差异 或加速成本分化和格局变化[3] - 主要应用场景为快递网点到社区配送 可增加快递员面客时间优化企业收入结构[2] 政策支持与监管挑战 - 路权成为制约规模化运营核心变量 存在法律身份模糊和监管碎片化问题[3][4] - 深圳探索"无人车2.0"发展规划 率先推动无人物流规范化规模化商业化发展[4] - 推行"公交+物流+无人车"融合创新模式 利用公交场站网络资源提供一站式服务[4][5] - 深圳累计落地近400台车 开通线路670余条 目标年底落地1000台规模[5] - 北京与深圳探索分级管理体系 在产业发展与规范监管间实现平衡[5] 技术发展与安全保障 - 车辆运行数据全量接入政府平台 实现动态数据监督与调度[4][5] - 配备远程监督安全员和线下网格安全员 保障安全运行与紧急处置[5] - 深圳实现全市车辆标识统一 为构建功能型无人车管理制度提供实践依据[5]
涉嫌搬团队、搬技术,IPO前京东指控九识智能侵权
36氪· 2025-08-12 04:15
知识产权纠纷 - 京东指控九识智能涉嫌侵犯知识产权 已于2024年11月20日向公安机关报案 案件正在调查中[3] - 九识智能核心团队包括创始人及CEO孔旗、联合创始人朱伟铖、联合创始人兼法定代表人庄立 三人曾是京东无人车创始班底 2021年9月至10月先后从京东物流离职并加入九识智能[4] - 2021年底至2022年4月 至少10余名京东物流无人车及自动驾驶部门核心研发人员扎堆离职入职九识智能 引发"预谋性创业"质疑[4] - 九识智能成立当月即启动专利申请 2022年1月起集中申请数十项无人车及自动驾驶领域专利 发明人多为从京东离职的员工[5] - 根据专利法规定 退休、调离原单位后或者劳动、人事关系终止后1年内作出的与原单位承担的本职工作或者原单位分配的任务有关的发明创造属于原单位[8] - 最高人民法院2024年6月审结的吉利诉威马案中 威马被认定利用吉利前员工掌握的技术秘密申请专利并快速推出产品 最终被判赔偿吉利约6.4亿余元[9] - 京东与九识智能的知识产权纠纷多处与吉利诉威马案类似 一旦被认定侵权 九识智能可能面临巨额赔偿并被要求停止侵权产品的生产与销售[9] 技术研发与商业化进程 - 九识智能成立于2021年8月 从成立到无人车落地不到6个月 2022年2月第一批无人车开始在公开道路上正式运营 同年11月在苏州城市道路上运营投放近60台车辆[5] - 按照行业惯例 L4级无人配送车从立项到公开道路商业化运营一般需要18-24个月 九识智能的"闪电"速度严重违背技术研发规律[4][5] - 九识智能仅用两年半左右实现从产品多次迭代到万辆级交付的跨越 截至2024年底已积累超万台在手订单 累计交付超3000台 2025年预计交付破万台[6] - 对比行业:新石器自2015年9月正式立项启动首款L4级短途商用无人车研发 到2018年才正式公开亮相并投入使用 毫末智行2020年开始研发首款无人车 整个研发到商用过程耗时一年多[8] - 2023年5月九识智能下线L4城配量产车型Z5系列 2024年6月完成Z2、Z5、Z8、Z10四款车型布局并开始尝试软件付费方案[6] - 2024年5月推出E系列无人物流车平台及首款车型E6 售价为1.98万元 FSD订阅服务为1800元/月 按照五年使用期计算车辆(含服务)价格为12.78万元[14] 安全事故与技术可靠性 - 2024年4月8日陕西咸阳一辆九识无人车拖行电瓶车 公司解释称电瓶车因其他事故倒地 无人车将其判别为可轻微接触的软性障碍物[11] - 同日北京昌平区一辆九识无人配送车与轿车发生碰撞后未停车等待处置反而自行逃离现场 交通事故认定书显示存在"未按规定登记指定的区域范围路段运行"等问题[13] - 2024年4月9日西安市一辆九识无人快递车与路边停靠的黑色汽车发生追尾事故 公司称事故发生在人工接管取快递的遥控过程中自动驾驶模式取消相关人员接管操作失误[13] - 事故暴露出对变形障碍物识别与避让的严重缺陷 事故响应机制的缺失以及人工接管时的操作隐患[13] - 九识智能宣称拥有可成熟规模化商业应用的L4级自动驾驶全栈自研技术 但事故频发的现实与"全球领军企业"的宣传形成鲜明对比[10][14] 融资与资本运作 - 九识智能自成立以来已累计获得四轮融资 投资方包括美团、BV百度风投、鼎晖百孚、蓝湖资本等十余家[10] - 2024年4月公司完成1亿美元B3轮融资交割 B轮融资全部完成总金额近3亿美元[10] - 公司最快将于2024年下半年启动港股IPO[15] 行业影响与发展趋势 - 城市配送"最后1公里"是物流配送业成本最高的地方 被视为自动驾驶最具价值的落地场景[14] - 无人配送车赛道涌现新石器、九识智能、毫末智行、白犀牛等多家企业 技术成熟度、经济性和场景适配度成为企业发展的三大决定性因素[14] - 九识智能的低价策略通过拆分硬件与软件销售降低入门门槛 但依赖持续的软件升级和数据服务 若技术迭代停滞客户可能陷入"硬件贬值、软件失效"的窘境[14] - 低价竞争可能导致行业利润空间被压缩引发恶性竞争 对整个无人配送车行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不利影响[15] - 随着硬件成本下降、商业闭环、规模扩大 无人配送车行业已逐步进入高速发展期[15]
韵达股份:目前公司已在多个城市的部分区域运营无人车
证券日报· 2025-08-07 09:39
公司无人车应用进展 - 公司积极探索包括无人车在内的多种降低末端揽派成本的方式 [2] - 公司已在青岛 西安 合肥 嘉兴 南京 芜湖等多个城市的部分区域运营无人车 [2] - 无人车投运地区和应用场景在持续扩大 [2]
对话新石器CEO余恩源:无人配送车规模化应用的拐点已至
中国经营报· 2025-08-07 05:15
据悉,此次合作得到了深圳市交通运输局的指导以及当地各级部门的支持,希望将该项目打造成"公交 +智慧物流"融合的标杆,激活城市存量资源、赋能未来发展,为市民带来更便捷、更高效、更环保的 城市末端配送新体验。 《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到,上述模式的创新之处在于,开创性地盘活利用公交体系遍布深圳市的公交 场站网络资源。这些场站在满足公交出行需求的同时,可以为无人配送车提供充电、调度、仓储支持, 让静态的公交基础设施转变为动态智慧物流网络的"活节点"。 此外,公交集团还可以基于公交大数据和路网知识,为无人配送车规划最优线路,将无人配送车纳入公 交网格化巡检,筑牢安全防线。通过智能平台,公交集团能够24小时实时监控无人配送车运行状态,设 立客服窗口及时响应市民的咨询与需求。 "目前,新石器无人配送车依托公交场站网络,已开始在深圳市各区开展测试性运营。深圳试点的'公交 体系+物流体系+无人化体系'模式,经验成熟后我们希望能够在更多城市复制。"新石器创始人兼CEO余 恩源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新石器无人车一直在积极与政府共建无人配送产业监管体系,参与各个城 市的法规标准制订。目前新石器的无人配送车队规模超过7500台,L4级 ...
韵达股份:公司已先后在青岛、西安、合肥、嘉兴、南京、芜湖等多个城市的部分区域运营无人车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7 03:05
韵达股份无人配送快递车应用进展 - 公司在无人配送快递车方面已有具体应用计划,并在多个城市进行试点运营 [2] - 试点城市包括青岛、西安、合肥、嘉兴、南京、芜湖等地的部分区域 [2] - 无人车投运地区和应用场景正在持续扩大 [2] 公司探索降低末端揽派成本方式 - 近年来公司积极探索包括无人车在内的多种降低末端揽派成本的方式 [2] - 无人车是公司降低末端成本的重要举措之一 [2]
美团无人车驶入福田中心区
深圳商报· 2025-08-06 16:46
无人配送行业进展 - 美团无人配送车在深圳市福田区莲花山中心区开启常态化测试运营 [2] - 这是全国首次无人配送车进入人口密集、商业高度活跃的一线城市中心城区 [2] - 相关部门对线路运行条件与交通影响进行了综合性严格评估 [2] 技术与管理规范 - 运行车辆接入政府平台以实现动态数据监督与调度 [2] - 示范车辆张贴全市统一的功能型无人车试点标识 [2] - 车前安装全市统一编号的标识牌便于规范管理与市民科普认知 [2] 业务应用场景 - 未来有望通过与骑手协同实现24小时高效运转 [2] - 将为市民提供生鲜食杂的即时配送服务 [2] - 将融入餐饮、外卖、生鲜、跑腿等场景 [2]
港股异动 | 顺丰同城(09699)涨超5% 拟向白犀牛智达增资9954万元 加码无人配送商业部署
智通财经网· 2025-07-31 02:14
股价表现 - 顺丰同城股价上涨5.67%至17.88港元 成交额达3138.67万港元 [1] 投资协议 - 顺丰同城全资附属公司顺达同行出资9954万元人民币 控股股东顺丰控股间接全资附属顺丰投资出资5688万元人民币 [1] - 增资完成后顺达同行持有白犀牛智达15.81%注册资本 累计现金代价1.2954亿元人民币 [1] - 顺丰投资将持有白犀牛智达9.04%注册资本 [1] 战略协同 - 白犀牛集团在低速无人车领域具备技术优势 与公司业务模式形成协同效应 [1] - 合作将强化最后一公里配送场景的互补优势 [1] - 交易预期加速无人配送解决方案的商业部署 提升服务效率并支持长期业务增长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