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

搜索文档
Circle: Q2 Earnings Not Good Enough
Seeking Alpha· 2025-08-13 10:59
公司业绩与股价表现 - Circle Internet Group第二季度业绩公布 股价从6月初首次公开募股价格31美元飙升至近300美元峰值后出现回落 [1] 作者背景与资质 - 作者自2011年起为Seeking Alpha撰稿 拥有市场分析经验 [1] - 作者持有金融与会计双学士学位 辅修历史学 专业方向为投资与财务分析 [1] - 作者曾担任投资管理组首席投资经理 管理包括多空策略和纯多头策略在内的三个投资组合 [1] - 作者拥有大型银行暑期实习经历 并参与过近一年的大学捐赠基金管理 [1] 内容性质说明 -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 不代表Seeking Alpha整体立场 [4] - 提供的材料应视为一般性信息 不作为正式投资建议 [3] - Seeking Alpha分析师包含专业投资者和个体投资者 未全部经过机构或监管机构认证 [4]
鼎晖押注!富士康的供应商冲击IPO,21亿估值,来自深圳龙华
格隆汇APP· 2025-08-13 09:39
公司概况 - 公司为富士康供应商 总部位于深圳龙华 目前冲击IPO [1] - 鼎晖投资押注该公司 估值达到21亿元 [1] 投资背景 - 鼎晖投资作为知名投资机构参与投资 显示投资机构对公司前景的认可 [1]
大鹏工业关联交易数据披露存疑,上市挂牌补助等一度占同年净利润50%
环球网· 2025-08-13 05:46
公司上市申请及保荐机构情况 - 公司主要从事精密工业清洗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工业清洗设备和工业清洗剂,目前正在申请北交所上市 [1] - 保荐机构为东方证券(600958.SH),保荐代表人为吕晓斌、李方舟,两位代表人均因在公司IPO项目中履职违规于2025年7月被中国证券业协会采取自律监管措施 [1][3] - 公司曾于2020年12月申请创业板IPO,当时保荐机构为申万宏源证券,吕晓斌于2020年初入职申万宏源证券承销保荐有限责任公司,2023年下半年转入东方证券承销保荐有限公司,同年东方证券成为公司新任保荐机构并开启北交所IPO进程 [1] 关联方交易及财务数据差异 - 岛田化成株式会社为公司境外经销商及历史股东,其实际控制人之子为公司报告期内曾控股子公司岛田化工机的少数股东,因此被比照关联方披露 [4] - 2020年公司向岛田化成销售金额存在数据差异:创业板IPO招股书显示为2222.3万元,新三板挂牌公开转让说明书显示为2449.5万元,公司解释系会计数据重新审计与差错更正所致 [4] - 2020年岛田化成销售收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10.74%,为公司当年第一大客户 [5] 客户集中度及政府补助情况 - 2020年前五大客户包括江西腾勒动力有限公司(销售收入1521.37万元,占比9.64%)、广州汽车集团乘用车有限公司(998.95万元,6.33%)、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823.34万元,5.22%) [5] - 报告期内政府补助金额分别为752万元、1574.65万元和1428.97万元,占利润总额比例分别为16.41%、28.16%和28.86%,主要来源于省市区各级政府的研发创新奖励 [6] - 2021年政府补助中包括上市挂牌补助500万元、拟上市后备企业奖励800万元、上市申报补贴200万元,合计1500万元,占当年净利润50%以上;2022年752万元补助中包含200万元上市挂牌补助 [7] 行业监管政策及公司回应 - 2024年8月司法部会同财政部、证监会起草新规,明确禁止地方政府以股票公开发行上市结果为条件给予发行人或中介机构奖励,违规奖励需追回并追究责任 [7] - 公司回应称政府补助具有偶发性,报告期内金额存在波动,随着宏观经济企稳及汽车行业景气度提升,经营业绩向好,不对政府补助构成重大依赖 [7] - 公司强调保荐代表人被处罚事项属于中介机构内部执业管理范畴,根据《证券法》及北交所规则,公司无需对中介机构履职细节承担披露义务 [3]
婴儿监护器独撑营收、单腿闯港股的聚智科技,路能走多远?
搜狐财经· 2025-08-13 01:07
公司上市动态 - 聚智科技再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 试图重启上市征程[1][2] - 公司今年1月首次递表因招股书失效告终[2][23] 业务发展历程 - 创始人刘强起步于销售一线 2000-2005年在深圳迅骏电子担任销售员[4][5] - 2005年创办深圳倍耐特 初期业务覆盖液晶屏、触控屏、安防监控设备等技术开发与销售[6] - 2008年研发2.4GHz无线音视频传输解决方案 2011年启动LCD显示屏自主生产[6] - 2016年推出HelloBaby品牌婴儿监护器 选择亚马逊作为核心销售渠道[8] - 自2019年起超15款产品获Family Choice Award 2023年销量突破80万台[8] - 营收从2016年千万级增长至2024年4.62亿元[3] 财务表现 - 营收从2022年1.9亿元增长至2024年4.6亿元[9] - 归母净利润从2022年3473万元增长至2024年9436万元[9] - 营收增速从2023年83%骤降至2024年33%[10] - 归母净利润增速从2023年82%降至2024年49%[10] - 2025年前四月收入1.5亿元 仅同比增长6%[11] - 2025年前四月归母净利润2831万元 同比下跌13.6%[11] - 截至2025年4月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剩2739.5万元[26] 市场依赖风险 - 75%左右营收依赖美国市场[13] - 美国出生率从2020年10.9‰降至2023年10.7‰ 2025年预计跌至10.6‰[14] - 产品面临30%关税压力[3][14] - 亚马逊销售额占比从2022年85%升至2024年95.6%[17] 产品与竞争格局 - 业务完全围绕婴儿监护器品类展开[15] - 与伟易达相比缺乏多品类矩阵[17] - 与萤石相比缺乏智能家居生态网络[17] - 营销及广告开支从2022年0.17亿元增至2024年0.46亿元[18] - 79.7%营销及广告开支与亚马逊有关[18] - 亚马逊渠道营销投入2023年同比增137% 2024年同比增75%[19] - 产品曝光量从2022年2.4亿次跃至2024年5.7亿次[19] - 点击量从80万次飙升至260万次 转化率从9.1%提升至13.2%[19] 资本运作 - 2024年5月、8月进行两次分红合计2620万元[24] - 分红全部由创始人刘强和其妹妹刘艳获得[25] - 2024年9月首次引入外部投资机构鸿达财富 获得1990万港元投资[26] - IPO前股权结构为刘强通过哈贝比国际持股80%、鸿达财富持股20%[27] 募资用途 - 计划用于扩大销售渠道、加强电商平台宣传、研发新产品、升级现有产品、采购生产设备、建设智能仓储系统、补充运营资金[22]
今年以来A股股权融资总额同比增长逾300%
中国证券报· 2025-08-12 21:06
A股股权融资市场表现 - 今年以来A股市场共有183家上市公司完成股权融资,合计募集资金8328.73亿元,同比增长363.85% [1] - IPO市场延续增长势头,63家企业上市合计融资643.92亿元,同比增长21.15%,接近2024年全年的673.53亿元 [1] - 股权承销业务集中度显著提升,中信证券、国泰海通、中信建投三大巨头市场份额合计达53.01% [1][2] 头部券商竞争格局 - 中信证券以1759.68亿元股权承销额稳居市场首位,国泰海通1270.76亿元位列第二,中信建投1000.97亿元排名第三 [2] - IPO承销领域,中金公司以125.38亿元首发承销规模跃升榜首,中信建投100.49亿元位居次席,华泰联合97.67亿元排名第三,三家合计市场份额50.49% [2] - 债权承销市场,中信证券以13280.89亿元保持绝对领先,中信建投9975.33亿元、国泰海通9227.16亿元分列第二、第三,三家合计市场份额33.70% [2] IPO市场动态 - 今年以来IPO受理企业数量达181家,同比激增364.10% [2] - 北交所成为IPO受理核心板块,116家获受理企业占比64.09%,科创板、创业板、深证主板、上证主板分别为22家、21家、13家、9家 [3] - 浙江省、广东省和江苏省IPO受理企业数量分别为35家、35家和29家,合计占比54.70% [3] - 科创板已受理22家企业中,7家2024年净利润为负 [3] 定增和重组市场 - 今年以来95家上市公司定增落地,募资总额7279.22亿元,同比大增537.47% [4] - 4家银行股定增募资金额超1000亿元,分别为中国银行、邮储银行、交通银行、建设银行 [4] - 券商作为定增市场核心参与主体,将受益于承销规模扩大及战略配售机会 [4] 政策影响 - 证监会推出"1+6"政策措施,包括《关于在科创板设置科创成长层增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的意见》,科创板IPO边际放松 [5] - 修订《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降低并购重组门槛,提升交易效率和便利性 [6] - 头部券商凭借项目资源、定价能力和渠道优势,有望在并购重组业务中占据有利地位 [6]
康瑞新材IPO前补税,朱卫夫妇套现+分红超1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8-12 09:45
IPO进程与监管审查 - IPO申请刚获受理即被抽中现场检查 属于2025年第二批首发企业现场检查抽查名单[1][2] - 2022年至2024年期间 被抽中现场检查的企业IPO终止率达72.73%[2] - 公司目前IPO进程已进入问询阶段[3] 公司历史与税务合规问题 - 公司初创期为享受中外合资企业税收优惠 曾找中国台湾人王聪贤代持25%股权[5] - 2023年12月上市辅导期间 公司补缴了2001年至2005年因代持享受“两免三减半”税收优惠的税款及滞纳金 实控人朱卫支付合计632.77万元[7] - 2020年12月至2022年10月期间 因经办人员工作疏忽漏报进口货物运输附加费 公司被海关处罚 漏缴税款110,086.73元并缴纳滞纳金16,510.09元[8] - 实控人LI LI(李莉)持有加拿大国籍[9] 股权结构与实控人交易 - 截至递表前 实控人朱卫和LI LI(李莉)夫妇合计控制公司总股本的72.52%[10] - 2022年及2024年 公司进行现金分红 金额分别为4000万元及5000万元 实控人夫妇据此至少分得6000万元[12] - 2023年9月 LI LI(李莉)和朱卫控制的江阴康德以八折价格向比亚迪转让股份 合计套现约7,499.99万元[12][13] - 同期 比亚迪及其他6家投资机构以54元/股的价格认购公司619.24万股新增股份[13] 财务业绩与客户集中度 - 2022-2024年公司营收快速增长 分别为10.53亿元、24.86亿元、29.98亿元 2023年及2024年营收同比增幅分别为136.01%和20.59%[15][16] - 2022-2024年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585.45万元、2.27亿元、4.15亿元 2023年及2024年同比增幅分别为531.74%和83.17%[15][16] - 2024年公司向第二大客户比亚迪销售产品创收8.41亿元 占当期总收入的28.42%[14] - 公司超七成营收来自全球消费电子龙头企业X公司产业链 前五大客户包括富士康集团、比亚迪、长盈精密等 多为苹果公司供应商[17] 研发投入与募资用途 - 2022-2024年研发费用分别为3,666.95万元、4,826.24万元和8,122.23万元 占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3.48%、1.94%和2.71%[18] - 2024年研发费用率2.71%高于行业平均值2.44% 主要因新增41名研发人员及研发布局新产品新技术 研发人员薪酬同比增长65.86%至3,928.44万元[19][20][21] - 公司拟IPO募资11.05亿元 主要用于年产5000吨钛合金材料项目(5.98亿元)、年产4000吨金属层状复合材料项目(2.16亿元)、研发中心建设(9,044.89万元)及补充流动资金(2亿元)[22][23] 财务内控与资金状况 - 公司曾存在个人卡收款、第三方非经营性资金往来、转贷、无真实交易背景票据交易等财务内控不严情形 相关行为已整改[25][31] - 2020-2024年期间 公司为满足贷款银行受托支付要求 通过合并范围内主体及第三方取得银行贷款合计7.77亿元 相关借款本息已于2023年底前清偿完毕[26][27][28][30][31] - 2024年末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2.56亿元 短期借款1.15亿元 一年内到期长期借款3.04亿元 存在1.63亿元短债缺口[24] - 2024年度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由负转正至8.59亿元 同期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4.9亿元 用于偿还债务支付的现金为13.6亿元[23][24]
民生证券保荐中草香料IPO项目质量评级D级 上市首年扣非净利润大降37% 报告期内多次因信披违规遭罚
新浪证券· 2025-08-12 09:35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全称安徽中草香料股份有限公司 简称中草香料 代码920016 BJ [1] - 公司于2022年12月29日申报IPO 2024年9月13日在北交所上市 [1] - 所属行业为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1] - IPO保荐机构及承销商为民生证券 保荐代表人为邵鸿波和王三标 [1] - 律师为上海市锦天城律师事务所 审计机构为中汇会计师事务所 [1] 信息披露质量 - 问询轮数超过三轮 [1] - 被要求说明募投项目相关产品"市场空间巨大 具有较好发展前景"等表述与招股说明书是否存在矛盾 [1] - 被要求结合境内外行业竞争情况进一步说明主要业务市场空间 [1] - 被要求说明"客户优势"信息披露是否客观准确 是否存在误导性陈述 [1] - 被要求说明是否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关联方资金占用 资金占用情况披露是否真实准确 [1] - 被要求说明报告期内产能利用率变动的解释是否存在前后矛盾 [1] 监管处罚记录 - 2022年7月6日因违规对外担保和关联交易违规被全国股转系统口头警告 [2] - 2022年12月6日因资金占用违规被全国股转系统口头警告 [2] - 2022年12月29日因公司治理和信息披露违规被全国股转公司口头警示 [2] - 2024年8月8日因公司治理和信息披露违规被全国股转公司口头警示 [2] 上市进程表现 - 上市周期624天 低于2024年A股上市企业平均629.45天 [3] - 不属于多次申报情况 [4] 发行费用情况 - 承销及保荐费用833.1万元 [5] - 承销保荐佣金率6.46% 低于整体平均数7.71% [5] 股价表现 - 上市首日股价较发行价格上涨241.33% [6] - 上市三个月股价较发行价格上涨251.26% [7] 估值水平 - 发行市盈率15.37倍 行业均值19.00倍 为行业均值的80.89% [8] 募资情况 - 预计募资1.64亿元 实际募资1.29亿元 实际募集金额缩水21.29% [9]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7.89% [10] - 2024年归母净利润同比降低10.75% [10] - 2024年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降低37.72% [10] 综合评分 - IPO项目总得分65分 分类D级 [12] - 负面因素包括信披质量有待提高 多次信披违规遭罚 实际募集金额缩水 上市后首年净利润下降 [12]
营收增长10% 票务平台StubHub(STUB.US)或跟随市场重启美股IPO
智通财经网· 2025-08-12 07:53
财务表现 - 截至2024年3月31日季度净亏损3590万美元 较2023年同期2970万美元亏损扩大21% [1] - 季度营收达3.976亿美元 较2023年同期3.601亿美元增长10% [1] - 总交易额(GMV)一季度达21亿美元 超2023年同期18亿美元 [1] - 票务销售成本同比激增34%至2.87亿美元 主要因对卖家票务保底承诺增加 [3] 上市进程 - 更新IPO申请文件但未明确时间表 未披露拟募资规模 [1] - 曾因美国关税政策引发股市震荡而暂停IPO计划 [1] - 至少自2022年起寻求通过直接上市实现超130亿美元估值 [2] - 拟以代码"STUB"在纽交所上市 由摩根大通和高盛集团牵头承销 [3] 股权结构 - 联合创始人兼CEO埃里克·贝克持有5.2%的A类股及具有100倍投票权的B类股 上市前掌控超90%投票权 [2] - 主要股东包括持股27%的Madrone Partners LP(2.8%投票权) 持股11%的WestCap Management及持股9.6%的Bessemer Venture Partners [2] 业务运营 - 运营StubHub和Viagogo双品牌平台 为90多个国家和地区处理票务交易 [1] - 2023年处理超百万独立卖家的票务交易 [1] - 2019年Viagogo以40.5亿美元收购StubHub 合并后保留双品牌运营 [2] - 泰勒·斯威夫特巡演带动销售激增后曾尝试上市 [2]
荣鹏股份IPO:营收反弹仍不及3年前 信息披露质量被问询
犀牛财经· 2025-08-12 06:37
近日,浙江荣鹏气动工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荣鹏股份")完成北交所第二轮审核问询函的回复。在问询阶段涉及的23个 问题中,"史丹利·百得"——一家未曾现身荣鹏股份前十大客户名单的公司,因被反复提及30余次而引发市场广泛关注。 2021年至2024年,荣鹏股份对史丹利·百得的销售额分别为685.75万元、150.00万元、114.06万元、178.79万元,销售额排名则从 第17位骤降至第51位。 财报显示,2022年和2023年,荣鹏股份实现营收分别为4.87亿元、4.82亿元,同比分别下滑11.97%、11.98%;净利润同比增速分 别为397.90%、-16.50%。2024年,该公司业绩触底反弹,净利润同比增长24.61%,但营收规模仍未恢复至2021年水平。 2021年,受海外供应链波动影响,荣鹏股份下游渠道客户的补库策略导致整体库存积压严重,进而对后期产品采购需求锐减, 这也成为其营收下滑的主要原因。叠加净利润率曾低至1.89%影响,也令市场对该公司业绩持续性产生质疑。 据了解,荣鹏股份主要通过ODM模式供货于国外知名工具厂商,境外销售收入占比平均接近七成。招股书显示,该公司产品型 号达300余种 ...
前三季度IPO募资额同比增约两成 新股上市表现分化 发行市场化水平不断提升
新华网· 2025-08-12 06:19
机构数据显示,截至9月14日,今年以来A股市场IPO首发数量较去年前三季度有所减少,但首发募 资金额增加了近两成,电子、通信、医药生物板块IPO募资金额居前。随着资本市场改革推进,A股发 行市场化程度不断提升,新股上市表现持续分化。 新股上市表现分化 在IPO募资金额同比上升的同时,受定价机制变化、市场环境等多重因素影响,新股上市后的表现 出现一定差异,但整体表现较好。不过,仍有部分新股在募资阶段便遭到投资者大额弃购。业内人士表 示,从新股发行市场来看,随着资本市场改革持续推进,发行市场化程度不断提升,新股上市表现分化 也将凸显。 年内IPO募资超4400亿元 尽管前三季度A股IPO首发数量同比减少,但募资金额明显增长。据Wind统计,以上市日作为统计 标准,截至9月14日,今年以来IPO企业首发家数共274家,首发募集资金4439.18亿元。根据德勤中国此 前预计,以截至2022年9月30日的融资金额计算,前三季度A股市场将会有285只新股成功发行,合计融 资4641亿元,与2021年三季度末的372只新股、合计融资3698亿元相比,今年前三季度IPO数量同比减 少23%,但融资额上升了26%。 值得注意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