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机器人
icon
搜索文档
外资机构密集调研A股上市公司 深挖中国资产长期投资价值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9-18 16:39
外资机构调研频次和覆盖范围 - 下半年以来415家外资机构参与A股调研 合计调研次数达1885次 [1][2] - 知名对冲基金Point72以63次调研位居外资机构调研次数榜首 重点关注宁波银行 潍柴动力 奥普特等个股 [2] - 高盛 美银证券 花旗环球等国际知名机构调研次数均超过40次 [2] 外资机构重点调研板块 - 外资机构重点聚焦工业机械 电子元件 集成电路 电子仪器 医疗保健设备等领域 [1][2] - 汇川技术 埃斯顿 华明装备 奥普特等标的均获得80家以上外资机构调研 [1][2] - 联影医疗 迈瑞医疗 澳华内镜等医疗保健设备标的下半年以来调研热度居高不下 [5] 外资机构关注的核心标的领域 - 科技及高端制造标的中微公司 时代电气 汇川技术获得多家外资机构反复调研 [4] - 外资机构对科技 高端制造 医疗保健设备等领域成为共识性选择 同时关注消费 新能源等板块结构性机会 [4] - 威灵顿投资管理提到中国在电动车 人工智能 机器人 高端制造和绿色能源等领域的创新 [4] 外资机构对中国经济和市场的观点 - 富达基金认为中国具备稳定的国内环境和大战略纵深 能体现较强的经济和社会韧性 [2] - 富达国际亚洲经济学家指出2025年初的DeepSeek时刻 新兴消费崛起 出口贸易及AI相关投资的强劲需求重振投资者信心 [3] - 联博基金认为海内外资金仍有望共同推动A股市场稳步上行 中国企业结构改善及股票资产吸引力提升 [3][4]
A股午后急跌,什么情况?
搜狐财经· 2025-09-18 15:26
个股收跌居多,共计4350只个股收跌,8只跌停;1027只个股收涨,涨停股64只。工商银行、农业银行、招商银行、 建设银行跌幅均超过2%,东方财富跌近5%,贵州茅台、中国石油、中国海油等也纷纷收跌。 多位投资人士表示,此类技术性回调属于正常震荡,不必过度解读为系统性风险,无需恐慌。隔夜美联储降息落地, 并无超出预期的表现。临近国庆长假,部分获利盘有落袋为安的需求。若成交额维持在2.5万亿元以上,市场有望延续 结构性行情;若缩量至2.2万亿元以下,可能会回踩支撑位。 A股突然"晴转雨" 午后A股市场出现急跌,指数纷纷翻绿,沪指收跌1.15%报3831.66点,创业板指收跌1.64%报3095.85点,深证成指收跌 1.06%。科创50盘中一度涨逾4%,但最终涨幅缩至0.72%;沪深300、上证50、北证50跌幅均超过1%。 9月18日,随着美联储降息靴子落地,A股市场盘中大幅跳水,三大指数收盘集体跌逾1%,超4300只个股飘绿。 今日市场放量急跌是否引发了恐慌情绪?牛市是否就此结束? 午后市场跳水,多数板块收跌,但资金对科技股的青睐依旧明显。电子、通信板块最终微弱收红,和而泰、科森科 技、广合科技、华正新材、永 ...
金发科技20250918
2025-09-18 14:41
行业分析 **行业规模与增长** * 2023年全球改性塑料市场规模约为4,285亿美元 同比增长4.6% 北美市场占比超过30%[2] * 2023年中国改性塑料市场规模接近3,000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12.1% 远超GDP增速[2][6] * 中国改性化率从2015年的17%提升至2024年的26% 但仍显著低于海外50%的平均水平 未来提升空间巨大[2][6] **行业发展趋势** * 中国改性塑料未来发展两大方向:特种工程塑料比例提升和通用塑料品质提升[2][7] * 全球塑钢比大致为1:1 而中国塑钢比为3:7 远低于美国(7:3)和德国(63:37) 国内市场在家电和新能源汽车领域前景广阔[2][8] * 行业存在技术壁垒 主要体现在工艺复杂性和配方研发 配方是企业核心竞争力[5] **下游应用驱动因素** * 新能源汽车是重要增长驱动 2024年全球新能源车销量达1,730万辆 中国产量1,171万辆 同比增长43.69%[2][9] * 中国新能源车单车改性塑料用量约200公斤 低于德国(340~410公斤)和美国(250~310公斤) 未来提升空间显著[2][10] * 家电是改性塑料最大应用领域 占比约37%[3] 2024年中国大家电销量1.8亿台 同比增长5.41%[2][11] * 家电出口增长强劲 2024年洗衣机 冰箱 空调出口量分别同比增长14% 28%和20%[2][11] * 欧美降息及亚非拉需求将进一步提振家电及改性塑料需求[2][11] 公司分析 (金发科技) **产能与全球布局** * 公司是全球最大改性塑料生产企业之一 总产能372万吨 另有50.5万吨在建产能[3][12] * 在华中 华东 华南 华西 华北及海外(印度 美洲 越南 欧洲)均有产能布局[3][12] **业务表现与增长** * 改性塑料业务从2017年136万吨增长至2024年255万吨 年复合增长率约9.43%[16] * 2025年汽车材料全球销量56.03万吨 同比增长21% 海外车用材料销量同比增长超50%[3][17] * 2025年上半年家电材料业务增长20%[3][18] * 单吨毛利稳定在2,700至3,000元之间[16] **新产品与技术研发** * 积极布局特种工程塑料 包括高温尼龙 LCP PPSU等[3][13][25] * 1.5万吨LCP项目首期5,000吨装置已投产 4万吨透明聚酰胺弹性体项目已启动[3][25] * 开发高性能无卤阻燃PA材料 快速成型PBT材料 并获头部连接器厂家认可[19] * 研发超耐温 耐磨PPA及PEEK材料 用于人形机器人和机器狗关键零部件[21] * 开发轻量化材料提升VR AR头戴设备舒适感[21] **上游整合与成本控制** * 通过收购宁波金发拥有120万吨PTA装置 以减少外部采购依赖[3][13] * 绿色石化业务主要由宁波金发(120万吨PTA 80万吨聚乙烯)和辽宁金发(60万吨PPS 60万吨PDH)承担[24] * 宁波金发PDH装置因丙烷价格上涨盈利不佳 但随着油价预期下调 丙烷价格有望下降 盈利情况或将改善[14] **环保与可持续发展** * 积极探索化学回收PPT 透明MBS及生物基PA等环保高性能再生塑料[19] * 通过AI技术进行分选及绿色清洗 提高回收处理速度并降低成本[22] * 国内回收网络覆盖25个省份 海洋塑料回收量同比增长超50%[23] * 西班牙一期回收基地已投产 具备约1万吨塑料回收处理能力[23] **新兴领域布局** * 通过金石基金投资宇树科技等机器人企业 并为下游提供材料解决方案[3][26] * 在动力电池领域实现以塑代钢 为客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20]
2025中韩工商领导人经济会议在韩国举行
新浪财经· 2025-09-18 13:40
据新华社,2025中韩工商领导人经济会议17日至18日在韩国首尔举行,两国企业界代表围绕新能源、新 材料、人工智能、机器人等领域进行深度探讨。本次会议由韩国经营者总协会会长、韩国希杰集团董事 长孙京植与中国银行行长张辉共同担任主席。新希望集团、敬业集团、京东方科技集团等中方企业代表 及三星电子、LG化学等韩国主要大型企业负责人参会,中国驻韩国大使戴兵、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通 商次官补朴钟元等出席会议。张辉说,此次中国科技制造、金融、物流等领域的企业家代表来韩参会, 会议旨在进一步拓宽中韩经贸合作,为两国企业携手共创美好未来搭建更广阔的平台。孙京植表示,韩 中企业家们正面临贸易保护主义等严峻问题,韩中两国应合力构建稳定、可预期的企业环境。特别是在 人工智能、机器人等尖端技术创新与新兴产业培育方面,两国企业更应加强合作。希望双方通过项目与 技术合作,实现供应链稳定与开拓新市场,共同创造未来增长动力。戴兵介绍,中韩建交33年来,两国 经贸合作取得瞩目成就。中韩产供链深度互嵌,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发展格局。互利共赢不 仅给两国人民带来巨大福祉,也为地区和平稳定繁荣作出重要贡献。本次会议由中国国际跨国公司促进 ...
不让融资“卡脖子” 北京金融机构投贷联动接力支持硬科技企业
贝壳财经· 2025-09-18 13:09
硬科技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但在其发展中也同时会面临巨大的成长风险,融资难、融 资贵问题一直存在。 如何不让融资"卡"住硬科技企业的"脖子"?从金融机构探索实践看,"贷款+外部直投"是解决科技型中 小企业融资难的一种有效方式。而北京不仅是硬科技发展的摇篮,同时已有多只成熟的政府投资基金, 亦是银行、券商等各类金融机构的集中地区,因此北京发展"贷款+外部直投"业务,具备较好的基础。 近期,贝壳财经记者了解到,人民银行北京市分行、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北京证 监局、市人才工作局,以及北京国有资本运营管理有限公司等单位密切合作,共同创建"中关村科技·金 融汇"融资对接机制。同时,人民银行北京市分行等多个部门还进一步强化了政策引导和激励,引导金 融机构通过投贷联动等方式接力支持硬科技企业发展。 如在中关村,具有高精尖技术的航天航空产业正在不断崛起。蓝箭航天空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最 早从事运载火箭研发的民营企业。但运载火箭是细分行业门槛高、技术路线复杂的领域,企业尚未形成 稳定收入,研发投入大。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8月末,已举办11期"中关村科技·金融汇"活动,共为80多家企业对 ...
铝的长期展望_正梦游进入 20 多年来最大的供应缺口-Global Commodities_ Aluminium long-term outlook_ sleepwalking into the biggest deficits in over 20 years _ Sleepwalking into the biggest deficits in over 20 years
2025-09-18 13:09
**行业与公司** * 行业为铝业 涉及全球铝市场供需分析 包括中国 印度尼西亚等主要生产国和消费国[2][3][4] * 公司提及中国宏桥 中国信发集团 Tsingshan Xinfa Group Adaro等铝业生产商及项目开发商[29][32] **核心观点与论据** * 对中长期铝价持越来越看涨的观点 强烈建议消费者在当前水平附近进行1-5年期的对冲 因当前价格过低无法激励足够的供应增长来满足未来1-5年的需求[3] * 预计在约2500美元 吨的价格下 市场几乎不会有供应增长 导致未来5年出现不可持续的赤字 为激励到2030年所需的超过1000万吨供应增长 价格需要持续高于3000美元 吨 较现货 远期价格高约20 若印尼和废铝无法填补缺口 则可能需要达到4000美元 吨的需求破坏价格 涨幅约60 [3] * 铝在需求侧面向未来 在供给侧受电力约束 机器人 人工智能 数据中心和无人机等可能是铝需求的巨大新驱动力 每个仿人机器人使用20-25千克铝 这些需求部门将与能源密集型铝冶炼厂增长供应所需电力竞争[4][6] * 资产配置者可能会在未来几年增加投资组合中铝的份额 并在2026年末 2027年增长情绪转高时加入强劲的基金 投资者买盘 铝比铜更可能出现真正的赤字 缺货和现货溢价 因为铝废料对价格上涨的反应能力远不如铜[6] * 铝需求增长似乎将在未来几年持续超过供应增长 快速扩张铝产能推动产量增长的时代已经结束 原生增长现在受限 在当前的基准案例项目和次级供应下 市场似乎极易出现巨大赤字[7] * 供需平衡表显示到2027年将出现巨大赤字 例如2027年初级赤字预计达142万吨 2029年达367 4万吨 预计价格2027年达3500美元 吨 2028年达3800美元 吨[12] **市场紧俏与库存** * 实物平衡指标显示市场在库存收紧时反复陷入赤字 主要市场的报告库存已暴跌至多年低点 几乎没有缓冲来吸收进一步的供应冲击[13][14] **中国供应约束** * 中国可能已耗尽铝供应增长 低成本的中国供应产能从2000年代初到2017年充斥市场 但现在这些闲置产能终于被耗尽 中国基本上没有原生产出增长[15][16] * 中国不太可能提高其产能上限 突破上限的门槛非常高 基准案例是中国不会批准任何新的或额外的项目来维持其事实上的铝产能上限 合法产能已达4543万吨 形成了事实上的产能天花板 突破它需要 extraordinary pressure 例如 acute shortage, soaring prices, heavy dependence on imports [17] * 通过增加安培数有条件地权衡提高产量 现有装机容量理论上可通过增加安培数提高约10 但受到槽设计 电力供应和环境限制的约束 同时会带来更高的成本 更快的设备磨损和潜在的安全问题[18] * 中国的数据中心在电力获取上优先于铝冶炼 并且受到碳限制 数据中心更符合中国的战略重点 包括数字基础设施扩张 AI领导力和技术自给自足 因此可能享受电力的快速通道 access 相比之下 铝冶炼在碳减排政策下面临更严格的能源控制 政府可能维持铝冶炼产能增长的硬上限 即4500万吨[21][22] **次级供应与印尼角色** * 次级供应应该增长 但在当前价格下远远不够 缺乏强劲的价格上涨 回收率徘徊在45 左右 预计未来几年回收率仅会适度增加至约50 反映AI分选技术带来的效率提升 但市场要实现平衡 回收率需要上升到上一个周期的峰值以上[25][26][27] * 即使印尼项目全部投产 也不会完全弥补供应缺口 基准预计到2029年底印尼产能达到230万吨 但即使全部实现也只能部分弥补缺口 使市场在2030年前仍易出现赤字[28][32] * 印尼扩张步伐严重依赖获得廉价可靠的电力 主要来自自备燃煤发电 这带来了ESG风险以及监管和融资障碍 完全一体化的冶炼项目需要每吨铝产能2500-2800美元的资本支出 即使在乐观的铝价情景下 如2800美元 吨 投资回收期仍长达8-11年[33] * 印尼的雄心勃勃的铝计划受到电力现实的制约 基准情况下 到2029年铝装机容量可能达到230万吨 消耗约7 3 的国家发电量 这一水平被认为是可管理的 在更快增长情景下 产能可能扩大到445万吨 这将把电力需求推高到国家发电量的14 以上 远超中国的历史峰值水平 对基载供应造成显著压力[35][36][37] **需求预测与驱动因素** * 基准消费增长预测相对保守 但考虑到宏观假设 即周期性需求增长的最终回归以及持续的去碳化驱动的需求增长 该预测仍然是合理的 历史上 即使在去碳化需求最小的2010年代 总需求仍能以每年超过300万吨的速度增长[38][39][40] * 周期性增长疲软 而去碳化增长多年来强劲[43] * 中国的电气行业已成为铝需求增长的关键驱动力 由强大的政策动力和不断变化的工业重点支撑 该行业分为四个核心支柱 电力传输 发电 电力存储和电力使用[52] * 机器人 AI 数据中心在中国蓬勃发展 对铝 锂 电力有影响 2025年7月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增长约60 至90万台 年化 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数据中心资本支出同比增长100 上市公司资本支出 这些行业应为铝 锂 电力和铜需求提供中长期推动力[54][55][56] * 机器人 数据中心繁荣可能呼应中国的能源转型和页岩革命 大量资本被投向机器人 仿人 狗 空中无人机 工业 和AI 数据中心 可能会看到类似的结果 这些行业的商品投入应该会蓬勃发展 例如对铝 铜 锂和电力的需求[58] * 中国超高压和电力设备扩张是铝需求增长的催化剂 长距离超高压输电项目是铝需求的主要驱动力 中国2025-26年电力设备行业工作计划标志着决定性的政策推动 从输电扩展到更广泛的设备需求 铝是电力导体 太阳能组件框架和设备外壳等的核心[65][66] * 全球电动汽车需求 中国推动增长 美国受政策变化影响 Citi预计2025年全球电动汽车销量同比增长30 至约2200万辆 中国增长约40 支撑 然而政策变化可能会在未来3-4年内减缓美国电动汽车的普及速度 预计到2030年美国电动汽车渗透率缓慢上升至20 此前约为30 [69][70][71] * 可再生能源需求增长可能保持强劲 尽管存在近期不利因素 预计2025年下半年中国太阳能安装量将低于上半年 但预计太阳能和风能需求增长在中期内仍将保持强劲[72] **风险因素** * 需求失望 全球周期性疲软比预期更持久 宏观不利因素 工业活动低迷 资本支出放缓 消费者支出疲软 长期债券收益率上升导致政府债务成本上升 拖累增长和延迟需求复苏[76][77] * 中国超产 中国通过安培数增加 creep production 冶炼厂通过提高现有电解槽的电流负荷来提高产量 操作上可行但不可持续 北京放弃或放宽产能上限 enabling new smelter additions highly unlikely until we see US$3,500-4,000/t aluminium price [77][78] * 印尼供应过剩 印尼将所有当前已知项目上线 plus additional unannounced capacity emerges 项目执行速度快于预期 undermining the bull thesis [79] * 废铝供应增长加速而无价格反应 highly unlikely to be material in the base case for several reasons [79]
欣锐科技:公司开展PMS研发,主要目的为配合机器人需求开发
证券日报网· 2025-09-18 12:13
公司技术研发进展 - 公司开展机器人用供电系统(PMS)研发 旨在优化供电系统设计 改善散热并适配布局需求 [1] - 研发目标包括简化机器人供电系统设计 提升对复杂工作场景的适应性 [1] - 公司依托新能源汽车车载电源领域技术积累 包括OBC和DCDC的高效电能转换与高功率密度设计经验 [1] 技术能力优势 - 公司具备大功率电力电子技术 涵盖热管理和高功率密度设计领域 [1] - 拥有电力电子系统智能化管理和多能源协调控制的实践经验 [1] - 现有技术对未来开发复杂场景供电系统具有实用价值 [1]
半年报总结;敏实、明新旭腾新业务布局更新,科博达业绩预测更新;福达、隆盛、保隆更新推荐;江淮汽车:一周一刻钟,大事快评(W124)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9-18 12:10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基于科技与国央企改革两条主线推荐投资标的 未明确给出整体行业评级[2] 核心观点 - 汽车行业半年报表现分化 整车领域因竞争加剧导致利润承压 零部件板块在智能化与出海主线驱动下呈现积极信号[2][3] - 投资应聚焦智能化/机器人技术突破与海外市场拓展两大方向[2][3] - 重点推荐具备强α属性的主机厂、智能化产业链企业、国央企整合标的及机器人领域布局的零部件供应商[2] 半年报总结 - 整车企业利润受市场竞争影响显著 建议关注竞争格局更缓和的中小品牌及燃油车市场[2][3] - 零部件企业因智能化升级与机器人业务拓展获得增长动力 出海业务贡献增量[2][3] 重点公司业务更新 **敏实集团** - 拓展机器人/低空经济/液冷三大新业务 机器人团队规模60-80人[2][4] - 低空经济领域与亿航智能战略合作 开发飞机舱门等复合材料产品[2][4] - 传统业务保持双位数增长[2][4] **明新旭腾** - 主营汽车内饰软性材料 涵盖真皮/超纤革/PU/PVC等品类[5] - 布局机器人仿真皮肤业务 集成柔性传感器与电路[5] - 下半年有望实现扭亏 呈现困境反转特征[5] **科博达** - 三季度完成智能科技业务并表 上调盈利预测[2][6] - 预测2025年净利润10.8亿元 2026年收入110-115亿元/净利润14.5-15亿元 2027年收入155亿元+/净利润22亿元[2][6] - 智能科技业务2025年收入近20亿元 2027年近40亿元[6] **福达股份** - 机器人领域布局丝杠与摆线针轮减速器 量产工艺成熟[2][7] - 获舍弗勒等客户认可 主营业务供不应求[2][7] **隆盛科技** - 主业下半年迎拐点 配套问界M7产品单车价值量从500-800元提升至2000元[2][8] - 通过收购蔚瀚智能卡位谐波减速器 同步布局灵巧手业务[2][8] **保隆科技** - 从车用传感器延伸至机器人领域 主业三季度有望迎来拐点[2][8] - 空悬业务贡献明确业绩增量[2][8] 江淮汽车深度分析 - 公司1964年成立 2024年总收入422亿元/归母净利-17.84亿元 2025H1收入194亿元/归母净利-7.7亿元[2][9] - 与华为合作推出尊界S800 对标迈巴赫S480 搭载华为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2][9][10] - 预计2025年尊界S800销量12099辆 后续稳定年销2万辆[2][10] - 商用车构筑基本盘 轻卡为核心支柱 乘用车形成三大品牌矩阵[9] 投资组合建议 **整车板块** - 推荐比亚迪/吉利/小鹏等强α主机厂[2] - 关注华为鸿蒙智行合作伙伴江淮汽车/赛力斯 推荐理想汽车[2] **智能化产业链** - 推荐科博达/德赛西威/经纬恒润[2] **国央企整合** - 推荐关注上汽集团/东风集团/长安汽车[2] **零部件企业** - 推荐福耀玻璃/新泉股份/福达股份/双环传动/银轮股份/无锡振华[2] - 关注敏实集团/拓普集团的机器人布局与海外拓展能力[2]
指数调整!AI产业链行情却进一步蔓延——道达涨停复盘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8 11:37
涨跌停板数据,不仅是反映板块和个股强弱的指标,更是市场情绪与资金流向的重要标志。那么,今日 的涨停个股有哪些特点呢?哪些涨停股又值得重点关注? 今日美联储降息落地,但上证指数却相对高位放量下跌1.15%,个股涨跌幅中位数为-1.85%。 涨停板方面,今日涨停个股数有所减少,而涨停人气板块依旧集中于AI产业链和汽车板块。虽然今日 市场整体表现一般,但依旧有12只个股涨停创历史新高,而这些个股大多属于AI产业链,具体来说则 包括机器人、国产芯片、算力等概念。而创出近1年新高的涨停股也以机器人概念居多。 今日的AI产业链个股行情,似乎进一步蔓延,比如今日多只涨停股涉及OCS概念(全称Optical Circuit Switch,意为光交换机)。 消息面上,日前第二十六届中国国际光电博览会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举办。会上,OCS作为下一代交换 技术的主流方向之一被重点展示。 一、市场总览及板块特征 沪深两市(不含ST个股)涨停55家,较昨日减少14家;跌停1家,较昨日增加1家。 从行业特征来看,今日涨停板个股中,汽车零部件、通用设备、电子元件行业的个股最多。 | 行业 | 涨停个数 | 行业逻辑 | 具体个股名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