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免疫检查点阻断(ICB)疗法
icon
搜索文档
四川大学最新Cell子刊论文:仿生纳米生物催化剂,让冷肿瘤变热,增强免疫治疗效果
生物世界· 2025-09-14 04:05
研究背景与问题 - 免疫检查点阻断(ICB)疗法在免疫原性差的"冷肿瘤"中无效 因肿瘤微环境(TME)的免疫抑制作用导致[2] - 黑色素瘤患者中40%-60%对ICB疗法无显著响应 且部分响应者会出现肿瘤复发或转移[5] - 冷肿瘤的免疫抑制特性源于抗原呈递受损 T细胞功能障碍及癌细胞对T细胞毒性的抵抗[6] 技术突破与设计原理 - 受天然酶反应系统(ERS)启发 开发了钌/二氧化钛(Ru/TiO₂)纳米生物催化剂系统 其具有精确设计的氧化还原中心[3] - 该系统模拟ERS 实现pH依赖性活性氧(ROS)生成和氧气(O₂)释放 有效将冷肿瘤转化为热肿瘤[3][6] - Ru/TiO₂通过部分晶格限制的富电子钌位点 在TME中同步产生ROS和O₂ 同时增强免疫原性细胞死亡(ICD)并逆转缺氧[7] 作用机制与疗效 - Ru/TiO₂诱导黑色素瘤细胞内质网应激介导的免疫原性细胞死亡(ICD) 释放损伤相关分子模式(DAMP)激活免疫反应[6][7] - 抑制缺氧诱导因子HIF-1α和腺苷能信号通路 改善抗原呈递并恢复T细胞功能[6][7] - 与抗PD-L1单抗联用 协同抑制实体瘤和转移瘤 建立长期免疫保护[3][7] 行业意义与应用前景 - 为肿瘤微环境自适应纳米生物催化剂确立新范式 推动下一代耐药癌症免疫疗法开发[3] - 高效生物催化材料的理性设计有望拓展至其他疾病领域的免疫调节应用[3] - 解决现有酶模拟催化剂催化效率低 稳定性差及金属离子毒性的临床转化障碍[2]
北京大学最新Cell子刊:激活肿瘤细胞焦亡,提高抗肿瘤免疫效果
生物世界· 2025-09-06 04:05
研究背景与问题 - 肿瘤免疫疗法中基于PD-1/PD-L1通路的免疫检查点阻断(ICB)疗法在晚期癌症中效果显著但免疫应答率低[2] - 细胞焦亡(Pyroptosis)可引发强烈免疫反应 不到15%肿瘤细胞发生焦亡即能消除整个肿瘤[2] - 光动力疗法(PDT)和化疗可诱导细胞焦亡 但存在光穿透性差、耐药性及依赖肿瘤微环境内源性物质导致疗效不佳的问题[5] 技术方案与机制 - 开发喜树碱增强型自发光纳米系统CC@PDC 由卟啉脂质、喜树碱衍生物和靶向材料自组装 封装过氧化钙及化学发光物质CPPO[6] - 在酸性肿瘤微环境中 CaO₂提供O₂和H₂O₂ 与CPPO反应使喜树碱在420纳米处发光 激发卟啉产生活性氧(ROS)[6] - 实现自发光无需外部光源 级联能量转移增强ROS生成 化疗与光动力疗法协同激活细胞焦亡[6][7] 治疗效果与应用 - 高效诱导肿瘤细胞焦亡 释放促炎细胞因子和警报素 显著增强肿瘤免疫原性[5][7] - 与抗PD-L1单抗联合使用展现出卓越抗肿瘤免疫效果 刺激抗肿瘤免疫反应[3][7]
西南交通大学发表最新Cell子刊论文
生物世界· 2025-08-25 10:30
研究背景与问题 - 胶质母细胞瘤(GBM)是最常见且最恶性的脑肿瘤,约占所有胶质瘤的57%,复发率超过90% [5] - 免疫检查点阻断(ICB)疗法对胶质母细胞瘤复发疗效有限,主要因术后肿瘤微环境(pTME)呈"免疫冷肿瘤"表型,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浸润不足且功能受损 [2][5] - 术后肿瘤微环境中PD-L1过度表达、CTL耗竭及酸性环境(pH约7.0)导致免疫抑制加剧,阻碍CTL浸润 [5][6] 技术方案与机制 - 开发水凝胶纤维复合设备(HFCD),由碳酸钠交联季铵化壳聚糖水凝胶和分层结构静电纺丝纤维组成 [7][8] - 水凝胶中和酸性pTME,纤维内部腔体封装CXCL10趋化因子,PLGA基质封装PD-L1抑制剂 [8] - 设备植入后水凝胶分解释放CXCL10形成趋化梯度,特异性招募CTL至pTME,同时持续释放PD-L1抑制剂维持免疫阻断 [8] 疗效数据 - 在原位GBM切除模型中,HFCD治疗使40%病例完全抑制复发,中位生存期延长至49天 [9] - 该策略通过时空协调免疫调控减轻免疫抑制,并诱导免疫记忆反应 [8][9] 应用前景 - HFCD是一种有前景的胶质母细胞瘤辅助治疗设备,具备临床转化潜力及对免疫抑制性肿瘤的可扩展性 [10]
Cell子刊:浙江大学周民团队开发药食同源策略,增强抗肿瘤免疫的同时降低毒副作用
生物世界· 2025-08-25 08:10
研究背景 - 免疫检查点阻断(ICB)疗法彻底改变了癌症治疗格局 但存在应答率低和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rAE)的局限性 [6] - 肠道微生物群在调节ICB疗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2][6] 技术方案 - 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口服药食同源配方CV/APS-MS 使用微球共封装普通小球藻(C vulgaris)和黄芪多糖(APS) [3][6] - 普通小球藻是一种营养丰富的微藻 广泛用作膳食补充剂 被认为能增强免疫疗法抗肿瘤效果并减轻免疫毒性 [6] - 黄芪多糖是传统中药黄芪的主要活性成分 具有调节免疫力、抗氧化等作用 [6] 实验效果 - 在黑色素瘤肺转移小鼠模型中 CV/APS-MS延长了在肠道滞留时间 调控肠道微生物群 并增强T细胞介导的抗肿瘤免疫 [8] - 该配方通过恢复肠道微生物平衡和降低促炎细胞因子 缓解ICB治疗引起的结肠炎和肺炎 [8] - CV/APS-MS不仅改善癌症免疫治疗效果 还减少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rAE)风险 [8] 战略意义 - 研究凸显了一种有前景且安全的基于饮食的癌症免疫治疗支持策略 [10] - 将食品级生物制剂与现代医学相结合 可能是提高癌症治疗效果和耐受性的有力方法 [10]
登上Cell子刊封面,中国药科大学揭示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通过肠道菌群增强癌症免疫疗法
生物世界· 2025-06-22 03:38
免疫检查点阻断疗法现状 - 靶向PD-1的免疫检查点阻断疗法仅对10%-30%的实体瘤患者有效且部分响应者最终仍会出现癌症进展 [2] - 抗PD-1抗体与化疗或靶向药物联合治疗在临床前模型和患者队列中显示优于单药治疗但部分患者响应率仍较低 [2] 肠道微生物与TKI联合治疗机制 - TKI可调控肠道微生物群可能通过影响肠道菌群与免疫检查点阻断疗法的相互作用来提高疗效 [2] - TKI通过增加肠道细菌Muribaculum gordoncarteri及其代谢产物尿刊酸(UCA)的丰度来增强免疫治疗反应 [8] - UCA通过抑制肿瘤血管内皮细胞中的p65减少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的募集涉及CXCL1-CXCR2信号轴 [8] 核心研究发现 - TKI增加Muribaculum菌丰度及其代谢产物UCA水平 [9] - UCA与IκBα结合抑制内皮细胞中NF-κB的激活 [9] - UCA通过减少CXCL1介导的MDSC浸润增强对抗PD-1单抗的敏感性 [9] - 临床ICB治疗响应者体内UCA和Muribaculum gordoncarteri水平更高 [9] 研究意义与团队 - 研究揭示了肠道微生物代谢产物UCA在癌症患者对ICB疗法响应中的重要作用 [11] - 该研究由中国药科大学和南京中医药大学的多位专家共同完成 [11]
Nature:华人团队开发新型PROTAC,治疗多种癌症类型,一作将回国加入南京大学
生物世界· 2025-05-27 03:57
免疫检查点阻断疗法现状 - 抗PD-1/PD-L1单抗为代表的免疫检查点阻断(ICB)疗法已彻底改变癌症治疗格局,全球上市十余种相关药物,覆盖70余种癌症[2] - 但多数癌症患者对ICB疗法无响应或快速产生耐药性,疗效取决于树突状细胞(DC)介导的抗原呈递和T细胞激活机制[2] STAT5与STAT3平衡机制发现 - 密歇根大学团队在Nature发表研究,证实STAT5与STAT3的平衡关系直接塑造树突状细胞功能及肿瘤免疫反应[3] - STAT3在肿瘤微环境(TME)中常被激活,抑制DC成熟并阻碍T细胞迁移,而STAT5在GM-CSF等刺激下发挥抗肿瘤免疫作用[7] - 单细胞RNA测序显示DC1中STAT5/STAT3通路与ICB疗法临床结局显著相关,STAT3敲除可激活DC1并增强T细胞免疫[8] PROTAC降解剂开发突破 - 研究团队开发靶向STAT3的PROTAC降解剂SD-36和SD-2301,其中SD-2301能高效降解STAT3并重编程DC转录网络[9] - 动物实验表明SD-2301单药对晚期肿瘤及ICB耐药肿瘤均有效且无毒性,通过恢复STAT5/STAT3平衡实现治疗敏感化[9] 研究价值与行业影响 - 首次揭示ICB疗法通过重塑DC内STAT5/STAT3动态平衡激活T细胞免疫,为联合疗法提供新靶点[10] - PROTAC降解剂技术开辟肿瘤免疫治疗新路径,尤其针对现有ICB疗法无响应患者群体具有转化潜力[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