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I技术
icon
搜索文档
福莱新材拟定增募资不超7.1亿元 用于标签标识印刷材料扩产等项目
证券时报网· 2025-09-02 11:57
公司融资计划 - 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人民币7.1亿元 用于标签标识印刷材料扩产项目 电子级功能材料扩产升级项目 研发中心升级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 [1] 公司业务与市场地位 - 公司为国内喷墨打印复合材料行业首家实现基膜 胶水 涂布一体化的企业 产品包括广告喷墨打印材料 标签标识印刷材料 电子级功能材料 功能基膜材料 胶粘材料等工业消费品及高端智能装备 [1] - 公司积极布局电子级功能材料领域 紧抓消费电子与汽车电子行业快速发展 电子级功能材料国产替代加快的重要机遇 持续提升在该赛道中的竞争力 [2] - 公司发挥自主研发优势 引入高端精密涂布设备 深耕消费电子与汽车电子市场 加快核心材料国产化替代 力争成为产业链中有竞争力的关键支撑者 [3]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34亿元 同比增长15.40%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093.48万元 同比下降19.58% [1] - 截至2025年6月30日 公司总资产35.73亿元 同比增长1.99%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3.40% [1] 行业趋势与机遇 - 功能性涂布复合材料行业受到政府多个政策鼓励 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核心技术不断突破 未来市场潜力巨大 [2] - 电商蓬勃发展和消费者购物习惯转变推动快递业务量持续攀升 具有防水 防潮 耐油 抗化学品 耐磨性 耐候性 精细印刷等优势的薄膜类标签加速渗透 [2] - 消费电子 汽车电子行业趋向轻薄化 柔性化发展 电子级胶粘材料需满足优异粘性 耐候性和绝缘性等要求 电子级保护材料需具备卓越抗划伤 抗冲击及耐化学腐蚀等性能 [2] - 部分高端电子级功能材料产品仍被国外供应商垄断 国产化替代进程亟待加快 [2] - 在5G AI等技术驱动下 电子级功能材料端潜力巨大 [3] 公司战略与研发重点 - 公司把握薄膜类标签渗透率提升 市场需求增加趋势 深化与下游客户合作 挖掘客户需求 积极开拓海外市场 实现该业务收入持续高速增长 [2] - 电子级功能材料是公司依托自研核心技术配方 精密涂布工艺重点布局的战略方向 [3] - 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 推动产品线从传统胶带 离型膜向光学保护膜等更高附加值领域转型升级 正在开发OLED支撑膜 缓冲泡棉胶等显示面板材料 已成功开发UV减粘胶并实现量产 [3] - 公司需要持续保持对研发投入力度以保证产品竞争力 紧跟行业技术延伸方向 布局下一代产品研发 [3] - 研发中心升级项目将从研发基础设施 仪器设备等多方面改善研发条件 提升技术开发实力 为新产品研发提供更好创新平台 [3] 融资目的与预期效益 - 本次发行有助于公司充分发挥产业链协同与多元化应用优势 把握行业趋势 扩大市场份额 推动产业升级 实现高质量发展 [2] - 研发中心升级项目有利于公司把握行业技术革新趋势 保证在行业内研发创新优势 引领行业技术变革 提升综合竞争力 [3]
科士达(002518) - 2025年9月1日-2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9-02 09:40
业务市场布局 - 数据中心业务海外与国内市场各占50% [2] - 海外业务以ODM模式为主,覆盖北美、欧洲及东南亚市场 [2] - 国内业务以品牌直销为主,服务金融、通信及互联网领域客户 [2] - 东南亚是重点出口市场,近期参与马来西亚柔佛州国家级AI数据中心项目 [3] 产能与供应链 - 当前产能充足且自有工业园储备充裕 [3] - 数据中心与新能源产品产能可灵活调配和切换 [3] - 新产线从筹备到上线周期短,能快速响应市场需求 [3] 财务表现与展望 - 毛利率受产品价格、原材料成本、外汇波动及竞争等多因素影响 [3] - 数据中心板块毛利率相对稳定 [3] - 新能源板块(含储能业务)盈利性有望修复 [3] 行业趋势与机遇 - AI技术推动全球数据中心基建热潮 [2] - 东南亚市场基建热度高涨,数据中心项目持续落地 [3] - 近两年互联网及通信领域率先加大资本投入 [2]
国信证券:主流制冷剂价格持续上涨 液冷板块开启增长空间
智通财经· 2025-09-02 08:41
制冷剂价格趋势 - R32新单价格预计9-11月均价分别为6.2万元/吨、6.3万元/吨、6.4万元/吨 因年度配额消化导致可售货源有限和供应端挺价心态 [1][2] - R134a预计9-11月均价为5.2万元/吨、5.3万元/吨、5.4万元/吨 受配额消化、出口需求增量及长协订单商谈支撑 [2] - 2025年7月R32出口均价46576元/吨 R22出口均价26480元/吨 R134a出口均价44598元/吨 与内贸价格倒挂但企业报价已协同 [2] 空调生产与出口动态 - 2025年9月家用空调内销排产572万台同比下滑6.3% 10月内销排产同比下滑23.4% 11月排产同比下滑17.6% 受去年高基数和需求透支影响 [3][4] - 1-7月空调累计出口4492万台同比增长4.2% 但5月起出口市场下滑 7月受高库存压力影响除欧洲和大洋洲外均表现下滑 [3] - 9月空调出口排产502.5万台同比下滑16.6% 10月和11月出口排产下滑比例逐步改善 [4] 液冷技术驱动需求 - 液冷技术(浸没式及双相冷板式)成为数据中心散热趋势 带动上游氟化液(全氟聚醚、氢氟醚等)及制冷剂需求快速增长 [1][5] - R134a可用于双相冷板式冷却液 巨化股份拥有R134a配额7.65万吨占比37% 昊华科技拥有5.42万吨占比26% 三美股份拥有4.99万吨占比24% [5] 行业供需与投资前景 - 二代制冷剂R22供给快速收缩 预计2025年出现供需缺口 三代制冷剂R32供给同比小幅提升但库存消耗殆尽 预计保持供需紧平衡 [6][7] - 制冷剂配额约束收紧为长期趋势 R22和R32等品种景气度延续 价格有较大上行空间 配额龙头企业有望保持高盈利水平 [7] - 建议关注氟化工龙头企业如巨化股份、东岳集团、三美股份 因产业链完整、配额领先及技术先进 [5][7]
新希望2025年上半年营收净利双增 饲料养猪全链科技升级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02 06:04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516.25亿元,同比增长4.13% [2] - 归母净利润7.55亿元,同比扭亏为盈,增幅达162% [2] - 饲料与养猪双主业协同驱动业绩改善,即使在猪价低于同期背景下仍实现同比提升 [1][2] 饲料业务 - 饲料总销量1393万吨,同比增长13%,其中外销料1148万吨,同比增长16% [2] - 饲料业务收入354.79亿元,同比增长7.88% [2] - 国内大客户定制料及代工料销量增长超20%,海外产能突破700万吨 [2] 养猪业务 - 生猪销售总量844.94万头(仔猪205.66万头+肥猪639.28万头),相关收入108.01亿元 [4] - 屠宰量164.42万头,收入35.68亿元,猪产业总收入143.69亿元 [4] - 疫病发病率同比降低60%,育肥成活率94%(较上年末+2个百分点),料肉比2.66(较上年末优化0.01) [4] 成本控制与育种技术 - 断奶成本约260元/头,较2024年末下降30元/头 [4] - 终端公猪日增重超1000g实现全覆盖,其中57%达1200g以上,日均增重较2024年提升20g以上 [5] - 平均窝活11.9头(较2024年+0.4头),PSY指标达25.7(较去年均值+0.7) [4][5] 技术创新与数字化 - 在基因组育种、智能算法、AI测定三大技术领域取得突破 [7] - 上线养猪AI助手"猪小新"及咳嗽监测系统,自主研发获专利的"AI盘估"方案提升选育效率 [7] - 料塔称重技术覆盖57%放养场,核心放养户覆盖率达86%,通过"聚宝猪"系统实现全品类猪只竞拍销售 [8] 合作养殖与行业协作 - "公司+农户"模式存栏比例37:63,合作2077户,结算代养费9.65亿元,户均获利60.4万元 [10] - 配合政府部门规范生猪销售流向,倡导行业自律与食品安全保障 [10] 科研突破与行业应用 - 联合研发的"猪肠道微生物靶向营养调控技术"获2024年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11] - 项目历时10余年,解决肠道健康管理、抗生素替代等关键问题,研制新型饲料配方及益生营养产品 [11] - 技术已在100余家养殖及饲料企业应用,有效改善发病率、饲料转化效率及肉质 [12]
鲁股观察 | 睿创微纳:上半年净利润增长56.5%,红外业务驱动业绩高增长
新浪财经· 2025-09-02 03:53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5.44亿元 同比增长25.82% [1] - 归母净利润3.51亿元 同比增长56.46% 扣非净利润3.28亿元 同比增长57.96% [1] - 第二季度营收14.1亿元 同比增长38.7% 归母净利润2.05亿元 同比大幅增长114.3% 创2018年以来单季度最高营收纪录 [3] - 上半年毛利率50.72% 同比提升1.26个百分点 净利率11.37% 同比提升2.83个百分点 第二季度毛利率进一步升至54.57% [3]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3.18亿元 同比增长328.46% 主要因销售商品现金流入增加 [4] - 拟每10股派现0.80元 现金分红总额占净利润比例20.35% [1] 业务构成 - 红外热成像及光电业务营收24.02亿元 同比增长36.6% 占总营收94.42% [6] - 形成从红外芯片、探测器、机芯模组到整机的全产业链布局 [6] - 产品应用于夜视观察、人工智能、卫星通信、自动驾驶、无人机载荷等多维感知领域 [4] - 境内市场营收18.99亿元 占比74.69% 境外市场营收5.83亿元 占比22.94% [6] 研发与创新 - 上半年研发费用5.08亿元 同比增长36.95%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19.96% [6] - 在个人消费领域完善户外产品矩阵 推出入门级产品及双目品类 获得中高端市场认可 [6] - 竞技产品聚焦运动光学领域 整合高性能技术平台与智能技术 [6] 资产状况 - 应收账款账面金额14.52亿元 较期初增长10.22% [7] - 存货账面金额19.62亿元 较期初增长12.47% [7] 行业前景 - 低空经济与AI技术快速发展 公司红外全产业链布局优势或将进一步显现 [8]
智研咨询—2025年中国数据安全管理平台行业市场全景调查及投资策略研究报告
搜狐财经· 2025-09-02 02:40
行业定义与功能 - 数据安全管理平台具有数据分类分级、敏感数据发现、数据资产安全管理、数据安全风险评估、数据安全态势感知等功能 [3][5] - 平台不包括数据防泄露等用于数据自身安全防护的工具或平台 [3][5] - 平台安全保障需考虑供应链安全,覆盖需求分析、设计与开发、生产与交付、运行维护等全生命周期阶段 [5] 行业发展背景 - 数据处理活动频繁导致数据安全风险加剧,数据泄露成本上涨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构成挑战 [1][3][7] - 全球数据泄露平均成本在2024年达到488万美元,创下新高 [7] - 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已深度融入生产、分配、流通等环节 [7] 政策环境 - 中国加快数据安全立法进程,出台《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等法规 [3][7] - 政策确立了网络数据安全的基本制度框架和法律原则 [3][7] - 2023-2024年密集发布多项行业指导文件,包括《关于促进数据安全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工业领域数据安全能力提升实施方案》等 [8] 市场规模与增长 - 2024年中国数据安全管理平台市场规模达8.25亿元,同比增长14.8% [1][3] - 平台市场热度持续攀升,应用范围不断扩大 [1][3] 竞争格局 - 行业集中度较高,前5家企业占据52.2%的市场份额 [1] - 安恒信息以13.7%的份额位居行业首位,奇安信以13.1%的份额紧随其后 [1][3] - 启明星辰、美创科技、安华金和分列第三至第五名 [1][3] 核心价值与应用 - 平台实现数据资产全生命周期安全防护,支持"可视化、可量化、可感知、可追溯"的管理目标 [1] - 在满足监管合规要求的同时,助力企业数据资产管控、安全能力建设及数据价值挖掘 [1] 技术发展趋势 - 平台向一体化解决方案方向发展 [4] - AI技术融入推动平台从被动防御向智能预测跃迁 [4] 研究支撑 - 行业研究基于最新产业链数据,融合官方统计、企业调研及全球信息,确保分析结论可靠 [17] - 研究覆盖变化趋势、用户需求、投放选择、运营方法及实践案例等核心议题 [2]
同花顺(300033):行情回暖+AI赋能共筑高景气度 合同负债增长强劲
新浪财经· 2025-09-02 00:50
公司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7.79亿元,同比增长28.07%,归母净利润5.02亿元,同比增长38.29%,归母扣非净利润4.84亿元,同比增长40.64%,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11.41亿元,同比增长274.94% [1] 业务收入结构 - 广告及互联网推广服务收入6.41亿元,同比增长83.20%,占总收入36.01%,毛利率93.43%提升2.06个百分点 [1] - 增值电信业务收入8.60亿元,同比增长11.85%,占总收入48.33%,毛利率83.17%提升0.78个百分点 [2] - 软件销售及维护收入1.11亿元,同比增长7.66%,毛利率81.13%提升0.89个百分点 [2] - 基金销售及其他业务收入1.68亿元,同比微降0.04%,占总收入9.43%,毛利率85.39%微降0.02个百分点 [2] 运营效率与现金流 - 销售费用率18.82%同比上升4.87个百分点,管理费用率6.99%上升1.25个百分点,研发费用率32.63%下降0.46个百分点 [2] - 合同负债23.14亿元,同比增长92.5% [2]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11.41亿元,同比增长274.94% [1][2] 技术发展与AI应用 - 问财HithinkGPT大模型实现多模态信息处理能力提升,优化整体性能 [3] - 建立全球首个金融场景评估基准BizFinBench,包含10万+条高质量中文金融问答数据 [3] - 问财投资助手升级为自主规划推理智能体,通过迭代训练减少幻觉与格式错误 [3] 增长驱动因素 - 广告业务增长受益于资本市场回暖及产品与大模型深度融合,用户体验优化推动平台活跃度提升 [1] - 金融机构与非金融客户同步加大品牌宣传与线上投放力度 [1] - 增值电信业务增长源于投资者对金融信息服务需求提升 [2] - 基金代销业务接入228家基金公司及证券公司,代销24,606支产品 [2]
燕之屋20250901
2025-09-02 00:42
**燕之屋2025年上半年电话会议纪要关键要点** **涉及的行业与公司** * 燕窝滋补品行业 公司为燕之屋[1] **财务表现与核心数据** * 2025年上半年营收10.1亿元 同比下降(对比去年同期10.6亿元) 净利润8000万元 同比增长33.3% 净利率7.6%(对比去年同期5.7%)[4] * 毛利率整体提升 得益于新智能工厂生产效率提高带来的成本优化[4] * 线上渠道销售占比62.4% 毛利率47.9%(同比提升3.9个百分点) 线下渠道销售占比37.6% 毛利率58.7%(同比提升3.2个百分点)[4] * 主要品类销售额:碗燕2.6亿元 鲜炖燕窝2.7亿元 瓶装燕窝2.7亿元 干燕窝1亿元 各品类毛利率均有提升[4] * 现金流状况良好 截至2025年6月底账上现金余额5.18亿元 上半年经营性现金净流入2.36亿元[4]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保持在1%以上[4] **业务运营与市场策略** * 线上业务收入6.3亿元 同比下降1% 占总营收62%[7] * 线上运营举措:优化广告投放策略 严格控制投产比 围绕传统节日热销节点进行精细化运营 与艺人及热门IP合作 重点推进抖音直播业务 利用AI技术(AI视觉升级 智能客服)提高触达效率[7][8][10] * 线上会员体系:私域经验会会员规模突破54万 各线上平台累计注册会员达871万[3] * 线下业务收入同比下降8.8%[12] * 线下渠道策略:关注终端店铺质量而非数量 在一二线市场进行店铺升级(已升级11家3.0终端门店) 在下沉市场布局百强县及四五线市场 撤出弱势商场店 布局沿街旗舰店 通过新品品鉴和异业联合推广吸引新客[6][20] * 门店数量:自营门店111家 经销商门店601家 经销商总数净增加 新签约10家布局三线及以下市场 动态优化经销商队伍[2][12] * 核心代理商网络强大 全国销售排名前50名核心代理商自2020年起留存率达95%[12] **产品与创新** * 产品矩阵优化:加强碗燕自服体验 推出"每日晚宴"等性价比产品 推出专供线下的鲜炖燕窝系列及周期配送套餐[12][13] * 燕窝粥产品上半年销售额4300多万元 同比增长近7% 已全面进入全国KA商超渠道和即时零售渠道(如京东到家 饿了么 美团) 目标打造燕窝粥品类第一品牌[3][9] * 拥有206项有效专利 其中29项发明专利[4] * 新品规划:基于线上消费者洞察 加速推出功能性 个性化新品 如孕妇专用款椰子水炖燕窝 肠道友好型燕窝 获得发明专利的新型鲜热燕窝[11] **品牌与国际拓展** * 品牌推广:与高端酒店联合推出燕窝下午茶 燕窝宴等活动 进行联名IP合作(如水饺皇后冠名)[3] * 品牌核心价值为"爱" 理念是"一碗好燕窝滋润天下人"[16] * 国际化布局:在美国纽约 新加坡开设专营店[5] **消费者与市场趋势** * 线上消费群体呈现年轻化趋势 悦己消费和大健康消费成为主流 女性消费者规模增长[11] * 面对消费者更追求性价比的趋势 公司通过推出入门级产品(如燕窝粥 燕窝水 燕窝红参饮)培养新消费人群[13] * 客户复购率维持在30%左右[15] **未来展望与公司策略** * 预计2025年全年费用较2024年有所下降 下半年费用水平预计与上半年相当[17] * 未来目标将净利率维持在10%至15%的区间[14] * 计划维持30%-50%的分红比例[19]
众安在线20250901
2025-09-02 00:42
**众安在线 2025年上半年电话会议纪要关键要点分析** **一、 公司核心财务与业务表现** * 公司总保费收入达166亿至167亿人民币,实现接近10%的同比增速,增速显著高于财险行业整体约5%的水平[3] * 综合成本率优化至95.6%,较去年同期下降了2.3个百分点[2][3] * 中安银行首次实现半年度盈利,净利润达4,900万港元,净收入同比增长82%至4.57亿港币[2][3][8] * 消费金融生态底层资产质量与2024年底持平,业务策略以盈利为导向,不盲目扩大规模[7] **二、 各业务生态发展详情** **健康生态** * 健康险总保费增速达40%[4] * 核心产品“众民保”中高端系列针对带病体和非标体人群,上半年保费规模已超5亿人民币,预计全年将接近10亿[4] * 产品结构变化导致整体赔付率上升,众民保系列预期赔付率在35%-45%区间,高于针对健康体的“尊享一生”系列约30%的赔付率,但目前通过精细化运营和费用控制处于盈利状态[11][12] * 与支付宝等第三方渠道合作成效显著[4] **数字生活生态** * 主动收缩传统电商相关业务(如退货险),重点发展创新业务[5] * 宠物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长超50%,上半年达约5.6亿人民币,预计全年将达10亿左右[5] * 积极拓展运动经济领域保险赞助(如苏超、马拉松)[5] **汽车生态** * 保费增速约34%[6] * 得益于去年末获得浙江和上海两地交强险资质并开始独立经营,以及线上渠道(如支付宝)拓展[6] * 计划通过“三步走”策略将交强险资质扩展至更多省市乃至全国[16] * 预计全年将保持强劲的高两位数增长[6] **消费金融生态** * 上半年赔付率大幅改善,主要得益于底层资产借款人还款能力的提升和更严格的客户筛选[14] **三、 科技创新与应用** * AI技术已贯穿承保、核保、理赔等全业务流程[9] * AI应用使健康险费用率同比优化7.2个百分点至50.4%[9] * 具体应用包括:AI客服服务6万C端用户提升转化率;大模型融入OCR提升理赔信息处理效率[9];处理医院字段和处方信息以提升后台理赔效率[10] * 未来AI在优化费用率方面仍有空间[2][9] **四、 中安银行业务进展** * 为香港八家虚拟银行中首家实现半年度盈利的银行[3] * 零售用户数量超80万,并持续增长[8] * 致力于打造一站式理财平台,投资客户资产(AUM)同比增长125%[14] * AUM结构以共同基金为主,其次是美股,加密货币占比最小[14][15] * 加密货币业务:为零售用户提供法币买卖四种香港批准的加密货币的服务,并计划推出相关ETF产品;商业模式包括赚取息差和手续费[15] * 战略定位:香港首家为稳定币发行提供储备银行服务的银行,并与多家潜在发行方合作[15] * 拥有近4,000家企业客户,其中超300家为Web3领域企业[15] * 未来计划:继续完善财富管理产品矩阵(如上线港股交易);重点拓展Web3领域企业客户服务,满足其转账及贷款需求[15][16] **五、 投资与其他业务** * 二级市场股票投资策略调整,增加了成长型股票的投资比例,权益持仓占整体投资资产比例从2024年底的6%提高至10%[13] * 上半年投资表现优于2024年[13] * 科技输出板块(国内及海外)上半年亏损缩窄,预期2025年全年能实现盈亏平衡(剔除2024年一次性投资收益后)[19] * 科技输出收入中,海外市场订阅式收入占比较高,国内市场相对较低[20] **六、 渠道与发展策略** * 渠道策略为自营渠道与第三方渠道并重[18] * 自营渠道更注重ROI,导致用户数可能受影响但单均保费和人均保单量提升[18] * 第三方渠道(如支付宝)是健康生态增长的重要推动力[18] * 数字生活生态未来策略是重点发展可持续性产品(如宠物险),以实现长期客户价值和交叉销售[17]
投资锦囊 值得慎思的投资“隐数据”
证券时报· 2025-09-01 18:46
投资模型与数据挑战 - 投资模型若不能涵盖最全面的数据,微小的偏差也可能导致资产配比出现显著问题 [1] - 投资领域的“隐数据”并非传统财务数据,而是需要借助AI技术和非线性算法抓取的非结构化数据 [1] - 任何事物发展都存在难以预测的“变数”,这些变数可能产生巨大的连锁反应,探求事物间联系并进行精准场景预设与数据采集是一大挑战 [1] “蝴蝶效应”与非线性影响 - 系统初始状态的微小变化可能引发一系列事件,最终改变世界另一端的重大事件路径,例如龙卷风影响海上航运、国际贸易及股市指数 [2] - 大数据计算已成为影响世界经济发展的关键变量,但需警惕被表面数据遮蔽双眼 [2] 绿色投资项目的潜在风险 - 使用可生物降解塑料替代传统塑料,每年可节约全球4%的化石燃料和2.3%的碳排放 [2] - 可生物降解塑料若未有效回收降解,在无氧填埋场会分解出大量甲烷,其增温效应是二氧化碳的80倍以上 [3] - 将一次性塑料全部替换为可降解塑料将消耗全球一半以上的玉米产量,可能引发粮食锐减、饲料价格增长、贫困饥饿及社会紊乱等连锁反应 [3] 基础设施投资的数据盲点 - 投资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时,投资方可能未充分纳入人口流动、车况物流、商品销售、市场价格等非线性现象的数据 [3] - 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噪声污染对周边居民产生的负外部性影响常被忽略 [3] 历史数据真实性的启示 - 基础信息依赖于历史记录者所掌握史料的多寡,其真实性与完整性存疑,例如对秦始皇、汉武帝的记述可能并非全貌 [4] - 历史的真相可能部分存在于公开典籍,部分封藏,其余已难寻踪 [5] “隐数据”的重要性与应对策略 - 在投资实践中,大量潜藏的“隐数据”即便在最先进的大数据计算框架内也难以尽显真容,但这些数据从长期维度决定人类社会低碳之路能走多远 [5] - 破局需要投资理念迭新升级及加强“算力建设”,运用数据仓库技术、人工智能、神经网络等工具将数据串接成“知识图谱”,并从“数据矿山”中提取高价值“信息金块”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