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转型

搜索文档
专家解读丨特色体系如何重塑电力市场生态?
中国电力报· 2025-08-11 09:49
电力市场"1+6"基础规则体系特色与创新 - 顶层设计下的电力市场体系建设:采用全国统一框架构建模式,以《电力市场运行基本规则》为基石,结合中长期、现货、辅助服务等6项规则形成系统性制度基础,区别于欧美区域自治路径 [2] - 保供应与安全原则:构建"中长期+现货+辅助服务"有机衔接机制,赋予多类型市场同等重要性,通过精细化监管维护公平性,优先保障电力系统稳定运行 [3] - 能源转型市场化驱动:建立绿电绿证交易机制,协同市场机制与新能源可持续发展结算,对冲收益风险并激励主动参与竞争,实现环境价值与经济收益融合 [4] 对能源转型与新型电力系统的影响 - 加速新能源消纳:细化中长期交易至15分钟颗粒度,引入分时分区定价,结合全面入市制度与可持续发展结算机制稳定投资预期,辅助服务市场新增转动惯量等品种显性化偏差成本 [5] - 推动源网荷储协同:完善辅助服务市场成本疏导原则,确立虚拟电厂等新型主体地位,探索市场化容量电价机制以保障长期容量充裕度 [6] - 显性化减排成本:通过"电能价值+环境价值"双重激励传导绿色价值,破除省间壁垒促进新能源规模化开发与高效消纳,将双碳目标内化为市场主体理性选择 [7] 监督机制构建 - 全流程闭环监管:强化事前规范引导、事中监测纠偏、事后追溯问责,加强电力全链条协同监管,形成政府、行业、企业、社会多方合力 [8] - 信息披露优化:扩大披露范围至价格曲线、电网运行成本等关键数据,提升时效性与颗粒度,应用AI及可视化技术增强信息可读性,通过多渠道实现实时发布 [9]
专家解读丨特色体系如何重塑市场生态?
国家能源局· 2025-08-11 09:41
电力市场"1+6"基础规则体系的特色与创新 - 采用顶层设计指导与省级试点协同推进的模式,区别于欧盟、美国区域自治逐步外扩融合的发展路径 [4] - 构建系统性"1+6"规则体系,以《电力市场运行基本规则》为基石,包含电力中长期、现货、辅助服务等6项主干规则 [4] - 赋予多类型市场同等重要性,有机衔接"中长期+现货+辅助服务"市场机制,不同于欧美以现货为核心的竞争模式 [5] - 建立市场机制与新能源可持续发展结算机制协同模式,对冲新能源收益风险,形成正向激励 [5] - 明确新能源权责边界,建立绿电、绿证交易机制,推动政策补贴向市场化交易过渡 [5] 规则体系对能源转型的影响 - 中长期交易最小颗粒度细化至15分钟,现货市场引入分时分区定价机制,精准匹配新能源出力波动性 [6] - 新能源全面入市制度与可持续发展结算机制结合,稳定投资预期并培育市场竞争力 [6] - 辅助服务市场纳入转动惯量、调频、爬坡等新品种,显性化新能源预测偏差成本 [6] - 推动新型电力系统从"源随荷动"向"源网荷储协同互动"演进 [7] - 确立"谁受益、谁承担"成本疏导原则,为系统稳定提供市场化协同平台 [7] - 明确虚拟电厂、负荷聚合商等新型主体市场地位,激活分布式资源潜力 [7] 规则体系对"双碳"目标的支撑 - 通过市场化手段传导绿色价值,形成"电能价值收益+环境价值收益"双重激励机制 [8] - 以市场化方式将绿色消费成本传导至终端用户,激发企业自主减排内生动力 [8] - 加速构建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破除省间壁垒,促进新能源规模化开发与高效消纳 [8] 监督机制构建 - 构建"事前规范引导+事中监测纠偏+事后追溯问责"全过程闭环监管机制 [9] - 加强电力全链条协同监管,形成政府监管、行业自律、企业自治、社会监督综合格局 [9] - 扩大信息披露范围,及时准确披露市场价格曲线、电网运行成本等关键信息 [10] - 应用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等技术优化信息披露平台,提升信息可读性与获取便捷性 [10]
新华社丨扩大清洁用能,让绿色能源点亮万家灯火
国家能源局· 2025-08-11 09:13
能源转型加速推进 - 中国能源转型推动清洁能源发展进入快车道,构建全球最大、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 [2][5] - "十四五"以来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实现翻番,光伏、风电、水电、核电、新型储能等规模位居世界第一 [5] - 华能海南昌江核电二期项目建成后年输送清洁电量超180亿千瓦时,减排二氧化碳1168万吨 [4] 清洁能源项目进展 - 海南昌江核电二期工程3号机组完成安全壳打压试验,59个一级里程碑已完成42个 [4] - 白鹤滩水电站累计发电量突破2000亿千瓦时,展现中国水电全产业链优势 [7] - 福建西洋岛建成"零碳"海岛微电网,年发电量1500万千瓦时可反哺陆地电网 [9] 技术创新突破 - 新能源技术装备国际领先,光伏转换效率与风电单机容量持续刷新世界纪录 [8] - 数字技术与能源产业深度融合催生新技术、新业态,推动产业链现代化 [10] - 白鹤滩水电站科研攻关将中国水电设计、施工、装备制造能力提升至新高度 [7] 电力市场改革 - 2024年全国市场化交易电量占比达63%,南方区域实现五省区统一电力市场 [13] - 跨电网经营区常态化电力交易机制启动,促进绿电跨区域消纳 [13] - 上半年全国核发绿证13.71亿个,可交易绿证同比增长1.49倍 [13]
绿金赋能“超级充电宝”!江苏银行助力302MWh电网侧储能迎战夏峰时刻
新浪财经· 2025-08-11 08:06
项目概况 - 连云港市灌南县建成151MW/302MWh独立储能电站 采用46个预制舱组成 包含150MW/300MWh磷酸铁锂系统及1MW/2MWh钠离子系统[1] - 项目通过110kV升压站接入220kV变电站 提供302MW调峰能力 可进行-100%至100%额定功率连续调节[1] - 电站于2024年迎峰度夏期间投入运行 首次实现302兆瓦时清洁电能并网供电[1] 技术特性 - 电化学储能系统具备平滑新能源发电波动 跟踪调度计划出力 提升电网调峰能力等功能[1] - 系统通过削峰填谷 调频调压操作有效减小江苏电网调峰缺口[1] 资金支持 - 江苏银行提供2.8亿元碳减排贷款支持该项目 采用人民银行碳减排支持工具"先贷后借"机制[2] - 低息项目贷款显著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确保项目如期并网投产[2] 银行绿色金融 - 江苏银行绿色融资余额突破7000亿元 服务绿色企业超12000家[3] - 绿色贷款占比在央行直管24家银行中位居前列 2023年当选联合国环境署金融倡议组织银行理事会中东亚地区唯一理事单位[3] 项目价值 - 储能电站为江苏电网迎峰度夏提供关键调峰支撑 提升新能源电力利用率[1][2] - 项目体现政银企协同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模式创新[2]
前沿观察 | 联合国秘书长预言全球能源格局将迎革命性变革
搜狐财经· 2025-08-11 01:36
联合国秘书长预言全球能源格局 将迎革命性变革 【USASolarCell网 8月9日报道】 全球能源迎来新纪元 可再生能源项目的成本效益日益提升,国际社会普遍认为全球能源生产正迎来关键时刻。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IRENA)报告显示,当前超90%的可再生 能源项目成本低于传统化石燃料。仅2024年,这些项目就成功减少近4700亿美元与高污染能源相关的支出,提升了环境可持续性的同时也强化了整体能源 安全。 成本下降与普及加速 随着全球各国大力投资清洁能源解决方案,相关技术成本正大幅下降。中国在这一进程中走在前列,已成为太阳能发电的领军者——2024年其太阳能发电 量突破8300亿千瓦时,创下惊人纪录。该国不仅实现大规模太阳能发电,更在太阳能电池板制造与出口领域占据主导地位,满足了相当一部分市场需求。 可再生能源投资热潮催生了空前的资金投入。数据显示,去年全球清洁能源领域投资总额达约2万亿美元,过去十年间增幅高达70%。这些数据凸显出, 随着公众环保意识提升及政府对绿色倡议的支持力度加大,可持续投资已成为强劲趋势。 全球能源格局正经历迅速变革,联合国秘书长就此革命性转变发表重要宣言。随着化石燃料面临日益严格的审视而 ...
刷新能源结构“含绿量” 打通能源市场“中梗阻”
新华社· 2025-08-11 00:37
能源转型与清洁能源发展 - 中国能源转型加速推动清洁能源发展,构建全球最大、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 [1][3] - "十四五"规划提出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实现翻番 [3] - 光伏、风电、水电、核电、新型储能等清洁能源装机规模位居世界第一 [3] 核电项目进展 - 华能海南昌江核电二期工程3号机组安全壳打压试验成功,59个一级里程碑已完成42个 [2] - 项目建成后年输送清洁电量超180亿千瓦时,减少标煤消耗632.6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168万吨 [2] 可再生能源项目案例 - 白鹤滩水电站累计发电量突破2000亿千瓦时,体现中国水电设计、施工及装备制造能力 [4] - 福建霞浦县西洋岛建成"零碳"海岛微电网,年发电量1500万千瓦时,富余电量可输送至陆地电网 [6] 能源技术创新 - 新能源技术装备国际领先,光伏转换效率、风电单机容量、新型储能规模全球第一 [5] - 数字技术与能源产业深度融合,催生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 [7] 电力市场改革 - 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初步建成,南方区域实现"统一交易、同台竞价",国网与南网跨经营区常态化交易 [9] - 2024年全国市场化交易电量占比达63%,绿证核发量快速增长,上半年可交易绿证9.58亿个,同比增1.49倍 [9] - 跨电网经营区常态化电力交易机制启动,促进绿电消纳与东西部资源优化配置 [9]
让绿色能源点亮万家灯火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8-10 23:18
能源转型进展 - 中国已构建全球最大、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建成全球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 [1] - "十四五"以来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实现翻番,光伏、风电、水电、核电、新型储能等位居世界第一 [1] - 华能海南昌江核电二期工程3号机组安全壳打压试验成功,项目建成后年输送清洁电量超180亿千瓦时 [1] - 白鹤滩水电站累计发电量突破2000亿千瓦时 [2] - 上半年全国核发绿证13.71亿个,其中可交易绿证9.58亿个,同比增长1.49倍 [5] 技术创新成果 - 新能源技术装备国际领先,光伏转换效率刷新世界纪录,风电最大单机容量领跑全球 [2] - 福建霞浦县西洋岛建成具备"零碳"示范运行能力的海岛微电网,去年发电量达1500万千瓦时 [2] - 数字技术与能源产业深度融合催生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 [3] 市场机制改革 - 跨电网经营区交易将实现常态化开市,探索多年期绿电交易签约 [4] - 改革将促进东部企业市场化购买西部绿电,西部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5]
中国沙漠里的蓝色革命:光伏长城如何创造20个三峡大坝的绿色奇
搜狐财经· 2025-08-10 20:08
光伏项目规模与发电量 - 塔克拉玛干沙漠300兆瓦光伏项目并网不到一年累计发电2.2亿度[1] - 中国计划在荒漠地区建设4.5亿千瓦风电光伏基地[1] - 2024年全国光伏装机容量达8.86亿千瓦 年发电量8341亿千瓦时 相当于20个三峡大坝总发电量[3] - 内蒙古库布其沙漠200万千瓦光伏项目年发电41亿千瓦时 节省123万吨煤炭 减少319万吨碳排放[3] - 青海海南州超级光伏基地装机容量1316万千瓦 累计发电量突破500亿度[3] 生态治理与技术创新 - 光伏电站采用三重防线设计:防风林带 草方格沙障 板下耐旱植物[5] - 库布其沙漠光伏项目区植被覆盖率提升五倍 沙尘暴天数显著减少[5] - 采用双面发电组件 智能支架 无人机和AI监控系统[5] - 自主研发高温抗风光伏板 技术达世界领先水平[5] 产业链与社会效益 - 沙漠光伏项目带动原材料 装备制造 建设运营全产业链发展[7] - 创造大量就业机会 推动能源革命与生态文明革新[7]
首单清洁能源持有型不动产ABS成功挂牌上市
证券日报· 2025-08-10 16:50
行业创新与金融工具 - 全国首单清洁能源持有型不动产ABS"远景能源ABS"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 标志着市场首单清洁能源类持有型不动产资产支持证券成功发行 [1] - 该项目为绿色电力和ESG需求企业提供创新解决方案 破解清洁能源长周期融资困境 证实金融工具对能源转型的杠杆价值 [1] - 通过构建多元资本协同生态 为存量新能源资产提供标准化流动性解决方案 推动行业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化自循环 [1] 金融机构参与 - 财通证券担任远景能源ABS项目的财务顾问 财通资管成立专门工作组全面参与 充分发挥在清洁能源基础设施领域的专业优势 [1] - 财通资管计划以持有型不动产ABS等多元化金融工具为抓手 深化与清洁能源产业合作 完善全生命周期融资服务体系 [2] 未来发展方向 - 金融机构将在投融联动领域加深探索 重点关注科技创新 乡村振兴等创新品种 发挥专业定价和综合服务能力 [2] - 继续发挥在消费金融 融资租赁等领域的传统优势 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金融力量 [2]
财通资管助力首单清洁能源持有型不动产ABS成功挂牌上市
证券日报网· 2025-08-10 13:52
行业创新与金融工具 - 全国首单清洁能源持有型不动产ABS"远景能源ABS"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 标志着市场首单清洁能源类持有型不动产资产支持证券成功发行 [1] - 该项目为绿色电力和ESG需求企业提供创新解决方案 破解清洁能源长周期融资困境 证实金融工具对能源转型的杠杆价值 [1] - 通过构建多元资本协同生态 为存量新能源资产提供标准化流动性解决方案 推动行业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化自循环 [1] 项目参与方与运作机制 - 财通证券担任财务顾问 财通资管成立专门工作组全面参与该项目 发挥在清洁能源基础设施领域的专业优势 [1] - 远景能源ABS创新性地将绿证入池 提升清洁能源项目经济价值 探索出全新金融路径 [1] - 项目助力企业将未来稳定现金流变现 提升资金使用效率 为持续发展注入动力 [1] 金融机构战略布局 - 财通资管以"一主两翼"业务为抓手 积极践行金融机构社会价值 持有型不动产ABS是其功能性与市场化兼具的创新工具 [2] - 该工具有助于盘活存量资产 扩大有效投资 同时体现资管机构的专业定价能力 [2] - 财通资管将在投融联动领域加深探索 深化与清洁能源产业合作 通过创新金融产品完善全生命周期融资服务体系 [2] 未来发展方向 - 金融机构将继续发挥在消费金融 融资租赁等领域的传统优势 重点关注科技创新 乡村振兴等创新品种 [2] - 通过发挥专业定价和综合服务能力 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金融力量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