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碳减排贷款
icon
搜索文档
二季度两项绿色金融指标居世界前列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5 11:26
绿色金融发展规模 - 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碳减排支持工具累计引导金融机构发放碳减排贷款超过1.38万亿元[2] - 同期绿色贷款余额约42.4万亿元 绿色债券余额超过2.2万亿元 两项指标居全球前列[2] - 碳减排支持工具撬动1.38万亿元精准投放 体现金融体系深度支持"双碳"战略的系统性布局[2] 碳市场交易动态 - 2025年9月8日至12日全国碳市场最高价66.14元/吨 最低价61.95元/吨 收盘价较前周下跌6.21%[3] - 当周碳排放配额总成交量5,328,085吨 总成交额332,611,468.69元[3] - 2025年初至9月12日累计成交量79,106,595吨 累计成交额5,668,220,975.40元[3] - 开市以来累计成交量709,375,259吨 累计成交额48,700,948,078.91元[3] 地方政府绿色债券发行 - 深圳市政府9月9日在澳门首发10亿元离岸人民币绿色债券 期限3年 利率1.74%[3] - 募集资金将投向清洁交通等项目 簿记峰值达66.2亿元 认购倍数6.62倍创澳门市场纪录[3] - 市场订单超发行规模50% 反映国际投资者对深圳经济实力和信用水平的高度认可[3][4] 可持续金融标准建设 - 香港金管局9月8日就《香港可持续金融分类名录》第2A阶段原型展开公众咨询[5] - 分类目录提供绿色和可持续活动的明确定义 促进资金融通并防范"漂绿"风险[6] - 第2A阶段新增制造业和信息通信科技业 引入"转型"元素和"适应气候变化"环境目标[6]
气候投融资爆发式增长,银行如何破解产品、人才、风控三重挑战?
搜狐财经· 2025-08-24 06:33
文章核心观点 - 气候变化带来的物理风险和转型风险对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和业务稳定性构成威胁,商业银行需建立气候风险评估体系并将气候相关风险纳入全面风险管理框架[1] - 气候投融资是落实缓解和适应气候变化任务的重要机制,为商业银行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机遇[2] - 2018-2023年全国气候投融资指数持续上涨15.81%至168.55点,年复合增长率2.98%,其中2020-2021年同比增长率达5.31%[5] - 商业银行在气候投融资领域面临产品服务缺乏针对性、统计机制不健全、风险管理难度大、专业人才短缺和市场机制不完善等多重挑战[6][7][9] - 商业银行需从顶层设计、产品创新、风险管理和能力建设四方面重点发力,以更好服务气候投融资发展[10][11][12][13][14] 我国气候投融资发展成效 - 气候投融资被定义为"为实现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和低碳发展目标,引导和促进更多资金投向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投资和融资活动",支持范围包括减缓和适应两个方面[3] - 2016年气候投融资在国家政策层面正式提出,2022年生态环境部发布首批23个气候投融资试点地区,含12个市、4个区、7个国家级新区[3] - 2020-2024年期间出台多项顶层设计政策,包括《关于促进应对气候变化投融资的指导意见》《气候投融资试点工作方案》《"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等[4][5] 商业银行面临挑战 - 缺乏针对中小微企业气候融资需求的产品服务,现有绿色信贷和碳减排贷款主要面向大中型企业和上市公司[6] - 气候贷款统计机制不健全,大多数商业银行尚未增设气候贷款相关"数据标签",难以满足地方政府对客观统计数据的需求[7] - 气候投融资项目具有周期长、收益不确定性高的特点,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较高,风险管理难度大[9] - 专业人才储备和技术能力相对薄弱,银行从业人员缺乏气候变化、碳减排技术等领域的专业知识[9] - 市场机制尚不完善,碳市场价格波动大,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制约商业银行深入参与[9] 商业银行重点工作方向 - 顶层设计方面:将气候投融资纳入发展战略,制定绿色金融发展规划,优化信贷政策优先支持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等领域项目[10][11] - 产品创新方面:开发多样化绿色信贷产品,发行绿色债券支持清洁能源项目,创新碳排放权交易产品、绿色保险等金融衍生品[11][12] - 风险管理方面:建立气候风险评估体系,加强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推动信息披露与透明化按照TCFD框架披露气候风险管理策略[13] - 能力建设方面:培养既懂金融又懂气候的专业团队,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提升效率,设立绿色金融研究机构提供智力支持[14]
民生银行:ESG浪潮下,如何实现战略突围与价值提升|华夏ESG进阶观察
华夏时报· 2025-08-22 06:40
核心观点 - ESG成为衡量企业长期价值的核心战略指标 银行业ESG实践对实体经济绿色转型和社会福祉提升具有深远影响 民生银行通过战略规划、产品创新和社会责任实践在ESG领域取得显著成效并获得市场认可[2] 治理实践 - 董事会将ESG提升至公司治理关键位置 全面监督政策实施并设立全球同业最佳实践目标[4] - 成立董事长任组长、行长任副组长的ESG领导小组 明确各层级职责形成高效管理体系[4] - 主动对标国际实践 董事会审议年度ESG报告和半年度专题报告 提升信息披露专业性与准确性[5] 环境实践 - 绿色战略深度融入经营管理 推出"农户光伏贷""农牧贷"等创新产品满足绿色产业需求[6] - 深化绿色供应链金融服务 为全链条企业提供精准金融支持[6] - 拓展绿色消费场景 鼓励消费者参与绿色消费[7] - 开展碳配额质押贷款等碳金融服务 帮助企业盘活碳资产 累计碳减排贷款投放余额突破300亿元[7][10] 社会贡献 - 聚焦服务民营和小微企业 优化审批流程降低融资成本[8] - 助力乡村振兴 通过"一行兴一乡"体系等组合拳形成特色产业帮扶实践[8] - 优化网点布局增设社区网点 迭代开放银行和远程银行模式提升服务可及性[8] - ME创新资助计划连续举办十年 累计支持245个公益项目 直接受益超37.4万人次[8] - 依托6家公益美术机构举办"文明"系列大展 服务线下公众40余万人次 惠及线上线下累计超4600万人次[9] 产品创新 - 打造"民生峰和"绿色金融产品体系 涵盖清洁能源、碳权交易等八大方向[10] - 推出碳权抵质押融资、排污权贷款等产品 在武汉、杭州等分行落地[10] - 基于企业碳账户数据推出"民生碳e贷"等产品 依据碳评级提供差异化服务[10][11] - 创新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 将企业产品能耗强度与贷款利率挂钩[12] 行业深化方向 - 科技金融维度:加大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支持 搭建转化对接平台[14] - 绿色金融维度:探索绿色保险、绿色信托等多元化产品 设立绿色产业投资基金[15][16] - 普惠金融维度:扩大农村地区服务网点 推广移动支付等数字化服务[17] - 养老金融维度:开发养老储蓄、理财等多样化产品 满足不同客户需求[17] - 数字金融维度:运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优化业务流程 提升服务效率与安全性[17]
民生银行:ESG浪潮下,如何实现战略突围与价值提升
华夏时报· 2025-08-22 06:34
核心观点 - ESG成为衡量企业长期价值的核心战略指标 银行业ESG实践对绿色转型和社会福祉提升具有深远影响 民生银行通过战略规划、产品创新和社会责任履行 在ESG领域取得显著成效并获得市场认可 [1][2] 治理实践 - 董事会将ESG提升至公司治理关键位置 全面监督政策实施并设立管理目标 [3] - 成立由董事长和行长领导的ESG领导小组和工作组 明确各层级职责确保全面融入经营管理 [3] - 主动对标国际最佳实践 董事会审议年度ESG报告和半年度专题报告 提升信息披露专业性和准确性 [4] 环境责任 - 绿色战略深度融入经营管理环节 推出"农户光伏贷""农牧贷"等创新产品满足客户需求 [5] - 深化绿色供应链金融服务 优化流程为全链条企业提供精准支持 [5] - 拓展绿色消费场景鼓励消费者参与 碳金融领域创新碳配额质押贷款等服务 [6] - 碳减排贷款累计投放余额突破300亿元 [8] 社会责任 - 聚焦服务民营和小微企业战略定位 加大信贷支持并优化审批流程降低融资成本 [7] - 助力乡村振兴通过"一行兴一乡"体系和金融助农业务形成产业帮扶实践 [7] - 优化网点布局增设社区网点 迭代开放银行和远程银行模式提升服务可及性 [7] - ME创新资助计划十年累计支持245个公益项目 直接受益人次超过37.4万 [7] - 依托6家公益美术机构服务线下公众40余万人次 惠及线上线下人群累计4600余万人次 [8] 产品创新 - 打造"民生峰和"绿色金融产品体系 覆盖清洁能源和碳权交易等八大方向 [8] - 推出碳权抵质押融资和排污权贷款在多地区落地 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在武汉重庆等分行投放 [8] - 基于企业碳账户数据推出"民生碳e贷"和"青海碳e贷" 提供差异化碳金融产品体系 [8][10] - 碳减排贷款客户需满足每亿元投资碳排放标准 "青海碳e贷"客户需在平台开立多维碳账户 [9][10] 民企支持 - 建立多维绿色金融经营管理体系 支持民企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11] - 为重庆精细化工企业发放低碳转型贷款 将产品能耗强度与贷款利率挂钩 [11] - 通过企业碳账户系统披露碳排放信息 促进企业工艺升级减少排放 [11] 行业维度 - 银行业可在科技金融维度助力科技成果转化 提供专项贷款并搭建对接平台 [13] - 绿色金融维度需丰富产品谱系 探索绿色保险和绿色产业投资基金等多元化工具 [14] - 普惠金融维度扩大农村地区服务覆盖面 通过数字化手段提高金融服务可得性 [15] - 养老金融维度开发多样化产品 包括养老储蓄和理财满足不同客户需求 [16] - 数字金融维度利用金融科技优化业务流程 实现智能审批和加强身份认证 [17]
齐鲁银行发布碳减排贷款信息披露(2025年第2季度)
金投网· 2025-08-21 03:18
核心观点 - 齐鲁银行在碳减排支持工具支持下 2025年第二季度向1个项目发放碳减排贷款2632.61万元 加权平均利率3.69% 带动年度碳减排量10901.48吨二氧化碳当量[1] - 2025年累计向1个项目发放碳减排贷款4632.61万元 加权平均利率3.7% 带动年度碳减排量19183.35吨二氧化碳当量[1] - 获得支持以来累计向11个项目发放碳减排贷款9382.85万元 加权平均利率3.88% 带动年度碳减排量32310.88吨二氧化碳当量[1] 碳减排贷款投放情况 - 2025年第二季度单季度投放碳减排贷款2632.61万元 涉及项目数量1个[1] - 2025年累计投放碳减排贷款4632.61万元 全部投向单个项目[1] - 历史累计投放碳减排贷款9382.85万元 涉及项目总数11个[1] 贷款利率水平 - 2025年第二季度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69%[1] - 2025年累计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7%[1] - 历史累计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88%[1] 碳减排成效 - 2025年第二季度带动年度碳减排量10901.48吨二氧化碳当量[1] - 2025年累计带动年度碳减排量19183.35吨二氧化碳当量[1] - 历史累计带动年度碳减排量32310.88吨二氧化碳当量[1] 资金用途与政策导向 - 碳减排贷款专项用于清洁能源 节能环保和碳减排技术等重点领域[2] - 资金用途旨在助力实现碳达峰 碳中和目标[2] - 公司将持续发挥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积极作用[2] 信息披露机制 - 信息披露依据中国人民银行相关规定要求执行[1] - 公司定期披露碳减排项目数量 贷款金额 加权平均利率及碳减排量等信息[1][2] - 披露信息涵盖单季度和累计数据[1]
浙江:二十年“两山路” 点绿成金谱新篇
中国新闻网· 2025-08-18 16:04
传统产业绿色转型 - 湖州长兴莱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实现印染数字化生产,染缸自动配比染色,色牢度和色差稳定可控 [2] - 浙江金三发集团湿干巾车间采用自动化生产线,机器人承担主要工作 [2] - 长兴县累计完成11家印染企业绿色化、数字化改造,1.4万余台设备接入纺织云平台 [2] - 杭州某纤纺丝生产车间回收利用蒸汽余热,每年减少8000吨二氧化碳排放 [3] - 绍兴企业自主研发高速数码印花机,效率提升20倍,能耗降低40% [3] - 湖州南浔绿色木业集群2023年产值达113.3亿元 [3] - 浙江上半年17个重点传统制造业完成重大投资682.1亿元,技改投资641.1亿元 [4] - 17个重点传统制造业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工业销售产值增长3.1% [4]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 金华达亚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与整车厂紧密协作,单日送货超100趟 [5] - 浙江形成以杭州钱塘区、宁波前湾新区为核心的13个协同区联动发展产业集群 [5] - 2024年浙江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营收突破万亿元 [5] - 18家浙江企业进入全国汽车零部件百强,5家进入全球百强 [5] - 吉利、零跑等浙江车企在国内外市场持续扩大份额 [5] 能源技术创新布局 - 杭州高新区(滨江)未来能源产业孵化器吸引近20个新能源项目入驻 [7] - 杭州高新区(滨江)拥有绿色低碳领域国高企120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165家 [7] - 该区37家规上绿色能源企业上半年工业总产值363.9亿元,同比增长29.1% [7] 绿色金融支持体系 - 浙江一季度末累计发放碳减排贷款791.2亿元,支持企业1103家,带动碳减排1145.8万吨 [8] - 累计发放排污权抵押贷款952.8亿元 [8] - 落地纺织业转型贷款65.5亿元 [8] - 试点地区累计发放农业绿色转型贷款4.5亿元 [8] - 湖州创新"财政补贴+生态补偿+信贷支持"混合融资模式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 [9]
让信贷精准滴灌中小微企业
金融时报· 2025-08-18 00:50
资金流信息平台建设背景与战略意义 - 国务院办公厅2025年3月将资金流信息平台列为支持金融"五篇大文章"的重要基础设施并明确加快建设 [1] - 平台建设是优化信贷资源配置、服务实体经济、支持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创新实践 [2] - 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创新建设平台形成中国特色资金流信用信息共享方案 [2] 平台核心功能与数据特点 - 已为6000多万户企业建立资金流信用信息档案 基本实现中小微企业全覆盖 [3] - 提供两类信用产品:月度颗粒度明细汇总(11信息段95数据项)和季度颗粒度报告(18信息段184数据项) [4] - 资金流数据与信贷数据同步应用进行多维度信用信息交叉验证 [4] - 平台定位公益性服务 建设运行成本由征信中心承担以最大化社会效益 [3] 平台运行成效与融资支持 - 上线9个月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近7000亿元 [1] - 截至2025年7月底支持科创型和农业生产类企业授信金额近7000亿元 [11] - 广东省金融机构依托平台为1124户科技型企业发放贷款103.5亿元 [13] - 全国范围内平台累计支持普惠金融授信超过4200亿元 [14] - 山东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运用平台促成企业融资近350亿元 [15] 金融机构创新应用案例 - 中国建设银行东莞市分行构建"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多维授信模型 [13] - 安徽省开展"增信流水贷工程" 工商银行推"经营快贷" 民生银行开发"民生惠信用贷" [14] - 徽商银行推出"首户e贷"和"碳减排贷款""节水贷"等特色产品 [14][16] - 山东省农信社创新"资金流信用信息+"数字化信贷服务模式实现小额信用贷款"T+1"放款 [15] - 中国银行打造"绿色供应链脱核链贷" 广东省江门市分行创新"粤焕新商户贷" [16] 平台接入与扩展计划 - 目前已接入18家全国性金融机构和546家地方性金融机构 [19] - 2025年预计新增1300多家金融机构接入 [19] - 到2025年底基本实现有开设支付结算账户业务的金融机构全覆盖 [19] 未来发展方向 - 探索不依赖核心企业信息的供应链金融"脱核"模式 [10] - 构建多层次广覆盖的联动协同机制 [18] - 持续优化互联网、微信小程序等便捷查询服务渠道 [9]
碳减排支持工具精准直达、成效显现——撬动更多资金投向绿色低碳领域
新华网· 2025-08-12 05:55
碳减排支持工具实施进展 - 人民银行截至2022年3月发放碳减排支持工具资金1385.6亿元 支持金融机构在2021年7月至12月发放碳减排贷款2309.2亿元 覆盖31个省市区 支持1969家次企业项目建设[2] - 截至最新数据 碳减排支持工具累计发放1827亿元 支持银行发放碳减排领域贷款3045亿元 带动减少碳排放超过6000万吨[5] 碳减排支持工具机制特点 - 采取"先贷后借"直达机制 支持21家全国性银行业金融机构向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碳减排技术三大领域提供优惠利率贷款[3] - 按照碳减排贷款本金60%提供资金 设定0.6杠杆率且不设上限[3] - 支持工具利率为1.75% 期限1年可展期2次 属于最低再贷款利率[4] 金融机构实践案例 - 邮储银行2022年一季度向101个项目发放碳减排贷款超59亿元 贷款加权平均利率4.11% 带动年度碳减排量113万吨二氧化碳当量[5] - 兴业银行截至2022年6月末清洁能源产业绿色贷款余额1114亿元 较年初增长45.84% 风电光伏贷款余额576亿元 较年初增长96.5%[6] - 农业银行2021年末绿色信贷余额1.98万亿元 较上年末增长30.6% 绿色债券投资余额883亿元 较上年末增长35%[7] 绿色金融整体发展 - 2021年末全国绿色贷款余额15.9万亿元 同比增长33% 增速比各项贷款高21.7个百分点[7] - 2021年末全国绿色债券余额1.1万亿元 同比增长27.9%[7] - 2021年我国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2.7% 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5.6%[9] 产品创新与服务优化 - 金融机构推出合同能源管理未来收益权质押贷款、可再生能源补贴确权贷款、生态修复贷等创新品种[7] - 兴业银行推广碳减排挂钩贷款 将利率与发电量、用电量、"碳足迹"等项目要素挂钩[6] - 农业银行构建涵盖绿色信贷、绿色消费、碳金融在内的多层次业务体系[7] 政策协同与挑战 - 碳减排数据测算缺少清晰技术标准 需加强部门间碳减排测算方法协同[11] - 碳减排贷款财政贴息、奖励等配套措施不足 政策协同支持力度有待提高[10] - 环境信息披露质量不高制约绿色金融发展 需强化披露要求与第三方核实[10]
绿金赋能“超级充电宝”!江苏银行助力302MWh电网侧储能迎战夏峰时刻
新浪财经· 2025-08-11 08:06
项目概况 - 连云港市灌南县建成151MW/302MWh独立储能电站 采用46个预制舱组成 包含150MW/300MWh磷酸铁锂系统及1MW/2MWh钠离子系统[1] - 项目通过110kV升压站接入220kV变电站 提供302MW调峰能力 可进行-100%至100%额定功率连续调节[1] - 电站于2024年迎峰度夏期间投入运行 首次实现302兆瓦时清洁电能并网供电[1] 技术特性 - 电化学储能系统具备平滑新能源发电波动 跟踪调度计划出力 提升电网调峰能力等功能[1] - 系统通过削峰填谷 调频调压操作有效减小江苏电网调峰缺口[1] 资金支持 - 江苏银行提供2.8亿元碳减排贷款支持该项目 采用人民银行碳减排支持工具"先贷后借"机制[2] - 低息项目贷款显著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确保项目如期并网投产[2] 银行绿色金融 - 江苏银行绿色融资余额突破7000亿元 服务绿色企业超12000家[3] - 绿色贷款占比在央行直管24家银行中位居前列 2023年当选联合国环境署金融倡议组织银行理事会中东亚地区唯一理事单位[3] 项目价值 - 储能电站为江苏电网迎峰度夏提供关键调峰支撑 提升新能源电力利用率[1][2] - 项目体现政银企协同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模式创新[2]
2025上半年福建省涉林贷款余额1662.32亿元 同比增长15.30%
上海证券报· 2025-07-30 08:45
金融支持科技创新 - 人民银行福建省分行通过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激励措施推动专项行动 包括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以及"科创兴闽'银'领开篇"等 [1] - 6月末福建省技改项目对接成功率全国第三 贷款签约金额1184亿元 发放贷款380亿元 [1] - 科技贷款余额1.21万亿元 同比增长11% 增速高于各项贷款6.24个百分点 获贷企业超3万户 同比增加3114户 [1] - 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余额555.89亿元 同比增长24% [1] 绿色金融发展 - 福建省金融系统创新推出标准化"福林票" 6月末涉林贷款余额1662.32亿元 同比增长15.30% 惠及林业经营主体44.4万户 [1] - 累计发放碳减排贷款372亿元 支持750个绿色项目 绿色贷款余额1.27万亿元 较年初增长12.99% 增速高于各项贷款10.18个百分点 [2] 普惠金融推进 - 6月末县域重点产业链贷款余额5336.89亿元 新增560.71亿元 惠及链上企业3.41万家 [2] - 乡村振兴贷累计投放124.35亿元 加权平均利率3.89% [2] - 普惠小微贷款和涉农贷款余额同比分别增长8.53%和5.66% 增速分别高于各项贷款3.77和0.9个百分点 [2] 养老金融探索 - 6月末养老产业贷款余额57.14亿元 同比增长49.07% 增速显著但规模较小 [2] 数字金融拓展 - 数字人民币场景全覆盖 累计开立数字钱包1230.51万个 交易金额5594.44亿元 [3] - "金服云"平台收录760万户企业信用信息超亿条 为48万家经营主体解决融资需求67万笔 金额1.05万亿元 [3] - 数字经济产业贷款余额2173.05亿元 同比增长12.8%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