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孪生

搜索文档
黄仁勋点赞中国AI 英伟达H20芯片重启在华销售
经济观察报· 2025-07-16 10:24
英伟达CEO黄仁勋链博会演讲 - 黄仁勋首次出席中国链博会并发表中文演讲 身着唐装 表示中国AI产业创新速度超快 推动全球AI进步 [1] - 中国AI企业如DeepSeek、腾讯、阿里巴巴、MiniMax、百度等通过模型共享促进全球AI发展 [1] - AI正深刻改变多个行业 包括科研、医疗、能源、交通、物流等 驱动腾讯微信、阿里淘宝、字节抖音等平台 [1] 中国AI产业现状 - 中国开源AI成为全球进步的"催化剂" 数百项目使用英伟达Omniverse模拟数字孪生优化工厂仓储 [2] - 中国孕育的DeepSeek、阿里、腾讯Hunyuan、MiniMax、百度Ernie Bot等世界级大模型已广泛应用 [2] - 中国市场占全球50%的AI研究人员 对美国企业至关重要 英伟达已获准恢复H20芯片在华销售 [3] 英伟达技术发展 - 2016年推出全球首台AI超级计算机 实现从CPU逻辑到GPU并行计算的转变 完成上千次架构迭代 [2] - 从Kepler架构到Blackwell架构 公司已成为驱动全球AI生态的计算平台 [2] AI未来趋势 - 下一波AI浪潮将是机器人系统 未来十年工厂将由软件和AI驱动 实现人机协作生产智能产品 [3] - AI将成为所有行业、企业、产品和服务的核心 [3] 相关ETF表现 - 食品饮料ETF(515170)近五日涨0.35% 市盈率19.9倍 份额增2400万份 主力净流入1405万元 [5] - 游戏ETF(159869)近五日跌2.2% 市盈率43.29倍 份额增1.8亿份 主力净流出5010万元 [5] - 科创半导体ETF(588170)近五日跌0.97% 份额增1600万份 主力净流出259万元 [5] - 云计算50ETF(516630)近五日涨6.28% 市盈率108.59倍 份额减1100万份 主力净流出318万元 [6]
瑞纳智能(301129) - 301129瑞纳智能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716
2025-07-16 09:36
行业发展趋势 - 智慧供热行业未来智能化水平将显著提升,包括实现全要素数字化感知、运行决策自主化、设备运维主动预防、提供个性化服务、融合可再生能源、优化二网平衡和热网地理信息系统等,推动供热系统向精准、智能、高效、个性化和可持续方向发展 [1][2] - 在政策引导、设备老化、技术升级与用户需求等多重因素驱动下,供热行业设备更新需求持续释放,且向智能化、低碳化、高效化方向升级 [6][7] 公司战略与市场定位 - 公司目前战略重心集中在国内市场,深耕国内需求,巩固行业领先地位 [3] - 公司较早布局智慧供热技术研发与市场拓展,凭借自主核心技术的一站式低碳智慧供热整体解决方案,在智慧供热设备改造市场中抢占先机,提升市场占比 [4] 公司业务发展 - 公司将深耕山东等传统优势区域,升级服务挖掘存量收益空间,同时在华北、西北等市场提升份额 [5] - 公司维持高比例研发投入,推出如 100kW 磁悬浮热泵等新产品,获取品牌溢价与利润空间 [5]
黄仁勋最新演讲(全文)
财联社· 2025-07-16 07:58
公司发展历程 - 英伟达1993年成立 最初目标是利用3D图形技术重塑个人电脑游戏体验 [1] - 1999年研发首款可编程GPU 开辟加速计算新路径 [2] - 2006年推出CUDA技术 将GPU升级为通用计算引擎 奠定AI发展基础 [2] - 2016年推出全球首台AI超级计算机DGX-1 交付给初创期的OpenAI [2] 技术突破与行业影响 - 过去十年AI计算性能提升10万倍 速度比摩尔定律快1000倍 [2] - 从人工编写逻辑到机器学习智能的转变 正在重塑芯片与计算机行业格局 [2] - 公司已成为驱动全球AI生态发展的核心计算平台 [2][3] 中国市场合作 - 与中国游戏企业腾讯 网易 米哈游 游戏科学保持紧密合作 [1] - 为腾讯微信 阿里巴巴淘宝 字节跳动抖音等平台提供AI支持 [5] - 赋能小米自动驾驶与智能手机 百度AI搜索 美团智能配送服务 [5] - 支持推想医疗科技的医学影像诊断系统 服务全球20多个国家 [6] 中国开发者生态 - 中国有超过150万名开发者在NVIDIA平台上进行开发 [6] - 中国开源的大模型如DeepSeek Alibaba Tencent Hunyuan等推动全球AI发展 [6] - 中国开源AI是推动全球进步的催化剂 促进国际技术标准协作 [6] AI应用场景拓展 - AI正在改变科学研究 医疗健康 能源开发 交通运输 物流管理等行业 [4] - AI重塑供应链 改变生产与物流方式 [7] - 中国数百个项目运用NVIDIA Omniverse模拟数字孪生 优化工厂和仓储设计 [7] 未来技术趋势 - 下一波AI浪潮将是具备推理与执行能力的机器人系统 [7] - 未来十年工厂将由软件和AI驱动 协调人机协作的机器人团队 [7] - 智能产品生产将主要由AI主导 [7]
英伟达CEO黄仁勋:中国的计算机科学是“世界级的”,尤其是软件能力。新款芯片RTX Pro适用于一款名为英伟达Omniverse的新应用,该应用可用于数字孪生、智能工厂领域。
快讯· 2025-07-16 07:35
行业评价 - 中国的计算机科学被评价为"世界级的",尤其是软件能力 [1] 产品发布 - 新款芯片RTX Pro适用于英伟达Omniverse应用 [1] - Omniverse应用可用于数字孪生和智能工厂领域 [1]
英伟达CEO黄仁勋:新芯片RTX pro是为一个名为Nvidia Omniverse的新应用而设计的,用于数字孪生,智能工厂
快讯· 2025-07-16 07:35
英伟达新产品发布 - 公司推出新芯片RTX pro,专为Nvidia Omniverse应用设计 [1] - 新产品主要应用于数字孪生和智能工厂领域 [1]
见顶信号?险资巨头减持银行
金十数据· 2025-07-16 07:31
大金融板块调整,保险巨头集体走低,新华保险跌2%。 42只银行股中,仅4只飘红、3只持平,其余全部下跌,厦门银行、齐鲁银行、渝农商行、贵阳银行等跌幅居前。 昨日晚间,杭州银行发布股东减持公告称,中国人寿将在未来三个月内减持5078.94万股杭州银行股份,原因是"自身资产配置需要"。 这一动作,被市场视为"银行股见顶"的信号。 1保险巨头减持银行 保险巨头宣布再次减持杭州银行。 杭州银行发布公告,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拟通过集中竞价或大宗交易方式,在未来三个月内减持其持有的5078.94万股杭州银行股份。 (本文内容均为客观数据信息罗列,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若本次全部减持完成,意味着中国人寿将清仓,不再持有杭州银行股份。 公开信息,中国人寿是杭州银行于2009年引进的险资财务投资者,其在2014年通过协议受让方式两次增持了杭州银行,合计出资约16.35亿元。 这并非中国人寿第一次减持杭州银行。 此前,中国人寿在二级市场三次适时减持了所持杭州银行股份,减持金额合计30.42亿元。 2021年,中国人寿首次减持杭州银行股份5589.43万股,减持总金额为8.43亿元;2023年,中国人寿再减持1.19亿股,减持 ...
黄仁勋最新发声,穿上唐装,第一次用中文演讲,“感觉很紧张”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6 06:23
黄仁勋中国行动态 - 英伟达CEO黄仁勋身着唐装出席第三届链博会 此前多次穿标志性皮衣亮相[1] - 今年第三次访华 前两次分别在1月和4月[3] - 与小米创始人雷军在北京合影 35度高温仍穿皮夹克 解释因西装未及时干洗[12][15] 英伟达在华业务进展 - 官宣获得H20芯片对华出口许可 将推出完全兼容的RTX PRO系列芯片[2] - 中国开发者超150万基于NVIDIA平台创新 诞生DeepSeek/阿里/腾讯/MiniMax/百度等领先模型[7] - 数百个中国项目使用Omniverse创建数字孪生 优化工厂与仓库设计[7][21] 对中国AI产业评价 - 称中国开源AI已成为世界进步催化剂 让各国各行业参与AI革命[5][7] - 强调开源是AI安全关键 需全球合作制定标准[7][20] - 预测十年内AI将指挥机器人团队运营工厂 与人类共同打造智能产品[7][21] 中国市场战略定位 - 表示美国企业扎根中国市场至关重要 肯定中国AI发展速度与潜力[8][9] - 称中国供应链是"奇迹" 首次向供应链企业展示英伟达技术[15] - 指出AI将像电力和互联网一样成为基础设施 改变产品设计制造运输方式[7][21] 英伟达技术发展历程 - 回顾公司从PC 3D显示技术起步 催化PC游戏产业发展[18] - 1999年推出全球首个可编程GPU 开启加速计算新时代[18] - 2016年交付全球首台AI超算DGX-1给OpenAI[18] - 从Kepler到Blackwell架构持续迭代 形成驱动全球AI生态的计算平台[19]
黄仁勋:中国的供应链是个奇迹
北京商报· 2025-07-16 05:40
公司发展历程 - 公司1993年成立 最初致力于用3D图形技术重新定义个人电脑游戏体验 并助力创建PC游戏产业[2] - 1999年发明首款可编程图形处理器GPU 为加速计算奠定基础[3] - 2006年推出CUDA技术 将GPU转变为通用计算引擎 推动AI时代到来[3] - 2016年推出全球首台AI超级计算机DGX-1 并交付给OpenAI[4] 技术突破与行业影响 - AI计算性能实现10万倍提升 比摩尔定律快1000倍[4] - 当前已成为驱动全球AI生态的核心计算平台[4] - AI技术已渗透科学研发 医疗健康 能源开发 交通运输 物流管理等各领域[4] 中国市场合作与生态建设 - 与中国企业腾讯 网易 米哈游 游戏科学等保持深度合作[3] - 超过150万中国开发者在公司平台上进行创新开发[5] - 支持中国开源AI项目如DeepSeek Alibaba Tencent Hunyuan等 推动全球AI进步[5] AI应用场景案例 - 为腾讯微信 阿里巴巴淘宝 字节跳动抖音等平台提供AI技术支持[5] - 驱动小米自动驾驶与智能手机 百度AI搜索 美团智能配送服务[5] - 支持推想医疗科技的医学影像诊断系统 服务全球20多国医疗机构[5] 供应链与工业变革 - 中国数百个项目运用Omniverse数字孪生技术优化工厂与仓储设计[6] - 下一代机器人系统将具备推理执行能力 未来十年工厂将实现人机协同生产[6] - AI正引发新工业革命 重构供应链生产与物流模式[6]
黄仁勋:将开始向中国市场销售H20芯片;苹果放弃自研,2026年下半年量产其首款折叠iPhone丨智能制造日报
创业邦· 2025-07-16 03:44
英伟达芯片销售及新品发布 - 英伟达获美国批准向中国市场销售H20芯片 黄仁勋表示将很快开始发货[1] - 英伟达同时宣布推出专为计算机图形、数字孪生和AI设计的RTX Pro新显卡[1] 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动态 - 2025年Q2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下降1% 为连续第六个季度下滑[2] 半导体代工技术进展 - 台积电、英特尔、三星电子2nm节点良率分别为65%、55%、40%[3] - 英特尔18A良率较上季度提升5%至55% 计划年内推出Panther Lake处理器[3] - 分析师预测台积电N2良率将达75% 英特尔代工或率先实现65-70%可量产良率[3] 苹果折叠屏手机规划 - 苹果计划2026年下半年量产首款折叠iPhone 采用三星显示无折痕方案[4] - 该决策将强化苹果与三星显示的供应链合作 铰链供应商Fine M-Tec同步受益[4]
新华医疗:从“制造”到“智造”
大众日报· 2025-07-16 02:31
公司发展历程与行业地位 - 公司成立于1943年,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的第一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2002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 [2] - 目前已发展为集医疗器械、制药装备、医疗商贸、医疗服务四大板块于一体的综合性企业,在行业内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2] - 从胶东抗日根据地的手工作坊成长为国内医疗器械、制药装备领域的双龙头企业,拥有80余年发展历史 [1] 核心产品与技术突破 - 医疗器械板块拥有九大产品线,覆盖放射治疗及影像、医院感染控制系统等关键领域,全系列产品达1.4万余种,是国内产品最齐全的医疗器械企业之一 [4] - 放射诊疗设备是公司优势领域,1969年研制出中国第一台放射治疗产品钴-60治疗机,目前是国内规模最大的放射治疗设备研制生产基地 [5] - 医院感染控制产品线国内市场占有率超70%,规模位居国内第一 [5] - 全球首发智能环形在线自适应放疗系统"新华泰阿",采用突破性环形机架结构,支持FF/FFF双剂量输出模式,配备双层光栅、100cm超大孔径及高精度机载质控功能 [2] - 2017年推出全球第一台过氧乙酸低温灭菌器并申请四项国际发明专利,已成功打入日本市场 [6] - 2020年设计建造我国第一家智慧化消毒供应中心,成为国内唯一能提供智慧化消毒供应中心整体解决方案的企业 [6] 制药装备板块创新 - 制药装备板块由生物制药、特种输液、中药制剂、固体制剂四大工程技术中心构成 [8] - 国内首家、全球第二家掌握连续式BFS技术的企业,最新一代双模高速连续式BFS装备达每小时45000支生产能力 [8][10] - 非PVC膜全自动制袋灌封机国内外累计销售近600台,是全球规模最大、品类最全的供应商 [10] - 打造数字孪生技术3D"虚拟工厂",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11] 研发实力与创新布局 - 拥有行业内第一家"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CNAS国家认可实验室,设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多个高端技术研发平台 [12] - 承担6项国家火炬计划,拥有13项国家2级新产品、300多项国家专利证书 [12] - 在西安、深圳等地布局外部研发机构和创新中心,吸引高端技术人才 [12] - 聚焦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前沿技术,打造智慧医院整体解决方案 [13] 市场表现与荣誉 - 2025年上半年多个项目在非洲落地投产,非PVC膜全自动制袋灌封机和BFS设备出口多个非洲国家 [13] - 连续六年荣获优秀民族品牌和产品线第一名,2024年获国务院国资委"科改标杆企业"最高评估等级 [13] - 在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第九批优秀国产医疗设备产品遴选中,14项设备成功入选 [5]