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气候变化
icon
搜索文档
世界最大气象观测网炼成记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5-08 22:42
综合气象观测体系 - 中国建成世界最大的综合气象观测体系,包括8颗在轨风云气象卫星、546部天气雷达、9万余个地面气象观测站,气象灾害监测率达80% [7] - 北斗探空系统实现技术突破,测风误差由几米/秒提升至零点几米/秒,2023年起对全国120个高空站探空系统更新换代 [6] - 气象部门建成全国温室气体观测网,包含9个国家大气本底站和66个高精度温室气体观测站,产出"瓦里关曲线" [7] 气象预报与防灾减灾 - 北斗探空数据使台风路径预报误差从94千米降至38千米,台风24小时路径预报平均误差62公里保持世界先进水平 [7][9] - 暴雨预警准确率达93%,强对流预警提前量43分钟,智能网格天气预报系统空间分辨率达5公里 [9] - 重庆"31620"递进式气象服务机制实现灾害天气前3天至0小时的精准预警,成功转移避险6981人 [8] 行业应用与经济效益 - 全国乡镇实现自动气象站全覆盖,2024年冬小麦干热风预警服务助力减灾增收30亿斤 [11] - 气象服务覆盖70多个行业,341条恶劣天气高影响路段交通事故同比下降50%,风电光伏预报产品应用于1300多个新能源场站 [12] - 河南正阳花生种植户采用气象科技小院指导后收益提高10% [11] 国际合作与全球服务 - 风云气象卫星服务133个国家和地区,国际用户满意度82%,"云+端"预警系统在巴基斯坦等国应用 [13] - 世界气象组织肯定中国早期预警机制,认为其经验值得全球推广 [13] - 气象早期预警中国实践纳入中非合作论坛行动方案,发布《早期预警促进气候变化适应中国行动方案》 [13]
最新气候变化研究:2020年出生人群或将更频繁遭遇极端气候事件
中国新闻网· 2025-05-08 03:49
气候变化对不同世代的影响 - 在1.5°C升温情景下,2020年出生的人群中约52%将面临前所未有的热浪暴露风险,而1960年出生的人群中这一比例仅为16% [1] - 气候危机的负担将主要由年轻世代而非年长世代承担,强调了减缓温室气体排放以减轻气候变化对年轻世代影响的紧迫性 [1] - 随着气候持续变暖,年轻世代将比年长世代更频繁地遭遇极端气候事件(包括热浪、作物减产和干旱) [1] 研究方法和关键发现 - 研究定义"前所未有"的暴露为在没有人为导致气候变化的世界中,遭遇相同极端事件的概率小于万分之一 [3] - 与1960年出生的人相比,2020年出生的人在当前减缓政策下(目标为到2100年全球气温较工业革命前升高2.7°C)的暴露风险将翻倍 [3] - 全球1960年出生者中约16%(1300万人)将面临前所未有的终生热浪暴露风险,而2020年出生的人在1.5°C升温情景下这一比例将升至52%(6200万人),在3.5°C升温情景下将升至92% [3] 扩展分析和结论 - 研究扩展至五个额外气候极端事件(作物减产、野火、干旱、河流洪水和热带气旋)以及热浪,发现暴露程度均会随出生年份推移而明显升高 [4] - 在当前政策下,每个出生队列中社会经济地位最脆弱的群体比最不脆弱的群体更可能面临更高程度的气候极端事件暴露 [4] - 研究结果强调制定有效策略以减少未来温室气体排放以保护未来世代的必要性 [4]
欧盟气候机构:今年4月是有记录以来第二热的4月
快讯· 2025-05-08 02:26
欧盟气候监测机构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局8日发布报告说,2025年4月成为该机构自1940年有记录以来的 第二热的4月,仅次于2024年4月。(新华社) ...
《自然》称年轻世代或将面临更多极端气候
快讯· 2025-05-07 23:29
气候危机负担分配 - 气候危机负担主要由年轻世代承担 年轻世代面临的气候风险显著高于年长世代 [1] - 在1 5℃升温情景下 2020年出生人群中约52%将面临前所未有的热浪风险 而1960年出生人群中这一比例仅为16% [1] 气候变化影响 - 研究结果强调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以减轻气候变化对年轻世代影响的紧迫性 [1]
人民日报:中国是世界绿色发展的坚定行动派
人民日报· 2025-05-01 23:26
文章核心观点 应对气候变化需坚守多边主义、深化国际合作、推动公正转型、强化务实行动,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并将同各方团结协作推动共建清洁美丽可持续世界 [1][2][4] 全球气候治理现状 - 今年是《巴黎协定》达成10周年和联合国成立80周年,全球气候治理面临多重挑战,个别大国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拖累进程,2024年是有记录以来最热一年,极端天气频发,全球变暖加速 [1] 应对气候变化的途径 - 多边主义是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性挑战的有效良方,各国要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和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秉持团结合作精神,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变革,让绿色技术和产品自由流通 [2] - 气候行动需尊重各国实际,在可持续发展和减贫框架下推进公正转型,绿色转型要以人民为中心,发达国家应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帮助支持 [3] 中国的贡献与行动 - 中国是世界绿色发展的坚定行动派和重要贡献者,全面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建成全球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为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注入动力 [3] - 中国将通过气候变化南南合作为其他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提供支持,将于联合国气候变化贝伦大会前宣布2035年国家自主贡献目标 [2][3] - 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不会放缓,促进国际合作努力不会减弱,将同各方团结协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4]
【专访】世界经济论坛专家:气候变化愈加紧迫,中国在全球脱碳进程中将扮演重要角色
新浪财经· 2025-04-30 10:07
气候危机现状 - 2024年全球短暂突破1.5℃温升阈值,这是《巴黎协定》的关键目标之一 [1] - 2025年1月美国加州山火过火面积达4万英亩(161.87平方千米),1.6万座建筑物损毁 [1] - 2025年3月韩国东南部山林火灾影响4.8万公顷,为该国史上规模最大、伤亡最多的山火 [1] 全球气候行动与政策 - 美国2025年初再次宣布退出《巴黎协定》,引发国际社会担忧 [2] - 中国全力构建以可再生能源为主体的新型能源体系,2024年绿色能源产业规模突破8.5万亿元,预计2025年达10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18% [2] - 联合国秘书长呼吁各国抓住廉价、清洁可再生能源的机遇 [1] 国际合作与挑战 - 气候行动需共同承担责任、制定明智政策并大规模投入资金,将压力转化为进展 [5] - 美国退出《巴黎协定》后,全球需依靠持久结构填补空缺,中国等国家仍致力于气候行动 [5][6] - 地缘经济割裂背景下,需通过合作对话推动气候与清洁技术投资 [7] 经济增长与碳排放脱钩 - 新兴技术发展是实现经济增长与碳排放脱钩的关键,需扩大技术应用规模并建立市场需求 [7] - 高排放行业利益相关者可合作寻求新经济机遇,如世界经济论坛的NOVA倡议在中国推动集体行动 [7] - 绿色市场规模预计2030年从5万亿美元增长至14万亿美元,抢先行动的企业占据优势 [8] 企业可持续行动 - 企业需认识到保护环境是存亡关切和经济发展必要条件 [7] - 2000年以来气候相关灾害造成超3.6万亿美元损失,企业需从合规转向拥抱气候与自然行动 [8] 交通行业绿色转型 - 交通行业占全球碳排放23%,90%以上能源依赖化石燃料 [8] - 中国已投运超100万辆新能源物流车,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发展 [9] - 中国首条跨区域氢能重卡干线贯通,覆盖重庆、贵州、广西三地 [9] - 中国扩大可持续航空燃油试点,北京大兴等机场国内航班常态化加注1% SAF混合燃料 [9] 中国"双碳"目标与全球作用 - 中国在碳达峰目标方面取得显著进展,并大幅降低太阳能、风能等关键气候技术成本 [10] - 国际社会期待中国引领各国落实《巴黎协定》,加速全球脱碳进程 [10]
特朗普上台后政府网站1000多页内容消失
日经中文网· 2025-04-30 06:30
美国政府网页删除情况调查 - 特朗普政府时期约90个政府机构中至少有1000个网页被删除 涉及气候变化 DEI政策等内容 删除比例约为拜登前政府的3倍 删除件数约为8倍 [5][7][8][9] - 被删除网页中气候变化相关内容占比14.8% DEI相关占比15.1% 劳动政策占12.6% 环境政策占9.8% 种族问题占3.6% [3][9] - 美国国防部系统性删除DEI相关内容 包括空军网站上拉美裔和原住民的图片 [9][10] 特定事件信息删除 - 美国司法部关于2021年国会大厦袭击事件的网页在特朗普特赦1500人后一周内消失 该网页原记录被告人姓名等信息 [10] - 性别相关页面遭篡改或删除 特朗普就职当天发布总统令将性别限定为男女两种 [10][11] 数据来源与背景 - 调查基于"End of Term Web Archive"记录的1万个政府网页URL 实际删除量可能只是冰山一角 [7] - 拜登政府同期仅删除约120个网页 占总调查样本3900个的3% [8] - 乔治敦大学教授指出删除种族相关内容可能违反《公民权利法案》 [10]
新研究显示气候变化威胁北极碳汇功能
新华社· 2025-04-30 05:25
研究人员发现,随着海冰减少,更多阳光穿透入海,这起初可以刺激浮游植物的生长,提高初级生产 力。然而,这种初期繁盛会导致水体分层,即海水因温度和盐度差异形成的垂直层化加剧,进而限制将 必需营养物质从深层水域输送到表层。这就像一把"双刃剑":尽管浮游植物的生物量有所增加,但由于 来自深海的养分匮乏而限制了其持续生产力,导致其实际的碳封存能力可能会被削弱。这一发现挑战了 先前认为初级生产力提高将直接转化为碳封存能力增加的假设。 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冰川加速消退改变了冰川融水入海的量和时间,导致原本由冰川融水带来的营 养供应出现大波动。这种不可预测性破坏了整个生态营养体系的稳定性,可能加剧生态系统生产力下 降,并威胁北极峡湾碳汇功能的复原力。 在本项研究中,挪威北极大学等机构组成的研究团队特别关注了挪威斯瓦尔巴群岛的一个动态峡湾系统 ——孔斯峡湾。研究人员通过分析该地区沉积物岩心并监测当地的生物地球化学动态特征,揭示了海冰 消融和水体性质变化引发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明显变化。浮游植物这种微型光合生物是海洋食物网的 基础,在通过光合作用固碳并促进碳向深海层转移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新华社斯德哥尔摩4月29日电 一项国 ...
能源金句丨习近平关于国家能源安全重要论述
国家能源局· 2025-04-29 09:04
金砖国家能源合作 - 金砖国家发起加强供应链合作倡议和贸易投资与可持续发展倡议 [2] - 通过海关合作与行政互助协定及粮食安全合作战略 [2] - 首次举办应对气候变化高级别会议 [2] 国家能源局平台功能 - 国家能源局微信公众号用于新闻宣传、信息公开和服务群众 [5] - 平台提供政务信息公开、行业动态发布和公众服务 [6] - 可通过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获取更多能源动态 [8]
最新健康研究:气候变化或加重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全球负担
环球网资讯· 2025-04-29 03:59
气候变化与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AMR)研究 - 全球气候变化路径和未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可能导致到2050年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负担加重,预计最高增加2.4% [1] - 2021年细菌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导致全球约114万例死亡,预计到2050年将增至近200万例,中低收入国家受影响最严重 [3] - 当前大部分应对策略聚焦抗生素不合理使用,较少关注气候环境变化和社会经济条件 [3] 研究方法与数据 - 研究团队分析了6种关键耐药性细菌病原体的3200万分离株的4502份记录,覆盖1999-2022年101个国家的数据 [3] - 通过预测模型评估社会经济、气候环境因素及可持续发展政策对全球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趋势的影响 [3] 气候情景与区域差异 - 在最坏气候情景(全球升温4-5℃)下,2050年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可能比低排放情景增加2.4% [3] - 高收入国家增幅为0.9%,中低收入国家为4.1%,低收入国家为3.3% [3] 可持续发展行动的效果 - 可持续发展行动(如降低自费医疗开支、扩大免疫接种等)可使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流行率比基线降低5.1%,效果优于单纯减少抗生素使用(降低2.1%) [5] 研究局限性 - 研究方法为生态学模拟,受数据质量限制无法确定因果关系 [5] - 未纳入教育、粮食生产中抗生素使用及动物养殖实践等特定因素,需后续改进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