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科技

搜索文档
赛道Hyper | 振华重工2024财报:深海业务有待突破
华尔街见闻· 2025-04-01 01:08
公司业绩概览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334.56亿元,同比增长4.62%,连续第四年增长 [1] - 归母净利润5.34亿元,同比微增2.6%,增速较2023年的39.8%大幅放缓 [1] - 扣非净利润同比下滑23%至2.11亿元 [1] - 毛利率同比下降0.76个百分点至12.76% [1] 业务结构分析 - 港口机械业务收入205.94亿元,占比59.77%,营收同比下降3.03%,为近三年首次负增长 [3] - 海工装备业务收入82.93亿元,同比大幅增长52.92%,占比提升至24.07% [3] - 钢结构业务收入33.42亿元,占比9.7%,毛利率大跌至1.45%,较上年下降83.76个百分点 [3] 季度表现与现金流 - 2024年业绩前高后低,上半年营收同比激增28.49%,第四季度营收同比下降12.74% [4] - 第四季度归母净利润1.01亿元,同比骤降49.76% [4]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52.76亿元,同比增长1.77% [4] - 应收账款余额73.66亿元,占归母净利润比例达1379.40% [4] 财务与负债 - 资产负债率维持在78.64%的高位 [5] - 有息负债285.46亿元,短期债务占比超40% [5] - 应收票据增速达254.06%,远超营收增速 [5] 研发投入与技术布局 - 2024年研发投入15.02亿元,同比增长14.55%,研发占比提升至4.36%,创五年新高 [7] - 研发投入强度高于行业平均值3.2%-3.8%,落入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区间 [7] - 聚焦深海经济与数字化转型,推动港口机械智能化、海工装备高端化 [8] 行业对比与竞争 - 海工装备业务毛利率仅9.02%,显著低于港口机械的15.02% [3] - 国际重型装备龙头企业研发投入强度普遍在2.6%-4.29%区间 [7] - 深海战略为估值打开想象空间,但短期业绩承压与高估值背离 [8]
中海油服(601808):偶发因素影响逐步消退,2024年业绩稳健增长
长江证券· 2025-03-31 04:46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9][1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83.02亿元,同比增加9.51%;归母净利润31.37亿元,同比增加4.11%;第四季度营业收入146.40亿元,同比增加0.27%;单季度归母净利润6.92亿元,同比减少6.43% [2][6] - 受天气影响作业天数下降,但日费率稳步提升,盈利能力增强;践行“技术驱动”战略,油田技术服务业务收入提升,毛利率改善;海洋油气资源潜力巨大,中海油增储上产提高资本开支叠加国内大力发展深海科技,公司有望充分受益 [2] - 国企改革背景下,公司未来可能更关注资产质量和资产回报率,逐步提升现金分红金额;若不考虑未来股本变动,预计公司2025 - 2027年EPS为0.81元、0.87元和0.92元,对应2025年3月26日收盘价的PE分别为18.40X、17.14X和16.24X [1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业绩情况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83.02亿元,同比增加9.51%;归母净利润31.37亿元,同比增加4.11% [2][6] - 2024年第四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6.40亿元,同比增加0.27%;单季度归母净利润6.92亿元,同比减少6.43% [2][6] 业务分析 - 2024年受沙特停船及天气因素影响,公司钻井平台作业日数为17,502天,同比减少1.3%,其中自升式钻井平台作业14,160天,同比增长2.4%,半潜式钻井平台作业3,342天,同比减少14.2%;24年公司钻井平台平均日费为8.8万美元/日,同比上涨1.1%,其中自升式平台上涨1.4%,半潜式平台上涨7.5%;随着2024年中东暂停的平台以及其他高日费平台陆续投入作业,公司钻井业务有望量价齐升 [11] - 公司持续践行“技术驱动”战略,2024年油田技术服务营业收入为276.55亿元,同比增加7.4%,毛利率为22.9%,同比上涨0.80pct;油田技术板块占总收入比重从2014年的29%提升至2024年的57%,2030年占比有望提升至60%,支撑公司整体盈利 [11] 行业前景 - 全球油气探明率方面超深水远低于陆地,未来海上、深水及非常规油气是油气勘探开发重要领域和方向;2025年中国海油资本开支预算总额为1,250 - 1,350亿元,相较2024年基本持平,中国海油持续启动油气开发项目,中海油服将充分受益 [11]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公布,“深海科技”首次现身,深海资源开发、装备制造及信息技术等领域迎来系统性发展机遇,中海油服业务有望在政策推动下快速发展 [11] 分红情况 - 2024年拟向股东派发现金红利11亿元,分红率35.08%,分红总额创2015年历史新高;未来随着经营改善,分红金额有望持续提升 [11] 财务预测 - 若不考虑未来股本变动,预计公司2025 - 2027年EPS为0.81元、0.87元和0.92元,对应2025年3月26日收盘价的PE分别为18.40X、17.14X和16.24X [11] 财务报表及预测指标 - 给出了2024A - 2027E利润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及基本指标等详细数据,如2025E营业总收入49609百万元、归母净利润3865百万元等 [15]
政府工作报告首提“深海科技”,上市公司掘金万亿新蓝海
财经网· 2025-03-25 10:29
政策支持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深海科技列为新兴产业重点领域 与商业航天和低空经济并列[2] - 上海 青岛 深圳 海南 广东等地出台专项规划和合作协议 加速深海科技产业化进程[3] - 政策表述从2021年深海工程 2023年深海深地探测升级为2025年深海科技 标志战略从科研探索向产业化转型[2] 市场规模与增长 - 深海科技被东吴证券定义为十万亿级市场 深海科技指数近一月累计上涨15.54%[1][4] - 2024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达105438亿元 较上年增长5.9%[2] - 多家上市公司在互动平台收到超过400条深海科技业务布局问询[8] 产业链与关键技术 - 产业链覆盖上游装备制造与基础技术研发 中游资源勘探与开发 下游商业化服务与衍生应用[5] - 关键技术包括耐高压耐腐蚀装备 AUV/ROV/UUV水下航行器 海底数据中心 漂浮式风电平台等[6][7] - 深海装备制造 资源开发和新基建成为三大先行赛道[6] 技术突破与成就 - 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下潜深度达10909米 梦想号大洋钻探船突破11000米钻深能力[5] - 全球在大洋深水区钻井超4000口 取芯超40万米[5] - 中集集团蓝鲸1号/2号平台最大作业水深3658米 钻井深度15240米为全球最深[8] 上市公司布局 - 中集集团在超深水装备和FPSO/FLNG订单取得实质性进展 彰显高端装备制造能力[9] - 海油工程具备3000米级水下工程作业能力 拥有17台水下机器人和深水软铺系统[9] - 科思科技开发自研AI算法和轻量化处理技术 提高水下探测准确率[9] - 邵阳液压深海机器人液压控制系统实现1500米深潜数据采集和故障诊断[10] 资本市场表现 - 深海科技指数成分股神开股份 巨力索具 海默科技等涨超50%[1] - 巨力索具3月13日至21日达成6连板 股价从3.35元升至6.55元[8] - 神开股份走出7连板 海兰信等短期大幅上涨[8] 产业应用场景 - 海底数据中心节能方案和漂浮式风电平台技术逐步落地[6] - 海上风电开发成为深海科技重要表现形式 深远海风电引领技术发展[7] - 深海机器人 水下多相流量计等装备应用于深海油气资源开发[9][10]
3.25犀牛财经晚报:多家银行上调消费贷额度上限 哪吒汽车与134家核心供应商达成超20亿元债转股协议
犀牛财经· 2025-03-25 10:26
银行与消费金融 - 多家银行上调互联网消费贷款额度上限 从20万元提高至30万元 线下审批额度最高可达100万元[1] - 银行需重视消费贷风险管理及资金流向监管 同时加强消费贷与消费场景融合[1] - 建设银行力争到2027年末为民营经济提供融资规模不少于8万亿元[3] 基金行业动态 - 2024年以来82只基金产品变更业绩基准 权益类产品多从宽基指数转向行业指数[1] - 变更基准使基金策略更贴合基金经理风格 改善基金与基准不匹配状况[1] - 变更行为或为应对公募基金改革方案及《公募基金业绩比较基准指引》出台[1] 电信运营商业绩 - 中国电信2024年营业收入5235.69亿元 同比增长3.1%[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330.12亿元 同比增长8.4% 基本每股收益0.36元/股[2] - 公司拟每股派发末期股息0.0927元(含税)[2] 大宗商品与电子产业 - 3月中旬钢材社会库存1085万吨 环比下降3.3% 同比减少319万吨下降22.7%[3] - 2025年第二季度DRAM价格跌幅预计收敛至季减0%-5% HBM计算后均价季增3%-8%[3] - 下游客户库存去化顺利 HBM3e 12hi逐渐放量推动价格回升[3] 科技行业人才与产能 - 阿里云启动全球顶尖高校AI人才招募 系近年来规模最大校园招聘[4][5] - 苹果包下台积电2纳米首批产能 用于生产A20处理器[5] - 招募领域包括大语言模型、多模态理解与生成等 设置A Star和Al Clouder专项计划[5] 新能源汽车行业 - 哪吒汽车与134家核心供应商达成超20亿元债转股协议[1][5] - 70%债权转为合众汽车股权 30%作为无息留债分15期现金清偿[5] - 公司CTO戴大力和智驾负责人王俊平已离职 分别加入奇瑞和商汤绝影[6] 上市公司风险事件 - 中国恒大及许家印因11.4亿元案款被限制高消费 涉及借款合同纠纷[6] - 宏华数科及相关人员收到浙江证监局警示函 因募集资金管理未及时披露[7] - 瑞和股份银团贷款逾期1520万元 因第一大客户债务危机导致应收账款周转缓慢[8] 上市公司业绩表现 - 民丰特纸2024年营业收入14.59亿元同比下降9.82% 净利润7200.13万元同比增长54.09%[9] - 基本每股收益0.20元/股 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17元[9] - 快意电梯2024年营业收入15.81亿元同比下降4.93% 净利润1.32亿元同比下降8.46%[10][11] - 基本每股收益0.39元/股 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3.6元[11] 证券市场表现 - 沪指窄幅震荡微跌 深成指跌0.43% 创业板指跌0.33%[12] - 两市成交额1.26万亿元 较上个交易日缩量1925亿元[12] - 超2700只个股下跌 可控核聚变概念股逆势大涨 算力与深海科技板块跌幅居前[12]
中远海特(600428):深海科技政策赋能,定增落地运力扩张
中银国际· 2025-03-25 09:2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2][4][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在政策红利(深海科技)、内生增长(定增落地)协同下,业务增长路径清晰,短期通过定增项目释放运力,提升 2025 年业绩确定性,中长期在深海科技政策红利下市场空间扩大 [4] - 因公司持有道达尔润滑油公司股权投资减值,调整此前盈利预测,预计 2024 - 2026 年归母净利润为 14.80/19.23/22.34 亿元,同比 +39.0%/+30.0%/+16.2%,EPS 为 0.54/0.70/0.81 元/股,对应 PE 分别 13.2/10.1/8.7 倍 [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基本信息 - 股票代码 600428.SH,市场价格为人民币 7.11,板块评级“强于大市” [2] - 发行股数 27.4392 亿股,流通股 21.4665 亿股,总市值 195.0927 亿元,3 个月日均交易额 24.147 亿元 [3] - 主要股东为中国远洋运输有限公司,持股比例 40.99% [4] 股价表现 - 今年至今、1 个月、3 个月、12 个月绝对涨幅分别为 2.7%、12.7%、0.7%、25.2%,相对上证综指涨幅分别为 -0.5%、12.8%、1.4%、14.6% [3] 投资摘要 |指标|2022|2023|2024E|2025E|2026E| | ---- | ---- | ---- | ---- | ---- | ---- | |主营收入(亿元)|122.07|120.07|156.89|184.57|208.06| |增长率(%)|39.5|-1.6|30.7|17.6|12.7| |EBITDA(亿元)|23.94|24.60|30.93|38.71|42.73| |归母净利润(亿元)|8.21|10.64|14.80|19.23|22.34| |增长率(%)|173.3|29.7|39.0|30.0|16.2| |最新股本摊薄每股收益(元)|0.30|0.39|0.54|0.70|0.81| |原先预测摊薄每股收益(元)|||0.59|0.70|0.82| |调整幅度(%)||| -8.0|0| -1.4| |市盈率(倍)|23.8|18.3|13.2|10.1|8.7| |市净率(倍)|1.8|1.7|1.5|1.4|1.3| |EV/EBITDA(倍)|11.4|11.4|10.3|7.6|6.5| |每股股息 (元)|0.2|0.2|0.3|0.4|0.4| |股息率(%)|2.7|4.6|3.8|4.9|5.7| [8] 支撑评级要点 - 2025 年政府工作报告将深海科技列为国家战略方向,公司作为深海产业链核心运输服务商有望受益,未来深海装备运输需求或增加,公司半潜船、重吊船等船型有技术优势,且是全球唯一具备北极和南极航线运营经验的航运企业,极地运输能力有望强化市场地位 [9] - 公司定增于 2024 年 12 月获证监会批准,募资 35 亿元用于租赁 29 艘多用途纸浆船、建造 1 艘 6.5 万吨半潜船及补充流动资金,纸浆船项目预计 2025 年 3 月前全部接入,每年新增运输净利润约 3052 万美元,新增半潜船填补 5 万 - 8 万吨级运力空白,提升高端市场份额,巩固行业领先地位,定增落地后公司运力规模和特种船领域市场份额有望提升,内生增长能力加强,或迎来新业绩增量 [9] 财务报表 - 利润表、现金流量表、资产负债表展示了 2022 - 2026E 年公司营业总收入、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等多项财务指标情况 [10][12] 财务指标 - 成长能力指标如营业收入增长率、营业利润增长率等在 2022 - 2026E 年有不同表现 [10][12] - 获利能力指标如息税前利润率、营业利润率等呈现相应变化 [12] - 偿债能力指标如资产负债率、净负债权益比等有一定数值 [12] - 营运能力指标如总资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等体现公司运营情况 [12] - 费用率指标如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等有具体数据 [12] - 每股指标如每股收益、每股经营现金流等展示了每股相关情况 [12] - 估值比率指标如 P/E、P/B 等呈现不同倍数 [12]
巨震!“地天板”后又“天地板”!什么情况?
证券时报· 2025-03-25 09:19
多只高位股异动。 A股今日弱势窄幅震荡,北证50指数逆市走高;港股大幅下挫,恒生指数跌超2%,恒生科技指数大跌近4%。个股方面,舜宇光学科技跌超10%,比亚迪电子 跌超9%,小鹏汽车跌超7%;小米集团跌逾6%,全日成交约718亿港元,单日成交额创历史新高。 具体来看,A股三大股指盘中窄幅震荡,科创50指数跌超1%,北证50指数逆市涨近2%。截至收盘,沪指微跌报3369.98点,深证成指跌0.43%报10649.08点, 创业板指跌0.33%报2145.48点,科创50指数跌1.36%,北证50指数涨1.86%,沪深北三市合计成交12877亿元,较昨日减少近1900亿元。 两市走势现明显分化,半导体、汽车、保险等板块走低,海洋经济概念大幅下挫,中科海讯20%跌停,柯莱特跌超14%,亚星锚链、开创国际等均跌停;数据 中心概念等走低,万马股份、潍柴重机、海得控制等跌停;煤炭、化工、电力、有色、燃气等资源股集体拉升,中毅达、鲁北化工、键邦股份、大有能源、 江苏新能等涨停;可控核聚变概念爆发,久盛电气、兰石重装、海陆重工等涨停;值得注意的是,双林股份、雪龙集团等高位股盘中大幅异动,其中昨日上 演"地天板"的雪龙集团今日 ...
中信证券 深海科技受益标的更新
2025-03-25 03:07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深海科技、能源化工 [2][19] - **公司**:麦加芯彩、大连重工、中海油、中海油服、海油工程、海洋发展、美联新材 [2][19]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国家政策支持推动深海科技产业发展**:2025 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及深海科技,与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并列,显示国家发展决心,将促进相关产业发展和业绩提升,利好材料、设备及工程服务企业 [2] - **麦加芯彩有望实现业绩突破**:作为国产工业涂料龙头,受益于集运价格上涨,集装箱涂料业务预计营收同比增长超两倍;风电叶片涂料市场份额超 40%,珠海新基地产能充足;积极拓展船舶涂料等海工领域,有望在船舶防腐领域取得突破 [2][4] - **大连重工预计利润增长**:大型机械装备制造企业,营收与利润稳步上升,新增大型高端风电铸件产能投产,在手订单持续高增长,预计 2025 年利润同比增长 40%,国企改革优化管理将进一步提升净利率 [2][5] - **中海油及其子公司具备投资价值** - **中海油**:中国沿海和深海领域领航者,技术水平国内一流、国际领先;“深海一号”累计天然气生产超 1100 亿立方米,南海南部气田储量丰富,深水气田将成未来产量增长重要来源;2025 年资本开支指引维持高位,预计未来 2 - 3 年内资本开支在 1000 亿到 1300 亿之间,产量增速在 3% - 5%之间;港股相对于 A 股存在约 30%的折价,随着港股流动性提高,折价有望缩小 [2][8][9][13][14] - **海油工程**:内部订单充足,受益于中海油资本开支高强度增长,预计 2025 年业绩同比增长 10% - 20%,估值较低,值得长期关注;积极拓展海外市场,计划在中东建立基地,优化订单结构 [2][10][15] - **海洋发展**:负责天然气、石化产品处理与运输等综合服务,业绩稳定性与成长性较强,预计 2024 全年业绩增速可达 20%左右,受益于资本开支增加以及订单质量提升 [11] - **中海油服**:承担高精尖技术服务,填补中国在 3D 地震勘探数据上的空白,是集团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未来 1 - 2 年内仍处于快速增长阶段,港股估值具有投资价值,其技术进步将推动整个集团的发展 [2][12]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大连重工市场表现**:自 3 月 4 日推荐以来,市场表现优秀,2024 年净利润达五亿元,实现接近 40%的增长,2025 年预计净利润 7 至 7.5 亿元,同比增长 40%以上,投资者可从 PEG 角度进行估值 [16] - **中海油集团深水勘探技术**:中海油服拥有先进的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如“海洋石油 982”,最大钻井深度可达 9144 米,可在 1800 米至 3000 米水深区域作业;中海油集团整体技术水平显著提升,平均井深超 5000 米,总体井深超 6 万米 [17]
深海科技|石华海月揽蛟龙,万亿深海孕生机
中信证券研究· 2025-03-25 00:14
政策支持与行业前景 - 深海科技在2025年"两会"中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成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方向,预计后续地方支持政策将陆续出台[1][2] - 2024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万亿元,达105438亿元,同比增长5.9%,为深海科技产业化提供数据支撑[2][5] - 中央财政设立500亿元海洋新质生产力发展基金,支持深海探测、装备制造及资源开发[5] - 上海、广东、海南等沿海地区在规划中明确聚焦深海科技,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展[5][6] 技术路径与核心领域 - 深海科技发展聚焦"三深":深潜(载人/无人潜水器)、深网(海底观测系统)、深钻(科学钻探),中国已步入世界前列[7] - 高性能万米级潜水器成为多国发展重点,全球累计大洋深水钻井超4000口,取芯40多万米[7] - 深海装备需适配高压、高腐蚀环境,钛合金(抗拉强度1000MPa)和碳纤维复材(比强度1200)为关键材料[13][14] - 水下通信以声学通信(UAC)为主流,未来将向多模态融合(光通信UWOC、电磁波通信UWEC等)演进[13][19] 产业链投资机会 - 上游核心零部件和材料供应商优先受益,包括钛材、碳纤维复材、锂电池(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达270Wh/kg)及电机装备[13][14][16] - 中游装备领域重点关注深海潜航器、机器人、海工装备等,下游运营服务聚焦信息采集、传输与分析[24][25] - 区域布局上,山东发展深海采矿船与空间站,江苏太湖实验室攻关深潜/深网/深探技术,海南三亚深海科技城推动科考与资源勘探[6] 区域发展重点 - 北部地区:辽宁发展深海智能网箱与可燃冰开采,山东推进深海采矿船与基因库建设[6] - 东部地区:上海依托深海重载作业平台研发高端装备,江苏太湖实验室突破隐蔽导航等关键技术[6] - 南部地区:广东构建"一核两极三带"海洋经济布局,海南打造国家深海基地南方中心[6]
晨报|对等关税/深海科技/MLF改革
中信证券研究· 2025-03-25 00:14
海外政策 - 4月将是特朗普关税政策落地最密集时间点,关键节点包括4月初《美国优先贸易政策备忘录》调查结果和"对等关税"出台 [1] - "对等关税"存在预期差,落地节奏或较缓和,本质目标是通过施压谈判推动贸易伙伴降低对美关税 [1] - 对华20%关税更多是美国内政延伸,4月1日贸易备忘录调查结果或意味特朗普对华经贸谈判策略成型 [1] - 4月后中美或实质性开启谈判,产业政策等"结构性改革"成为交换条件协调难度可能大于上一任期 [1] 深海科技 - 深海科技首次写入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后续地方产业支持政策预计陆续出台 [3] - 深海科技产业链涉及上游核心零部件、中游整机装备和下游运营服务,建议优先关注核心参与厂商 [3] - 深海科技战略定位与商业航天、低空经济并列,板块整体位置较低,后市有望持续演绎 [4] 大类资产配置 - 将经济周期框架与风险预算模型结合可保证组合稳健表现并增厚收益 [7] - 高风险偏好投资者适合采用客观评分体系和风险预算模型结合的方式 [7] 货币政策 - MLF改革采用"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模式,实现630亿元净投放 [8] - MLF多重价位中标或为商业银行负债成本减压,长端利率中枢较中旬或存下行空间 [8] - MLF改革是央行淡化其政策利率的举措,银行或参照同业存单利率报价,中标利率可能下降 [10] 基金销售 - 权益基金指数化进程加速影响代销格局,头部机构保有规模上升而主动权益规模下降 [11] - 银行渠道受主动权益基金规模下滑冲击较大,券商渠道或将受益 [11] 固态电池 - 珠海发布首个地方性固态电池发展行动方案,明确2027年形成产业集群、2030年批量交付目标 [12] - 重点发展半固态电池量产和全固态电池研发等关键技术,相关公司有望受益 [12] 公用事业 - 深圳水价改革听证会拟于4月11日召开,两方案综合供水涨幅均为13% [14] - 改革落地将极大疏导供水企业成本压力,各地市理顺供水价格机制有望提速 [14] 白酒行业 - 春糖会反馈平稳符合预期,白酒动销同比降幅收窄,行业筑底阶段共识度提升 [16] - 茅台、五粮液等大单品批价平稳提振产业信心,建议在行业底部增加优质资产配置 [16]
机械|深海科技:科技兴海,向海图强
中信证券研究· 2025-03-25 00:14
文 | 姜舜尧 深海科技主题是上层提出的全新概念,战略定位高度与商业航天、低空经济并列,后续一定会有更 多政策落地催化,且板块整体位置较低,标的挖掘以及市场演绎还不够充分,后市有望持续演绎。 ▍ 为什么要提出"深海科技"? 一、培育新质生产力,挖掘新的经济增长极:2 0 2 4年中国海洋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 0万亿元,占 GDP比重达7 . 8%,其中深海科技相关产业增速超1 5%,根据自然资源部数据,我们预计2 0 2 5年 深海科技市场规模达3 . 2 5亿元,占海洋经济总盘子的2 5%。陆上资源日益匮乏、经济增长承压的 当下,深海资源的开采与利用以及相关海洋装备制造有望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极。 二、国防安全与海权博弈重要抓手:深海独特的军事利用价值则使其成为目前最有希望快速改变 海上作战态势、取得非对称优势的战略空间,实现"以深制浅、以深制海、以深拒止"战略,有效 抵消制空权和制海权,深海科技是未来大国海权博弈的重要抓手。 ▍ "深海科技"是否值得投资? 一、深海科技主题是上层提出的全新概念,战略定位高度与商业航天、低空经济并列,后续一定 会有更多政策落地催化,且板块整体位置较低,标的挖掘以及市场演绎还不够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