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化工

搜索文档
中国原料药产业链 | 项目报告案例
QYResearch· 2025-06-11 08:35
原料药产业链概述 - 原料药(API)是制剂中的有效成分,需经过加工才能制成可直接使用的药物制剂[4] - 产业链分为上游基础化工和农林牧渔业、中游原料药生产、下游化学制剂生产三个环节[4] - 原料药生产环节技术要求高,受上游原材料价格和下游市场需求双重影响[5] - 化学制药行业毛利率呈现从上游到下游递增趋势,原料药毛利率介于中间体和化学抑制剂之间[5] 上游供应格局 - 上游供应链地域集中度高,主要分布在华东地区(江苏、浙江、山东)和中西部化工园区[7] - 中国在大宗基础原料如苯、酚、氨基类化合物等方面具备全球价格话语权[7] - 面临环保政策趋严导致部分高污染企业限产或退出,以及高端中间体依赖进口的结构性问题[7] 行业竞争格局 - 截至2023年中国有1661家原料药生产企业,江苏和浙江占比最大(13.5%和8.4%)[9] - 代表企业包括新和成、天宇股份、普洛药业等,前三大企业市场份额分别为3.1%、3%和2.9%[13][14] - 企业可分为三大梯队:第一梯队营收超100亿元,第二梯队50-100亿元,第三梯队50亿元以下[15] 企业业务布局 - 呈现"一体化+高端化"发展趋势,形成从中间体到制剂的完整产业链闭环[17] - 传统企业如石药集团、华海药业等通过国际认证参与全球仿制药供应链[17][18] - 新兴企业如特能科技、奥翔药业等聚焦高技术壁垒与国际定制化服务[17][19] 原料药分类 - 分为大宗原料药、特色仿制药原料药和专利原料药三大类[21] - 大宗原料药技术成熟竞争激烈,特色原料药技术壁垒高,专利原料药附加值高[21] - 特色原料药和专利原料药市场份额将逐渐增加[21] 细分市场特点 - 大宗原料药2024年市场规模约3000亿元,出口占比超60%[23] - 专利原料药2024年CDMO市场规模约300亿元,年均增速超15%[24] - 特色仿制药原料药2024年市场规模约800亿元,预计未来3-5年年增8%-10%[25] 市场现状与发展 - 2023年12月化学药品原药产量40.10万吨创历史新高,2024年5月达30.70万吨[27] - 2024年原料药产能已超过2017年最高水平,相比2023年增速约5.3%[28] - 2024年规模以上企业总营收恢复至6011亿元,同比增长3%[34] 进出口数据 - 2024年原料药进出口总额538.0亿美元,出口429.8亿美元(增长5.1%),进口108.1亿美元(增长7.9%)[37] - 2015-2024年出口额年复合增长率7.7%,出口数量年复合增长率9.0%[38][39] - 亚洲和欧洲是主要出口地区,印度和美国是前两大出口市场[44] 进出口产品趋势 - 维生素类原料药出口价格增长6.5%,其中维生素B12和B1涨幅最高(32.9%和29.9%)[51] - 抗结核类原料药出口大幅增长,利福平及其衍生物增长86.1%,乙胺丁醇增长261.1%[52] - 解热镇痛类产品出口价格普遍下跌,扑热息痛跌幅最大(-35.3%)[53] 市场前景特点 - 国际贸易不确定性增加,企业关注供应链稳定性[55] - 价格战导致2024年原料药出口均价同比下降12.0%[56] - 中印原料药产业互补性强,未来将走向竞合发展[57]
2025年中国纯苯供需及贸易简析:行业正加速向规模化、集约化与全产业链协同方向转型[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6-10 01:38
产业发展概况 - 纯苯是由原油通过催化重整加工得到的石油苯或由炼焦煤加工生产得到的焦化苯提纯加工所得 是石油化工产业生产的基础原材料之一 可用作溶剂及合成苯的衍生物、香料、染料、塑料、医药、炸药、橡胶等 [2] - 在塑料及包装领域 凭借轻质绝缘与耐冲击性优势 广泛满足电子产品外壳及食品级容器的精密需求 合成橡胶及轮胎依赖高弹性与耐磨性 显著提升车辆行驶安全性与轮胎耐用度 合成纤维及纺织品通过高强度、耐腐蚀特性 兼顾工业绳索与日常服装的功能性与舒适性 医药及农药中间体则依托化学稳定性与高效反应效率 成为抗生素与疫苗生产的核心保障 [2] 政策背景 - 政策框架聚焦绿色化工与循环经济 强化环保标准倒逼生产工艺优化 推动催化裂解技术升级与生物基原料替代 加速煤化工与石油化工清洁化改造 同时通过碳配额管理、税收优惠等机制引导企业开发节能降耗技术 [5] - 下游应用政策着力拓展高附加值领域 重点支持医用高分子材料、电子化学品、新能源电池材料等高端市场 推动苯乙烯类弹性体、生物相容性材料等产品的技术突破与产业化应用 促进产业链向医疗健康、电子信息等战略新兴领域延伸 [5] - 河南省政府2024年政策要求突破发展医用苯乙烯类热塑性弹性体、生物相容性材料、生物墨水、医用级聚砜/聚醚砜材料等先进材料 推动医疗耗材产业高端化发展 [6] 产业链结构 - 纯苯产业链的上游原料为原油、石脑油或焦炭 据原料来源的不同 纯苯可分为石油苯和加氢苯 中游环节涵盖精制、储运及区域产能布局 精制技术需高效分离提纯以满足下游标准 [7] - 华东与华北地区凭借炼化一体化装置集中了全国60%以上产能 中石化、中石油等国企占据主导地位 同时西北地区新增产能逐步释放但受限于基础设施短板 [7] - 纯苯的直接下游产品包括苯乙烯、己内酰胺、苯酚、苯胺、己二酸等化工品 五大下游的流向则较为分散 终端应用领域囊括了电子电器、交通用具、建筑、纺织、医疗等各行各业 [7] - 中国纯苯下游以聚乙烯为主导 主要用于包装材料、建筑保温及电子产品外壳等领域 占据核心地位 其次为尼龙产业链的己内酰胺和树脂类中间体的苯酚 分别服务于纺织行业与化工原料生产 [9] 供需现状 - 2024年我国纯苯产量约2005万吨 表观需求量约2436万吨 供需差进一步扩大至430万吨级别 [1][11] - 供给端虽通过炼化技改与新增装置提升产量 但受制于乙烯裂解原料轻质化导致的副产率下降、环保约束加码以及中小装置开工波动 实际产量增速滞后于需求扩张速度 [1][11] - 供需缺口倒逼进口依赖度长期维持在14%以上 韩国、文莱等亚洲国家为主要进口来源 [1][11] - 需求端受苯乙烯、己内酰胺、苯酚等主力下游产业扩张驱动 表观消费量保持两位数增速 其中苯乙烯需求占比近半 医疗与新能源领域应用成为新兴增长极 [11] 进出口格局 - 2024年我国纯苯进口量增至431.32万吨 出口量降至0.025万吨 [13] - 进口结构上 亚洲地区为核心来源 韩国凭借地理临近与产能优势占据主导地位 东南亚国家依托炼化产能释放逐步提升对华出口份额 欧美货源则受套利窗口波动呈现季节性补充 [13] - 出口端受制于国内供应偏紧与价格竞争力不足 长期以零星贸易为主 [13] 企业竞争格局 - 全球纯苯市场呈现高度分散格局 分布以多元化企业为主导 欧美传统化工巨头与中东油气企业依托资源禀赋和技术积累分庭抗礼 新兴市场本土企业通过产能扩张逐步提升影响力 [15] - 国内市场则由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两大央企主导 凭借炼化一体化布局与政策资源倾斜占据核心地位 荣盛石化、东方盛虹等民营炼化企业依托大型炼化基地加速追赶 形成央企把控上游资源、民企聚焦下游高附加值环节的互补格局 [15] 发展趋势 - 行业加速向规模化、集约化与全产业链协同方向转型 依托炼化一体化项目的深度整合实现产能结构优化 民营资本通过超大型炼化基地建设快速提升市场份额 推动行业集中度持续攀升 [17] - 期货衍生品工具的引入将重塑价格发现机制 通过期现联动增强产业链抗风险能力 区域产能布局向沿海港口与能源富集区倾斜 借助物流成本优势构建跨区域供需平衡体系 [17] - 技术迭代聚焦低碳工艺与高端材料制备 催化裂解副产物高效分离技术与吸附法提纯技术的突破推动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升级 形成基础大宗品与特种专用品双轨并行的供给格局 [17] - 下游应用向新能源材料与高端化学品领域延伸 锂电级环己酮、医药中间体等特种需求驱动产品结构高端化 数字化智能工厂与动态监测体系的应用实现生产流程精细化管理 [17]
6.76亿大手笔!四川一上市国企,拟收购泸州弘盛100%股权
搜狐财经· 2025-05-29 08:10
收购交易 - 公司拟以6.76亿元收购泸州弘盛100%股权,交易构成关联交易[1][4] - 收购目的在于获取泸州弘盛的土地资产,推动化工项目实施[4] - 泸州弘盛成立于2022年11月,注册资本3.6亿元,主要提供园区管理服务和热力供应[5] - 截至2024年末,泸州弘盛资产总额3.36亿元,净资产3.36亿元,评估价值6.76亿元,评估增值率101.29%[5] 土地资产与项目规划 - 泸州弘盛土地将通过司法拍卖取得,账面金额非原始购建成本[5] - 公司10万吨绿色化工项目选址位于泸州弘盛土地所在化工园区,用地约325亩[6] - 计划利用该土地发展绿色精细化学品产业、新型肥料产业和科研开发试验基地[6] - 该关联交易已通过董事会审议,尚需股东会批准[6] 公司业绩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75.34亿元、64.18亿元和50.69亿元,同比变化+11.57%、-14.81%和-21.02%[7][8] - 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67亿元、1.50亿元和7625.74万元,同比变化-17.68%、-59.15%和-49.17%[7][8] - 2024年一季度营业总收入15.02亿元,同比增长16.64%,归母净利润3683万元,同比增长10.26%[8] 战略转型 - 公司正从传统化肥业务向绿色化工领域转型[9] - 计划投资11.71亿元建设10万吨绿色化工项目,预计年均销售收入9.93亿元,年均利润总额1.04亿元[9] - 本次收购是绿色化工项目落地的重要环节[9] - 公司总市值72.28亿元,股价报4.61元/股[9]
绿色过氧化氢有望“即产即用”
中国化工报· 2025-05-28 02:21
行业背景 - 2024年全球过氧化氢需求量高达600万吨[1] - 目前95%的过氧化氢依赖高能耗、高污染的蒽醌法生产[1] - 电化学合成技术可直接利用氧气和水生成过氧化氢 可在常温常压下实现"即产即用"[1] 技术突破 - 天津大学团队开发出镍基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催化剂 通过层间氢键设计使催化能力精准匹配理论最优值[2] - 该材料采用"非配位结构调控"策略 利用氢键等非共价键作用力实现对催化反应的精准调控[2] - 在中性和碱性环境中 催化剂制备过氧化氢的产率远超同类产品[2] 性能表现 - 在人工海水中可快速积累1%过氧化氢质量浓度 碱性溶液中可达3%[2] - 生理盐水中制备30分钟即可实现100%大肠杆菌杀灭率[2] - 对毒性有机染料可实现快速降解[2] 应用前景 - 有望替代传统高能耗、高污染的蒽醌法生产工艺[3] - 在中性、碱性环境及复杂水质中展现良好适用性[3] - 研究团队正在优化制备工艺 推动技术工业化应用[3]
泸天化6.76亿元收购泸州弘盛100%股权 以加快绿色化工项目建设
证券时报网· 2025-05-27 14:31
收购交易概述 - 公司拟收购关联方锦天宏公司持有的泸州弘盛100%股权,交易价格基于评估价值6.76亿元,增值率101.29% [1] - 泸州弘盛成立于2022年11月,注册资本3.6亿元,主营业务包括园区管理服务、热力生产和供应、污水处理等 [1] - 截至2024年末,泸州弘盛总资产3.36亿元,净资产3.358亿元 [1] - 锦天宏公司将先行收购泸州弘盛锅炉及备煤系统相关设备设施,预估价格7972.51万元 [2] 收购目的与战略规划 - 收购主要目的是获取泸州弘盛的土地资产,用于推动10万吨/年绿色精细化学品项目建设 [1][2] - 10万吨绿色化工项目选址位于泸天化化工园区西区,用地约325亩,总投资11.71亿元 [2] - 项目预计投产后年均销售收入9.93亿元,年均利润总额1.04亿元,税后内部收益率9.41% [2] - 未来还将利用该土地发展绿色精细化学品产业、新型肥料产业和科研开发试验基地 [3] 资产增值原因 - 泸州弘盛账面实物资产及土地使用权通过司法拍卖取得,拍卖价格考虑了资产成新率和快速变现折扣 [1] - 公司以实际支付价款入账,账面金额非资产原始购建成本 [1] 交易支付安排 - 交易剩余40%转让款2.7亿元将在锦天宏公司支付设备设施收购款后支付 [2]
我国科研人员研发新材料助力过氧化氢合成“即产即用”
新华社· 2025-05-27 08:32
高性能电催化剂研发 - 科研团队成功研发出一种高性能电催化剂,实现了绿色过氧化氢的高效合成,使过氧化氢合成有望实现"即产即用" [1] - 该成果由天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梁骥教授团队取得,并于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上发表 [1] 过氧化氢的应用与生产现状 - 过氧化氢作为重要的氧化剂和消毒剂,广泛应用于化工、医疗和环保领域 [1] - 目前高能耗的蒽醌法是生产过氧化氢的主要方法,存在安全隐患和环境污染问题 [1] 电化学合成技术的突破 - 电化学合成技术被视为过氧化氢生产的理想方案,但催化剂在中性/碱性环境中活性低、选择性差、稳定性不足的问题长期制约其实际应用 [2] - 科研团队研发的镍基金属有机框架材料(Ni-BTA)通过独特的层间氢键设计,催化能力精准匹配理论最优值,既保证反应活性,又大幅抑制副反应 [2] 催化剂的性能表现 - 在中性和碱性环境中,该催化剂制备过氧化氢的产率远超同类产品 [2] - 在生理盐水中制备过氧化氢仅30分钟后,即可对大肠杆菌等致病菌实现100%的杀灭率,并可快速降解毒性有机染料 [2] 新材料的意义与前景 - 新材料破解了传统生产工艺的高能耗、高污染难题,在中性/碱性环境及复杂水质中展现出卓越适用性 [2] - 科研团队正加快优化制备工艺,推动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工业化生产线,力争早日替代传统高污染工艺,助力实现"绿色化工"目标 [2]
华谊集团: 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资料
证券之星· 2025-05-19 09:49
核心财务表现 - 2024年实现主营收入441.5亿元,同比增长9.3% [2] - 利润总额15.3亿元,同比增长1.4%;归母净利润9.1亿元,同比增长5.8% [2] - 每股收益0.43元,同比增长7.5%;期末总资产648.7亿元,同比增长1.8% [2] - 资产负债率57.0%,净资产279.2亿元,同比增长0.9% [2] 战略发展与业务布局 - 持续推进电子化学品智慧仓库、安徽回力PCR二期、上海化工区合成气及绿色甲醇等重大项目建设 [3] - 制定《技术创新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推进"1+3+X"科技创新载体建设 [3] - 2025年计划生产甲醇88万吨、醋酸77万吨、丙烯酸及酯166万吨、涂料及树脂3万吨、轮胎2029万条 [12] - 通过"数字升级、高端制造、技术驱动、海外发展"原则优化业务组合,延伸新材料产业链 [4][5] 公司治理与股东回报 - 2024年召开股东大会2次、董事会9次,审议议案46项,包括重大投资、关联交易及薪酬方案等 [9] - 自2016年以来连续现金分红8次,累计发放现金红利28亿元 [11] - 完成第一期A股限制性股票解锁,新项目激励机制"应设尽设" [4] - 独立董事对关联交易、对外担保、利润分配等事项发表独立意见,维护股东权益 [10][24] 创新与可持续发展 - 构建碳管理体系,制定《碳排放管理办法》及三年行动路径,确保"十四五"降碳目标 [6][7] - 下属企业通过ISO 9001、IATF 16949、ISO 50001等认证,报告期内未发生产品回收事件 [7] - 聚焦教育帮扶、乡村振兴和绿色低碳三大方向履行社会责任 [8] - 应用数智技术和绿色技术实施降碳改造,加快钦州绿电项目建设 [13] 运营与风险管理 - 建立供应商准入与退出机制,通过电子商城平台实现全生命周期线上化管理 [8] - 推进全流程数字化和智能一体化管控,推广灯塔工厂案例 [5] - 构建隐患排查和风险分级管控双重预防机制,提升本质安全水平 [13] - 严格控制资产负债率,加强现金流管理,防范企业风险 [13]
石化行业如何向“新”向“绿”
搜狐财经· 2025-05-12 05:13
行业地位与现状 - 石化行业在国民经济中保持支柱地位 2024年营收达16 28万亿元 连续3年稳定在16万亿元规模 占全国规模工业营收12% [1] - 行业规模居世界前列 主要化学原料产能全球首位 重大装备实现自主可控 专用化学品产能快速增长 [1] - 面临国际市场低迷和国内需求不足 2023年全行业利润下降20 79% 2024年再降8 8% 产品价格持续下行 [2] 发展挑战 - 三大核心压力:行业稳定增长难度上升 绿色低碳转型任务艰巨 国际贸易不确定性增加 [2] - 能源结构问题突出 原料偏重/能源偏煤 2023年全行业能耗8 05亿吨标煤 碳排放14 8亿吨 占工业碳排放1/5 [3] - 结构性矛盾凸显 供过于求导致效益下滑 需破解大而不强瓶颈 淘汰落后产能 [2][3] 转型方向 - 聚焦新能源 新材料 绿色化工 生命科学 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 推动差异化高端化发展 [4] - 推进数智化转型 建设智能工厂 融合AI 5G 大数据 数字孪生技术提升经营管理效能 [4] - 发展循环经济 推广绿色技术 建立碳排放标准体系 实现能源资源梯级利用 [4] 创新机制 - 通过"揭榜挂帅""赛马"机制推动企业协同创新 加快国产材料装备研发 [4] - 完善技术对接平台 强化诊断服务 促进上下游联合创新 [4] - 遏制产能无序扩张 引导大中石化产品有序发展 走出价格内卷困境 [3]
1,3 - 丁二醇全球市场深度分析报告
搜狐财经· 2025-05-08 10:03
市场规模与增长潜力 - 1,3-丁二醇全球市场规模预计2030年达3.5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7.2% [4] - 化学合成法占据主导地位,市场份额82.7%,生物基产品逐步崛起 [4] - 化妆品行业是最大需求端,市场份额85.3%,医药和食品领域稳步增长 [4] 竞争格局与市场参与者 - 市场高度集中,OQ Chemicals、DAICEL、KH Neochem、山东海科新源材料、Genomatica合计占据88.0%份额 [4] - OQ Chemicals与DAICEL在高端市场领先,山东海科新源材料在中低端市场占优 [4] - 头部企业通过研发投入、产能扩张和战略并购巩固地位 [6] 驱动因素与市场机遇 - 化学合成技术优化与生物发酵技术成熟推动产品升级 [7] - 医药、日化行业需求增长,化妆品功能性原料采购增加 [8][9] - 生产工艺优化降低生产成本,提升市场竞争力 [10] 阻碍因素与市场挑战 - 丙二醇等替代品凭借低价在成本敏感市场形成竞争 [11] - 生物基生产技术面临技术壁垒和基础设施不足的挑战 [12] - 行业依赖化妆品和个人护理行业,经济下行或需求萎缩可能影响市场 [13] 未来发展趋势 - 环保法规趋严推动生物基产品加速渗透 [14] - 亚太地区(中国、日本、韩国、印度)成为需求增长主要驱动力 [15] - 新能源、生物降解材料等新兴领域应用研究深入,商业化潜力大 [16]
2024年业绩改善,创新成果显著!5连板渝三峡A能否继续涨停?
中金在线· 2025-05-06 07:15
股价表现 - 渝三峡A实现5连板涨停 截至5月6日报8 31元/股 单日涨幅10 07% [1][3] - 4月25日至30日连续涨停走出4连板 5月6日再度封板 [3] - 市场资金短期看好 知名游资和机构资金先后买入 [3] 财务业绩 - 2024年实现扭亏为盈 营收3 50亿元 归母净利润436 7万元 [2] - 参股公司新疆信汇峡投资收益同比大幅增加 上年同期亏损2352 41万元 [2] - 2025年Q1营收7370万元 同比增长7 35%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同比增34 45% [2] 业务发展 - 重构营销体系 分档次确定产品定位 西北市场销售大幅增长 [2] - 研发投入2556 54万元 同比增长6 39% 占营收比例7 30% [6] - 安全型醇酸涂料产业化创销售新高 水性光伏边框涂料获TüV认证 [4] - 风电塔筒涂料获中国船级社认证 叶片涂料进入性能检测阶段 [4] 技术创新 - 攻克环氧固化剂关键合成技术 降低重防腐涂料原材料成本 [5] - 树脂实验室取得真空灌注树脂突破 材料成型实验室投入使用 [5] - 产学研合作突破核心技术 加速新技术产业化应用 [5] 行业机遇 - 双碳政策推动涂料向环保化发展 水性/粉末涂料成主攻方向 [4] - 2024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51 44万亿元 同比增3 2% 带动特种涂料需求 [6] - 机构预计2025年绿色涂料市场份额突破50% 技术储备企业占先机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