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绿色低碳
icon
搜索文档
前7个月出口同比增长84.6%——新能源汽车成汽车出口增长主要动力
新华网· 2025-08-21 23:21
行业整体表现 - 前7个月汽车产量1823.5万辆同比增长12.7% 销量1826.9万辆同比增长12% [2] - 整车出口368万辆同比增长12.8% 行业整体运行平稳且出口表现亮眼 [2] - 汽车销量12%增长对拉动内需和促进消费发挥重要作用 [2] 新能源汽车出口 - 前7个月新能源汽车出口130.8万辆同比增长84.6% 成为外贸增长亮点 [2] - 7月新能源汽车出口占比达汽车出口总量39.1% 环比提高4.5个百分点创历史新高 [2] -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出口47.5万辆同比增长210% 纯电动汽车出口83.3万辆同比增长50.2% [3] 出口格局与模式 - 出口呈现头部企业引领新兴企业跟进特点 比亚迪/吉利/奇瑞/长安等品牌表现较强 [3] - CKD全散件组装出口比重逐步提升 从整车出口转向CKD和海外本地化生产成为未来趋势 [3] - 长城汽车/比亚迪等企业在海外体系建设有优秀表现 [3] 出口目的地与竞争力 - 主要出口目的国包括比利时/英国/西班牙等欧洲国家 菲律宾等东盟国家及墨西哥/巴西等拉美国家 [4] - 对欧盟地区出口6月份实现快速增长 企业通过多样化技术路线和智能化配置赢得海外消费者信任 [4] - 中国新能源汽车为全球绿色低碳发展提供解决方案 带动产业更好走入国际市场 [3][4] 行业前景与预测 - 以旧换新政策效果显现 行业综合整治内卷取得进展 新车型持续投放助力市场增长 [2] - 全年汽车总销量预计达3290万辆同比增长4.7% 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预计达1600万辆 [5] - 中国新能源汽车海外认可度持续提升 规模优势和市场扩张趋势明显 [5]
金十数据全球财经早餐 | 2025年8月22日
金十数据· 2025-08-21 23:04
男生普通话版 下载mp3 女声普通话版 下载mp3 粤语版 下载mp3 西南方言版 下载mp3 东北话版 下载mp3 上海话版 下载mp3 DeepSeek-V3.1正式发布 市场盘点 今日优选 美国司法部官员敦促鲍威尔解雇理事库克 美联储官员依旧对降息保持谨慎,下任美联储主席候选人则呼吁大幅降息 美国8月标普全球综合PMI创8个月新高,交易员减少对美联储今年两次降息的押注 以总理内塔尼亚胡:要在以方可接受条件下停战 美欧正式敲定贸易协议框架 特朗普政府考虑使用《芯片法案》中的20亿美元资金用于购买芯片相关的关键矿产 5000亿"准财政"工具将出炉 中国月度用电量首破万亿大关 周四,美元指数持续走强,盘中一度升至98.67的日内高点,最终收涨0.43%,报98.62;基准的10年期美债收益率收报4.330%,2年期美债收益率收报 3.794%。 现货黄金开盘跳涨后持续下跌,盘中一度跌至3325.19美元的日内低点,随后收复部分失地,最终收跌0.29%,收报3338.55美元/盎司;现货白银收涨0.56%, 报38.10美元/盎司。 由于俄罗斯和乌克兰相互指责对方导致和平进程停滞不前,而且早些时候的美国数据显示 ...
海南清洁能源岛建设提速
经济日报· 2025-08-21 22:07
能源结构优化 - 新增光伏发电并网745万千瓦和海上风电并网209万千瓦 [1] - 清洁能源(含气电)装机占比达87.4% 发电量占比达70.1% [1] - 大唐儋州12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年发电量36.6亿千瓦时 采用全球最大吸力桶导管架基础(2226吨重 17米桶径) [2] 新能源发展规划 - "十四五"期间规划建设11个海上风电场 总装机容量1230万千瓦 [2] - 到2025年底计划新增光伏发电装机400万千瓦 [3] - 已完成22个集中式光伏项目并网(133万千瓦) 备案523万千瓦集中式光伏项目 [3] 分布式光伏应用 - 东方市要求党政机关建筑屋顶光伏安装比例不低于50% 公共建筑不低于40% [2] - 万宁市"光伏+农业"模式覆盖1200余亩经济作物 [2] - 推广农光互补 渔光互补 林光互补模式发展集中式光伏 [3] 绿色电力示范项目 - 博鳌近零碳示范区实现100%绿色电力运行 采用光储充柔性充电站(单桩最大功率600千瓦 10分钟快充) [4] - 第四届消博会购买200万千瓦时绿色电力 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1313吨 [5][6] - 全省公共充电桩平台接入率达100% 实现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乡镇全覆盖 [6] 电网基础设施建设 - 500千伏主网架工程最大输电能力将达350万千瓦以上 [7] - 形成覆盖14个市县的"口"字形环网架构 [8] - 新能源装机突破1200万千瓦(风电217万千瓦 光伏945万千瓦 生物质46万千瓦) 占总装机47.8% [8] 新能源汽车推广 - 2024年海南省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达58.2% 位居全国第一 [6] - "一张网"平台接入267家运营商 链接4833座充换电站 4.28万个充电桩 6.08万把充电枪 [6] - 实现充换电设施统一布局和"一个APP畅行全省" [6]
前7个月出口同比增长84.6%—— 新能源汽车成汽车出口增长主要动力
经济日报· 2025-08-21 22:07
行业整体表现 - 前7个月汽车产量1823.5万辆同比增长12.7% 销量1826.9万辆同比增长12% [1] - 整车出口368万辆同比增长12.8% 行业整体运行平稳且出口表现突出 [1] - 以旧换新政策效果显现 行业综合整治内卷取得进展 新车型投放助力市场增长 [1] - 全年汽车总销量预计达3290万辆同比增长4.7% 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预计1600万辆 [3] 新能源汽车出口 - 前7个月新能源汽车出口130.8万辆同比增长84.6% 占汽车出口总量39.1%创历史新高 [1] - 纯电动汽车出口83.3万辆同比增长50.2% 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出口47.5万辆同比增长210% [2] - 新能源汽车成为出口主要动力 为全球绿色低碳发展提供解决方案 [1][2] 出口格局与模式 - 头部企业比亚迪/吉利/奇瑞/长安引领出口 新兴自主品牌海外市场崭露头角 [2] - CKD全散件组装出口比重逐步提升 转向海外本地化生产成为未来趋势 [2] - 长城汽车/比亚迪在海外体系建设表现优秀 有助于提升本地化服务能力 [2] 出口目的地与竞争力 - 主要出口目的国包括比利时/英国/西班牙等欧洲国家 菲律宾等东盟国家 墨西哥/巴西等拉美国家 [3] - 对欧盟地区出口6月份实现快速增长 技术路线多样化/智能化配置/出色性价比赢得海外消费者信任 [3] - 中国新能源品牌海外认可度持续提升 为绿色低碳出行提供丰富方案 [3]
中国电研: 中国电研2025年半年度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21 16:48
好的,我将为您分析中国电研2025年半年度报告的核心内容。作为拥有10年经验的分析师,我将从行业地位、财务表现、业务板块、研发创新和核心竞争力五个维度进行总结。 行业地位与业务布局 - 公司是国家级科技创新型企业,以共性基础技术研究为支撑,致力于为电器及相关衍生领域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4] - 建有16个国家级科技研发和技术服务平台,16个IEC国际标准对接平台和11个国家标准平台 [4] - 业务覆盖质量技术服务、电气装备、成套装备、环保涂料及树脂四大领域 [4] - 在电子电器检测领域具有领先优势,归口管理27个国家及国际标准化平台,主导参与数百项标准制修订 [5]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3.29亿元,同比增长12.88% [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58亿元,同比增长31.28% [2]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62亿元,同比大幅改善(上年同期为-1.82亿元) [2] - 基本每股收益0.64元/股,同比增长30.61% [3] - 研发投入1.82亿元,同比增长8.70%,占营业收入比例7.80% [3][27] 各业务板块表现 质量技术服务业务 - 营收保持增长,主要来自智能家居等优势业务贡献和新兴业务产能释放 [13] - 新增多项重要资质:成为燃气燃烧器具、电动汽车供电设备CCC认证指定机构 [13] - 获得国家药监局化妆品检测认可、中国船级社船舶设备可靠性验证检测实验室授权 [13] - 7个新实验室建成投运,包括新能源汽车EMC、储能及动力电池检测等实验室 [13] 电气装备业务 - 收入与利润大幅增长,表现亮眼 [15] - 新能源电池后处理系统业务因前期大型订单集中验收而显著增长 [15] - 新签合同金额同比提升,首次获得马来西亚、泰国和香港地区项目 [15] - 励磁装备业务在抽蓄及大火电领域中标多个项目 [15] - 工业电源业务电解制氢领域取得突破,承接国内152万吨零碳氢氨项目 [15] 成套装备业务 - 业绩阶段性承压,收入下降 [15] - 成功开发北非、德国、巴西等高端客户 [15] - 试验装备业务发展良好,涂装表面业务实现涂装输送线关键装备国产化替代 [15] - 期末在手订单同比增长,为后续业绩修复奠定基础 [15] 环保涂料及树脂业务 - 销售规模稳步增长,但盈利空间受原材料价格波动和行业竞争影响 [16] - 粉末涂料向新能源电池、汽配领域渗透,进入多家知名车企供应链 [16] - 聚酯树脂差异化产品取得突破,固体丙烯酸树脂、集装箱树脂实现国产化替代 [16] - 成功开拓埃及、巴西等新海外市场 [16] 技术创新与研发成果 - "湿热海洋环境多因素耦合高效模拟试验关键技术及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17] - "智能网联汽车多模感知与通信关键检测评价技术研究及应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17] - "电工装备在沿海湿热环境下的失效机理及其防治关键技术与应用"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17] - 牵头制定的国际标准IEC TS 63457-1:2025正式发布,填补家用电器循环利用领域国际标准空白 [17] - 牵头申报的《用于固定式能量存储单元的直流连接器》IEC国际标准提案获批立项 [17] - 报告期内申请知识产权65件,其中发明专利36件 [27] - 累计获得知识产权1,607件,其中发明专利399件 [27] 核心竞争力 - 拥有优秀的"和、专、实"企业文化,形成公司发展的软实力 [17] - 在标准规范、检测评价、系统集成等方面拥有行业领先的自主知识产权技术 [18] - 建有16个IEC国际标准对接平台、11个国家标准平台,是国家标准委首批标准化服务业试点 [19] - 拥有IEC注册专家30余名,4人次获得IEC1906奖,1人次获IEC托马斯爱迪生奖 [19] - 形成为客户提供电器产品质量提升整体解决方案的"全链条"服务能力 [20] - 打造"CVC威凯"和"擎天"子品牌,得到主管部门和行业客户广泛认可 [21]
5000亿“准财政”工具要来了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1 14:31
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概述 - 中央政府于2025年5月启动规模5000亿元的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 重点投向新兴产业和基础设施领域 包括数字经济 人工智能 低空经济 消费 绿色低碳 农业农村 交通物流及城市基础设施 由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和中国进出口银行等政策性银行执行[2] - 该工具定位为"准财政"工具 由发改部门筛选项目 政策性银行发行金融债融资提供项目资本金 财政部提供贴息支持 区别于2022年版本 新型工具更侧重于提振消费和新兴产业领域[3] 地方项目储备进展 - 湖北省咸宁市从"十五五"规划储备项目库 重点工业企业及高技术新项目中筛选项目 聚焦传统产业升级和智改数转[5] - 广东省梅州市高新区围绕园区主导产业和基础设施短板谋划优质项目 强调科技含量和社会效益[5] - 山西省晋城市沁水县储备11个项目总投资133.69亿元 其中交通物流 城市更新和绿色低碳领域项目较多 已筛选4个项目资金需求1.49亿元[5] - 南京浦口区新增国有平台入库项目12个总投资42亿元 申报基金3.9亿元 同时推动18个民企项目入库总投资149.6亿元 申报基金15亿元 项目覆盖数字经济 人工智能和绿色低碳等领域[6] 政策背景与运作机制 - 2022年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投放7400亿元 重点投向基础设施 科技创新及专项债兼容项目 由国家发改委梳理备选清单 政策性银行按市场化原则评审[9] - 新型工具采用类似运作模式 通过股东贷款或股权投资注资 要求项目具备经营性收益 并注重与专项债配合 前端补资本金后端攻建设[10] - 2025年1-6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8% 1-7月增速回落至1.6% 受房地产调整 外需不确定及投资收益下降影响 投资下行压力显著[10] 政策目标与行业影响 - 工具旨在解决项目资本金不足 降低融资门槛 扩大有效投资并推动产业升级 是2025年下半年稳投资和促创新的关键举措[7] - 通过逆周期调节加大基础设施和科技创新投资 可推动经济回升并优化长期供给结构 项目覆盖国企和民企 兼顾基础设施和产业创新领域[11] - 资金投向以收益为核心 要求收支平衡 避免公益性低回报项目 通过市场化运作分散风险并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以放大资金效能[11]
5000亿“准财政”工具要来了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1 13:47
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概述 - 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资金规模达5000亿元,重点投向新兴产业、基础设施等领域,包括数字经济、人工智能、低空经济、消费领域、绿色低碳、农业农村、交通物流、城市基础设施等 [1] - 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等政策性银行参与其中 [1] - 该工具定位为"准财政"工具,由发改部门筛选项目清单,政策性银行发行金融债融资提供项目资本金,财政部提供贴息支持 [2] 政策背景与目标 - 中央政府层面释放信号将加大稳投资力度,国务院会议要求加力扩大有效投资,发挥重大工程引领带动作用 [1] - 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报批加快设立投放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 [1] - 该工具旨在解决项目建设资本金不足、降低项目融资门槛、扩大有效投资、推动产业升级 [6] 地方项目储备情况 - 湖北省咸宁市从"十五五"规划储备项目库中筛选项目,重点关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高技术含量项目 [4] - 广东省梅州市高新区围绕园区主导产业、基础设施短板谋划科技含量高、带动性强的优质项目 [5] - 山西省晋城市沁水县储备11个项目,总投资133.69亿元,资金需求21.86亿元,主要集中在交通物流、城市更新、绿色低碳领域 [5] - 南京浦口区新增国有平台入库储备项目12个,总投资42亿元,申报基金3.9亿元;民营企业项目18个,总投资149.6亿元,申报基金约15亿元 [6] 工具特点与运作模式 - 区别于2022年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本次工具使用范围更广泛,更侧重提振消费和新兴产业领域 [2] - 运作模式为股东贷款、股权投资等方式给项目注资,坚持财务投资人定位 [10] - 预计将与专项债配合,新型工具注重前端补资本金,专项债主攻项目后端建设 [10] 经济背景与政策必要性 - 1-6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8%,1-7月增速回落至1.6%,投资面临下行压力 [11] - 通过加大基础设施、科技创新、产业创新等领域投资,有助于推动经济回升向好,优化供给结构 [11] - 政策初衷是通过率先投资重点行业带动民间资本跟进,资金投向以"收益"为核心,规避公益性强的低回报项目 [11]
“变革求生”成效显著 山东钢铁上半年实现扭亏为盈
证券日报网· 2025-08-21 13:42
财务业绩 - 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68.06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52.58万元,同比扭亏为盈 [1]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8.21亿元,同比增长88.31% [1] - 第二季度经营业绩延续一季度良好发展态势 [1] 成本控制 - 吨钢可比成本同比下降65.9元 [1] - 严控各类费用支出,大力削减固定成本及期间费用 [1] - 实施"战略采购+公开招标"采购策略,持续降低采购成本 [1] 生产运营 - 济南钢城基地高炉稳定向好,型钢、优特钢等产线满负荷生产,优势产能全面释放 [1] - 高炉焦比、燃料比持续降低,界面效率大幅提升,各产线日产和月度产量连创新高 [1] - 日照基地优化调整高炉中修时间,实施低铁耗冶炼,极致节铁增钢 [1] 市场与产品结构 - 近地化销售占比提升11个百分点,终端直供比例提高8.6个百分点,物流成本显著降低 [2] - 钢材出口量达64.26万吨,同比增长3.71% [2] - 累计开发47个新产品,推广量34.4万吨,独有领先产品比例升至8.4% [2] 研发与创新 - 研发投入不断加强,"超大宽厚比薄规格中厚钢板炉卷轧线核心技术创新及产业化应用"等多项科技成果获省级以上奖项 [2] 绿色转型与智能制造 - 环保绩效维持A级,济南钢城基地吨钢综合能耗同比降低6.2千克标煤,日照基地吨钢综合能耗同比降低21.9千克标煤 [2] - 组建AI数智部,持续提升智能制造水平,济南钢城基地信息化提升项目进入现场测试阶段 [2] - 加速AI+钢铁场景应用落地,重点推进在建/在研项目15项,其中3个AI+钢铁项目已上线投运 [2] 行业展望 - 行业供给端收缩与成本端优化将形成中期边际利好,有效稳定钢材价格并释放盈利空间 [3] - "反内卷"深入推进与减产措施落地为行业带来机遇 [3]
山东钢铁:上半年扭亏为盈 “变革求生”成效显著
证券时报网· 2025-08-21 13:42
核心财务表现 - 上半年营业收入368.06亿元 归母净利润1252.58万元实现扭亏为盈 同比增利9.81亿元[1] - 利润总额2.92亿元 同比增利13.53亿元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28.21亿元 同比增长88.31%[1] - 第二季度归母净利润2694.07万元 环比增利4135.55万元 毛利率提升至6.02% 增加4.15个百分点[1] 成本与效率优化 - 吨钢可比成本同比下降65.90元 严控费用支出并重塑采购体系降低采购成本[2] - 济南基地高炉稳定运行 型钢及优特钢产线满负荷生产 日照基地实施低铁耗冶炼提升效益[2] - 有息负债规模120.63亿元 较上年末下降11.32亿元 应收账款和存货占用总额55.59亿元 下降1.88亿元[1] 市场与产品战略 - 近地化销售占比提升11个百分点 终端直供比例提高8.6个百分点 物流成本显著降低[3] - 钢材出口量64.26万吨 同比增长3.71% 开发47个新产品 推广量34.4万吨[3] - 独有领先产品比例升至8.4% 完成12项二方认证 首次向长城汽车及奇瑞商用车供货[3] 绿色转型与技术创新 - 济南基地吨钢综合能耗同比降低6.2千克标煤 日照基地同比降低21.9千克标煤[3] - 组建AI数智部 推进15项在建/在研项目 其中3个AI+钢铁项目已上线投运[3] - 环保绩效维持A级 济南钢城基地信息化项目进入现场测试阶段[3] 行业环境与展望 - 行业供需压力犹存 市场行情整体下行[1] - 反内卷政策与减产措施推动供给端收缩 成本端优化形成中期边际利好[4] - 钢材价格趋于稳定 盈利空间逐步释放[4]
5000亿“准财政”工具将出,重点支持新兴产业、基础设施等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1 12:37
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规模与投向 - 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资金规模为5000亿元 [1] - 重点投向新兴产业、基础设施等领域 具体包括数字经济、人工智能、低空经济、消费领域、绿色低碳、农业农村、交通物流、城市基础设施等 [1] - 区别于2022年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 本次工具使用范围更广泛 更侧重于提振消费和新兴产业领域 [2] 地方项目储备进展 - 湖北省咸宁市从市"十五五"规划储备项目库、重点工业企业项目、高技术含量新项目中筛选项目 [3] - 广东省梅州市高新区围绕园区主导产业、基础设施短板及企业发展需求谋划优质项目 [3] - 山西省晋城市沁水县储备11个项目 总投资133.69亿元 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资金需求21.86亿元 其中交通物流、城市更新、绿色低碳转型领域项目较多 已筛选4个项目 资金需求1.49亿元 [3] - 南京浦口区新增国有平台入库储备项目12个 总投资42亿元 申报基金金额3.9亿元 另推动18个民营企业项目入库 总投资149.6亿元 申报基金约15亿元 [4] 政策背景与推进时间线 - 4月25日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指出设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 支持科技创新、扩大消费、稳定外贸 [5] - 5月以来河南、四川、浙江、江苏、湖南、广东、山东、北京等多地召开宣讲会或项目储备会 [5] - 8月18日国务院全体会议表示要加力扩大有效投资 发挥重大工程引领带动作用 [1] - 8月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表示将报批加快设立投放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 [1] 工具运作机制与特点 - 定位为"准财政"工具 由发改部门筛选项目清单 政策性银行发行金融债融资提供项目资本金 财政部提供贴息支持 [2] - 主要通过股东贷款、股权投资等方式给项目注资 坚持财务投资人定位 要求项目有经营性收益 [8] - 预计与专项债配合 新型工具注重前端补资本金 专项债主攻项目后端建设 [8] - 项目筛选由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相关部门形成备选项目清单并推荐给政策性银行 银行按市场化原则自主决策 [7] 经济背景与政策必要性 - 1-6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8% 1-7月增速回落至1.6% 投资面临下行压力 [8] - 工具对解决项目建设资本金不足、降低融资门槛、扩大有效投资、推动产业升级有积极意义 [6] - 通过加大逆周期调节 尤其是基础设施、科技创新、产业创新等领域投资 有助于推动经济回升向好和优化供给结构 [8] 历史工具对比与规模 - 2022年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通过三家政策性银行累计投放7400亿元 [7] - 2022年工具重点投向五大基础设施重点领域、重大科技创新、其他专项债投资项目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