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型开放

搜索文档
北京发布近1400亿元招商项目,涉及AI、医药健康等领域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2 04:22
服务业扩大开放政策 - 北京将全面深化"两区"建设并编制实施服务业扩大开放3.0方案 [1] - 推动自贸区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试点 [1] - 落地一批高含金量试点政策以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 [1] 招商引资与项目发布 - 北京发布140个招商合作项目且招商金额达1397.5亿元 [1] - 推出20个"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助力科技成果转化 [1] - 活动集中呈现北京合作机遇与惠企政策并向全球释放开放合作商机 [1] 人工智能产业优势 - 北京人工智能企业数量超过2400家且核心产业规模近3500亿元 [2] - 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约占全国一半 [2] - 备案上线大模型132款且数量稳居全国首位 [2] 机器人产业发展 - 北京人形机器人产业规模约占全国三分之一 [2] -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居全国首位 [2] - 举办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比赛及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 [2] 创新资源与研发投入 - 北京拥有全国顶尖创新资源包括高校及科研院所 [2] - 研发投入强度连续8年稳居全国前列 [2] - 正加速打造国际机器人创新高地和全球产业标杆城市 [2]
去年北京海淀实际利用外资超17亿美元 连续7年居全市首位
中国新闻网· 2025-09-12 02:19
政策精准发力优化创新生态。深化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等单位完成28项科技成果 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赋权。102家企业获高新技术企业"报备即批准"政策试点。支持高校院所以"先使用 后付费"的方式将科技成果许可中小微企业使用,已有10个合同许可成功签约。 开展知识产权纠纷快速处理试点 海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崔志强表示,海淀区率先在全市发行北京首单专利许可知识产权证券 化产品,累计发行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5期,为企业融资13.34亿元,专利商标质押金额连续多年位列全 市第一。技术合同登记总额从2020年2040亿元增至2024年3806.9亿元,增幅达86.6%。 保护体系升级。获批建设国家知识产权保护高地,推进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机制改革,设立全市首个 区级知识产权行政裁决庭。成立全市首个商业秘密保护服务联盟,打造商业秘密立体保护网络。 中新网北京9月11日电 (记者 陈杭)11日,北京市海淀区"两区"建设五周年新闻发布会在中国国际服 务贸易交易会新闻中心举办。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海淀区是全国第一个地区生产总值破万亿的地市级 区县,经济总量连续多年居全市首位;2024年实际利用外资17.66亿美元,连续7 ...
北京面向全球招商 项目总额近1400亿元
中国新闻网· 2025-09-12 02:14
中新社北京9月11日电 (记者 吕少威)"北京日"暨投资北京大会11日在北京首钢园举行。活动中,北 京发布140个招商合作项目,招商总额达1397.5亿元人民币。 此次招商项目涉及新一代信息技术、医药健康等领域,包括昌平生命谷国际精准医学产业园招商项 目、怀柔科学城产业转化示范区招商项目等。朝阳区、丰台区、昌平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推出20 个"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助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世界投资促进机构协会总干事伊斯梅尔·艾沙欣在活动上致辞指出,当前,全球各地都在寻找经济 增长的新路径,投资者也在寻找可靠的合作伙伴。北京凸显了如何通过改革赋能、产业与创新融合,以 及与全球投资者合作共赢,来创造一个充满机遇和韧性的环境。 北京市政府党组成员唐文弘表示,北京将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同时, 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企业提供高效优质服务,面向中小微企业开放更多应用场景,支持外资企业、 民营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 区域推介环节,北京市朝阳区、海淀区、石景山区、通州区分别围绕商务、绿色金融改革实践、中 关村科学城科技创新生态和独角兽企业培育、数字经济融合发展进行主题推介,为资本与产业对接搭建 桥梁 ...
聚焦“两区”建设 打造高水平开放新高地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9-12 00:12
朝阳区是首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2020年起,朝阳区坚持"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的战略定位,高标准推进"两区"建设。五年来,投资领域更加开 放透明,贸易便利化水平大幅提升,要素流动保障更加顺畅,探索出多个"全国领先、北京首创"的开放模式。 探索出多个"全国领先、北京首创" 五年来,朝阳区聚焦国际金融、数字经济、商务服务、文化影视等重点领域,深化自主开放试点工作。 (QDLP)试点资格,跨境投融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显著提升。在数据跨境流动方面,"北京CBD跨国企业数据流通服务中心"和"北京朝阳国际数据跨境服务 枢纽"先后设立,初步形成数据跨境流动"一南一北"双平台服务体系,落地全国首个个人信息出境标准合同备案和首例人工智能领域数据出境"负面清单"备 案案例。在人才跨境流动方面,率先为外籍人员提供"两证联办"一窗受理服务。实施出入境"扬帆"服务计划,为企业外籍人才提供签证和停居留便利。 国际化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全区设立56个外语服务窗口,实现外国自然人、香港非自然人投资主体登记业务全程网办。成立全市首个影视服务中心,在8家 影视特色园区试点设立广电政务审批帮办窗口,下沉七大类共20项行政审批事项。实现企业迁移 ...
在更广领域更深层次开展首创性、集成式探索 厦门稳步推进制度型开放(奋勇争先,决战决胜“十四五”)
人民日报· 2025-09-11 22:09
锂电池出口与储能行业 - 厦门海辰储能科技公司2024年已出口2500多台集装箱式锂电池储能系统[1] - 福建省前8月锂电池出口总值达872.29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19.01%[1] - 福建省90%以上锂电池通过厦门港出口 厦门成为全国最大锂电池产品出口口岸之一[1][2] 制度创新与贸易便利化 - 厦门自贸片区累计推出632项创新举措 其中153项为全国首创[3] - 发布《集装箱式锂电池储能系统海上安全运输指南》破解海运难题[1] - 制度创新使海辰储能业务拓展至20多个国家和地区[1] 国际标准制定与技术话语权 - 厦门宏发电声公司牵头起草两项电气继电器试验方法标准获IEC批准成为国际标准[5] - 厦门已有24名国际标准注册专家 主导或参与制修订53项国际标准[5] - 40家企业的208项产品标准实现与国际标准对标达标[5] 国际化人才生态建设 - 厦门实施外籍人员技术技能评价认定机制和国际职业资格认可清单制度改革[4] - 全市国际化人才总量超过6万人[4] - 设立全省首个工作许可与居留许可联办窗口提升外籍人才便利度[4] 国际商事法律服务体系建设 - 厦门国际商事法庭和涉外海事法庭已受理案件3300多件 标的额超460亿元人民币[5] - 案件涉及40多个国家和地区[5] - 基本形成国际商事海事"诉、仲、调"一体化纠纷解决体系[5]
2025服贸会|北京市地方金融管理局副局长王颖:金融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压舱石”地位持续巩固
北京商报· 2025-09-11 10:40
北京商报讯(记者 孟凡霞 实习记者 周义力)9月11日,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简称"2025 年服贸会")"京帆引航 融通出海"金融助力企业协同创新发展大会上,中共北京市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 副主任、中共北京市委金融工作委员会委员、北京市地方金融管理局副局长王颖详细介绍了北京支持创 新发展的"创新活力之城""开放合作之城""金融要素集聚之城"三大核心优势。 作为国际交往中心与共建"一带一路"重要枢纽,北京已与多个国家的首都及重点城市建立友城关系,相 关贸易往来在地区进出口总额中占比显著。目前,北京正深化"两区"建设,在科技创新、绿色发展、产 业数字化等领域加强国际合作,推进制度型开放,既推动"北京制造"服务标准品牌出海,也为全球经济 增长与民生改善注入"北京力量"。 王颖强调,金融作为实体经济的血脉,在激发创新活力,培育新质生产力中肩负着不可替代的历史使 命,期待金融机构与企业携手,充分利用北京在金融、科技、人才、市场、文化等方面的优势,推动跨 领域协同创新,以科技赋能金融、以开放促进发展,让更多金融改革开放成果落地。 谈及金融领域,王颖指出,北京作为中央赋予的国家金融管理中心,不仅是中央金融管理 ...
从交易量感受金融市场脉动
金融时报· 2025-09-11 02:05
公司发展历程与市场地位 - 外汇交易中心成立于1994年 响应建立统一银行间外汇市场和人民币汇率并轨的改革要求 [1] - 从初期服务国内银行拓展至覆盖银行间货币市场、债券市场、外汇市场的综合平台 [1] - 服务范围覆盖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6000家机构 承担市场基准指标发布和货币政策传导职责 [2] 市场交易规模与开放成果 - 银行间市场日均成交量超10万亿元 平均每秒交易超过1亿元 [1] - 境外机构持有银行间市场债券约4万亿元 2024年现券交易量达19.1万亿元 [2] - 境外法人机构参与数量超过1100家 通过债券通/互换通等机制提供多币种一站式投资渠道 [2][3] 金融创新与开放措施 - 建立灵活多样的境外机构接入渠道 推出债券通北向通/南向通/互换通/离岸回购等业务 [3] - 交易时长和服务地区范围持续扩展 提供符合海外市场投资习惯的机制安排 [3] - 产品体系完备且交易工具种类齐全 市场流动性持续提升人民币金融资产吸引力 [3] 科技能力与系统建设 - 本外币交易系统实现自主设计开发 核心技术自主可控且系统架构独立设计 [4] - 运用大数据和大模型技术加强数据安全治理 监测市场运行质量 [4] - 紧跟国际金融市场基础设施技术发展趋势 推进科技赋能与数字赋能 [4] 市场发展特征与定位 - 银行间市场在全球排名靠前 目标成为全球人民币及相关资产交易主平台和定价中心 [2] - 市场具有相当深度和广度 为扩大开放奠定坚实基础 [3] - 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保持运行平稳性 为高水平开放提供保障 [4]
活力中国调研行 | 从交易量感受金融市场脉动
金融时报· 2025-09-11 01:21
公司发展历程与市场地位 - 外汇交易中心成立于1994年 旨在建立统一银行间外汇市场并实施人民币汇率并轨[1] - 业务范围从初期单一外汇市场拓展至债券市场 货币市场及金融衍生品领域[1] - 服务对象从国内银行扩展至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6000家机构[2] - 日均成交量超10万亿元 平均每秒交易超过1亿元 体现金融市场核心枢纽地位[1] 市场开放与国际化进展 - 境外法人机构参与数量超过1100家 境外投资者持有银行间市场债券约4万亿元[2] - 2024年现券交易量达19.1万亿元[2] - 推出"债券通""北向通""南向通""互换通"及离岸回购等多元化机制[3] - 通过多币种 多机制 一站式服务为全球投资者提供高效投资渠道[2] 科技能力与系统建设 - 实现交易系统架构自主设计 核心技术自主可控[4] - 运用大数据 大模型技术加强数据安全治理与市场运行质量监测[4] - 交易系统经过多次升级换代 均为自主设计开发[4] - 紧跟国际金融市场基础设施最新技术发展趋势[4] 产品体系与市场深度 - 产品体系覆盖货币市场 债券市场 外汇市场的现货及衍生产品[2] - 具备完备交易工具种类与良好市场流动性[3] - 承担市场利率 汇率等基准指标发布平台职能[2] - 拓展符合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的新业务新产品[3]
以互惠合作促进共同繁荣
新华社· 2025-09-10 22:21
核心观点 - 中国宣布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推动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 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 [1] - 数字化极大拓展服务可贸易性 带来更多发展机遇 [2] - 中国积极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 加快自贸试验区和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示范区先行先试 [5] 展会概况 - 2025年服贸会以"数智领航 服贸焕新"为主题 [2] - 近2000家企业线下参展 覆盖20多个服务贸易前30强国家和地区 [2] - 国际化率超过20% 澳大利亚作为主宾国参展规模空前 [2] 政策方向 - 全面实施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 有序推进服务市场开放 [1] - 主动扩大优质服务进口 着力提升服务出口国际竞争力 [1] - 出台促进服务出口政策措施 积极扩大入境消费 [1] - 以重点园区 重点产业 重点行业为主阵地 聚焦制度型开放 [5] - 在要素流动 市场准入等关键领域突破创新 [5] 企业参与 - 澳大利亚企业Canva可画展示AI视觉技术应用与互动体验 [2] - 日本爱志株式会社将中国视为关键战略市场 致力于养老服务领域发展 [3] - 中粮集团展示数智化引领全球农粮供应链创新实践成果 [3] - 摩根资产管理认为中国对外开放政策向世界提供更多发展机遇 [4] 合作机遇 - 深化拓展服务贸易国际合作 提供更优质国际公共产品 [1] - 探索数字服务新模式 以开放姿态融入全球粮食流通体系 [3] - 为全球投资者提供更多解决方案 服务中国和国际客户 [4] - 打造高水平开放枢纽 创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5]
昌平首次发布知识产权白皮书
北京青年报· 2025-09-10 17:56
政策创新与开放成效 - 累计落地210项高含金量试点政策 实现从开放试验田向发展新高地跨越 [1] - 制定全市首个自贸区跨境人民币结算专项奖励政策 落地跨境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及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试点 [2] - 依托自贸区数据出境负面清单备案制为跨国企业打通数据出境通道 创新探索海外知识产权保险服务模式 [2] 外资与项目落地成果 - 累计落地项目1939个 新设外资企业329家 新设外资研发中心19家 [1] - 实际使用外资达16.8亿美元 [1] - 推动外债一次性登记改革 大幅提升跨境结算效率 [2] 重点产业园区建设 - 未来科学城生命谷构建投资+临床+孵化+园区四位一体创新生态圈 汇聚300余名高层次人才 科学家创办企业达118家 [3] - 未来科学城能源谷集聚18家央企 建成24个协同创新平台 创制国际标准超220项 获评有效专利超1.6万件 [3] - 沙河高教园入驻8所高校及120个国家省部级实验室 与10所高校共建大学科技园 [3] 知识产权发展成就 - 注册商标总量突破15.09万件 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8万件 较五年前均实现翻倍增长 [4] - 专利商标质押融资总额达21.56亿元 帮助144家企业解决资金问题 2024年融资额飙升至7.75亿元 [4] - 完成专利转让6447件(平原新城第一) 专利许可266件(平原新城第二) 4家单位有效发明专利均破千件 [4] 创新资源集聚效应 - 驻昌高校以5168件专利授权量稳居北京市高校前三 [4] - 白皮书为新一轮制度创新提供数据支撑 助力解决企业发展痛点难点问题 [5] - 通过全产业链布局持续吸引创新资源集聚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