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免疫原性细胞死亡(ICD)
icon
搜索文档
四川大学最新Cell子刊论文:仿生纳米生物催化剂,让冷肿瘤变热,增强免疫治疗效果
生物世界· 2025-09-14 04:05
研究背景与问题 - 免疫检查点阻断(ICB)疗法在免疫原性差的"冷肿瘤"中无效 因肿瘤微环境(TME)的免疫抑制作用导致[2] - 黑色素瘤患者中40%-60%对ICB疗法无显著响应 且部分响应者会出现肿瘤复发或转移[5] - 冷肿瘤的免疫抑制特性源于抗原呈递受损 T细胞功能障碍及癌细胞对T细胞毒性的抵抗[6] 技术突破与设计原理 - 受天然酶反应系统(ERS)启发 开发了钌/二氧化钛(Ru/TiO₂)纳米生物催化剂系统 其具有精确设计的氧化还原中心[3] - 该系统模拟ERS 实现pH依赖性活性氧(ROS)生成和氧气(O₂)释放 有效将冷肿瘤转化为热肿瘤[3][6] - Ru/TiO₂通过部分晶格限制的富电子钌位点 在TME中同步产生ROS和O₂ 同时增强免疫原性细胞死亡(ICD)并逆转缺氧[7] 作用机制与疗效 - Ru/TiO₂诱导黑色素瘤细胞内质网应激介导的免疫原性细胞死亡(ICD) 释放损伤相关分子模式(DAMP)激活免疫反应[6][7] - 抑制缺氧诱导因子HIF-1α和腺苷能信号通路 改善抗原呈递并恢复T细胞功能[6][7] - 与抗PD-L1单抗联用 协同抑制实体瘤和转移瘤 建立长期免疫保护[3][7] 行业意义与应用前景 - 为肿瘤微环境自适应纳米生物催化剂确立新范式 推动下一代耐药癌症免疫疗法开发[3] - 高效生物催化材料的理性设计有望拓展至其他疾病领域的免疫调节应用[3] - 解决现有酶模拟催化剂催化效率低 稳定性差及金属离子毒性的临床转化障碍[2]
上海大学发表最新Cell子刊论文
生物世界· 2025-08-22 08:32
研究背景与挑战 - 基于树突状细胞的疫苗在实体瘤中面临缺少肿瘤特异性抗原和免疫抑制性间质的重大挑战 [2] - 传统树突状细胞疫苗因缺乏肿瘤特异性抗原、体内抗原降解及免疫耐受等问题临床成功有限 [5] - 实体瘤中的促结缔组织增生性间质构成物理屏障阻碍免疫细胞浸润 [5] 创新解决方案 - 开发仿生纳米疫苗UCNP@MOF@MI@FM(UMMF)通过诱导泛凋亡并重塑肿瘤微环境激发抗肿瘤免疫 [3][6] - 融合膜实现肿瘤和淋巴结双重靶向同时支持广谱肿瘤抗原呈递 [7] - 近红外照射触发活性氧生成与MTH1抑制协同诱导免疫原性泛凋亡 [7] - 活性氧通过降解胶原蛋白和耗竭癌症相关成纤维细胞重塑肿瘤间质 [7] - BH4拮抗吲哚胺2,3-双加氧酶介导的犬尿氨酸积累逆转免疫耐受 [7] 技术机制 - 泛凋亡结合焦亡、凋亡和坏死性凋亡关键特征的新型炎症性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 [6] - 上转换效应触发的活性氧生成与MTH1抑制作用协同作用 [7] - 多功能平台整合肿瘤细胞杀伤、免疫启动及实体瘤基质重编程功能 [7] 应用效果 - 激发强效抗肿瘤免疫降低复发风险并抑制转移 [3][7] - 促进树突状细胞成熟并增强T细胞浸润 [7] - 为精准纳米免疫治疗提供前景广阔的策略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