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港股科技
icon
搜索文档
中证香港科技指数上涨0.5%,前十大权重包含腾讯控股等
金融界· 2025-07-22 13:12
中证香港科技指数表现 - 中证香港科技指数7月22日报1815.2点 上涨0.5% 成交额703.66亿元 [1] - 近一个月上涨8.89% 近三个月上涨18.83% 年至今上涨35.11% [1] - 指数选取50只香港上市科技龙头公司 以2014年12月31日为基日 基点1000点 [1] 指数成分与权重 - 十大权重股包括小米集团-W(10.24%) 腾讯控股(9.72%) 阿里巴巴-W(9.62%) 美团-W(8.32%) 比亚迪股份(7.9%) [1] - 其他权重股为网易-S(6.81%) 京东集团-SW(6.59%) 百度集团-SW(3.98%) 中芯国际(3.72%) 快手-W(3.49%) [1] - 全部成分股均在香港证券交易所上市 [1] 行业分布 - 可选消费占比41.28% 通信服务占比26.09% 信息技术占比21.39% [2] - 医药卫生占比10.79% 工业占比0.45% [2] 指数调整规则 - 样本每半年调整一次 时间为每年6月和12月第二个星期五的下一交易日 [2] - 新上市证券市值排名前十可在上市后第十一个交易日快速进入指数 [2] - 样本退市时立即剔除 并购分拆等情形参照细则处理 [2] 相关基金产品 - 跟踪该指数的公募基金包括南方中证香港科技ETF和招商中证香港科技ETF [3]
沪指再创年内新高,什么值得投?
天天基金网· 2025-07-22 11:02
过去历次趋势性突破3500点 - 回顾过去20年上证指数的表现,共有四轮趋势性突破3500点的行情,其中有三轮上证指数后续均有一定的积极表现 [3] - 本次沪指已经连续8个交易日站上3500点,后续表现值得关注 [3] 本轮突破3500点的驱动因素 - "反内卷"投资主题活跃,光伏、黑色板块受此催化近期有一定表现,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强调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 [7] - 2025年上半年我国实际GDP同比增长5.3%,增速比去年同期和全年均提升0.3个百分点,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2%,成为核心驱动力 [8] - 2024年"924"行情以来,万得全A每日成交额均保持在万亿水平,7月8日至今每日成交额抬升至1.5万亿左右,市场成交额边际改善带动交易活跃度预期回暖 [9] 沪指连续创新高下的投资方向 - 人工智能板块与港股科技板块:工信部强调加快实施"人工智能+"行动,推动大模型在制造业重点行业落地部署,某AI芯片巨头CEO访华表示美国已批准其AI芯片H20入华销售,国内AI芯片供给缺口或将缓和 [12] - 军工板块:9月3日重大纪念活动进入倒计时阶段,新型装备展示预期持续升温,历史回溯显示阅兵前2~3个月军工板块有一定表现 [13] - 中证A500指数:行业分布均衡,除传统行业外增加医药、新能源、计算机等新兴行业权重,是布局A股市场的投资工具 [14]
港股“科技双雄”接力上攻,港股通创新药ETF(520880)涨近2%强势4连阳,机构:中国科技资产风险回报比突出
新浪基金· 2025-07-16 12:17
港股市场表现 - 港股冲高回落,恒指一度涨近4个月高位,尾盘翻绿微跌 [1] - 科网板块开盘走强,港股互联网ETF(513770)场内价格一度大涨2.7%,收涨0.72%,全天成交额9.31亿元 [1] - 快手-W、哔哩哔哩-W涨幅居前 [1] 创新药板块动态 - 丽珠医药两位数领涨,其心血管领域1类创新药H001胶囊II期临床试验患者完成入组 [3] - 绿叶制药涨超9%,复星医药涨超7%,康方生物再刷新高 [3] - 恒生港股通创新药精选指数上半年累计上涨58.95%,领涨一众创新药指数 [5][6] - 港股通创新药ETF(520880)收涨1.87%,日线4连阳 [4] 行业政策与趋势 - 2025年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品目录调整正式启动 [3] - 国产创新药License-out量价齐升,势头火热 [3] - 国联民生证券表示,2025年预计是国内创新药授权出海的重要年份,部分细分赛道集采影响已出清,将陆续进入兑现期 [3] 港股互联网板块 - 港股互联网ETF(513770)重仓"ATM三巨头"(阿里系、腾讯系、小米系),合计权重达61.06% [7] - 中证港股通互联网指数本轮行情启动以来至6月末累计涨幅超28%,区间最大涨幅达56.21% [7][8] 宏观经济与市场环境 - 美国6月CPI同比上涨2.9%,连续5个月低于预期,特朗普催促美联储降息,港股有望成为宽松周期受益者 [3] - 美国财政部长表示中美关税谈判"态势良好",原定休战截止日期具有灵活性 [4] - 天风证券指出港股估值仍处历史低位,中国科技资产风险回报比突出,外资配置意愿回升 [4]
宏观与估值共振,恒生科技指数ETF持续净流入
证券之星· 2025-07-08 05:30
港股科技板块投资机会 - 港股科技板块迎来配置时机 受海外资本乐观预期 美联储流动性充裕 国内信用扩张周期开启三重因素推动 [1] - 恒生科技指数ETF(513180)最近三个交易日净流入7 79亿元 [1] 宏观环境支撑 - 海外资金对港股风险偏好上升 中国主权CDS指标回落至50 55低位 预示恒生科技指数未来6个月平均超额收益可达9 8% [2] - 美元流动性充裕为港股科技板块提供资金支持 历史数据显示流动性宽松周期中恒生科技指数表现优于收紧阶段 [2] - 国内进入"货币宽松+信用扩张"新阶段 降准降息政策落地 5月信贷数据企稳回升 信用扩张初期恒生科技指数年化收益显著跑赢市场基准 [2] 恒生科技指数优势 - 指数汇聚30家港股科技标杆企业 前十大权重股占比超70% 平均市值达1 16万亿港元 涵盖AI算力 电商平台 智能硬件等领域 [3] - AI产业纯度领先 人工智能相关企业权重占比超60% 显著高于恒生指数 [3] - 成分股盈利增长动力强劲 2025-2027年EPS年增速中位数预计达43% 30% 20% [3] - 估值处于相对低位 市盈率20倍 市净率不足3倍 较历史均值折价超30% [3] 资金流向 - 公募基金加速增配港股科技赛道 主动权益基金港股持仓比例升至23 59% 较历史均值高出近17个百分点 连续5个季度加仓 [4] - 南向资金年内净流入超1800亿港元 科技板块占比超四成 [4] 投资工具建议 - 恒生科技指数ETF(513180)是分享港股科技红利的有效工具 严格控制跟踪误差 流动性良好 [5] - 建议逢低分批建仓 场外投资者可通过申购联接基金(A类013402 C类013403)配置 [5]
ETF市场周报 | 市场风险偏好明显提振!沪指剑指 3500点,创新药ETF反弹明显
新浪财经· 2025-07-04 09:49
市场表现 - 全球股市风险偏好提振,美股标普500和纳斯达克指数创历史新高,A股沪指"三连阳"突破年内高点,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创业板指分别涨1.40%、1.25%、1.50% [1] - 成长赛道表现优于价值赛道,股票型ETF整体涨幅1.13%,商品型ETF涨幅0.95%,债券型ETF和跨境型ETF小幅微涨 [1] - 创新药ETF反弹明显,港股创新药ETF基金(520700)涨幅7.55%位居榜首,第二至第十位多数被创新药ETF占据,7支产品涨幅超7% [1] - 港股互联网相关ETF遭遇调整,港股通互联网ETF(159792)跌幅3.73%居首,多数港股互联网估值位于历史低位 [2] 政策动态 - 医保局、卫健委发布《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医保局发布《2025年国家基本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和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及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品目录调整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首次将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目录纳入调整方案 [2] - 商保创新药目录推出有助于拓宽创新药市场空间,激励药企加大研发力度,是创新支付体系的重大探索 [2] 资金流向 - ETF市场资金净流入3.97亿元,债券型ETF净流入97.97亿位居榜首,跨境类ETF净流入48.71亿元 [3] - 公司债ETF易方达(511110)、银华日利ETF(511880)等债券ETF流入超15亿,科创芯片ETF(588200)、光伏ETF(515790)、港股通互联网ETF(159792)等成长类ETF产品流入可观 [5] - 短融ETF(511360)周成交额达709.99亿元位居榜首,上证公司债ETF(511070)、银华日利ETF(511880)成交额分别为632.60亿元与587.51亿元 [7] ETF发行 - 下周有6只ETF上市,包括易方达国证价值100ETF(159263)、科创增强ETF(588520)、港股汽车ETF基金(159237)、鹏华创业板新能源ETF(159261)、广发恒生港股通科技主题ETF(159262)、华宝恒生港股通创新药精选ETF(520880) [8] - 国证价值100指数自2013年以来至2025年5月27日实现17.2%的年化收益率,夏普比率高达0.8 [9] - 科创综指自基日以来累计涨幅17.2%,相对全A的Beta达1.18,在2020年—2021年科技上升行情中涨幅67.8% [9] - 恒生港股通科技主题指数前6大公司(小米、阿里、腾讯、快手、中芯国际、美团)合计权重接近60%,长期表现领先同类指数 [10] 行业趋势 - 创新药是医药领域"刚需+科技"属性的特有标的,全球医药市场2024年规模1.64万亿美元,其中创新药市场1.13万亿美元,占比68.9% [12] - 智驾行业呈现"两极穿透"特征,15万元市场加速普及性价比方案,高端车型向多模态融合演进,技术路径从堆料竞赛转向效能优化 [9] - 下半年车市"增收不增利"趋势持续,行业出清加速,具备品牌力和性价比优势的车企有望在竞争中胜出 [10]
一文讲透,如何选择港股科技基金
雪球· 2025-06-30 07:43
港股科技主题指数分析 核心观点 - 港股科技主题指数数量众多且表现差异显著,需通过系统性筛选方法选择优质指数 [3][4] - 纯H股指数优于A+H混合指数,因其更聚焦国际化科技龙头企业 [8][9] - 附加研发投入、收入增速等选股标准的指数风险收益比更优 [14][16][19] - 四大优选指数(恒生科技、中证港股通科技、国证港股通科技、港股科技)分别侧重不同细分领域 [21][23][25][26] 指数筛选方法论 第一步:排除A+H混合指数 - 沪港深(SHS)系列指数因包含A股公司被淘汰,纯H股指数更能代表国际投资者认可的科技龙头 [9] - 淘汰SHS互联网、SHS科技龙头、SHS科技100三个指数 [9] 第二步:评估选股逻辑有效性 - 恒生科技、中证港股通科技等4个指数增设研发占比≥5%、收入增速≥10%等附加条件 [14] - 附加条件指数近1年波动率更低:如恒生科技近1年收益率32.57%,波动率低于无附加条件的恒生互联网科技业(收益率18.38%) [4][16] - 近三年数据显示,附加条件指数在互联网反垄断背景下仍保持相对优势 [19] 第三步:细分领域标签化分析 商业模式维度 - 恒生科技ToC企业占比最高(数量73%、权重84%),显著高于中证港股通科技(36%/71%) [24] 行业权重维度 - **小米含量**:港股科技指数最高(13.84%),恒生科技最低(8.43%) [25] - **互联网大厂**:国证港股通科技占比44.67%,覆盖腾讯、阿里等头部企业 [25] - **智能车**:中证港股通科技含比亚迪、蔚小理等,权重达30.90% [26] - **创新药**:中证港股通科技创新药权重17.23%,为四大指数中最高 [26] 优选指数及对应基金 | 指数名称 | 核心特点 | 代表基金(规模最大/费率最低) | |------------------|--------------------------|---------------------------------------| | 恒生科技 | ToC企业占比84% | 华泰柏瑞南方东英恒生科技ETF(513130) [29] | | 中证港股通科技 | 智能车(30.9%)、创新药(17.23%) | 景顺长城中证港股通科技ETF(513980) [29] | | 国证港股通科技 | 互联网大厂权重44.67% | 工银国证港股通科技ETF(159636) [29] | | 港股科技 | 小米含量13.84% | 南方中证香港科技ETF(159747) [29] |
交易型指数基金资金流向周报-20250603
长城证券· 2025-06-03 11:59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未提及 各类型基金资金流向情况总结 国内被动股票基金 - 规模方面,沪深300基金规模最大为9834.49亿元,科创200基金规模最小为5.47亿元 [4] - 周涨跌幅方面,科创200涨幅最高为1.52%,A50跌幅最大为-1.66% [4] - 周资金净买入额方面,大科技板块最高为23.81亿元,大健康板块净流出最多为-18.30亿元 [4] 海外市场相关基金 - 规模上,纳斯达克100基金规模最大为784.21亿元,道琼斯基金规模最小为17.08亿元 [5] - 周涨跌幅方面,东证指数涨幅最高为1.84%,沙特阿拉伯指数跌幅最大为-1.74% [5] - 周资金净买入额方面,沙特阿拉伯指数最高为0.60亿元,港股医疗板块净流出最多为-13.74亿元 [5] 其他类型指数基金 - 债券基金中,综合规模389.52亿元周资金净买入13.69亿元;信用债中短融规模293.41亿元周资金净买入10.48亿元 [6] - 商品基金中,黄金规模708.87亿元周资金净流出-0.95亿元;豆粕规模41.93亿元周资金净买入0.09亿元 [6] - 指数增强基金中,沪深300规模32.09亿元周资金净流出-0.05亿元;中证1000规模6.56亿元周资金净买入0.18亿元 [6]
交易型指数基金资金流向周报-20250529
长城证券· 2025-05-29 11:45
报告基本信息 - 报告名称为《交易型指数基金资金流向周报》 [1] - 数据日期为2025/5/19 - 2025/5/23 [1] - 报告由长城证券产业金融研究院发布,分析师为金铃,执业证书编号为S1070521040001,报告日期为2025年5月29日 [1] 国内被动股票基金情况 综合类 - 上证50基金规模1594.56亿元,周涨跌幅 -0.09%,周资金净买入额 -9.12亿元 [4] - 沪深300基金规模9834.49亿元,周涨跌幅 -0.04%,周资金净买入额 -25.04亿元 [4] - 中证500基金规模1401.20亿元,周涨跌幅 -0.81%,周资金净买入额 -6.24亿元 [4] - 中证1000基金规模1169.17亿元,周涨跌幅 -1.09%,周资金净买入额 -11.63亿元 [4] - 创业板指基金规模1264.48亿元,周涨跌幅 -0.79%,周资金净买入额 -18.76亿元 [4] - 科创创业50基金规模329.65亿元,周涨跌幅 -0.94%,周资金净买入额 -0.59亿元 [4] - 科创50基金规模1812.21亿元,周涨跌幅 -1.28%,周资金净买入额12.27亿元 [4] - 科创100基金规模257.01亿元,周涨跌幅 -1.28%,周资金净买入额2.37亿元 [4] - 科创200基金规模5.47亿元,周涨跌幅 -1.31%,周资金净买入额0.00亿元 [4] - A50基金规模361.01亿元,周涨跌幅0.24%,周资金净买入额 -7.41亿元 [4] - A500基金规模1980.99亿元,周涨跌幅 -0.10%,周资金净买入额 -43.63亿元 [4] - 恒生指数基金规模67.23亿元,周涨跌幅0.38%,周资金净买入额0.14亿元 [4] - 恒生中国企业指数基金规模9.15亿元,周涨跌幅0.71%,周资金净买入额 -0.01亿元 [4] - 其他基金规模1294.49亿元,周涨跌幅 -0.20%,周资金净买入额 -17.15亿元 [4] 行业主题类 - 大科技基金规模2166.88亿元,周涨跌幅 -1.56%,周资金净买入额 -3.75亿元 [4] - 大金融基金规模1284.83亿元,周涨跌幅 -1.15%,周资金净买入额11.36亿元 [4] - 大健康基金规模1001.61亿元,周涨跌幅2.41%,周资金净买入额 -40.60亿元 [4] - 大制造基金规模728.18亿元,周涨跌幅 -1.03%,周资金净买入额29.28亿元 [4] - 大消费基金规模560.89亿元,周涨跌幅 -0.09%,周资金净买入额 -4.55亿元 [4] - 大周期基金规模214.16亿元,周涨跌幅0.35%,周资金净买入额1.37亿元 [4] - 公用事业基金规模66.14亿元,周涨跌幅 -0.05%,周资金净买入额 -0.65亿元 [4] - 碳中和基金规模130.51亿元,周涨跌幅0.21%,周资金净买入额 -0.98亿元 [4] - 国企改革基金规模0.61亿元,周涨跌幅 -0.68%,周资金净买入额0.00亿元 [4] - 其他基金规模7.42亿元,周涨跌幅0.24%,周资金净买入额 -0.02亿元 [4] 风格策略类 - 红利基金规模598.77亿元,周涨跌幅0.90%,周资金净买入额 -5.69亿元 [4] - 成长基金规模73.06亿元,周涨跌幅 -0.48%,周资金净买入额0.11亿元 [4] - 价值基金规模33.08亿元,周涨跌幅0.18%,周资金净买入额 -0.30亿元 [4] - 红利低波基金规模435.35亿元,周涨跌幅0.59%,周资金净买入额5.29亿元 [4] - 质量基金规模13.32亿元,周涨跌幅0.27%,周资金净买入额 -0.03亿元 [4] - 低波基金规模2.55亿元,周涨跌幅 -0.27%,周资金净买入额0.00亿元 [4] - 其他基金规模1.11亿元,周涨跌幅 -0.14%,周资金净买入额0.00亿元 [4] 企业性质与区域类 - 中特估基金规模516.33亿元,周涨跌幅0.20%,周资金净买入额 -7.83亿元 [4] - 区域基金规模43.42亿元,周涨跌幅 -0.07%,周资金净买入额 -0.03亿元 [4] 海外及港股基金情况 综合类 - 纳斯达克100基金规模784.21亿元,周涨跌幅 -1.22%,周资金净买入额 -9.94亿元 [5] - 标普500基金规模208.37亿元,周涨跌幅 -0.92%,周资金净买入额 -0.60亿元 [5] - 道琼斯基金规模17.08亿元,周涨跌幅 -1.18%,周资金净买入额 -0.60亿元 [5] - 德国DAX基金规模9.75亿元,周涨跌幅1.19%,周资金净买入额0.44亿元 [5] - 法国CAC40基金规模6.01亿元,周涨跌幅1.14%,周资金净买入额0.00亿元 [5] - 日经225基金规模36.11亿元,周涨跌幅 -0.41%,周资金净买入额 -0.82亿元 [5] - 东证指数基金规模7.71亿元,周涨跌幅0.69%,周资金净买入额 -0.56亿元 [5] - 沙特阿拉伯基金规模5.40亿元,周涨跌幅 -1.86%,周资金净买入额0.62亿元 [5] - 恒生指数基金规模191.74亿元,周涨跌幅0.45%,周资金净买入额 -0.77亿元 [5] - 恒生中国企业指数基金规模120.02亿元,周涨跌幅0.54%,周资金净买入额 -0.69亿元 [5] - 其他基金规模37.13亿元,周涨跌幅0.10%,周资金净买入额 -1.15亿元 [5] 行业主题类 - 港股科技基金规模926.09亿元,周涨跌幅 -1.18%,周资金净买入额 -0.38亿元 [5] - 中国互联网基金规模453.50亿元,周涨跌幅 -1.13%,周资金净买入额 -2.54亿元 [5] - 港股医疗基金规模272.31亿元,周涨跌幅5.49%,周资金净买入额 -23.90亿元 [5] - 港股消费基金规模9.68亿元,周涨跌幅0.04%,周资金净买入额 -0.98亿元 [5] - 其他基金规模169.31亿元,周涨跌幅 -0.95%,周资金净买入额0.62亿元 [5] 风格策略类 - 红利基金规模12.69亿元,周涨跌幅2.40%,周资金净买入额1.09亿元 [5] - 红利低波基金规模7.77亿元,周涨跌幅0.95%,周资金净买入额0.18亿元 [5] 其他投资类型基金情况 债券类 - 30年利率基金规模89.69亿元,周涨跌幅0.28%,周资金净买入额8.21亿元 [6] - 10年利率基金规模40.90亿元,周涨跌幅0.16%,周资金净买入额1.13亿元 [6] - 5 - 10年利率基金规模389.52亿元,周涨跌幅0.18%,周资金净买入额3.65亿元 [6] - 5年利率基金规模69.48亿元,周涨跌幅0.09%,周资金净买入额0.66亿元 [6] - 5年以下利率基金规模227.25亿元,周涨跌幅0.02%,周资金净买入额 -1.95亿元 [6] - 其他利率基金规模3.71亿元,周涨跌幅0.10%,周资金净买入额 -0.28亿元 [6] - 中高等级信用基金规模109.16亿元,周涨跌幅0.12%,周资金净买入额8.93亿元 [6] - 城投债信用基金规模138.17亿元,周涨跌幅0.18%,周资金净买入额3.28亿元 [6] - 短融信用基金规模293.41亿元,周涨跌幅0.03%,周资金净买入额17.07亿元 [6] - 可转债基金规模438.59亿元,周涨跌幅0.07%,周资金净买入额 -6.88亿元 [6] 商品类 - 黄金基金规模708.87亿元,周涨跌幅3.78%,周资金净买入额 -5.63亿元 [6] - 豆粕基金规模41.93亿元,周涨跌幅0.84%,周资金净买入额0.11亿元 [6] - 有色基金规模7.45亿元,周涨跌幅 -0.36%,周资金净买入额0.15亿元 [6] - 能化基金规模2.93亿元,周涨跌幅 -1.75%,周资金净买入额 -0.30亿元 [6] 指数增强类 - 上证50指数增强基金规模0.76亿元,周涨跌幅 -0.38%,周资金净买入额0.00亿元 [6] - 沪深300指数增强基金规模32.09亿元,周涨跌幅0.13%,周资金净买入额 -0.15亿元 [6] - 中证500指数增强基金规模19.78亿元,周涨跌幅 -0.50%,周资金净买入额 -0.05亿元 [6] - 中证1000指数增强基金规模6.56亿元,周涨跌幅 -0.97%,周资金净买入额 -0.07亿元 [6] - 创业板指指数增强基金规模4.69亿元,周涨跌幅 -0.92%,周资金净买入额 -0.05亿元 [6] - 科创创业50指数增强基金规模0.62亿元,周涨跌幅 -1.38%,周资金净买入额0.00亿元 [6] - 科创50指数增强基金规模9.35亿元,周涨跌幅 -1.63%,周资金净买入额0.15亿元 [6] - 科创100指数增强基金规模3.17亿元,周涨跌幅 -1.49%,周资金净买入额0.01亿元 [6] - 其他指数增强基金规模1.94亿元,周涨跌幅 -0.70%,周资金净买入额 -0.09亿元 [6]
小米营收新高,什么信号?中信证券:年度级别牛市可期,第一步加仓港股
金融界· 2025-05-28 05:35
小米财报表现 - 2025年一季度营收超千亿创历史新高且高于市场预期 [1] - 汽车业务+AI业务毛利率达23.2% 领先比亚迪(20.07%)、理想(19.7%)等车企 [1] - YU7车型7月上市被机构视为股价上涨催化剂 [1] 机构观点与市场展望 - 大摩、大和、中信建投等国内外机构集体唱多小米 [1] - 2025年四季度起全球主要经济体将同步进入财政货币双扩张周期 港股/A股或迎指数牛市 [1] - 市场风格将从中小票轮动转向核心资产趋势性行情 建议提升港股配置比例 [1] - 腾讯、阿里、小米等8家科技龙头占港股流通市值超25% [1] 中概股与AI产业 - 73%市值占比中概股已实现A+H两地上市 涵盖AI全产业链标的 [3] - 中国AI大模型数量全球第二 DeepSeek-R1在"推理与知识"维度排名全球第三 [3] - 本轮牛市由AI科技主导 历史类比2005地产链/2015科创/2021新能源行情 [6] 港股科技指数分析 - 恒生科技指数30只成分股已无法全面反映板块 需覆盖50只AI/创新药/新能源车龙头的指数 [6] - 软件服务(23.05%)、可选消费零售(23.75%)、硬件设备(17.15%)为前三大权重行业 [7] - 指数独家覆盖阿里、腾讯等"中国科技十雄" 权重占比达70% [7] - 京东、阿里等相比亚马逊 腾讯、网易相比谷歌微软存在估值提升空间 [8] ETF资金动向 - 港股科技50ETF(SZ159750)年内涨幅22.47% 近期连续获资金买入 [9] - 该ETF年内净流入近5亿元 跟踪覆盖50只科技龙头的港股科技指数 [9][10]
流动性+基本面双击,港股科技能否重现2020年牛市行情?
金融界· 2025-05-07 05:32
政策与市场影响 - 降准、降息、谈判及资本市场科技创新对A股和港股构成前所未有的重要性利好 [1] - 恒生科技指数早盘跳开2%+ 基本收复4月2日关税低位以来的失地 [1] - 2025年恒生科技指数年内涨幅达17% 与2024年全年涨幅持平 港股科技板块年内上涨23% 超越去年21%的全年收益 [1] 指数与ETF表现 - 恒生科技指数2025年区间涨幅17.26% 港股科技CNY指数涨幅22.72% [2] - 港股科技50ETF(159750)年内涨幅24% 份额增长300% 换手率高达25% 交投活跃 [2] - 港股科技50ETF跟踪的港股科技板块在2020年流动性大牛市中区间涨幅达66%+ [3] 流动性及资金动向 - 香港金管局在美元兑港币7.75位置触发五年首次强方兑换保证 累计买入3835亿港元 [2] - 港股科技50ETF日均成交1.2亿港元 短期超买但显示多头承接力度 有望冲击去年下半年调整以来的新高 [3] 行业业绩与估值 - 2024年下半年恒生指数和恒生科技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12.6%和57.2% 科技板块业绩改善显著 [3] - 小米MiMo大模型数学推理超越国际巨头 药明系创新药业绩超预期 比亚迪4月新能源车销量突破30万辆 [3] - 港股科技板块PE-TTM为22.69倍 处于20%历史分位 显著低于美股科技股40倍估值 呈现估值洼地特征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