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循环经济
icon
搜索文档
贵州坚持资源高效利用与保护环境并重 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人民日报· 2025-07-08 22:19
贵州生态经济发展 - 黔南州规模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7.9%(前5月)[1] - 森林覆盖率提升至68.17%(2024年)[1] - 新增1家国家级绿色工厂和9家省级绿色工厂(2024年)[1] - 磷系现代化工和新能源电池材料产值规模超500亿元(近3年)[1] 磷化工产业链延伸 - 贵州川恒化工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年销售收入达60亿元[2] - 磷酸铁日产量稳定在120-150吨[2] - 黔南州集聚130多家磷化工上中下游企业[2] - 探索以磷引钼、以磷引铜等产业耦合发展模式[2] 技术创新成果 - 瓮福化工净化磷酸自动包装线每小时灌装15吨[4] - 生产效率提升40%以上[4] - 湿法净化磷酸技术获授权专利127件[4] - 联合开发专利850件[4] - 单套产能达40万吨[4] 环保技术突破 - 半水湿法磷酸技术使磷石膏减少700公斤/吨磷酸[5] - 磷矿开采率从50%提升到90%[5] - 能处理45类危险废物(占国家名录97.8%)[3] 清洁能源发展 - 龙里风电场总装机容量370兆瓦[6] - 年产值约2亿元[6] - 碳纤维叶片叶轮直径220米[6] - 贵州绿电结算电量33.58亿千瓦时(前5月)[6] - 同比增长210.16%[6] - 黔南州新能源发电装机651.6万千瓦[6] - 清洁能源占比达70%(2024年)[6]
解构旧家电的“焕新之旅”
证券日报· 2025-07-08 16:22
家电回收市场潜力 - 家电以旧换新消费快速增长,废旧家电回收产业正经历深刻转型,从末端处理迈向全链条价值提升 [1] - 家用洗衣机、吸油烟机安全使用年限为8年,电冰箱、空调为10年,2009年以旧换新政策时期购置的家电正接近更新换代节点 [3] - 2023年我国冰箱、洗衣机、空调等主要品类家电保有量已超过30亿台,为回收市场提供庞大潜在资源 [3] - 京东2024年回收废旧家电超2000万台,闲鱼试点线下循环商店以碳积分吸引用户参与 [4] 回收渠道与模式创新 - 制造商、经销商、回收商多方联动,通过线上预约、智能估值系统等实现"买新+收旧"零等待、零跑腿 [2] - 电商平台构建线上线下融合回收模式,专业回收公司运用"互联网+回收"打造社区服务网络 [4] - 第三方平台开发SaaS系统整合回收全流程,实现数字化管理 [4] - 海尔智家再循环互联工厂采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全流程自动化作业 [7] 拆解与再利用技术 - 废旧冰箱经过8个步骤处理后可成为再生塑料制品基础材料,回收再利用率达99% [6] - 数字技术贯穿回收、拆解、再生全流程,AI分拣设备、材料性能预测模型等提升效率 [7] - 部分企业对回收家电进行深度检测评估,清洗修复合格零部件组装成再制造产品 [7] - 成都九和汇能完成全国首单再生家电出口业务 [7] 产业链协同与挑战 - 天津子牙经济技术开发区通过标准化管理、公开竞标筛选优质企业形成产业集聚 [9] - 行业存在信息壁垒,回收量与拆解能力失衡导致产能闲置 [10] - 现存家电拆解企业14218家,2025年新注册1109家,企业实力参差不齐阻碍标准化进程 [10] - 小作坊违规拆解、野蛮翻新等问题影响市场秩序 [10] 政策支持与发展方向 - 国家出台《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等政策支持循环经济发展 [3] - 需加强回收渠道建设,明确专业资质要求,同时提供税收优惠、资金补贴等政策支持 [11] - "资源—产品—再生资源"闭环模式缓解原材料供应压力,推动智能家电、绿色产品迭代 [11]
卓越新能: 龙岩卓越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本次募集资金投向属于科技创新领域的说明(修订稿)
证券之星· 2025-07-08 11:14
募集资金使用计划 - 本次发行拟募集资金总额为30,000万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全部用于"年产10万吨烃基生物柴油项目" [1] - 项目总投资3.8亿元,建设期两年,建成后将新增10万吨HVO/SAF产能 [1][2] - 募集资金到位前公司将以自筹资金先行投入,不足部分由公司自筹解决 [1] 项目必要性分析 - 项目产品以地沟油等废弃油脂为原料,可解决废弃油脂非法回流餐桌或加工成动物饲料的安全隐患 [2] - 项目符合国家循环经济政策,能减少环境污染并节约石油资源 [2] - 可增强公司废弃油脂循环利用能力,提升盈利能力的同时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2][3] 项目可行性分析 政策支持 - 国家近年颁布《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等十余项政策,明确支持生物柴油、可持续航空燃料等替代传统燃油 [3][4][5][6] - 行业被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重点领域,属于国家鼓励发展的新能源及循环经济产业 [9] 技术储备 - 公司拥有20余年废油脂处理经验,建有省级技术中心和国家级博士后科研站,承担过多个国家级科研项目 [7] - 采用创新性两段加氢工艺(加氢精制+异构降凝),可灵活调整HVO/SAF产出比例 [10] 市场与渠道 - 欧洲市场HVO/SAF需求显著增长,公司通过荷兰子公司已与国际头部能源企业建立稳定合作 [7][8] - 连续多年保持国内生物柴油出口量第一,产品成功拓展至船用燃油领域 [8] 科技创新属性 - 项目属于"生物质液体燃料生产(C2541)"行业,被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 [9] - 采用加氢脱氧法等创新工艺,可生产烃基生物柴油、航空煤油等多类产品 [10] - 原料预处理工艺能适配各类废弃油脂,市场应变能力突出 [9]
卓越新能: 卓越新能关于以简易程序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摊薄即期回报的风险提示及填补回报措施和相关主体承诺(修订稿)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7-08 11:14
公司发行股票及摊薄即期回报分析 - 公司拟以简易程序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7,190,795股,发行后总股本从120,000,000股增至127,190,795股,募集资金总额为30,000万元(不考虑发行费用)[2] - 假设2025年净利润与2024年持平(14,901.88万元),基本每股收益将从1.24元/股摊薄至1.17元/股;若净利润下降10%,每股收益降至1.05元/股;若增长10%,每股收益提升至1.29元/股[4] - 发行后短期内每股收益可能因股本扩大而摊薄,但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将逐步释放预期收益[1] 募集资金用途及项目合理性 - 募集资金主要用于"年产10万吨烃基生物柴油项目",总投资3.8亿元,建设期两年,建成后将新增10万吨HVO/SAF产能[5] - 项目符合国家循环经济政策,利用地沟油等废弃油脂生产生物柴油,兼具环保与经济效益[6] - 产品HVO/SAF市场需求增长显著,欧美亚各国强制掺混政策推动行业扩容,公司技术储备可灵活调整产出[10] 行业政策支持 - 国家发改委、能源局等部委近年密集出台政策支持生物柴油发展,包括《"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明确推动非粮生物液体燃料技术[8][9] - 《绿色航空制造业发展纲要》提出2025年实现可持续航空燃料(SAF)示范应用,《交通运输大规模设备更新行动方案》鼓励生物柴油在船舶领域应用[9][10] - 生物柴油行业被列为《绿色低碳转型产业指导目录》鼓励类,享受政策红利[10] 公司竞争优势 - 公司为国内最大生物柴油生产企业,拥有省级技术中心和国家级博士后科研站,承担多项国家科研项目[10] - 海外渠道布局完善,通过荷兰子公司深度参与欧洲生物燃料市场,与国际能源巨头建立稳定合作[11] - 研发团队积累20余年技术经验,具备废弃油脂预处理、加氢精制等全流程工艺专利[10][11] 填补回报措施 - 加强募集资金专户管理,确保资金用于指定项目[12] - 优化经营效率,推进全面预算与成本控制[13] - 完善利润分配机制,制定2025-2027年股东分红回报规划[14] - 公司董事及控股股东承诺不损害公司利益,并将薪酬与填补回报措施执行情况挂钩[15][16]
卓越新能: 龙岩卓越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度以简易程序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预案(修订稿)
证券之星· 2025-07-08 10:18
发行方案概要 - 本次发行股票种类为境内上市人民币普通股(A股),每股面值人民币1元 [21] - 发行价格为41.72元/股,定价基准日为2025年7月1日,不低于前20个交易日股票交易均价的80% [21] - 发行数量为7,190,795股,不超过发行前总股本的30% [21] - 募集资金总额为30,000万元,扣除发行费用后拟全部用于"年产10万吨烃基生物柴油项目" [23] 发行对象 - 发行对象包括富国基金、福建银丰创投、财通基金等8家机构投资者 [20] - 所有发行对象均以人民币现金方式按同一价格认购 [20] - 发行对象与公司不存在关联关系,本次发行不构成关联交易 [20] 募投项目 - 项目总投资3.8亿元,建设期两年,将新增10万吨HVO/SAF产能 [28] - 项目采用两段加氢工艺,可灵活调整HVO/SAF产出比例 [18] - 原料主要为地沟油等废弃油脂,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28] - 项目已完成备案及环评手续 [35] 行业背景 - 全球能源结构向可再生能源转型,生物柴油需求增长 [14] - 中国"十四五"规划明确支持生物柴油等生物质燃料发展 [14] - 欧盟RED III指令要求2030年可再生能源占比提升至40% [16] - 国际航运业碳减排政策推动生物燃料需求 [17] 公司优势 - 国内最大生物柴油出口企业,深耕废弃油脂综合利用领域20余年 [18] - 拥有独立研发机构和技术团队,承担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 [33] - 已建立欧洲市场渠道,与国际头部能源企业长期合作 [34] - 产品线涵盖酯基生物柴油、烃基生物柴油及衍生产品 [18] 财务影响 - 发行后公司总资产和净资产规模增加,资产负债率下降 [36] - 短期内可能摊薄每股收益,中长期将增强盈利能力 [39] - 项目建成后固定资产折旧增加,若效益不及预期可能影响利润 [52]
深读 | 丽水为每块废料找到最合适的重生方案
中国环境报· 2025-07-08 08:25
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成效 - 2024年丽水市建筑垃圾产生量达1090.3万余吨,综合利用量达1061.4万余吨,综合利用率高达97.35% [1] - 建筑垃圾转化为再生材料用于水泥砖骨料和城市管道铺设垫层,混凝土和砖石转化为砂石骨料,废弃木材加工成再生板材 [1] - 天造环保年处理100万吨建筑垃圾再生骨料项目、年生产60万吨再生混凝土项目入选浙江省首批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典型案例 [6] 数字化监管体系 - 丽水市通过"装修固废在线"场景应用实现"产出—运输—处理"全链条闭环管理,累计完成电子联单63168单,规范处置装修垃圾258048.58吨 [3] - 采用动态二维码、车辆卫星定位轨迹追踪、AI智能监控等技术实现运输过程透明化监管,违规倾倒案件同比下降超70% [3] - 建立跨区域联防联控机制,覆盖浙江金华、衢州、温州及福建南平等地,共同防范跨区域环境污染事件 [4] 技术创新与产品应用 - 天造环保研发中心建立建筑垃圾成分数据库,分析混凝土配比、石材产地等指标,为废料定制重生方案 [6] - 再生骨料可减轻结构重量且吸水性更好,按比例与级配混合后可替代天然砂石用于混凝土生产 [5] - 建筑垃圾再生材料应用于城市公园地面铺装、城中村改造项目的水泥砖骨料和管道铺设垫层 [8] 政策支持与商业模式 - 配套出台《丽水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产业发展及再生产品推广应用实施意见》,明确政府投资项目再生骨料掺合比例 [8] - 通过"浙里办"平台搭建建筑垃圾产生量智能监测系统实现源头减量精准管控 [8] - 民泰银行丽水分行推出"再生循环贷"专项产品,解决企业再生资源生产加工过程中的资金周转问题 [8] 行业发展趋势 - 建筑垃圾资源化模式通过"减量化—再生化—价值化"实现生态与经济双向增益 [5] - 城市建筑垃圾中混凝土、沥青、砂石等资源可实现100%再利用 [5] - 构建政府主导、企业担纲、公众参与的多元共治格局,推动"无废城市"建设 [9]
动力电池:以循环计划破局“内忧外患”
中国化工报· 2025-07-08 02:47
行业现状与挑战 -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10年位居世界首位,但动力电池产业面临欧盟绿色壁垒、国内资源供应链风险和回收市场乱象三大挑战[1] - 2025年我国退役动力电池预计达104万吨,2030年或将达350万吨[2] - 2024年我国镍、钴、锂对外依存度分别达86%、98%、70%,国际能源署预测2040年全球锂需求缺口达110%,镍缺口达24%[2] - 欧盟《电池与废电池法规》要求2027年钴、铜、铅、镍回收率达90%,锂达50%,成为行业技术门槛和市场准入生死线[2] - 国内电池回收企业达12万家,仅156家进入工信部白名单,超70%退役电池被黑作坊截留,其出价高出正规企业30%[3] 循环经济转型方案 - 宁德时代与艾伦·麦克阿瑟基金会推出"全球能源循环计划",通过重塑价值链、产品再设计、重构商业模式和完善回收闭环推动转型[1][4] - 宁德时代"时代碳链"系统已完成800余款产品、500类物料的碳足迹追踪[4] - 产品再设计采用模块化和"易拆解优先"原则,开发更耐用、易回收的电池[4] - 商业模式转向共享服务,布局超1万个换电站网络,推进换电、电池银行等新模式[4] - 2024年公司回收13万吨废旧电池,生产1.7万吨锂盐,建成全球最大电池回收网络[5] 循环经济价值与全球化 - 循环经济模式下单块电池全生命周期价值预计提升30%~50%,电池制造碳足迹降低20%~30%[6] - 2040年全球电池回收市场规模将突破1.2万亿元[6] - "全球能源循环计划"开创以可持续发展理念和技术标准为核心的"价值出海"新模式,增强国际合作与产业话语权[6] - 宁德时代将支持系统性研究电池循环经济转型路径,提供可复制的全球解决方案[7]
荒漠变绿洲、“光伏羊”成除草“义工”、1滴水能发11次电解码险资“长钱”浇灌青海发展沃土的立体实践
证券日报· 2025-07-07 16:52
核心观点 - 保险资金通过支持水电、光伏、风电等清洁能源项目,串联起生态保护、民生改善与区域发展的立体实践 [1] - 中国人寿与青海黄河公司的深度合作创造了"板上发电、板下牧羊"的循环经济模式,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协同 [3][4] - 保险行业凭借资金规模大、期限长的优势,持续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发展,在促进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实现社会价值最大化 [7][8] 保险资金支持清洁能源项目 - 中国人寿2017年出资80亿元投资电投黄河能源债转股基金,2019年再次实施90亿元青海黄河公司股权投资项目 [3] - 青海共和光伏产业园通过光伏板降低地表温度2℃-3℃、风速降低50%、土壤水分蒸发量减少30%,形成"光伏绿洲"效应 [3] - "光伏羊"模式解决植被过度生长带来的火灾风险,实现生态修复与产业发展双赢 [3] 水电项目开发与运营 - 青海黄河公司在黄河上游打造11座梯级水电站,实现"1滴水发11次电"的水能资源最大化利用 [5] - 水库联调模式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并减轻下游防洪压力,保障沿岸居民安全 [6] - 保险资金平均久期超10年,与水电项目20-30年回报周期高度匹配 [6] 保险行业服务实体经济 - 截至一季度末,国寿资产合并管理规模超6.3万亿元,其中近4万亿元投向实体经济,2400亿元聚焦社会民生领域 [7] - 全行业保险资金运用余额达34.9万亿元,通过债券、股权投资计划等方式服务实体经济转型 [7] - 保险资金形成"长钱长投"、"价值共生"、"战略协同"三大核心方法论,成为填补实体经济长期资本缺口的关键力量 [8]
7月7日晚间央视新闻联播要闻集锦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7-07 13:57
城乡融合发展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工业和农业、城市和乡村作为整体统筹谋划,促进城乡在规划布局、要素配置、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生态保护等方面融合[1][5] - 各地正从实际出发精准施策,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让城乡居民共享高品质生活[5] 金砖国家合作 - 国务院总理李强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七次会晤第一阶段会议,就"和平与安全、全球治理改革"议题发表讲话[6] - 李强会见埃塞俄比亚总理阿比,加强双边合作[7] 抗战纪念活动 - 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88周年仪式暨主题展览开幕式在京举行,蔡奇出席并讲话[8] - 全国各地举行活动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88周年[9][10] 文旅与消费 - 国铁集团加密开行旅游列车,促进铁旅深度融合,激活暑期旅游消费潜能[11] - 6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增至33174亿美元,较5月末上升322亿美元,升幅0.98%[15] 城市更新与民生 - 各地加快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多个省份开工率超50%,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老旧电梯更新[12] - 《2025年家政兴农行动工作方案》发布,推动家政进社区、深化产教融合等举措助力乡村振兴[17] 科技创新与国际合作 - 国际深空探测学会在合肥成立,为首个深空探测领域国际科技组织,将开展月球探测、行星际探测等合作[19] - 海军山东舰航母编队结束访港活动,期间超3万名香港市民登舰参观[20] 国际局势 - 以色列空袭也门胡塞武装控制区,加沙地带军事行动致至少80人死亡[21] - 俄乌冲突持续,俄称控制两处居民点,乌称袭击俄军指挥所[22] - 美国得州洪灾已致至少82人死亡,包括28名儿童[23] 政策与法规 - 《行政区划代码管理办法》出台,规范四级行政区划代码管理,9月1日起施行[16] -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启动2025年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服务攻坚行动[18]
工行河北省分行|向海图强 金融助力海洋经济“蓝色引擎”
新浪财经· 2025-07-07 08:54
河北海洋经济发展战略 - 河北拥有487公里大陆海岸线和7200多平方公里管辖海域 正加力服务海洋强国建设 加快发展海洋经济[1] - 工行河北省分行将支持海洋经济发展列为全行重点工作 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 为海洋经济注入金融动力[1] 海水淡化项目融资支持 - 唐山曹妃甸区面临资源型缺水问题 三友集团成立三友蓝海科技开发海水淡化项目以解发展之渴[2] - 海水淡化项目前期投入大 三友蓝海项目面临超7亿元初期建设投资需求[4] - 工行河北省分行为企业量身定制融资方案 采用技术+资金双维评审体系 通过绿色金融+循环经济双重绿色通道 在9个工作日内落地4.5亿元绿色贷款[4] 海洋文旅产业金融支持 - 海洋文旅产业是激活蓝色经济潜能的重要引擎 碧海银滩既是生态财富亦是经济宝藏[5] - 秦皇岛港口工业旅游区(西港花园)占地1200亩 由港口废弃设施改造而成 2024年12月获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6] - 工行河北省分行为西港花园提供信贷资金支持 用于修缮建筑 完善道路系统 优化游客服务中心 并助力开发沉浸式工业文化体验区和港口主题文创产品[6] 港口基础设施建设融资 - 黄骅港2024年吞吐量达3.55亿吨 增速居全省第一 其粮食物流枢纽项目旨在打造现代化粮食物流枢纽[7] - 项目建成后港口年粮食吞吐能力将提升220万吨 大幅降低区域粮食物流成本与损耗率[7] - 工行河北省分行为河北渤海投资集团定制8.97亿元项目贷款 开辟专属绿色通道 支持黄骅港综合物流园区粮食物流枢纽项目建设[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