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财务造假
icon
搜索文档
复牌“摘帽”!基金公司第一时间“下调”
中国基金报· 2025-07-22 06:23
基金公司下调诺泰生物估值 - 招商基金自7月21日起将诺泰生物估值下调至32.78元,较停牌前40.98元下调约20% [2][4][6] - 截至二季度末,8家基金公司旗下19只基金合计持有诺泰生物923.38万股,较上季度减持526.11万股 [2][6] - 复牌当日ST诺泰早盘跌幅超9%,后续有所反弹 [6] 诺泰生物财务造假事件 - 公司2021年年报虚增营业收入3000万元,虚增利润总额2595.16万元,占当期披露利润总额的20.64% [8] - 2023年12月发行4.34亿元可转债时引用虚假财务数据,构成欺诈发行 [8] - 证监会对公司处以4740万元罚款,实控人及高管合计被罚2880万元 [9] 市场反应与监管措施 - 公司股票被实施ST但未触及科创板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 [9] - 业内人士预计更多基金公司可能跟进下调估值 [2]
诺泰生物财务造假已有9家基金踩雷 监管重罚4740万赵氏兄弟被罚1800万
长江商报· 2025-07-21 23:03
财务造假事件 - 诺泰生物因2021年财务造假被证监会处罚 虚构营业收入3000万元 虚构利润总额2595 16万元 占当期披露利润总额的20 64% [1][3][4] - 造假手段为通过不具备商业实质的技术转让交易虚增收入 交易对手浙江华贝既无支付能力也无应用技术能力 资金最终来源于诺泰自身增资款 [4] - 在2023年发行的4 34亿元可转债文件中继续使用虚假2021年财务数据 虚增部分占利润总额比例仍为20 64% [5] 处罚措施 - 证监会拟对公司处以4740万元罚款 对实际控制人赵德中罚款1300万元 赵德毅罚款500万元 合计1800万元 [1][5][6] - 其他6名高管包括董事长、总经理等均被处罚 涉及信息披露违规及欺诈发行 [5][6] 公司资本运作与财务风险 - 实际控制人赵德中、赵德毅兄弟热衷资本运作 曾在新三板时期因未披露关联交易及股权代持被自律监管 [7] - 公司资产负债率从2021年底的不到15%快速攀升至2025年一季度末的47 76% 有息负债达15 93亿元 货币资金仅7 25亿元 [2][9] - 2021年上市后立即将1 5亿元募集资金通过增资和借款形式输送给关联方澳赛诺 [7] 业绩表现与基金持仓 - 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 29亿元、1 63亿元、4 04亿元 增速11 89%-148 19% 2025年一季度净利润1 53亿元 同比增130 10% [9] - 至少9家基金公司踩雷 华夏基金等4家在2025年二季度新进成为股东 社保基金110组合一季度持股408 29万股 二季度持仓待确认 [2][10]
财务造假强制退市不含糊
经济日报· 2025-07-21 22:15
财务造假案件概况 - 金通灵及6名相关人员因欺诈发行股票罪、违规披露重要信息罪被检察机关公诉 [1] - 2025年因财务造假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企业达9家 涵盖重大违法类(锦州港 普利制药 卓朗科技 广道数字 江苏吴中) 交易类(东方集团) 规范类(紫天科技) 财务类(九有股份 青岛中程) [1] - 锦州港因2020-2023年连续4年财务造假7月25日终止上市 副总裁宁鸿鹏 曹成因涉嫌违规披露重要信息罪被逮捕 [1] 监管政策与执法力度 - 2024年证监会办理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案例128起 [2] - 新"国九条"明确加大退市力度 连续3年造假或单年造假超2亿元且占比达30%即触发强制退市 [3] - 2024年7月六部门联合发文构建跨部门协作体系 推动行政处罚 刑事追责与民事赔偿"三位一体"长效机制 [3] - 2024年证监会及派出机构作出财务造假处罚决定61起 涉及责任主体426家 罚没金额51.37亿元 扣除恒大地产案后案均处罚金额1577万元 较2023年增长12% [9] 全链条追责机制 - 首例"第三方配合造假"处罚落地 越博动力退市案中第三方个人于某 贺某分别被罚200万元 30万元 [2][6] - 两名注册会计师配合北京某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被判处有期徒刑 [6] - 赛为智能财务造假民事诉讼案中配合造假的供应商承担3%连带赔偿责任 [6] 公司治理与制度建设 - 新公司法明确董事会设立审计委员会行使监事会职权 [12] - 2025年3月修订《上市公司章程指引》要求审计委员会全部由董事组成且独立董事占多数 [12] - 新会计法重罚财务造假 伪造会计凭证等违法行为罚款上限提高至违法所得10倍 授意编制虚假报告罚款上限从5万元提高至500万元 [13] 中介机构监管 - 普华永道在恒大案中受到"史上最严罚单" [13] - 三部门联合印发《选聘会计师事务所管理办法》遏制"低价竞标"现象 [13] - 国务院发布新规对会计师事务所服务提出明确要求 [13] 市场监管技术升级 - 沪深京交易所一线监管采用"雷达扫描"模式 查处周期缩短40% [14] - 特别代表人诉讼制度降低维权门槛 泽达易盛案7195名投资者获赔2.8亿余元 [10] - ST摩登控股股东资金占用案通过代位诉讼追回2.4亿元 [10]
电话暂停服务、从百亿市值到退市悬崖 一家上市公司如何“自毁”?
经济观察报· 2025-07-21 12:03
濒临退市 - 公司证券投资部联系电话已暂停服务,显示与外界沟通渠道中断 [2] - 2025年7月11日至18日六个交易日股价暴跌超50%,7月21日起停牌 [3] - 因财务会计报告存在虚假记载被福建证监局责令整改,但未聘请合格会计师事务所且未提交整改报告,触及深交所退市规则第10.4.18条 [3][9][10] - 2025年2月14日收到《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因拒绝、阻碍执法被调查,公司被罚100万元,4位高管各罚80万元并十年市场禁入 [6] - 审计机构北京亚泰及签字会计师被罚100万元,田梦珺被罚60万元并六年市场禁入 [6] 公司治理问题 - 2024年4月1日检查时发现注册地址和办公地址均无人办公,高管团队拒接电话、拒回短信规避监管 [6] - 实际控制人为姚海燕、郑岚家族,形成家族企业治理结构 [14][17] - 高管姚小欣(原董事长)与李想(财务总监)存在亲属关系,李想为姚海燕之子 [14][15][16] 业务与财务表现 - 主营业务为互联网广告、云服务和电商贸易 [6] - 前身为南通锻压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曾为国内液压机三大龙头企业之一 [12] - 2013-2022年归母净利润合计不足11亿元,2023年突然亏损12.10亿元 [19] - 2024年预亏1.5亿至2.2亿元,因互联网广告业务客户预算缩减及市场竞争加剧 [20] 历史沿革与实控人背景 - 2011年12月深交所上市,2016年初安常投资通过并购成为控股股东 [13] - 实控人姚海燕曾为教师,郑岚为注册会计师,早年投资南京房地产累计开发百万平米 [18] - 通过安赐投资参与多个项目包括天润数娱、中国中铁、神州优车等 [18] 退市程序进展 - 2025年7月20日公告深交所终止上市决定,7月21日起停牌 [21] - 深交所将在停牌后五个交易日内发出终止上市事先告知书 [21] - 已有投资者提起民事赔偿诉讼 [22]
又一家被曝财务造假!明天开始ST!
IPO日报· 2025-07-21 11:51
核心观点 - 诺泰生物因2021年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和公开发行文件编造重大虚假内容被中国证监会处以4740万元罚款,相关责任人被罚款150万元至1300万元不等 [1] - 公司股票自7月22日起复牌并实施其他风险警示,证券简称变为ST诺泰,但涨跌幅限制仍为20% [1] - 公司2021年通过向浙江华贝转让药品技术虚增营业收入3000万元,虚增利润总额2595.16万元,占当期披露利润总额的20.64% [3] - 公司2021年年报虚假记载导致公开发行可转债的《募集说明书》存在重大虚假内容 [4] - 公司于2021年5月科创板上市,上市当年即进行财务造假 [5] - 2024年沪深交易所修订退市规则,严打多年连续造假和严重造假行为 [7] - 公司2022年-2024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持续增长,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预计同比增长32.06%至45.27% [8] - 公司2021年若不进行财务造假,业绩下滑幅度会更大,可能影响2022年再融资 [9] 财务造假细节 - 2021年12月公司向浙江华贝转让药品技术及上市持有许可人权益,确认收入3000万元,但浙江华贝不具备支付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3] - 浙江华贝支付的技术转让款最终来自诺泰生物的增资款 [3] - 该交易导致2021年年报虚增营业收入3000万元,虚增利润总额2595.16万元,占当期披露利润总额的20.64% [3] - 2021年公司实际营业收入6.44亿元,同比增长13.58%,净利润1.15亿元,同比下降6.52% [9] 监管处罚与风险警示 - 中国证监会拟对公司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4740万元罚款 [1][4] - 多位高管被警告并处以150万元至1300万元不等罚款 [1][4] - 公司股票自7月22日起复牌并实施其他风险警示,证券简称变为ST诺泰 [1] - 公司股票不进入风险警示板交易,涨跌幅限制仍为20% [1] 公司业务与发展 - 公司聚焦多肽药物、小分子化药及寡核苷酸药物,采用自主研发与定制研发生产相结合的模式 [8] - 2022年-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6.51亿元、10.34亿元、16.25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23亿元、1.65亿元、4.00亿元 [8] - 2025年上半年预计净利润3亿元到3.3亿元,同比增加7284万元到10284万元,增幅32.06%到45.27% [8] - 业绩增长主要来自多肽原料药等销售收入的大幅增长 [8] 退市规则修订 - 2024年沪深交易所修订退市规则,严打多年连续造假和严重造假行为 [7] - 对于2020年及以后的虚假记载行为,造假持续3年及以上将被退市 [7] - 对于2024年及以后的虚假记载行为,1年造假金额达2亿元以上且比例达30%以上将被退市 [7] - 连续2年造假金额合计数达3亿元以上且比例达20%以上将被退市 [7]
电话暂停服务、从百亿市值到退市悬崖 一家上市公司如何“自毁”?
经济观察网· 2025-07-21 11:47
公司现状与退市风险 - 公司证券投资部联系电话已暂停服务,显示与外界沟通渠道失效 [2] - 2025年7月11日至18日六个交易日内股价暴跌超50%,7月21日起停牌 [2] - 因财务会计报告虚假记载被福建证监局责令整改,未在两个月内披露改正报告,触及深交所退市规则第10.4.18条 [2][5] - 2025年7月20日公告确认股票可能被终止上市,进入退市程序最后阶段 [11][12] 监管处罚与高管行为 - 2025年2月14日福建证监局对公司及4名高管(宋庆、李琳、LIXIANG、姚小欣)处以罚款(公司100万元,高管每人80万元)并实施十年证券市场禁入 [3][4] - 审计机构北京亚泰及签字会计师被罚100万元,田梦珺被罚60万元并禁入6年 [4] - 公司注册地址无人办公,高管团队拒接电话、拒回短信以规避监管文书送达 [3] 财务与业务表现 - 2023年归母净利润巨亏12.10亿元,2024年预亏1.5亿至2.2亿元,主因互联网广告业务客户预算缩减及市场竞争加剧 [10] - 2013-2022年十年间累计归母净利润不足11亿元,业绩稳定性差 [10] - 主营业务包括互联网广告、云服务和电商贸易,但未披露具体业务收入占比 [3] 公司历史与实控人背景 - 前身为南通锻压(液压机龙头企业),2016年安常投资通过并购成为控股股东 [6] - 实际控制人为姚海燕、郑岚家族(年龄均超70岁),姚小欣(郑岚之子)曾任德勤审计师及安赐投资总经理 [6][7][9] - 实控人早年投资南京房地产(累计开发近百万平米),后转型投资领域,参与中铁、神州优车等项目 [9] 投资者诉讼与市场影响 - 已有投资者向地方法院提起民事赔偿诉讼,反映市场信心崩塌 [12] - 公司自2025年3月起多次发布退市风险提示公告,但未采取实质性整改行动 [5][11]
祥源文旅问询函回复与事实不符
齐鲁晚报· 2025-07-21 07:53
关联关系质疑 - 祥源文旅在年报问询函回复中称济宁屹博实际控制人为"张某",但记者调查发现其实际控制人为刘明,且张某已于2025年1月退出公司 [1][8][9] - 山东赢联互通的实际控制人并非祥源文旅回应的"吕某",而是张春青和唐信晨 [10] - 四家公司(山东荣润、山东美亨、济宁屹博、山东赢联互通)使用相同联系方式,引发关联关系质疑 [3][4][6] 商业交易异常 - 祥源文旅子公司祥润云连续三年向山东荣润采购短信业务,金额分别为2531 65万元、3410 25万元、2882 98万元 [10] - 同为刘明控制的济宁屹博却连续三年向祥润云采购短信业务,金额分别为96 06万元、574 76万元、95 87万元 [10] - 山东荣润与山东美亨存在商业往来却通过祥源文旅作为中间商进行交易,缺乏商业合理性 [4] 实际控制人背景 - 刘明为山东荣润实际控制人,同时通过杭州皆大欢喜间接控制济宁屹博 [9][10] - 刘明曾是祥润云小股东杭州国润实控人武新明的下属,两人曾在佑旅运动科技共事 [13][19] - 武新明直接持有杭州国润50%股权,而杭州国润持有祥润云20%股权 [19] 工商信息矛盾 - 济宁屹博2025年1月23日工商变更显示,股东由张伟变更为杭州皆大欢喜(持股80%)和闫运灼(持股20%) [8][9] - 山东赢联互通2024年1月12日工商变更显示,实控人由吕宁变更为张春青和唐信晨 [10] - 祥源文旅解释联系方式相同是因山东荣润协助办理工商登记,但未说明实控人变更情况 [7][10]
*ST 紫天陷财务造假风波 或面临终止上市
搜狐财经· 2025-07-21 06:10
公司财务违规与退市风险 - 公司因财务会计报告存在虚假记载被福建证监局责令在30日内更正年度报告并开展全面审计[1] - 公司未在限期内完成整改导致股票自3月17日起停牌并于5月20日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1] - 截至公告日公司未聘请合格会计师事务所且未提交整改报告已触及终止上市情形股票自7月21日起停牌[1] 股价表现与市值变化 - 公司股票7月7日复牌后连续3个交易日一字跌停但7月10日突然放量大涨15 66%[3] - 股价7月11日起再度下挫7月18日大跌13 56%盘中创2 72元历史新低[3] - 截至7月18日收盘股价报2 74元/股总市值仅4 4亿元今年以来累计跌幅达87 01%[3] 主营业务与业绩变动 - 公司主营业务为现代服务业务和批发零售业涵盖互联网广告业务、云服务业务和电商贸易业务[5] - 公司2018年5月涉足现代广告服务业务后广告营业收入逐年上升已具备一定行业规模[5] - 2023年公司业绩突然变脸净利润出现大幅下滑[5]
严惩财务造假 优化市场环境
中国证券报· 2025-07-20 20:20
监管动态 - 近期监管部门严打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行为 释放严惩财务造假强烈信号 [1] - 监管部门采取"惩首恶"与"追帮凶"并举策略 完善财务造假综合惩防体系 [1] - 诺泰生物因信息披露违法被拟罚款 相关责任人拟被处以150万至1300万元不等罚款 [1] - 南京越博动力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 除上市公司外两名配合造假主体也被追责 [2] 处罚案例 - 金通灵因连续六年财务造假遭行政处罚 同时进入特别代表人诉讼程序并被追究刑事责任 [2] - 监管部门对财务造假采取"行民刑"立体化追责 形成行政、民事、刑事全方位打击 [2] - 深圳大学专家指出行政处罚、民事赔偿、刑事追责"三件套"体现"零容忍"监管态度 [2] 长效机制 - 九部门联合推动电子凭证会计数据标准应用 增强会计信息真实性从源头防范造假 [3] - 2025年IPO第二批现场检查抽中12家企业 数量远高于去年同期 [3] - 证监会近期披露多则中介机构罚单 部分机构被罚没超千万元 [4] - 专家建议建立中介机构黑名单制度 倒逼其履职尽责 [4] 市场影响 - 监管部门明确将配合方界定为共同违法主体 提高协同造假违法成本 [2] - 现场检查比例提高震慑"带病闯关"者 从源头提升上市公司质量 [3] - 电子凭证全流程无纸化处理增加财务造假难度和成本 [3]
延期仍未披露整改报告 *ST紫天锁定退市
上海证券报· 2025-07-20 17:31
公司财务造假及处罚情况 - 公司因财务会计报告存在虚假记载被福建证监局责令30日内更正相关年度报告并进行全面审计 [2] - 公司未在责令改正期限内完成整改 股票自3月17日起停牌 [2] - 福建证监局调查发现公司2022年、2023年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 虚假记载营业收入合计达24.99亿元 占两年披露营业收入合计金额的63.53% [3] 退市风险警示及终止上市进程 - 公司股票自5月20日起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简称变更为"*ST紫天" [2] - 若两个月内(7月19日前)未完成整改 公司股票将被终止上市 [2] - 截至7月20日公司仍未聘请合格会计师事务所 也未提交整改报告 已触及终止上市情形 [3] - 公司股票自7月21日起停牌 深交所将在5个交易日内发出拟终止上市事先告知书 [3] 法律及刑事风险 - 公安机关于2024年9月对公司隐匿会计凭证罪进行刑事立案 [3] - 公司相关行为达到"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追诉标准 可能面临刑事追责 [3] - 已有投资者向地方法院提起民事赔偿诉讼 [3] 股东及股价变动情况 - 截至2024年9月30日公司股东总人数为3.26万户 当时股价为18元 [3] - 截至7月18日收盘 公司股价报2.74元 总市值约4.44亿元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