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icon
搜索文档
潘功胜:择机降准降息!与证监会探索常态化制度安排!
证券时报· 2025-03-06 07:45
货币政策与金融支持 - 货币政策将继续保持适度宽松 今年将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择机降准降息 目前存款准备金率仍有下行空间 [1] - 在结构上加大对重点战略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 进一步扩大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规模 [1] - 加强金融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同 在金融资源政策支持方向上做到有保有控 [3] 资本市场与政策协同 - 与证监会探索常态化的制度安排 支持资本市场发展 [2] - 进一步完善利率调控机制 强化利率政策执行和监督 规范不合理市场行为 推动落实银行补充资本金措施 畅通利率传导机制 [3] 人民币汇率管理 - 坚持市场在汇率形成中的决定性作用 保持汇率弹性 同时强化预期引导 防范汇率超调风险 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3]
提及"金融"20多次!有何深意?专家解读!
券商中国· 2025-03-05 11:38
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强作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政府 工作报告》)。 在取得上一年成绩的基础上,今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设定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 脉,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金融的强有力支撑。《政府工作报告》提及"金融"一词20余次,从宏观调控、体制改 革、风险防范等方面对金融进行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引导,以实现金融支持实体效能提高、社会综合融资 成本降低以及金融市场稳定。 经济和金融一盘棋。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政府工作报告》对今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和政策 取向,既是高质量完成预期目标的号角,也是"十五五"开局的基础。 稳预期、激活力 对于2025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和政策取向,《政府工作报告》强调了"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具体 明确了"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适时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 量增长同经济增长、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 更多结构性金融工具或将使用。王运金预计央行将积极拓展宏观审慎与金融稳定功能,将继续加大证券、基 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和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两项工具操作额度, ...
划重点!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10大看点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3-05 09:19
1、GDP增长目标与支撑因素 - 2025年GDP增长预期目标设定为5%左右,与31个省份加权平均目标5.3%相近,体现稳就业、防风险、惠民生的政策导向 [2] - 经济回升向好的三大保障:超大规模市场与完整产业体系(全球唯一全工业门类国家)、需求/结构/动能升级空间、新动能转换关键期 [2] 2、财政政策力度显著提升 - 赤字率拟按4%安排(2008年以来最高),赤字规模5.66万亿元(同比+1.6万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9.7万亿元(同比+1.2万亿元) [3] - 财政支出结构优化方向:从投资为主转向投资消费并重,增加居民转移支付与民生支出占比 [3][4] 3、特别国债与专项债扩容 - 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1.3万亿元(同比+3000亿元),其中3000亿元用于消费品以旧换新(规模翻番) [5][6] - 地方政府专项债安排4.4万亿元(同比+5000亿元),重点投向土地收储、存量房收购及拖欠账款化解 [7] - 政府债务总规模达11.86万亿元(同比+2.9万亿元),财政支出强度创历史新高 [7] 4、货币政策与消费刺激 - 货币政策定调"适度宽松",明确将适时降准降息,流动性目标从"合理充裕"升级为"充裕" [8] - 消费专项行动包括:3000亿元特别国债支持以旧换新、优化休假制度释放文旅体育消费、扩大健康养老等服务供给 [9][10] 5、产业升级与新质生产力 - 新兴产业重点发展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生物制造、量子科技等,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 [11] - 传统产业改造聚焦制造业技改、设备更新及产业链升级,强化基础再造与重大装备攻关 [11] 6、房地产与教育医疗改革 - 房地产政策首次提出"更大力度促进健康发展",专项债支持存量房收购,限购松绑与保障房贷款范围拓宽预期增强 [12] - 教育体系改革包括高中阶段学位扩容、免费学前教育推广、职教产教融合及"双一流"建设加速 [13] - 医疗改革深化公立医院公益性导向,推动优质资源下沉,创新药目录制定与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同步推进 [14][15]
今年赤字率提高到4%左右,新增政府债务增至11.86万亿元,释放什么信号?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3-05 04:55
经济增长目标与财政政策 - 2025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设定为5%左右 旨在稳就业、防风险、惠民生并与中长期发展目标相衔接 [1] - 2025年财政赤字率拟按4%安排 较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 赤字规模达5.66万亿元 同比增加1.6万亿元 [1] - 新增政府债务总规模11.86万亿元 同比增加2.9万亿元 包括超长期特别国债1.3万亿元(同比增3000亿元)、地方专项债4.4万亿元(同比增5000亿元)及支持商业银行的5000亿元特别国债 [1][3][4] 货币政策与金融支持 - 实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 将适时降准降息并保持流动性充裕 社会融资规模与货币供应量增长匹配经济目标 [2] -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将重点支持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消费提振及民营小微企业 推动综合融资成本下降 [2] - 超长期特别国债中3000亿元用于消费品以旧换新 规模较2024年翻番 体现提振消费的政策意图 [3] 财政政策实施细节 - 4%赤字率为2008年以来最高水平 释放财政积极发力信号 专项债投向采用负面清单管理以加快资金落地 [3][4] - 专项债资金中8000亿元可用于置换地方政府隐性债务 另有部分用于收购存量商品房及消化政府拖欠企业账款 [5] - 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70%投向"两重"领域(重大战略/工程) 30%用于"两新"(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 [3][6] 政策效果与行业影响 - 专项债投向市政建设、新能源、新基建领域 预计促进房地产止跌回稳并改善企业现金流 [5] - 商业银行通过特别国债补充资本金 增强落实降准降息能力 降低金融风险同时提升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 [6] - 中央加杠杆模式为地方财政腾出空间 超长期特别国债推动形成优质资产并促进高端化/智能化产业转型 [6]
政府工作报告,透露七大金融工作重点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3-05 03:21
宏观经济政策与调控 - 实施财政货币政策扩大支出规模,加强重点领域财力保障,两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和政策利率,社会融资成本降低 [1] - 设备购置投资增长15.7%,家电类商品零售额增长12.3% [1] - 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下调住房贷款利率和首付比例,居民存量房贷利息年支出减少约1500亿元 [1] - 一次性增加6万亿元地方专项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 [1] 货币政策与金融支持 - 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适时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 [3][4] - 优化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促进楼市股市健康发展,支持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提振消费及民营小微企业 [4] - 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 [4] - 强化政策性金融支持,加快发展创业投资、壮大耐心资本 [7][8] 财政政策与投资 - 中央预算内投资拟安排7350亿元,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强化超长期贷款等配套融资 [6] - 优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管理机制,简化投资审批流程 [6] - 支持和鼓励民间投资发展,引导民间资本参与重大基础设施、社会民生等领域建设 [6] 金融改革与资本市场 - 完善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标准体系 [11] - 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改革优化股票发行上市和并购重组制度 [11] - 拟发行特别国债5000亿元,支持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补充资本 [12][13] 对外贸易与金融优化 - 优化融资、结算、外汇等金融服务,扩大出口信用保险承保规模和覆盖面 [15] - 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保障中欧班列稳定畅通运行 [15] 金融风险防范 - 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土地利用方式,盘活存量用地和商办用房 [17] - 稳妥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完善政府债务管理制度 [17] - 推进地方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处置和转型发展,健全金融监管体系 [18] 2025年政府工作任务 - 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 [20] -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20] - 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 [20]
央行副行长宣昌能最新发声!中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清华金融评论· 2025-03-03 11:38
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 -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宣昌能出席2025年2月26-27日在南非开普敦举行的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 [1][2][3] - 会议讨论了全球经济形势、国际金融架构、金融部门改革、可持续金融等议题 [3] - 会议认为全球经济增长有韧性但面临地缘政治紧张、经济碎片化、贸易保护主义等下行风险 [3] - 各方同意加强宏观政策协调推动全球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和包容性增长 [3] - 会议支持IMF作为全球金融安全网核心 欢迎2025年6月前形成份额占比调整总体安排 [3] - 会议肯定发展可持续金融的重要意义 将重点推动完善全球可持续金融架构和扩大气候适应融资 [3] 中国经济形势与政策 - 宣昌能表示中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1][3] - 中国人民银行在推动金融改革、促进跨境支付发展等方面取得务实成果 [1][3] - 中国人民银行作为G20可持续金融工作组联合主席将继续推动相关工作 [3] - 2025年1月宣昌能表示中国将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 落实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4] - 近年来稳健货币政策强调有力、有效、精准、灵活 调控区间偏向宽松 [4] - 2019年底以来持续降准降息 社会融资环境处于较为宽松状态 [4] 未来货币政策方向 - 下阶段宏观经济政策将进一步强化逆周期调节 [5] - 将根据国内外形势择机调整优化政策力度和节奏 支持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5] - 综合运用利率、存款准备金率等工具保持流动性充裕 [5] - 强化利率政策执行 进一步降低社会综合融资成本 [5] - 科学运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 发挥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 [5] - 采取措施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 [5] 双边金融合作 - 宣昌能会见了巴西、阿根廷、澳大利亚、英国和欧盟的央行及金融官员 就双边金融合作交换意见 [4]
中国人民银行 全国工商联 金融监管总局 中国证监会 国家外汇局联合召开金融支持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
证监会发布· 2025-03-02 07:18
金融支持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 - 中国人民银行、全国工商联、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局联合召开会议,强调金融支持民营企业发展[1] - 会议旨在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金融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决策部署[1] - 依文集团、吉利控股、商汤科技、圆通速递、伊利集团等5家民营企业及全联并购公会负责人参会并发言[1] - 工商银行、人保集团、中信证券、国担基金等4家金融机构及上海证券交易所负责人作经验交流[1] 会议核心观点 - 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内在要求,也是践行金融工作政治性、人民性的具体体现[2] - 金融部门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为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和民营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提供有力金融支持[2] - 要求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作用,增加对民营和小微企业信贷投放[2] - 强调要执行好金融支持民营经济25条举措,健全民营中小企业增信制度[2] - 提出加快出台规范供应链金融业务政策文件,强化债券市场制度建设和产品创新[2] 具体政策措施 - 持续发挥"第二支箭"的撬动引领作用[2] - 抓好"科创板八条""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十六条""并购六条"等政策落实落地[2] - 支持民营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发展壮大[2] - 要求金融机构畅通民营企业股、债、贷等多元化融资渠道[2] - 加大各类金融资源要素投入,将民营企业金融服务做实、做深、做精[2] 协同机制建设 - 各方要增强协同联动,推动完善融资配套机制[3] - 下大气力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3] - 各级工商联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提升民营企业融资可得性和便利性[3] - 民营企业要加强自主创新,完善治理结构,重视信用管理[3] - 强调民营企业要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3]
央行、证监会等五部门最新发声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3-02 06:37
会 议 要 求 , 要 实 施 好 适 度 宽 松 的 货 币 政 策 , 发 挥 好 结 构 性 货 币 政 策 工 具 作 用 , 强 化 监 管 引 领,引导金融机构"一视同仁"对待各类所有制企业,增加对民营和小微企业信贷投放。执行 好金融支持民营经济2 5条举措,健全民营中小企业增信制度,加快出台规范供应链金融业务 政 策 文 件 。 强 化 债 券 市 场 制 度 建 设 和 产 品 创 新 , 持 续 发 挥 " 第 二 支 箭 " 的 撬 动 引 领 作 用 。 抓 好"科创板八条" "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十六条" "并购六条"等政策落实落地,支持民营企业通 过资本市场发展壮大。金融机构要强化金融服务能力建设,进一步畅通民营企业股、债、贷 等多元化融资渠道,加大各类金融资源要素投入,将民营企业金融服务做实、做深、做精。 会议强调,各方要增强协同联动,推动完善融资配套机制,下大气力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 融资贵问题,共同营造更优的民营企业发展环境。各级工商联要充分发挥桥梁纽带和助手作 用,深化调查研究,搭建对接平台,会同金融管理部门、金融机构提升民营企业融资可得性 和便利性。民营企业要加强自主创新,完 ...
周报:政府债券有力支撑社融,央行将择机调整优化政策力度和节奏-20250319
海通证券· 2025-02-17 13:16
行业投资评级 - 维持行业"优于大市"评级 [2][4] 核心观点 - 央行2024年第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强调择机调整优化政策力度和节奏 政府债券有力支撑社融 [4] - 行业息差有望保持稳定 不良率保持低位 拨备覆盖率保持高位 [6] - 短期降准降息紧迫性减弱 央行将视金融经济情况相机抉择 原因包括中美关税问题 中国经济发展态势增强 汇率稳定需求 [6] - 央行未来将更重视创新性货币政策工具运用 包括公开市场操作体系 两项资本市场支持工具 存款准备金制度和再贷款 [6] - 2025年1月新增社融7.06万亿元 存量同比增长8.0% 政府债券同比多增近4000亿元 为社融主要支撑项 [6] - 由于赤字率提升 2025年财政政策发力将更加明显 政府债券仍是未来社融主要支撑 [6] 近期行业表现 - 02/07-02/14期间银行板块涨幅2.38% 跑赢沪深300指数1.19个百分点 [6][8] - 国有银行涨幅3.52% 股份制银行涨幅3.25% 城商行涨幅0.15% 农商行跌幅0.13% [6][8] - 个股涨幅前列:青岛银行涨幅6.12% 建设银行涨幅5.54% 兴业银行涨幅5.17% [6][8] - 个股跌幅后列:齐鲁银行跌幅1.19% 兰州银行跌幅1.25% 苏农银行跌幅1.88% [6][8] 银行业绩快报 - 成都银行2024年营业收入229.77亿元 同比增长5.88% 归母净利润128.63亿元 同比增长10.21% [7] - 青岛银行2024年营业收入134.98亿元 同比增长8.22% 归母净利润42.64亿元 同比增长20.16% 加权平均ROE 11.51% 提高0.80个百分点 [7] - 齐鲁银行2024年营业收入124.96亿元 同比增长4.55% 归母净利润49.86亿元 同比增长17.77% [7] 估值水平 - 截止02/14日 银行板块2024E对应PB为0.50倍 [12][17] - 国有银行PB 0.67倍 股份制银行PB 0.11倍 城商行PB 0.13倍 农商行PB 0.51倍 [12][17] - 上市银行整体PE 6.54倍 2024E PE 5.06倍 [17] 市场利率变化 - 02/14日AAA级3M同业存单到期收益率较前一周上升14BP AA级3M同业存单到期收益率较前一周上升12BP [19] - AAA级3M-1M同业存单利差-33BP 较前一周下降8BP AA级3M-1M同业存单利差-37BP 较前一周下降9BP [19] - AA级-AAA级3M同业存单利差3BP 较前一周下降2BP [19] 银行ETF表现 - 华宝中证银行ETF份额501674万份 较上周减少25380万份 复权净值1.5084元 较上周上升2.31% [22][23] - 天弘银行ETF份额287507万份 较上周减少1440万份 复权净值1.3458元 较上周上升2.34% [22][23] - 南方银行ETF份额86008万份 较上周增加450万份 复权净值1.7671元 较上周上升2.35% [23] 推荐公司 - 推荐杭州银行 江苏银行 齐鲁银行 苏州银行 招商银行和沪农商行 [4][6]
【笔记20241210— 债市 六亲不认】
债券笔记· 2024-12-10 14:25
货币政策与流动性 - 央行进行1416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1.50%,当日实现净投放903亿元 [3] - 银行间资金面均衡偏紧,尾盘略有转松,DR007加权利率上行至1.8%之上 [3] - 银行间市场R007加权利率为1.93%,较前日上行5个基点,最高利率为2.40% [4] - 银行间市场R1M加权利率为1.97%,较前日上行3个基点 [4] 债券市场表现 - 债市情绪积极,10年期国债收益率大幅下行,昨日下行5个基点,今日再下行6个基点,收于1.84% [5] - 10年期国债利率日内一度下行至1.8225%,后因止盈盘推动小幅回升 [5] - 30年期国债ETF近一年上涨21% [6] - 具体券种表现:240011券收于1.8415,下行6.35个基点;240215券收于1.9125,下行5.75个基点;2400006券收于2.0590,下行5.10个基点 [6] 宏观经济数据与事件 - 11月进出口数据表现偏弱,对债市形成支撑 [5] - 前国家统计局局长邱晓华表示,中国经济需依靠改革,重点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企业、政府与百姓、中国与世界四大关系 [6] - 市场将当前“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与2009年4万亿投资起点类比,但外部形势和内部动力存在差异 [6] 股市与跨市场影响 - 股市呈现高开低走走势,历史数据显示股市高开2%后低走概率达85%,资金流向债市 [5] - 当前货币政策利率已低于部分发达国家水平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