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能源科技创新
icon
搜索文档
北京将推进能源科技创新和绿色低碳深度转型
中国新闻网· 2025-05-22 12:26
能源科技创新与绿色转型 - 北京依托全国科技创新中心优势持续完善法规政策标准体系,"十三五"以来以年均1.5%能耗增速支撑年均5.2%经济增长 [1] - 北京煤炭消费占比不足1%成为中国首个全面实现清洁能源发电城市,2024年绿电占比达29.3% [1] - 北京将着力加强节能、氢能、储能等产业创新发展,依托国家绿色技术交易中心提供技术评价、融资等服务 [3] 天然气行业发展 - 北京2024年天然气供应量达195亿立方米占全市能源消费总量三分之一,PM2.5年均浓度较2013年下降65.9% [2] - 北京燃气集团研制燃气智能巡检机器人可自动完成多项巡检任务 [2] - 北京将继续坚持天然气基础保障能源定位,利用污泥、垃圾发展生物质燃气 [3] 数字化与能源融合 - 北京将实施"人工智能+"行动计划,发展"虚拟电厂""负荷聚合商"等新业态 [3] - 北京计划建设智能电网、气网和热网,建成全领域数字化智能化城市能源系统 [3] - 张北柔性直流电网试验工程创造12项世界第一 [2] 产业投资与开放合作 - 北京发挥百亿级绿色能源和低碳产业投资基金引导作用推动先进能源产业发展 [3] - 房山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与多家外资企业开展招商对接,部分企业拟实地考察 [4] - 华易氢元高温碱性电解制氢技术、华商三优充电桩自动化检测流水线获日内瓦国际发明金奖 [2]
政策解读 | 促进能源领域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国家能源局· 2025-05-06 03:26
能源领域民营经济发展方向 - 核心观点:国家能源局发布《通知》明确支持民营经济参与能源转型,重点聚焦基础设施投资、新模式新业态发展、科技创新及专业化服务四大方向 [2][3] - 能源基础设施投资:民营企业可参股核电、油气管网、"沙戈荒"大基地、水电、LNG接收站、光热发电及生物质能等项目 [3] - 能源新模式新业态:鼓励参与新型储能、虚拟电厂、充电基础设施、智能微电网等领域,政策将推动绿电直连、大功率充电等发展 [4] - 能源科技创新:支持民营企业参与重大科技专项,与国企协同攻关,"沙戈荒"大基地可自主应用前沿光伏技术 [5] - 专业化服务升级:推动煤矿/电厂智能化改造、风光电站构网型技术改造、风光设备循环利用等生产性服务业 [6] 市场机制与政府服务优化 - 市场准入改革:推进油气管网运销分离、支持民企参与电网建设,技术监督服务向民企开放 [8] - 生产要素获取:160千瓦及以下民营用电企业享受低压办电"零投资",电网/油气管网企业需公开运营信息,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设备更新 [8] - 规范市场秩序:健全公平竞争审查制度,修订电网/油气管网公平开放监管办法 [8] - 政府服务提升:推行"一窗受理"并联审批,健全政企沟通机制,支持民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9] 政策目标与行业影响 - 政策目标:通过明确重点领域和保障措施,推动民营企业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中发挥更大作用 [9][10] - 行业影响:政策将增强民企参与信心,加速能源新技术应用和商业模式创新,提升国际竞争力 [10]
政策解读 | 促进能源领域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国电力报· 2025-05-06 02:14
促进能源领域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强调,新时代新征程民营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在能源领 域,民营经济正以创新基因和市场活力参与、融入和推进能源转型变革,成为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 作"能源安全新战略的重要力量。近日,《国家能源局关于促进能源领域民营经济发展若干举措的通 知》(以下简称《通知》)印发,进一步明确了能源领域民营经济发展的重点方向和支持举措,是能源 领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关键举措,也是引导民营经济在助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和新型能源体系建设中做大做优做强的重要抓手。 四是鼓励民营能源企业在提供专业化服务中转型升级。随着人工智能技术进步和能源转型深入推进,数 智化升级、构网型改造、资源循环利用需求潜力巨大,有望催生各类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通知》鼓励 民营能源企业投身其中,在煤矿和电厂智能化改造、风电场和光伏电站构网型技术改造、风电和光伏设 备循环利用等领域不断发展先进技术、创新商业模式、提供专业化服务,协同实现能源行业和民营企业 转型升级。 二、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护航能源领域民营经济发展 《通知》聚焦能源领域民营经济发展的痛点与需求,通过完善市 ...
对话沈辉博士:中国光伏要立足自己,建立我们的知识产权体系|对话CTO⑦
搜狐财经· 2025-05-02 11:19
文章核心观点 科技创新是推动能源转型的核心驱动力,中国在能源科技创新上取得诸多进展,但仍需克服难题。华夏能源网对话沈辉博士,探讨中国光伏产业现状、发展、技术、科研体系等问题,强调立足自身建立知识产权体系、团结发展及培养年轻人的重要性 [1] 分组1:沈辉个人经历与贡献 - 1956年出生于江苏连云港,早年上山下乡,高考后考上大学,在中科院做纳米材料研究,上世纪90年代赴德留学转向太阳能领域,回国后课题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 [3] - 2004年受中山大学邀请创建太阳能系统研究所,工作17年为光伏行业输送大量人才 [4] - 2022年参与建设长三角太阳能光伏技术创新中心并担任主任,将“求真、勤勉、善思、引领”作为核心理念 [4] 分组2:光伏中心情况 - 已建起世界一流科学家团队,定位为企业和行业服务,做企业后天、大后天想做的事 [5][8] - 成立一年多找到低空、太空空间电源方向,两颗卫星搭载研发的光伏发电器件;在西藏建太阳电池效率溯源与比对中心,承担西藏科技厅两个项目;建立四川分中心;创建PV School培训体系;培育孵化项目获地方政府支持;出版《我们的光伏人生》第一部,第二部排版中;出版四本太阳诗集 [10] 分组3:中国光伏产业发展 - 从10MW起步,攻破关键技术成为光伏强国,得益于政府支持、民营企业家努力及欧美对晶体硅技术判断失误 [5] - 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建立完整晶体硅太阳电池产业链 [11] - 量产晶体硅太阳电池技术,将价格降低 [12] 分组4:科研体系问题与建议 - 中国光伏科学原创性偏弱,企业重实用,科研院所急于发论文通过考核 [12] - 德国科研体系分工明确,为工业进步服务,科学家做基础研究不受论文考核限制 [13] - 中国科研体系应改进,政策对科研应有容忍度,允许科学家不发论文 [13] 分组5:光伏技术发展 - 晶体硅电池起步于1954年,主导地位难被颠覆,技术发展聚焦成本降低、效率增加和产品可靠性 [15] - TOPCon适合当前市场,价格便宜;BC光学设计完美,但绝缘要求高;硅异质结弱光性能好,三种电池最终胜出取决于制造成本、稳定性和市场需求 [17] - 光子倍增技术理论可行,从研究到突破有意义 [18] - “钙钛矿 + 晶体硅”电池叠层在航天应用无异议,地面应用存在电流匹配问题,是挑战 [18] 分组6:行业问题与对策 - 光伏行业专利战激烈,国外企业参与针对中国企业,中国要建立知识产权体系,国内企业应协商解决 [20] - 行业内卷可通过捐赠旧组件和建设直流电网化解 [20][21] - 中国光伏步入技术“无人区”,可寻找新化合半导体取代砷化镓,建立国家级太阳电池研发机构 [21][22] - 中国企业应到国外办厂,融合发展,也可把国外科学家请到国内合作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