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港口贸易
icon
搜索文档
链动筑基 产品赋能 恒丰银行助绘港航贸经济新画卷
齐鲁晚报· 2025-08-27 08:56
港口经济行业地位 - 港口是基础性枢纽型设施 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经济脉动晴雨表 [1] - 山东作为海洋大省 2024年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突破20亿吨 集装箱量突破4400万标准箱 位居全球第一和第二位 [1] 金融支持港航贸产业链 - 恒丰银行青岛分行以交易银行业务为核心 服务港航贸全产业链 支持山东打造世界级海洋港口群建设 [1] - 通过"恒银E链"综合融资服务 与山东港口集团系统直连 实现供应链条精准覆盖 [3] - 已服务山东沿海港口贸易链条22条 服务港口集团成员企业及上下游客户近40户 [3] - 累计发放表内外综合融资200亿元 融资余额达50亿元 [3] 供应链金融创新 - 针对陆港联运沿线中小企业自有资金不足 融资受限 账期长等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3] - 为某建设工程企业核定1亿元授信 提供无追索权保理融资 从申请到放款仅需1小时 [3] - 打造"核心企业联动+产业链条延伸+生态场景融合"立体化服务体系 [3] 跨境金融服务 - 为"走出去"与"引进来"企业提供多元化金融需求 [4] - 通过跨境担保业务为境外子公司提供海外低成本采购融资 同时以银行承兑汇票服务国内结算 [4] - 已为客户办理交易银行业务余额达17.4亿元 支持企业整合全球资源优化资金配置 [4] 大宗商品贸易创新 - 成功落地5000万元仓单履约保函业务 创新推出"分离式保函"合作机制 [5] - 与港口仓储 商品交易所和企业共建风险共担互利多赢的协同体系 [5] - 分离式保函替代期货交易高额保证金 直接释放5000万元流动资金占用 [5]
海南:立法构建“二线口岸”通关信用管理机制
海南日报· 2025-08-11 07:34
核心立法内容 - 海南自由贸易港二线口岸通关信用管理若干规定于2025年12月18日施行 建立以信用评价为基础的分类监管机制 实现精准高效监管和快捷便利通关相统一 [1] - 规定共27条 明确依法规范 分级分类 高效便利 安全有序的管理原则 将行业日常监管结果与信用评价数据融合运用 [1] - 创新设定通关信用分类标准 综合应用海关 海事 反走私 交通运输 农业农村 林业 邮政管理 税务 市场监管等领域信用记录 [1] 经营主体分类管理 - 经营主体分为高级认证企业 白名单 重点关注名单三类 实施动态管理 [1] - 高级认证企业和白名单经营主体享受减少出岛货物查验频次 减少稽核查频次 适用分批出岛集中申报等通关便利措施 [2] - 重点关注名单经营主体按规定提高查验和稽核查频次 [2] 个人分类管理 - 个人分为白名单和重点关注名单两类 [1] - 白名单个人可享受通关便利等激励措施 无风险提示情况下一般不实施查验 [2] - 重点关注名单个人按规定提高查验频次 [2] 跨部门信用监管机制 - 建立跨部门 跨行业 跨领域信用联合监管模式 汇聚通关前信用信息和行业评价结果形成统一信用分类 [2] - 信用分类结果推送至海关 海事等部门作为查验依据 同时反推至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强化行业信用管理 [2] - 加强对通关货物所属经营主体 物流运输经营主体及其车辆 船舶驾驶人员的信用监管 [2] 严重失信主体管理 - 设定反走私 海事领域严重失信主体的认定标准 惩戒措施 公示期限 撤销程序及信用修复制度 [3] - 对严重失信主体依法实施惩戒 为防范走私等风险打下坚实基础 [3] - 明确经营主体和个人的查询权 异议权 修复权等权益保障 [3] 立法意义 - 规定是服务和保障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一号工程的重要举措 [3] - 创新建立跨部门信用联合监管模式的有益探索 [3] - 回应企业和群众关切 实现高效便捷通关的关键之举 [3]
终于开始收拾李嘉诚,港府把李家踢出局,已经没上桌资格了
搜狐财经· 2025-07-01 10:45
香港特首顾问团成员变动 - 长和集团主席李泽钜不获续任特首顾问团成员 其余33名成员均获续任 [1] 长和集团港口出售交易 - 公司以228亿美元向美国贝莱德财团出售全球23国43个港口 包括巴拿马运河关键港口 这些港口占全球航运贸易量6% 中国21%海运依赖此航线 [3] - 交易附加条款允许"中美冲突时暂停中国船只通行" 贝莱德财团借此可控制全球10.4%集装箱吞吐量 [5] - 交易引发国家安全关切 中国市场监管总局启动反垄断审查 认定交易威胁"国家安全与公共利益" 协议被搁置 [5] 交易影响与后果 - 广东叫停与长和的87亿元合作项目 [5] - 长和系股票11天蒸发781亿港元市值 [5] - 惠誉下调公司信用评级 [5] 香港商业格局变化 - 特首顾问团新增3名委员均为新科技领域翘楚 [5] - 事件标志硬科技与新兴产业正重塑商业权力结构 [5] - 香港财阀依托国家红利扩张的时代终结 [5]
套现1378亿!李嘉诚几乎“清仓”全球港口,嗅到了什么危机?
搜狐财经· 2025-06-17 13:02
李嘉诚资产概况 - 连续15年蝉联华人首富,21年香港首富,福布斯统计资产总额达373亿美元 [1] - 商业帝国涵盖房地产、基建、港口、电信、水电等多元领域,被外界认为实际资产规模可能远超公开数据 [1] - 家族位列全球九大显赫家族,投资遍布全球,尤其在英国拥有半数以上资产 [4] 近期重大资产出售 - 与贝莱德达成协议,以190亿美元(约1378亿人民币)出售巴拿马运河港口资产,交易预计4月2日前完成 [10][13] - 此次出售涉及全球43个港口中的部分海外资产,但保留国内港口业务 [13][21] - 长和实业股价在抛售消息公布后逆势大涨22%,市场反应积极 [17] 资产配置调整逻辑 - 抛售行为被解读为规避地缘政治风险(如巴拿马港口涉及美巴纷争)及高维护成本的重资产 [19][21] - 资金用途未公开,但推测可能转向AI、科技信息等新兴领域 [21] - 历史相似操作:2013年抛售房地产成功规避市场下跌,显示其前瞻性 [19] 商业版图与影响力 - 控制全球23国43个港口,曾拥有巴拿马港口90%控股权 [13] - 投资覆盖Facebook、屈臣氏、汤臣倍健等知名品牌,并掌握英国80%以上通讯基建 [6] - 家族捐款达300亿美元,单笔投资40亿港元供后代练手 [8] 行业趋势观察 - 保留国内港口业务,反映对海外市场风险偏好降低,转向稳定性更高的国内市场 [21] - 国际舆论认为抛售行为可能预示全球经济或地缘格局变化 [15][19]
中美刚一决出胜负!不到12小时,长和见风使舵,就港口交易表决心
搜狐财经· 2025-05-19 07:39
长和港口交易背景 - 长和于5月12日深夜回应港口交易问题 强调交易绝不可能在任何不合法或不合规的情况下进行 [1] - 交易自3月初曝光后持续受到舆论关注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已表态但公司未直接回应 [1] - 公司选择在中美关税谈判结束后立即发声 [1] 交易条款与潜在结果 - 交易完成需满足多项条件 包括法律和监管部门的批准 [3] - 公司最终可能终止该港口交易 [3] 交易战略意图分析 - 交易涉及向美国贝莱德财团出售位于巴拿马运河两端的港口资产 [4][6] - 该交易被解读为向美国递交投名状 以换取海外业务发展便利 [6] - 港口控制权转移可能使美国掌握巴拿马运河贸易通道 对中国商船构成安全风险 [4] 地缘政治与企业行为关联 - 企业行为与国家利益高度关联 中美博弈中企业常服从国家政策导向 [6][8] - 长和作为中国企业 被要求以国家利益为重而非仅考虑资本盈利 [8][10] - 公司曾依托中国内地市场获得经济发展红利 [10] 行业比较案例 - 类似案例包括芯片巨头英伟达 始终遵守美国当局命令 [6] - 历史案例提及张謇兴办实业时以国家利益为首要考量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