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免疫疗法
icon
搜索文档
新股消息 | 科望医药更新招股书 新一代免疫疗法领军者冲击港股
智通财经网· 2025-05-24 04:10
公司概况 - 科望医药成立于2017年,总部位于苏州,是一家处于临床阶段的生物制药公司,专注于肿瘤微环境(TME)研究和免疫疗法开发[1] - 公司致力于将"冷"肿瘤转化为"热"肿瘤,同时布局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领域[1] - 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转正,净额为271万元人民币,经营亏损同比收窄70%至3777万元人民币,年度净亏损同比收窄90%至8800万元人民币[1] - 截至2024年底,公司现金及理财产品总额为5.27亿元人民币[1] 产品管线 - 公司拥有4款重要临床阶段产品和多项临床前项目[2] - ES102是全球领先的六价OX40激动剂,中国已启动II期NSCLC研究,美国正在开展II/III期头颈部鳞癌试验[3] - ES014是全球首个进入临床的CD39/TGFβ双抗,中国I期显示良好耐受性,2025年3月获II/III期IND批准[4] - ES104是中国唯一临床阶段的VEGF/DLL4双抗,在胆道癌II/III期试验中ORR达17.1%,较对照组提高三倍[5][6] - BiME®双抗平台可激活巨噬细胞和T细胞免疫,降低细胞因子风暴风险,针对HCC、GC、CRC等癌种[6] 市场前景 - 预计2035年中国OX40靶点市场规模达165亿元人民币[3] - 预计2035年全球CD39/TGFβ双抗市场达101亿美元[4] - 预计2035年中国VEGF/DLL4双抗市场规模达134亿元人民币[6] 战略合作 - 2023年与安斯泰来达成超17亿美元合作,推进BiME®平台及ES019(PD-L1/SIRPα双抗)开发[8] - 与Inhibrx合作推进ES102全球开发,与Compass合作开发ES104[3][5] 团队与资本 - 创始团队包括纪晓辉博士(前罗氏全球业务发展副总裁)和卢宏韬博士(前再鼎医药执行副总裁)[9][10] - 获得礼来亚洲基金、高瓴资本等顶级投资机构支持[10] 发展战略 - 聚焦未满足临床需求,加速管线商业化进程[6][10] - 强化技术平台创新,深化全球战略合作[8][10] - 构建具备全球竞争力的创新产品矩阵[10]
Cell重磅:CAR-T细胞疗法竟会引发“脑雾”?斯坦福大学找到破解之道
生物世界· 2025-05-15 03:29
CAR-T细胞疗法的认知障碍机制与解决方案 核心观点 - CAR-T细胞疗法在治疗血液肿瘤和实体瘤中效果显著,但可能引发患者认知功能障碍,表现为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脑雾"症状 [2][7] - 斯坦福大学研究发现,CAR-T治疗通过引发小胶质细胞过度活化、少突胶质细胞减少20%-35%及海马区神经再生减少40%-50%,导致神经炎症和认知损伤 [12][20] - 通过短暂耗竭小胶质细胞或阻断CCR3通路可逆转认知损伤,少突胶质细胞数量恢复,小鼠行为测试表现改善 [15][20] 研究模型与发现 - 使用5种小鼠模型(脑胶质瘤、白血病、骨肉瘤、黑色素瘤)证实CAR-T治疗均可能引发持久神经炎症,无论肿瘤位置在中枢或外周神经系统 [8][10] - 关键病理机制:脑脊液CCL11等炎症因子升高→小胶质细胞活化→少突胶质细胞死亡→髓鞘修复受阻→神经信号传导延迟 [12] - 认知损伤具体表现:新物体识别测试显示短期记忆衰退,空间记忆测试错误率增加,脑白质区域神经信号传导效率下降 [12] 临床优化方向 - 个性化治疗方案需根据肿瘤类型调整,不同模型认知损伤程度差异显著 [17] - 联合用药策略:CAR-T治疗中联用CCR3抑制剂或CSF1R抑制剂可保护神经功能 [15][17] - 治疗监测:建议对CAR-T患者定期进行神经心理评估,实现早期干预 [17] 技术突破意义 - 首次揭示CAR-T认知障碍的神经免疫机制,明确小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轴的核心作用 [12][20] - 提供两种可转化方案:小胶质细胞耗竭(CSF1R抑制剂)和CCR3信号阻断,均在小鼠模型中验证有效 [15] - 研究强调优化而非否定CAR-T价值,类比化疗副作用管理,为下一代疗法开发奠定基础 [17]
AK112在CRC的进展将有望再造一个康方
雪球· 2025-04-02 08:14
核心观点 - 康方生物启动依沃西单抗在结直肠癌(CRC)的三期注册临床试验,被视为重大里程碑事件,有望再造一个康方[3] - AK112(依沃西单抗)作为PD1/VEGF双抗,在微卫星稳定型(MSS)结直肠癌治疗中展现出突破性疗效,ORR达81.8%,9个月PFS率81.4%,远超历史数据[14][15] - MSS型结直肠癌占晚期患者95%,当前标准疗法PFS仅12个月,AK112有望将PFS提升至15-20个月,创造巨大市场空间[4][10][17] - 全球结直肠癌市场规模测算显示:中国潜在规模350-400亿人民币,欧美合计超400亿美元,相当于PD1在肺癌市场的规模[19][20][21][22] 结直肠癌分型及治疗现状 - 结直肠癌为全球第三大瘤种,死亡人数第二,分型中微卫星稳定型(MSS)占比达90%(晚期患者95%)[4] - MSI-H型患者一线标准疗法为PD1单抗(KEYNOTE-177研究显示:中位OS 77.5个月 vs 化疗36.7个月)[4][5] - MSS型患者PD1单药无效,当前标准疗法为贝伐珠单抗+化疗(PFS 12个月,OS约20个月)[10] - CheckMate 9X8研究显示PD1联合标准疗法虽提升ORR(46%→60%)和DOR(9.3→12.9个月),但OS无获益且毒性增加[8][9] AK112的突破性优势 - 双抗设计使PD1/VEGF结合亲和力分别提升18倍和4倍,实现靶向富集与毒性降低[12] - 三阴乳腺癌临床显示:ORR达80%(历史数据40-53%),CPS<1人群PFS与K药CPS>10相当[12][13] - MSS结直肠癌初步数据:ORR 81.8%,DCR 100%,9个月PFS率81.4%,预计最终PFS 15-20个月[14][15][17] 市场空间测算 中国市场 - 2023年新发51.7万例,83%晚期,MSS占比85%,假设18个月用药周期、70%渗透率、年费用10万,规模达350-400亿人民币[19][20] - 康方若占50%份额,收入可达150亿人民币,且无竞品竞争[20] 欧美市场 - 美国:年发15万例,60%晚期,MSS 90%,年费用15万美元,规模超120亿美元[21] - 欧盟:年发30万例,治疗费用8万美元/年,规模约130亿美元[22] - 其他发达国家(日韩等):年发20万例,规模达美国一半[22] - 全球合计:中国200亿+人民币,欧美300+亿美元,相当于PD1在肺癌市场规模[22]
免疫疗法改写小细胞肺癌治疗困局,无进展生存期延长近两年
新京报· 2025-03-31 03:47
新京报讯(记者王卡拉)日前在法国巴黎举行的欧洲肺癌大会(ELCC)上,吉林省癌症中心主任程颖 教授公布了度伐利尤单抗(商品名:英飞凡)治疗同步放化疗后疾病无进展的局限期小细胞肺癌在 ADRIATIC三期临床试验中国队列研究数据,数据显示,与安慰剂相比,患者在两个主要研究终点总生 存期(OS)和无进展生存期(PFS)的获益趋势与全球患者一致。 小细胞肺癌是一种高侵袭性的肺癌类型。Ⅰ-Ⅲ期的局限期小细胞肺癌约占小细胞肺癌的30%。尽管局 限期小细胞肺癌患者对初始化疗和放疗有应答,但仍会复发并且进展迅速 。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患者预 后极差,只有15%-30%的患者在确诊后可活过5年。 基于ADRIATIC的试验结果,度伐利尤单抗已在美国、欧洲和一些其他国家获批。目前,中国、日本及 其他多个国家与地区的监管机构正在进行相关审评。 在全球530例随机受试者中,95例(17.9%)为中国人群。中国队列的数据显示:与安慰剂相比,度伐 利尤单抗可降低死亡风险29%,两组患者的中位OS均未达到;度伐利尤单抗单药治疗和安慰剂治疗的 三年生存率预估分别为63.7%和55.4%;度伐利尤单抗还将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降低了33%。度伐利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